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传统村落中的文化空间既是展现和传承其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空间类型。然而随着传统村落现代旅游的不断升温,村落空间的功能和形态更多地是服从游客市场的需求和旅游业态的要求,而缺少对文化空间的主动保护、规划和引导。文中选取宏村、西递、碧山、南屏、屏山、卢村等6个皖南乡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传统村落在现代旅游发展中对文化空间的需求特征,探讨如何以传统村落空间的改造为依托,为乡村旅游发展与乡土文化传承的耦合提供载体和支撑,提出了民宿文化提升模式、文化旅游空间主动营造模式、村民公共活动空间改造模式3种空间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对乡村振兴的实践有重要意义。回顾了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的基本原则,并以上海市青浦区莲湖村为例,分析了莲湖村原有绿化问题并列举了乡土植物品种,从河道滨水种植、公共场所绿化种植及宅前屋后绿化种植三个方面探讨了乡村植物配置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乡村植物景观设计首先应充分尊重当地生态环境,适地适树;其次应大力挖掘当地文化属性,将文化与植物相融合,营造具有文化内涵和野趣风格的乡村田园景观;最后应考虑乡村农业生产特性,按照当地村民的需求,选用合适的生产树种作为特色树种并划分村民自治宅前屋后绿地空间,服务于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桂北5个典型村落为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以村民与游客的"乡愁"感知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建设"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研究发现,传统民居、自然环境和田园聚落是乡愁的主要景观载体,乡村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劳作形式最能引发乡愁记忆。受访者对美丽乡村乡愁文化景观建设基本满意,游客比村民具有更浓的乡愁情怀,村民则希望传承乡愁文化的同时又能有现代化的宜居环境。乡愁具有情感性、地方性和空间性特征,应进一步提取浓缩地方乡愁文化基因进行符号化表达和创新性景观设计,为桂北及其他地区美丽乡村景观营建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将乡村的地域文化与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相融合,使地域文化特色与美丽乡村景观设计有机融合,创作出具有历史时代意义的美丽乡村,提高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乡村活力。分析了乡村地域文化的组成内容及乡村公共空间的特点,提出了乡村公共空间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表达手法,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社区内部公共性的、村民可以自由进入并进行文化生活的空间,是乡村文化传承的载体和人际交往的场所,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但目前我国乡村社区的公共文化空间普遍缺失,传统的公共空间逐渐衰落,满足现代文化需求的空间边缘化、被动化,严重制约了乡村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文中分析现代乡村文化需求的主要内容,提出乡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类型,指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体现本土性、主动性、参与性、聚集性和平等性等特点,并以江苏省句容市于家边村为例探讨了在现代乡村规划中如何主动营造形式多样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6.
传统乡村集市文化的景观重构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在迎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趋势下,通过环境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可以释放出集市景观设计与生活的弹性,以继续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保留身边的历史文脉,使之更具有艺术性、创意性与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还能带给人们更多美好的精神体验和功能需求。介绍了乡村集市的概况,以广州黄阁集市为例,探讨了传统乡村集市文化的景观重构方法,以期解决黄阁集市公共空间与历史文化、居民生活方式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解析第三届中国绿化博览会重庆园乡土景观元素,以乡土景观的含义为切入点,论述了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阐明了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传承地方文化、彰显地域特色、创新设计理念,提出了重庆园乡土景观元素的具体应用,帮助设计师使用全新的视角,将人类的生活痕迹自觉地融入乡土景观元素的景观。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在当前城镇建设过程中,许多公共空间景观出现了盲目趋同化的现象,而没有对自身地域文化进行挖掘、传承,城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正在面临文化缺失的危机。此外,在城镇现代化建设加快的进程中,对于公共空间景观也关注不足。基于此,主要针对地域文化视角下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当前城镇现代化进程中公共空间景观地域文化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地域文化公共空间景观的建设方法,为我国城镇公共空间景观地域化提供参考,以推动城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旅游日益旺盛,乡村旅游景区营建大力发展。如何建设中挖掘乡土景观资源的价值,寻找乡土景观与乡村景区的契合点,展现乡村特色,是解决乡村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长兴县北汤村乡村菊花展规划设计结合乡村的现状与优势,基于"乡土景观"的营造理念,从明确目标定位、梳理乡土要素、景观空间营造、引导村民共同参与等四大措施进行乡村景区的营造及乡村旅游文化品牌的塑造。  相似文献   

10.
