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6a生的杉木林下套种的闽楠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杉木保留密度下套种闽楠的生长量和土壤养分,结果表明:保留900株/hm2的处理最优,通过林下套种闽楠,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率。杉木林下套种闽楠可以作为杉木纯林改造的栽培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2016年10月对永安国有林场30年生杉木大径材林分按照3种保留密度(A450、B600、C750株·hm-2)进行择伐,2017年2月在A、B、C 3种保留密度林下分别套种825、675、525株·hm-2红锥,2021年12月对形成的异龄复层林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套种后5 a,杉木和红锥生长量均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处理组合间杉木、红锥树高、胸径、材积和蓄积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杉木保留450株·hm-2套种红锥825株·hm-2形成的异龄复层林的生长效果最优,林分总蓄积量达445.08 m3·hm-2,其中35年生的杉木平均树高27.20 m、胸径31.77 cm、单株材积0.9398 m3,分别比对照提高13.66%、17.15%、51.13%。6年生红锥的平均树高7.08 m、胸径6.26 cm、冠幅3.52 m、材积0.0123 m3,达到红锥适宜区生长量标准。试验结果可为培育杉木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林下套种模式是林分在经营过程中修复脆弱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之一。主要对低产阔叶林、主伐择伐后的杉木林、主伐择伐后的马尾松林等不同林分类型进行了套种楠木的试验,观察并比较了楠木在不同林分修复类型下的生长状况,为不同林分修复类型套种经营以及推广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福建林业科技》2022,(1):76-80
2016年11月,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洋口国有林场对14年生的杉木人工纯林进行间伐,设置2个保留密度(900、1200株·hm(-2)),并于2017年3月在杉木人工林林下混合套种闽楠、火力楠、木荷、观光木4种乡土阔叶树种,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杉木和4种阔叶树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动态。经连续3 a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和观光木地径增长量、苗高增长量及冠幅增长量显著高于木荷和闽楠。杉木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并于2017年3月在杉木人工林林下混合套种闽楠、火力楠、木荷、观光木4种乡土阔叶树种,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杉木和4种阔叶树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动态。经连续3 a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和观光木地径增长量、苗高增长量及冠幅增长量显著高于木荷和闽楠。杉木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处理下套种的4种阔叶树地径生长增量、苗高生长增量、冠幅生长增量明显大于间伐保留密度1200株·hm(-2)处理下套种的4种阔叶树地径生长增量、苗高生长增量、冠幅生长增量明显大于间伐保留密度1200株·hm(-2)处理,表明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处理,表明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对杉木中龄林林下阔叶树的生长更为有利。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对杉木中龄林林下阔叶树的生长更为有利。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下杉木平均胸径和树高增量较大,但蓄积量增量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杉木中龄林近自然经营下的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南亚热带杉木林分蓄积量生长立地与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南亚热带不同密度和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蓄积量发育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36 a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初植密度杉木人工林总蓄积、活立木蓄积动态变化。[结果]初植密度与立地对林分活立木蓄积生长的影响与总蓄积一致。中幼龄阶段林分总蓄积与初植密度和立地正相关,初植密度愈高,立地指数愈大,林分蓄积生长量愈大;但15 a后中等密度林分总蓄积最大。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高峰随密度增大而愈早;平均生长达高峰后下降,密度越大下降越早、下降趋势越明显;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大多分别在10、14 a达到高峰,林分蓄积生长率降到3%时林龄为19~25 a。[结论]随初植密度增大,立地指数对林分总蓄积的影响程度减弱。若以蓄积生长量最大为培育目标,16指数级以C密度为最适宜造林密度。南亚热带杉木林首次间伐、最后间伐、主伐时间分别为10、14、25 a;主伐林龄不宜早于19 a,且初植密度愈低主伐林龄更晚,A、B密度林分的主伐林龄可推迟到25 a。  相似文献   

6.
