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2015年4月19日晚至20日白天,梧州市出现了2015年的首轮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这次过程以冰雹、雷暴大风天气为主。利用常规资料对这次过程的天气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高原槽东移引导低层切变线南下及地面冷锋抬升触发造成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梧州地区的动力和热力条件都很充足,但水汽条件欠缺;此次过程的假相当位温、CAPE、SI、K指数等大气对流参数能够很好地预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卫星云图及多普勒天气雷达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及预报预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动站资料和高空、地面实况以及数值预报资料对2014年7月21日伊春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分析表明:此次过程是高空槽强烈发展和地面气旋加强共同作用的结果,暴雨发生在高空急流强辐散区与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暴雨区低层处于θse高能舌范围内,低空急流将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由渤海湾向暴雨区输送,暴雨区中低层水汽明显辐合;伊春站临近降雨时K指数明显上升;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也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3.
2014年4月24到26日,呼和浩特地区先后出现了大风、沙尘、降水、降温的复杂天气过程。本文从大气环流场的演变特征、高低层形势场的配置和物理量场特征等进行认真分析认为:切断低涡和地面蒙古气旋是大风、沙尘天气形成的前提条件,地面冷锋是触发条件,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冷锋附近和冷锋后部;500 h Pa强的斜压槽,加强了动量下传,中低层次级环流是动量下传得以维持的动力系统;冷平流在850 h Pa变形场的作用下制造了寒潮;东南、偏南两股暖湿气流北上,在河套东部一带与冷空气汇合,在700 h Pa与850 h Pa切变线的触发下,制造了降水天气;霜冻出现在高压中心区控制下的早晨,辐射降温形成,高海拔地区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对2018年11月26~30日安徽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大雾天气过程的能见度、温度、湿度、风场以及探空数据进行了仔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过程应为辐射雾;500 hPa位于槽后西北气流控制,期间有弱槽出现,总体天气晴好;850、925 hPa上为弱的反气旋结构,主要为偏北风;海平面气压场上安徽省处于弱高压或均压场上,北方弱冷空气南下,有利于形成大范围多日的大雾天气;另外,925 hPa上存在明显逆温,逆温层的建立和近地面较合适的风速以及垂直风切变配合有利于大雾的形成;相对湿度对雾的形成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本次过程中,夜间晴空辐射降温是产生雾的直接原因,由于逆温层和良好的湿度条件使近地面水汽凝结作用明显。在出现雾的过程中,部分台站温度上升可能与水汽凝结放热有关。从雾的预报角度考虑,需关注夜间低云量变化,是否有逆温层建立并且有较合适的风速。  相似文献   

5.
2013年8月12-14日,黑龙江省自西向东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大,林业等受灾严重。高空低涡、高低空急流以及地面低压是此次强降水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而且水汽、动力等物理量条件均有很好的配合,东海、南海为暴雨天气发生区域输送了大量充足的水汽,地面暖锋持续稳定使得降水长时间维持。灾害发生后,黑龙江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迅速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灾民救助和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填图以及物理量等要素,对2012年1月31-2月1日发生在伊春地区的暴雪天气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造成这次暴雪天气主要是河套低压东移北上,在暖锋前后产生的。西南急流为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暴雪发生在西南急流的左前方。并且,降雪过程中,低层强烈辐合、高层为辐散,负速度等物理量表明上升运动明显,为降雪提供了充分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分类描述了大明山主要的景观资源.对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建设"自然公园"的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论广西大明山的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 ,分类描述了大明山主要的景观资源。对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 ,提出了建设“自然公园”的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美丽的雾凇由水汽遇冷凝华而成,是北方冬季绝美的奇妙景观,可遇不可求。雾凇的形成需要零度以下的低温、饱和的水蒸气并且还要无风,当潮湿的水汽凝结成细小晶体,飘浮在空气中遇到附着物,就会在树枝、花草上慢慢聚集、生长,形成晶莹剔透的雾凇,就像给它们镶嵌上了美丽的花边。  相似文献   

