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油脂是一类主要从植物种子中提取的脂质,由甘油三酯组成,在食品、医疗和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植物油脂合成与积累过程不仅受油脂合成通路功能基因与调控基因调控,也受植物内部生理状态变化与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因此,阐明植物油脂生物合成和调控机制,改善植物油脂含量和组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章综述总结近年来有关植物油脂合成通路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涵盖植物油脂合成通路基本模型、植物油脂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油脂积累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或调控蛋白、其他因素对油脂积累的影响、植物油脂合成与积累机制未来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等方面,为植物油脂合成机制研究和油料作物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2.
选用炒制、烘制工艺分别对同品种香榧种子进行加工,加工后的香榧连同原料样品采用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分别提取原料香榧、炒制香榧和烘制香榧香气物质, 然后利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结合质谱图和保留指数进行香气组分定性分析,同时,结合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细榧种仁中主要含有11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3.81%,含量较高的为亚油酸(35.82%)、油酸(30.37%)和顺-5,11,14-二十碳三烯酸(11.88%)。不同加工工艺对香榧种仁脂肪酸组成影响不显著。对原料香榧及其烘制、炒制产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分别获得47种、61种和62种香气物质,其中醛类和萜烯类含量分别占其总香气成分的79.19%、88.9%和64.81%。对比3种香榧样品香气成分构成可知,不同加工工艺对香榧种仁香气成分影响较大。烘制和炒制都能使香榧具有特征性的醛类、萜烯类、酮类等香味物质,而且炒制香榧中香味物质含量高于烘制香榧。  相似文献   

3.
植物种子油脂储存的主要形式是三酰甘油。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脂肪酸和三酰甘油具有重要功能。分析了植物种子油脂合成代谢过程调控研究进展,总结了改良植物种子油脂策略:①调节碳源分配,抑制碳源流入蛋白质合成路径的关键酶编码基因的表达、增强碳源流入脂肪酸合成路径的关键酶编码基因的表达;②干预油脂合成,促进脂肪酸生物合成,提高三酰甘油组装过程的关键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③提高种子油脂的品质:改变植物脂肪酸组成,调节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引入外源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④调控油脂合成代谢途径的转录因子表达,提高种子油脂含量。还讨论了植物油脂合成的三酰甘油前体转运机制及合成途径多基因共同调节合成途径等。  相似文献   

