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国马铃薯》2017,(1):38-44
采用香鳞毛蕨提取液对4种镰孢菌(Fusarium culmorum、F.avenaceum、F.sambucinum、F.solami var.coeruleum(Sacc.)Booth)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对不同提取物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鳞毛蕨总间苯三酚提取液和总黄酮提取液对4种镰孢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存在一定差异;高浓度提取液对镰孢菌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低浓度提取液的抑制作用;总间苯三酚提取液对不同镰孢菌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总黄酮提取液。研究证明香鳞毛蕨总间苯三酚提取液和总黄酮提取液具有抑制镰孢菌活性与开发无公害植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云南省马铃薯害虫的病原真菌种类,为马铃薯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2007~2010年,对云南省马铃薯害虫寄生真菌进行了调查、采集,经过鉴定,云南省马铃薯害虫病原真菌有2门8属9种,隶属于半知菌门和接合菌门,其中前者包括丝孢纲真菌中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蚜虫枝孢菌[Cladosporium aphidis(Thuemen)Oester]、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sch.)Sorokin]、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ernann)Viegas]、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Farlow)Samson]和拟青霉[Paecilomyces sp];接合菌门真菌有虫霉目的暗孢耳霉[Conidiobolus obscurus Remaudiere&Keller]、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Remaudiere&Hennebert)Humber]和努利虫疠霉[Pandora nouryi(Remaudiere&Hennebert)Humber]。其中新蚜虫疠霉球孢白僵菌分别是云南马铃薯上蚜虫及块茎蛾病原真菌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制和开发防治薏苡黑粉病新型植物源农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离体试验,测试20种植物提取物对黑粉病的抑制作用,并对抑菌效果较好的植物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花椒、蒲公英和射干提取物对黑粉病菌的抑制效果较高,在提取物浓度为0.50 mg/mL时,担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6.13%、43.44%和40.42%,担孢子抑制率分别为69.62%、68.14%和72.42%;当提取物浓度为0.25 mg/mL时,其冬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7.18%、41.43%和46.43%,担孢子抑制率分别为73.78%、64.75%和75.16%。花椒提取物浓度为0.125 mg/mL时,对黑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菌落直径为8.3 mm,抑制率为67.06%。[结论]花椒、射干和蒲公英植物体内有强烈的抑菌活性成分,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穗腐病是近年来发生在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本文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H、碳源和氮源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评价了 8 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5 ℃培养 1 d 后,可可毛色二孢在 PDA 和 MLPA 两种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菌落直径分别为 49.88 mm 和48.13 mm,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最适合该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 30 ℃,培养 1 d 后菌落直径为 61.88 mm,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p<0.05);在 55 ℃处理 10 min 后的菌落不能继续生长;最适合该病原菌生长的 pH 为 6,25 ℃培养 1 d 后菌落直径可达到 75.00 mm,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淀粉和硝酸钠分别为可可毛色二孢生长所需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在上述两种培养基上培养 1 d 的菌落直径分别为 58.13 mm 和 37.13 mm,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咯菌腈、甲基硫菌灵和异菌脲对可可毛色二孢有较好的抑制效果,EC50 均小于 1 mg/L。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可可毛色二孢玉米穗腐病的发生规律和制定有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给观赏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病害症状和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以及有关文献的分类系统,鉴定了1998-2000年在广东调查的12种凤梨科观赏植物真菌病害,即围小丛壳[Glomerrellacingh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辣椒刺盘孢[Colletotrichumcapsici(Syd.)Butl.etBisby]、水塔花星裂盘菌(PhacidiumbillergiaeL.ZengetP.K.Chi)、凤梨顶多毛孢菌(BartaliniaananassaL.Zeng,Z.D.JiangetP.K.Chi)、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theobromaePat.)、钝头粘盘孢菌(ColletogloeumobtusumSutton)、油球拟茎点霉[Phomopsisdiplodinoides(Sacc.)Punith.]、筒凤梨拟茎点霉(PhomopsisspectabilisV.G.Rao&B.R.D.Yadav)引起的叶斑病,灰霉(BotrytiscinereaPers.)引起的花腐及分别由强雄腐霉(PythiumarrhenomanesDrechsler)、簇囊腐霉(PythiumtorulosumCoker&Patterson)和蕨柱帚霉(Cylindrocladiumpteridis Wolf)引起的根茎腐、叶基茎基腐和茎基腐。其中,星裂盘菌叶斑病、顶多毛孢叶斑病为凤梨科观赏植物的新病害;钝头粘盘孢菌、油球拟茎点霉为中国真菌新记录种。在温室生产中,以围小丛壳引起的叶炭疽病、筒凤梨拟茎点霉引起的叶斑病发生普遍而严重;根茎腐、叶基茎基腐和茎基腐在部分生产单位常引起死苗或死株  相似文献   