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的关键技术及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县开展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套种试验,采用上层杉木保留株数600株·hm~(-2)、900株·hm~(-2)和1 200株·hm~(-2)等3种主处理、4个不同层次经营措施为副处理开展裂区实验设计,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杉木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林分立木材积等主要因子增长量存在差异;杉木保留密度越大,草珊瑚平均株高越高,草珊瑚成活率也越高,但过高会造成草珊瑚生长比较孱弱,萌蘖能力降低;草珊瑚现存丛数、平均基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均以杉木上层林保留密度900株/hm~2最高,600株/hm~2次之,1 200株/hm~2最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林经营密度600~900株/hm~2,采用等高线整地、施基肥、追肥等较集约的经营措施,不仅有利于杉木生长,而且可以获得较高的草珊瑚生物量。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杉木用材林经营水平,采用顺昌县2016—2017年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杉木用材林纯林数据及采伐山场数据,对顺昌县杉木用材林林分密度现状和采伐前后林分密度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用材林林分平均密度为2638株·hm-2,林分平均密度随龄组增加逐渐减少,高密度、合理密度和低密度林分比例分别为55.0%、27.5%、17.5%。抚育采伐可以有效调整林分密度,伐后合理密度林分比例提升52.0%;主伐择伐对调整林分密度作用一般,伐后合理密度林分比例只提升36.0%;高密度林分通过抚育采伐、主伐择伐后形成合理密度林分比例分别为88.4%、97.0%。主伐皆伐林分中不同密度林分比例排序为低密度林分>合理密度林分>高密度林分。当前应加强对杉木用材林高密度林分实施采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36年生福建柏林下套种闽楠生长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楠适合在福建柏成熟林林下套种,在套种前,需对福建柏进行择伐并修枝;福建柏择伐后保留密度对套种的闽楠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保留密度300株/hm2的闽楠生长最好,平均胸径4.3cm,平均树高5.4m,胸径、树高生长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300株/hm2﹥600株/hm2﹥900株/hm2;在相同保留密度下福建柏修枝对林下套种闽楠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修枝高度6米的林下套种闽楠生长效果最好,平均胸径4.2cm,平均树高5.5m;闽楠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依次是福建柏修枝高度6m﹥4m﹥不修枝。  相似文献   

9.
马华茂 《绿色科技》2023,(17):145-150
报道了杉木萌芽次生林套种福建柏的混交效果。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三水平,三重复。3个水平分别是:LMH处理(较均匀保留杉木伐桩1000株/hm2,套种福建柏1000株/hm2);LMK处理(保留杉木伐桩2000株/hm2);HCK处理(不保留杉木伐桩,套种福建柏2000株/hm2)。结果表明:10年生混交林中福建柏与福建柏纯林比,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立木材积分别增加5.7%、5.6%和6.8%,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混交林中杉木与杉木纯林比,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立木材积分别增加6.0%、4.9%和35.7%。平均胸径、树高两者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单株材积两者间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水平。混交林中杉木、福建柏与各自纯林生长进程比较基本相似,但生长量较大,而杉木萌芽林与福建柏生长进程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杉木萌芽林树高生长进程,第7~9年生连年生长量降至0.57~0.71 cm,生长率也迅速下降,呈现由快变慢,出现早衰。枯枝落叶量从大到小为:HCK>LMH>LMK处理,分解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地土壤生态系统,以两种密度31年生杉木间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密度林分中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含量,分析不同密度林分中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密度为375株/hm2的林分中,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极显著、显著和显著高于1 395株/hm2林分;密度为1 395株/hm2的林分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极显著高于375株/hm2林分;土壤酶活性部分指标间有较强的关联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之间也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杉木林下多花黄精种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林下套种的多花黄精为试验对象,研究杉木林不同保留株数对多花黄精产量的影响及杉木林下多花黄精的生长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杉木林下种植多花黄精的物侯期与野生多花黄精的物侯期基本一致,杉木林下多花黄精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在适宜密度下多花黄精根茎鲜重可达到1600kg/hm2以上,产量较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林下套种中药材模式。多花黄精是一种喜阴湿、耐寒植物,其适生环境需一定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才能进行营养积累。上层杉木林密度对多花黄精根茎产量有较大影响。上层杉木林保留株数以600株/hm2~900株/hm2为宜。在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形成了林药复合林,开辟了多花黄精生产的新途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通山县大幕山林场国家储备林为研究对象,按蓄积采伐强度设置对照(0%)、低强度(15.7%)、中强度(27.0%)、高强度(36.0%)、超高强度(45.6%)5个处理建立20块固定样地,对杉檫混交林目标树经营成效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作业样地2020年与2019年相比,目标树平均胸径生长量增加0.52 cm/年,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增加4.38 m3/(hm2·年);同时,2020年4种采伐强度作业样地平均每100 m2天然更新树种数6.25个,新增天然更新株数21株,而对照样地每100 m2天然更新树种数仅3个,新增天然更新株数仅12株。由此可见,目标树经营既促进了林木胸径生长,增加了林分蓄积量,同时又改善了林下天然更新,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可为国家储备林项目营林措施的选择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向次生林引入红松种群扩散林,对目标林分形成持续的红松种源供给,建立红松种群及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恢复的高效、低碳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次生林红松天然更新受林分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的显著影响,松鼠搬运松塔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半径120~160 m范围。实现红松种群700株/hm2的恢复目标,需要红松种群扩散林的密度是74株/hm2,红松种群扩散林的面积约为目标林分面积的18.5%。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不同郁闭度人工林套种楠木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人工复层林中套种楠木苗木,苗木生长表现跟林分间伐强度关系密切,经过结果比较分析认为维持杉木人工林林下套种的楠木苗木正常生长,间伐后保留林分郁闭度在50%~60%最有利于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5.
