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食用菌》2021,(5)
为了解通江段木银耳栽培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接种时间、接种方式、排堂方式)对银耳产量的影响,进行栽培银耳不同接种时间、接种方式、排堂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通江银耳栽培的最佳接种时间在4月初,掰块接种方式和"人"字形排堂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通江是世界银耳栽培和开发利用最早的地方,更是将银耳这种神奇菌类演变成文化层面的最早地方。但长期以来,通江银耳均采用传统春季段木栽培,不仅接种方法落后、感杂率高、穴出耳率低、生产成本增加,而且耗时长,资源利用率低,栽培效益差,严重影响了银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香菇的老法(砍花法)栽培已有800多年历史,菇农在这方面掌握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老法栽培香菇依赖于孢子自然接种,尚存在着菇木用量大,成活率低,产量不高,收益慢等问题。新法栽培是以人工培育的纯菌  相似文献   

4.
不同菌龄栽培种的接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用菌龄24d、29d的栽培种栽培银耳,出耳早,产量高,而菌龄超过30d,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车海忠 《北方园艺》2011,(3):188-190
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西北高寒冷凉地区银耳栽培技术,包括银耳制种、发菌管理、栽培管理及采收等过程,突破了近年来西北高寒地区无成功栽培银耳的历史,为西北高寒地区人工栽培银耳提供了准确的理论数据,以期在今后的银耳栽培中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201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推荐性国家标准《银耳生产技术规范》,对银耳栽培房的建设场地、规格及其附属设施做了详细规范。从此,银耳栽培房建设技术指标有了国家标准(以此标准建造的栽培房下称银耳标准栽培房)。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银耳的栽培场所,从最初的房前屋后的空地开始,到住房内,再到专用栽培房,现在终于有了标准栽培房。银耳标准栽培房的各项指标,是古田县银耳产业界长期以来对银耳栽培技术不断研究、探索、创新的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银耳产  相似文献   

7.
古田县银耳绿色食品栽培技术通过省科技厅鉴定,技术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示范基地银耳产品95%以上达到绿色产品标准,远销海内外。同时产量、产值均比示范前增加30%以上,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古田银耳绿色栽培关键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银耳是中国的特产,野生银耳数量稀少,一般采用人工栽培。银耳的人工栽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文综述了我国银耳的研究历史,并对栽培、加工、药用、育种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鲜树枝人工速栽木耳,为目前段木栽培木耳的最新方法。特点是改段木为鲜树枝栽培;改砍穴接种为树皮割线道撒种;改露堆发菌为袋装发菌;改喷水调湿为开启袋口控湿。发菌快,出耳芽多,种后60~70天可出耳,产量比段木人工栽培最高产(11kg/棚)高7~252%,最佳棚产(38.75kg)可获纯利1037.5元。山区、丘陵、平原和城市都可采用。  相似文献   

10.
一、房县香菇生产的现状我县香菇生产有较长的历史。过去一直采用在木上砍“花”的自然接种孢子的方法,这种老法生产生长周期长,产量低,效益差。一九七三年,我县从华农引回“香九”号菌种,开始在通省公社石板沟大队、东浪梨花坪、化龙大竹园等地,推广人工菌丝体接种的新法栽培技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香菇总产  相似文献   

11.
胡站岽  姜坤 《蔬菜》2014,(11):81-82
温室或大棚黑木耳立体栽培技术延长了北方地区黑木耳的生产周期,具有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栽培难度小、周期短、效益高等优点。从栽培袋配方、栽培袋制作、接种、养菌、育耳、子实体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温室黑木耳立体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香菇是当前世界上栽培量最大的木腐型食用菌.也是最早人工栽培的菇类之一。最原始的香菇人工栽培方法是原木砍花法.由浙江庆元(当时归属于龙泉县)的先民发明。古代菇民在原始森林中利用空气中不可见的香菇孢子播种、经历5年秋去冬回的候鸟式农耕作业、用极其神秘的专业言语交流.这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栽培技术.是世界农业栽培技术宝典上值得浓沫重彩的一页。如今这种栽培工艺已不再采用.只留下可以解读的史料和难以考证的迷团。  相似文献   