6.
东北三省大豆根腐镰孢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2007~2010年连续4年从东北三省大豆主产区采集大豆根腐病株,分离大豆根腐镰孢菌,并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199个镰孢菌菌株属于 8 个种,分别为尖镰孢菌(F. oxysporum)、 腐皮镰孢菌(F. solani)、 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 半裸镰孢菌(F. semitactum)、 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燕麦镰孢菌(F. avenaceum)、木贼镰孢菌(F. equiseti)和厚垣镰孢菌(F. chlamydosporum),其出现频率依次为36.45 %、25.35 %、11.43 %、10.76%、6.76%、4.42%、3.84%和1.00 %。以上8种镰孢菌在黑龙江省都存在,且在黑龙江省首次发现了厚垣镰孢菌。在吉林省没有分离到F. avenaceum和F. verticillioides,在辽宁省没有分离到F. avenaceum和F. chlamydosporum。以合丰25号大豆品种为接种材料进行的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8种镰孢菌对大豆均有致病力,其中尖镰孢菌为强致病力,腐皮镰孢菌、禾古镰孢菌、半裸镰孢菌、燕麦镰孢菌、木贼镰孢菌和厚垣镰孢菌均为中等致病力,轮枝镰孢菌为弱致病力;8种镰孢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症状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7种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的室内抑菌活性。[方法]试验利用PDA培养基,分别加入不同药剂,并将7种药剂设置不同处理浓度,每个处理3次重复,经培养箱培养后测定抑菌率,计算EC50值(半致死浓度)。[结果]50%速克灵WP、60%腈菌唑EC和40%嘧霉胺WP对葡萄灰霉病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速克灵最强。[结论]该研究筛选出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为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芒果树回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芒果树回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树回枯病的病原菌为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 ℃,致死温度为60 ℃、10 min,最适pH值5~9;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木糖不适于该菌生长;最佳氮源是蛋白胨;全光照有利于该菌生长。  相似文献   

9.
海南芒果蒂腐病可可球二孢抗药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海南芒果蒂腐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的抗药性、培养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的关系。以区分剂量法检测30个菌株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RAPD技术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芒果可可球二孢菌株对多菌灵、甲基硫菌灵、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锰盐7种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抗性菌株比率(MR和HR)分别为66.67%、70.00%、90.00%、76.67%、53.33%、20.00%和16.67%。供试菌株的培养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应用6个随机引物对共扩增出64条带,DNA多态率高达90.6%,遗传距离在0.58~0.86,芒果蒂腐病菌遗传分化较大。在遗传距离为0.65时,可分为两个群,群Ⅰ分成3个类群,共有26个菌株,群Ⅱ分成2个类群。聚合类型与菌株的抗药性表现一致。菌株的致死温度与聚合类型、抗药性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花生果腐病又称烂果病,是河南省乃至全国花生主产区日趋严重的重要病害。为明确河南省花生果腐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2019和2020年采自河南省各花生产区的92份花生果腐病样进行了菌株分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并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确定了引起河南省花生果腐病的病原菌包括镰刀菌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 solani)、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和厚垣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曲霉属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和黄曲霉菌(A. flavus)、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以及侵管新赤壳菌(Neocosmospora vasinfecta)共计5属9种,其中以镰刀菌属的尖孢和腐皮镰刀菌为优势种。本研究进一步确定了花生果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研究结果可为花生果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植物源诱导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酶活性影响进行研究。[方法]以黄瓜主栽品种津优2号为材料,通过室内抑菌试验及盆栽试验,对黄瓜霜霉病的预防效果进行研究。[结果]中草药制剂(ZY)苯丙噻二唑(BTH)和侧柏叶提取液(CB)处理对甜瓜霜霉菌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CB效果最为显著,该处理对黄瓜霜霉病菌的防效达到61.6%;BTH和ZY分别为58.6%和29.4%。[结论]3种植物源诱导剂均能有效降低黄瓜染病植株叶片中MDA含量,ZY和BTH的施用能显著提高黄瓜植株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2个浓度的CB处理均可诱导黄瓜植株中POD和SOD活性上升,通过减缓细胞膜质的受损程度来提高黄瓜植株对霜霉病菌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2.
《热带作物学报》2007,28(3):F0003
病害名称及病原菌:巴西橡胶棒孢霉落叶病,又称巴西橡胶棒孢霉叶斑病。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菌科,棒孢属真菌。  相似文献   