罗家新 《防护林科技》2017,(12):42-43,55
以辽东山区本溪市生态林总场卧龙林场内5块标准地内的50余株阔叶红松人工林内的林木为研究对象,通过20a前后保留木生长量的对比,分析阔叶红松林择伐后保留林分生长的数学模型,估算其伐后20a的林分蓄积,结果表明:估算的结果与实际调查的结果是相吻合的,伐后保留100m~3·hm~(-2)左右的林分蓄积,20a后林分的蓄积量增长约一倍,材积年生长量约为5m~3·hm~(-2),年平均材积生长率约为5.5%。采育择伐有利于阔叶红松林的生长。研究实际材积总生长量及其组成的变化情况,通过择伐后保留林分的情况建立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在郁闭度分别为0. 45~0. 54、0. 55~0. 64和0. 65以上的28年生杉木林下开展套种红锥、闽楠和红豆树试验,探索构建杉木-阔叶树异龄复层林的技术。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红锥的生长量随着杉木林郁闭度的增大而降低;在杉木林郁闭度小于0. 65时闽楠的生长量随郁闭度增大而增加,当郁闭度0. 65以上时,闽楠的生长量逐渐下降;红豆树的生长量随杉木林郁闭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红锥、闽楠和红豆树在林下套种时,红锥应尽可能选择在稀疏的林分下套种,闽楠在郁闭度为0. 55~0. 64的林分下种植生长较好,而红豆树幼树则尽量套种在林下阴湿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闽楠资源短缺和改造杉木纯林新途径,提升杉木纯林的林分质量,2008年在福建省沙县现有的杉木生境中进行栽植闽楠试验,对杉木林采取4个水平保留密度间伐,伐后栽植闽楠,构建以闽楠、杉木为主的异龄复层林,对林木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闽楠平均树高增加8.17%以上、平均胸径增加6.13%以上;杉木胸径生长量提高10.68%以上,树高生长量提高17.37%以上。上层杉木林保留密度以750株/hm2较适宜。说明构建闽楠杉木异龄复层林可促进闽楠与杉木生长,是改造提升杉木纯林林分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12年生杉木人工纯林中进行不同强度间伐后套种丝栗栲,对林分的生长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杉木林间伐后,保留杉木1 110~1 350株/hm2,林下丝栗栲生长状况良好,而且能够促进上层保留杉木林木的生长,形成层次明显的复层林分。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三种不同保留密度的杉木林分套种丝栗栲后,杉木单株材积生长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杉木丝栗栲复层林分杉木单株材积明显增长,有利于培育杉木大径材,且保育了一定数量乡土阔叶树种,有利于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建议在闽西北林区适宜林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不同造林密度方式对樟树生长影响,在改造低质低效林分、提高樟树造林水平方面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樟树在尾巨桉林皆伐后不同密度纯林造林(zc1=樟树纯林4500株/hm~2、zc2=樟树纯林1200株/hm~2),桉树择伐后林下套种樟树(za=樟树保留600株/hm~2、桉树套种600株/hm~2),造林3年后均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状况:成活率zazc1≈zc2,树高生长za≈zc2zc1、胸径生长zc1za≈zc2。  相似文献   

20.
在12a生密度为2505株/hm2杉木林和火力楠木下栽培红豆杉,经过6a的经营管理,其林木生长良好。调查结果显示:火力楠林下南方红豆杉平均树高、胸径、冠幅、枝条长度、枝下高,分别比杉木林下套种生长的南方红豆杉高6.70%、8.24%、10.11%、8.89%、19.35%;郁密度提高12.50%,单株材积增加25%;火力楠枝下枯枝落叶层比杉木林下厚,土壤养分含量火力楠林高于杉木林,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分别提高2.37%、2.72%、3.64%、5.71%、1.8%、2.32%、2.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