13.
对山兰人工栽培以来的试验和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详细阐述了山兰人工栽培的选地、整地、定植、遮阴、施肥、水分管理、除草去葶、清园防寒,病、虫、鼠害防治和采收加工技术与注意事项,并对限制山兰人工栽培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探讨和展望,为山兰人工栽培技术推广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 S.Ito et Imai)是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它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和日本的北海道。近年来,野生榆耳资源已频于枯竭。为此,许多人进行人工栽培,由于缺乏对榆耳营养生理的全面了解和菌株的选育,其人工栽培的产量和质量并没有达到榆耳本身的遗传潜力。我们通过对榆耳营养生理的深入研究,掌握了榆耳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报告如下: 一、菌种制备 1.菌株:实验用我们自己选育的“U06”菌株。  相似文献   

15.
我国香菇栽培历史悠久,已有800多年历史,起源于浙江省龙泉、庆元、景宁3县.香菇是世界第二大、我国第一大食用菌,我国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发展经历了 3个阶段:原木砍花法、段木接种和代料栽培法,现在的熟料栽培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道真自治县种植香菇从零基础起步,属于"无中生有"的新兴产业,2015年从福建引进第...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和华北地区,木耳代用料栽培何时接种产量最高?目前尚无公开报道。笔者认为,明确栽培季节对木耳代用料栽培污染和鲜耳产量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阐明这个问题将有利于不失时机地安排适宜的接种期和出耳期,减少杂菌污染,提高木耳子实体的产量。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种:大木耳(Auricularia maxima)。 (二)接种期处理:为造成栽培季节的不同,接种期分前后五个处理,即1988年2月份、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在这五个月份内,各接种一批木耳栽培袋。  相似文献   

17.
综合菌棒发菌、出耳情况以及耳片商品品质,对来源于东北、陕西及浙江丽水等地的18个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judae)菌株在浙江丽水地区进行品种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菌株新科5、A97-2、A08、Au233、黑丰5号、916-1比较适合浙江丽水地区栽培;其中A97-2、A08、Au233、黑丰5号出耳早,产量较高,可以作为秋季接种较迟的品种,品质以A08最好;新科5、916-1出耳较迟,产量高,抗烂棒能力强,是当前栽培的主流品种。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学报》2006,13(3):F0003
育种栽培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最早从事的研究领域,我国的香菇纯菌种段木栽培技术和香菇代料栽培技术都是从这里诞生的。此外,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体系的引进、应用及推广,野生猴头的人工驯化栽培,银耳伴生菌的发现等一系列开创性工作都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银耳香灰菌配合比及其生长态势与生产性能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在所有已被栽培的食用菌中,银耳菌种的分离、配合不仅困难,培育一个出耳性能优异的菌株尤为不易,这与银耳营养生理的复杂性具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近代银耳栽培史自1914至1983年,许多真菌学界前辈对银耳生活史、生物学特性作了大量探索性研究工作。早在40年代,杨新美教授就对银耳芽孢种的分离及其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并从调查中提出了银耳与香灰菌的伴生现象。其后(1954)又写出了《中国的银耳》一文,总结了我国银耳栽培的历史经验及现状,1965年还进行了银耳人工接种的新技术推广,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0年代前后,一些学者概略地介绍了银耳菌种制备与配合的一般方法,但泛泛论者多,涉及实质问题者寡。人们泛知必须将银耳芽孢或菌丝与香灰菌丝适当搭配混合才能出耳。在生产实践中,有两个实质性问题,从现有资料中并无明确阐述,其一,人们  相似文献   

20.
段木银耳营养价值高,仅氨基酸含量就达19种,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12种^[1]。段木银耳也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强精补肾滋阴。润肺生津止咳,清热润肠益胃,补气活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嫩肤、美容、抑癌等作用^[2]。银耳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最适相对湿度为90%左右。在常规银耳生产栽培中,采用将银耳菌种掰成块状接种,且只用木屑简单封口或者不封口,产量相对较低。为提高段木银耳产量,笔者经过多年相关技术探索和试验,采用将银耳菌种捣散混匀,并将接种口采用石蜡封口技术,将产量比常规栽培提高50%以上。现将段木银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