13.
研究白千层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为环境友好型农药的研发及白千层的综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白千层精油的化学成分,并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白千层精油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从白千层精油中分离鉴定出74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7.28%,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左旋-α-蒎烯(2.07%)、β-月桂烯(1.05%)、1,8-桉叶素(67.29%)、萜品烯(2.52%)、芳樟醇(2.36%)、α-松油醇(7.93%)和(+)-g-桉叶油醇(1.26%)等。进一步研究表明,白千层精油在5.0~10.0 μL/mL浓度范围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处理2 d时,白千层精油在2.5~10.0 μL/mL浓度下对小孢拟盘多毛孢菌、水稻稻瘟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71.59%以上,其抑菌作用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随着白千层精油处理时间的延长,对3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白千层精油对立枯丝核菌、小孢拟盘多毛孢菌、水稻稻瘟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在农用抗菌剂应用中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龙眼果实潜伏性病原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快速、简便的果肉分离法,从健康龙眼果实中分离潜伏侵染的真菌。经形态和致病性鉴定,2个分离频率较高的潜伏侵染真菌为龙眼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 Chi]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 Maubl.];不同发育阶段的龙眼果实分离结果表明,龙眼拟茎点霉在花期RH可侵染,而可可毛色二孢主要在龙眼果实膨大期侵染。研究结果为制定龙眼果实采后病害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热带牧草病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在海南调查了10种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共鉴定出了12种真菌性病害,其中国内新记录寄主病害9种,海南省新记录寄主病害3种。为害较重的有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Cke.)Sacc.]引起的双花草梨孢灰斑病、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引起的雀稗或鼠尾粟弯孢菌叶斑病、球黑孢霉[Nigrospora zimmerman(Sacc.)Mason]引起的热研11号黑籽雀稗叶枯病以及蝴蝶豆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entrosematicola)引起的蝴蝶豆褐斑病。  相似文献   

16.
水稻穗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RSRD)是近年上升较快的一种水稻穗部重要病害,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从稻穗发病谷粒中,共分离到4种真菌,经形态学、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澳大利亚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australiensis)、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和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4种病原菌均能在温度4℃~40℃、pH 3~12条件下生长,最适的温度范围是25℃~30℃,不同菌最佳产孢的pH值差异较大。4种菌均能在供试的碳、氮源培养基上生长,不同的碳、氮源对各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不同。穗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水稻后期穗部褐变病害,病原菌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致病性分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常用的植物源农药与杀虫真菌球孢自僵菌之间的相容性,本研究测定了5种植物源农药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碱和苦皮藤素与球孢白僵菌XJBb3005的相容性较好;在次亚致死剂量下,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37.66%和33.14%;在常用浓度、亚致死浓度和次亚致死浓度下,对球孢白僵菌XJBb3005菌丝生长只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在次亚致死剂量下,苦皮藤素对球孢白僵菌XJBb3005产孢量也只有轻微的抑制,而苦参碱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产孢的作用.此外,除虫菊素在3种浓度下对球孢白僵菌XJBb3005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小,并具有促进产孢的作用,但其对孢子的萌发却具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印楝素和藜芦碱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差.  相似文献   

18.
山东花生茎腐病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山东省多地采集的花生茎腐病株上分离到15个茎腐病菌株,选取6个典型菌株,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生物学特性研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表明,6个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确认供试6个菌株为同一种病原菌,与GenBank中可可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Diplodia的同物异名)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根据6个菌株的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结果及生物学特性,并结合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将山东花生茎腐病的病原鉴定为棉色二孢菌(Diplodia gossypina )。  相似文献   

19.
芝麻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吸水纸检测法对我国6个芝麻主产区的13个广泛栽培的芝麻品种进行了带菌检测,并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芝麻种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芝麻种子外部携带真菌的主要类群包括镰孢属(Fusarium spp.)、棒孢属(Corynespora spp.)、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 spp.)、壳球孢属(Macrophomina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p.),其中引起芝麻茎点枯病的壳球孢属分离频率和带菌率最高。种子内部携带的真菌类群主要包括镰孢属、棒孢属、壳球孢属和曲霉属等,引起芝麻叶枯病的棒孢属真菌分离频率和带菌率最高。供试的5种杀菌剂对芝麻种子均有一定的消毒效果,其中50 %扑海因和80%多菌灵处理对芝麻种子消毒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2015—2019年,笔者在对海南地区的辣椒病害进行调查时,发现一种和常见病害症状不同的新叶斑病。田间采集病样后,经病原菌分离、显微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证明该病由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 (Wakker) Boedijin]侵染引起,这是该种病原菌在中国危害辣椒的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粉、30 ℃、pH 7.0、连续光照或光暗交替、麦芽糖和酵母提取物为病原菌最适培养条件,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2~33 ℃和60 ℃(10 min)。12种杀菌剂的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45%咪鲜胺EW抑菌效果最好,浓度为1.0 mg/L时抑菌率达97.8%。16%乙霉威·10%嘧霉胺WP、25%三唑酮WP、65%代森锌WP和80%代森锰锌WP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70%甲基硫菌灵WP、80%多菌灵WP几乎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