4.
许玉兰  吴裕  杨晓玲  段安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93-3993,3999
[目的]提取滇南风吹楠(Horsfieldia tetratepala)种子油脂,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滇南风吹楠种仁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滇南风吹楠种仁的平均含油率为54.73%。GC-MS分析表明,滇南风吹楠种子油脂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月桂酸的含量较高,为48.66%,肉豆蔻酸的含量次之,为43.29%。[结论]该研究为滇南风吹楠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香榧种子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2003-2004年经多点多样品对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种仁的营养成分分析证明,香榧种仁含油率为546.2~614.7 g·kg-1,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9.41%.种仁含蛋白质为121.0~164.3 g·kg-1,具有17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种仁含有19种矿物元素.钾、钙、磷、镁含量丰富,其中钾达7.0~11.3 g·kg-1.种仁中重金属元素除个别样品镉元素超标外,其他均未检出或在安全标准以下,各种农药残毒均未检出.香榧种仁含有极其丰富的烟酸和叶酸,两者含量高于一般干水果数十倍,此类维生素具有助消化,滋润皮肤等功效,为香榧的消积美容功效找到科学根据.表5参18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传统油料作物种植耕地受限,在植物营养器官内合成和储存油脂已成为新的全球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在植物营养器官中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调控参与种子中油脂合成的相关基因,会有效提升其甘油三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LEAFY COTYLEDON 2(LEC2)是具有B3结构域的DNA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参与调控胚胎发生、种子储藏蛋白合成、脂肪酸代谢等重要生物学过程。近年来,许多研究都选择该转录因子作为改造植物营养组织产油的关键因子,笔者对上述研究作了简要的综述,并探讨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本文可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调控植物营养器官内的油脂含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花生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居国内油料作物首位,其总产的50%以上均用于榨油。囿于国内粮油争地矛盾和不断增长的油脂消费需求等因素,提高油料作物含油量对保障我国食用油脂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花生种子油脂的主要成分为三酰甘油(TAG),其合成受到多个限速酶基因的协同调控,这些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脂肪酸底物选择性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机制与油脂积累密切相关,最终影响油籽的产量和品质形成。植物油脂合成是涉及多个亚细胞区室、多条合成途径调控的复杂代谢网络,本文在总结植物油脂区室化合成步骤的基础上,对花生油脂的功能特性以及花生油脂合成途径中相关关键酰基转移酶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进行归纳阐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为花生油脂性状的精准鉴定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棉籽油脂是植物油脂的重要来源,对其组成和含量的研究对提高棉籽油利用率以及棉花综合利用有重要作用。棉籽油脂肪酸合成途径受到多种相关酶的调节,明确棉花油脂代谢过程的一些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不仅能够阐明棉籽油脂组成的分子基础,而且还对定向改造棉籽油组成、专用型棉花品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本文以3种栽培棉为材料,提取棉籽油进行粗脂肪定量,利用气相色谱分析(GC)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利用qRT-PCR技术分析4个相关酶基因在胚珠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棉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为亚油酸(18∶2)、棕榈酸(16∶0)、油酸(18∶1)和硬脂酸(18∶0),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18∶2),含量最低的是硬脂酸(18∶0)。表达分析表明,Δ12脂肪酸脱氢酶(FAD2)基因的表达量最高,其它3个酶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异。[结论]本研究不仅比较了3种栽培棉籽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而且还明确了其脂肪酸组成的分子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
油料作物油脂合成基因工程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料作物是食用油脂、饲料蛋白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提高油料作物油脂含量、改善种子油品质是目前油料作物改良的主要目标.基因工程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加深了对种子油生物合成途径的全面认识,文中分析了种子油和脂肪酸合成调控机制的复杂性,举例说明了国内外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种子油及脂肪酸含量所涉及到的关键基因及其研究进展,为油料作物高油育种及种子油改良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植物油脂合成代谢及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油脂是人类营养的重要组分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是三酰甘油,由甘油上的3个羟基与脂肪酸分别通过酯化作用连接而成。目前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是如何提高种子油脂含量、改善脂肪酸组分。本文综述植物三酰甘油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基因,并介绍三酰甘油含量及其组分调控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高品质的薏苡仁油脂,提高薏苡仁油脂的提取率,选择不同的有机溶剂,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提取薏苡仁油脂,并从薏苡仁油脂的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和活性物质含量等方面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的提取能力为石油醚>环己烷>甲醇>无水乙醇,石油醚和环己烷提取的薏苡仁油脂流动性好,易收集。环己烷提取薏苡仁油脂的酸值为3.66 mg/g、过氧化值为0.014 g/100g、碘值为72.30 g/100g、皂化值为126 mg/g、折光指数为1.449,均低于石油醚提取薏苡仁油脂。环己烷和石油醚提取的薏苡仁油脂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综合薏苡仁油脂的提取率及其品质指标,薏苡仁油脂的最佳提取有机溶剂为环己烷,提取率高,且薏苡仁油脂的品质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加工工艺(炒制和烘烤)的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种仁香气成分、油脂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揭示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榧香气物质和油脂品质形成的影响,探讨香榧的最优烘烤工艺。  方法  比较炒制香榧(传统的炒制方式加工)、烘烤香榧(烘烤方式加工)和原料香榧(未加工前的原料)香气组分的差异,并测定3种香榧材料的酸价、过氧化值、总酚质量分数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明确适宜的香榧加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以第1次烘烤时间、盐浸时间、第2次烘烤时间作为变量因子的单因素试验,结合种仁感官评价、过氧化值、酸价、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再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对酸价和过氧化值响应面优化分析,明确最优的香榧烘烤加工工艺。  结果  萜烯类化合物为香榧香气主要物质,高达57.7%~70.5%;烘烤香榧的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均明显大于炒制香榧,且烘烤香榧种仁的油脂酸败程度明显低于炒制香榧。根据不同烘烤因子对感官评价和色度指标的影响试验,确定第1次烘烤的最佳时间为10~14 min (200 ℃),最佳盐浸时间为10~15 min,第2次烘烤的最佳时间为90~120 min (120 ℃)。  结论  烘烤方式加工的香榧种仁香气成分及油脂品质均明显优于炒制方式加工的香榧;香榧最佳烘烤条件为:先在200 ℃下烘烤12 min,再在20%质量分数盐溶液中浸泡10 min,最后在120 ℃下烘烤95 min。图3表4参2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种实膨大过程中蔗糖及其产生的己糖在假种皮和种仁中积累与分配规律,初步阐明蔗糖变化对香榧种实库活力的影响,深入探讨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模式对香榧种实膨大的影响。  方法  以香榧种实膨大不同阶段的种仁和假种皮为研究材料,测定蔗糖、葡萄糖、果糖及淀粉质量分数,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激素质量分数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编码基因的表达量变化。  结果  随着香榧种实膨大,假种皮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先上升后下降,淀粉质量分数不断下降,至种实突破种鳞后90 d时下降至254.05 mg·g?1。种仁中蔗糖质量分数则持续下降,至种实突破种鳞后90 d时下降了61.24%;淀粉逐渐积累,由种实突破种鳞后30 d时的105.29 mg·g?1增加至90 d时的149.72 mg·g?1;蔗糖磷酸合成酶在假种皮中活性上升,而在种仁中活性下降,至种实突破种鳞后90 d时约降低了28.82%;蔗糖转化酶活性在香榧假种皮中也显著上升(P<0.05),种实突破种鳞后90 d时细胞质蔗糖转化酶和液泡蔗糖转化酶分别上升至21.52和23.49 μmol·mg?1·min?1。基因表达分析发现:参与蔗糖及还原糖运输的基因在种实膨大过程中显著上调表达(P<0.05),参与蔗糖水解的基因部分转录本也随着种实膨大显著上调(P<0.05)。种仁中参与淀粉合成的基因在种实膨大后期均显著上调表达(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假种皮和种仁中多种激素均与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淀粉质量分数和酶活性间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  结论  膨大前期香榧假种皮中的蔗糖以积累为主,种实膨大后期蔗糖和淀粉以分解为主。种仁中蔗糖则一直以分解为主。假种皮和种仁之间,以及种仁内部存在活跃的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过程。负责蔗糖水解的酶主要是蔗糖转化酶,细胞质蔗糖转化酶和液泡蔗糖转化酶起到重要作用。图6表1参42  相似文献   