乡村民俗文化景观是社会记忆传承的重要途径,承载了乡村生活、生产、文化实践等社会记忆活动。社会记忆视角乡村民俗文化景观营造研究对增强乡村文化的地方认同,维系良好的乡土社会秩序,实现乡村特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粤北地区连州市保安村为例,在调研访谈的基础上,从山水记忆、建筑记忆、民俗记忆 3 方面分析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特质。随着社会的变迁,保安村面临山水记忆意象片段化、建筑记忆空间特色趋同化、民俗记忆传承面临危机等问题。据此,提出以保安村社会记忆载体形成“营造、传承、促进”的内生机制,构建生态记忆、生活记忆和生长记忆的社会记忆体系,营造特色化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在快节奏城市生活中也对田园生活充满着无限向往。田园生活要想融合当地乡土文化、营造各具特色的体验活动,应与田园景观的应用密不可分。总结分析了田园景观在当今社会发展的两种模式——田园综合体与社区花园,探讨了在现代设计中田园景观设计的重要特征,以发挥田园景观应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程红  姚佩伶 《绿色科技》2019,(7):187-190
针对乡村景观发展现状和乡村景观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成都蒲江明月村为例,主要论述了乡土材料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蒲江明月村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结合乡土材料的特质,阐述了乡村景观设计中石材、木材、竹材、乡土废旧物等乡土材料在建筑、装饰小品、铺装、景观绿化中的应用,以及乡土植物在乡村景观中的应用,为更好地运用乡土材料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应用景观叙事策略,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在景观空间中融入景观叙事的方法,达到将滨水空间与传统文化联络起来的效果。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北河公园进行调查,发现此地具有较好的地理条件,周围建筑多元,人流量很大,虽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与文化结合的程度不高,此地的景观空间与景观叙事联络也不强。因此以北河公园的设计为例,建议将滦南县的文化传承作为景观叙事的主脉,营造优美的游憩空间,供附近的居民和游人游览,最终将此地块打造成为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性滨水绿地公园。由此得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景观叙事策略有利于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临安青山湖绿道建设中乡土景观的营造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土景观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表现载体,在景观设计中合理的表达能够展现地域风情特色。为了提升绿道环境的生态性,推动历史文脉的传承性,将乡土景观应用到绿道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解读乡土景观的概念入手,结合临安青山湖绿道规划实例,从乡土文化、乡土植物、乡土风貌和乡土材料等乡土元素探讨绿道中乡土景观的营造与表达。  相似文献   

15.
周龙娟 《广东园林》2020,42(3):9-14
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不恰当的建设致使乡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乡村的文化也在逐渐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乡土文化亟需得到重视。运用乡土景观元素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二次改造,同时还可以强调地域个性,引起人们对乡土的回忆。将乡土景观元素分为自然环境类、农业生产类、聚落建筑类、人文风俗类4类,并以牛场布依族乡大坝寨为例,可以从尊重自然肌理、运用乡土植物、提取乡土材料、形成农业生产景观、点缀农具小品、修复聚落建筑、复兴公共空间、情景再现、活动体验方面分别对4类元素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的推进改变了乡村风貌,尤其是作为乡村景观门面的村口公共空间景观.乡村村口景观空间形式多样,但在地域文化上的挖掘与传承体现较少.本研究立足于展现地域文化,通过单元式空间组合法,将村口公共空间划分为数个文化功能单元,再用休闲步道将空间单元连通整合,打造富含地域文化特征的村口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乡土景观设计对建设具有地域性、融合丰富多样性的文化、保存当地的自然风土和村落历史传承特点的景观营造具有适用性。分析了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探讨了乡土景观设计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体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晓玲 《广东园林》2022,44(2):34-37
乡村公共空间承载着村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其建设直接关系到乡村整体环境、乡村文化传承以及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在乡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广州市红山村为例,针对其中心区公共空间存在的空间功能单一、配套设施不健全、天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问题,结合当下全域旅游的发展导向,明确村落更新目标,基于以人为本、地域文脉动态保...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公共文化空间的乡村景观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在不同发展趋势和发展境域的乡村建设中都扮演者重要角色。以公共性为核心属性的公共文化,为理解时代背景下乡村建设的转型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以乡村文化的认知为基础,以公共文化作为乡村景观建设的思考切入点,以城郊融合类村庄为对象,提出了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风景园林学乡村建设的方法原型,并以三王村、前洋村2 个案例来具体探讨实践过程中公共文化空间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景观如何塑造,如何统筹保护传统地域文化和实现村民对现代生活的向往,仍是亟需探索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实地调研了贵州特色保护类村庄,阐述了特色保护类村庄乡土景观应具备地域文化性、形式美学性和田园趣味性,提出了民族文化深厚、农耕记忆传承、实现村民的建设意愿、实用功能与景观并存等4个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并归纳了乡土景观营造中元素原始运用、情景再现的传承方式,以及元素演绎和工艺更新的创新策略,以期为乡村特色保护和乡土景观营造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