10.
李美琪  贾小卫  郭蕊  吴丹  刘浩 《绿色科技》2020,(6):34-37,42
利用FNL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2019年7月22~23日京津冀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卫星云图、动热力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生在500hPa两槽一脊、副热带高压北抬、低空急流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西南方向的水汽输送和黄渤海的补充水汽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在河北中部的水汽辐合抬升则为暴雨提供了抬升条件。此次暴雨的产生受中尺度对流云团的连续生成合并影响,降水效率高。在暴雨中心整层表现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上升速度中心明显,使得高层的抽吸作用更强,更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与发展,为降水强度增大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条件,高空弱冷空气的入侵对能量锋区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起到了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结合2010年苏州市出现的一次典型灰霾天气,利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及后向轨迹模型等资料,对灰霾天气过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灰霾现象主要诱因是大尺度环流造成局地扩散条件变差,颗粒物在近地面堆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资料、T639数值预报以及FY2E红外云图,对2013年7月22日陕西省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为这次暴雨、大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500hPa西风槽和高原切变、700hPa切变线是这次暴雨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副热带高压西北侧对流云带上不断生消、合并、分裂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给相应地区带来强降水;来自南海的低层水汽输送是这次暴雨的主要水汽来源,850hPa强烈的水汽幅合中心对应大暴雨中心。  相似文献   

13.
庐山雾淞     
冬季来庐山旅游,倘若能遇上有云雾的天气,就能亲眼目睹庐山雾凇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了。云雾是庐山的一大特色,这与它独特地理环境有关。庐山巍峨耸立于鄱阳湖平原上,北面是长江。庐山接受着四面八方来的湿润空气,空气湿度大,云雾也就成为庐山的特色。冬季,庐山的雾凇正是由于这里的地理独特,山上的雾气大,形成时水份较少,温度极低才形成。雾凇俗称冰挂,在北方常见,是北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东北冷涡是我国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系统,是造成东北地区低温冷害、持续阴雨洪涝、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对东北地区的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结合常规地面及高空观测等资料对2006年6月7~11日发生的一次东北冷涡过程进行了综合尺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从冷涡位置看,环流中心到达辽宁的冷涡是冷空气深厚的深冷型冷涡,如果有好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条件配合,会产生明显降水。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广西大明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位于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基地内自然、人文等建设条件优越。提出了可依据森林原有环境,针对性地、创新性开展森林养生项目,发展以良好的森林自然风光、优越的养生保健环境、突出的养生功能为支柱,以森林自然疗养、健身为特色的森林养生旅游。  相似文献   

16.
庐山雾淞     
<正>冬季来庐山旅游,倘若能遇上有云雾的天气,就能亲眼目睹庐山雾凇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了。云雾是庐山的一大特色,这与它独特地理环境有关。庐山巍峨耸立于鄱阳湖平原上,北面是长江。庐山接受着四面八方来的湿润空气,空气湿度大,云雾也就成为庐山的特色。冬季,庐山的雾凇正是由于这里的地理独特,山上的雾气大,形成时水份较少,温度极低才形成。雾凇俗称冰挂,在北方常见,是北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太白山是秦岭造山带的主要山脉,具有重要和特殊的景观类型。通过实地考察和对太白山综合研究,根据景观特征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提出了太白山核心自然景观主要划分为冰川遗迹景观、山地景观、植被景观和气象景观,并对其特征、分布、成因进行了系统性阐述,认为太白山成景作用主要与太白山花岗岩岩体、新构造运动、气候环境及第四纪冰川四大因子密切相关。此结果可为太白山整体科学研究、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了阶段性进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的高空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8月11日发生在汉中市的一次明显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在大陆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互对峙,汉中市处于两高之间的低值区的环流背景下发生的,西风槽是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这种中高层干冷、低层暖湿,以及不稳定层结的上下叠置造成了汉中市剧烈的强对流天气;②对流层低层925hPa附近的逆温层所形成的干暖盖,有利于深厚对流活动的产生,对流有效位能(CAPE)的大小与对流天气的强弱有很好的对应关系;③此次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强降水属于混合云降水,混合云中的对流单体直接导致了出现在汉中局部地方的短时强降水。  相似文献   

19.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黄土高原东部288个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18年7月10日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冷涡底部下滑槽与副高外围暖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这次暴雨的主要成因。远距离台风使低空急流加强,高低空急流耦合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强烈的动力条件。θse能量舌向河套地区的伸展与午后增温加剧了能量的增长,二者共同为暴雨区提供了热力条件。台风西进,副高北抬,使系统缓慢东移,影响系统长时间维持在陕西北部上空,是造成强降水持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利用NECP的长序列合成再分析高度场资料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全球大气环流监测资料,采用距平分析法及环流合成分析法对2009-2018年加利福尼亚州的天气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美国加州地区有着雨量减少、气温上升的气候年代季特征,有利于当地森林火灾的发生和持续蔓延。在加利福尼亚州"10·8"和"11·8"两次秋季特大山火期间,中东太平洋至北美西部地区500 hPa高度场异常偏高,导致副热带高压偏强,低层东风和北风分量偏强,引起圣安娜风爆发和维持,加剧了加州地区林火防治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