14.
南疆核桃品种脂肪酸及氨基酸的营养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索氏抽提的方法获得南疆核桃油样,并用气质联用仪测得其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采用茚三酮溶液染色法测定游离氨基酸总量;探讨核桃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并对蛋白质和氨基酸进行了营养分析.结果表明,南疆核桃油脂含量高(平均为52.64;),核桃仁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平均占脂肪酸总量的80.39;,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2.66;);且棕榈酸含量较低(2.66;);核桃种仁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平均为7.67 mg/g;核桃种仁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为7.44 mg/g.  相似文献   

15.
杜仲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杜仲果实的含油率、杜仲油的理化常数、油的脂肪酸组成、杜仲种仁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分别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杜仲种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含油脂27.65%,蛋白质28.62%。杜仲油主要由α—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组成,豆寇酸首次从杜仲油中检出。  相似文献   

16.
以文冠果种仁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辅助法和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种仁油,研究不同提取方法间种仁油提取率、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提取方法间存在一定差异,3种提取方法中,超声辅助法的提取率最高,达到56.28%;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的品质均较好。GC-MS结果显示,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文冠果油的脂肪酸种类最多,亚油酸的含量最高,芥酸的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营养调控鸡蛋脂肪酸组成对生产高品质鸡蛋产品的意义,然后通过综述鸡蛋脂质的组成特点,影响蛋鸡脂质代谢的转录途径调控、翻译后调控和激素调控三大调控途径,以及目前国内外学者采取的调控方法,包括饲粮中不同脂肪酸源和抗氧化剂等,并根据调控机制提出植物提取物可能成为未来调控鸡蛋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方向,为后续改善鸡蛋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无患子籽油,分析其种仁含油率高达40.7%,全果压榨出的油脂含油酸和亚油酸高达62.5%。无患子籽油脂肪酸的碳链长度为C16-C22,其中C16-C20的脂肪酸占98.2%,无患子籽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油十分理想。通过研究各种无患子籽油提取工艺寻找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香榧之乡诸暨市香榧基地的土壤环境为参照,通过对富阳香榧产区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等环境、肥力指标进行比较,及对香榧单果粒重、油脂组成等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因素比对研究,探讨富阳市香榧产业发展的土壤环境适宜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无患子籽油成分分析与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无患子(Sapindus mulorossiGaertn)籽油成分及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无患子种仁油的质量分数高达40.7%,全果压榨出的油脂中油酸和亚油酸的质量分数高达62.5%.无患子籽油脂肪酸的碳链长度为C16~C22,其中C16~C20的脂肪酸占98.2%,无患子籽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油十分理想.对比分析了无患子籽油的各种提取工艺并研究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