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草红色素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草红色素是从紫草科紫草属植物的根中提取的红色素,它不仅安全性高,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我国紫草资源非常丰富,近些年来已成功地将紫草人工栽培。辽宁、吉林及黑龙江等省均有一定栽培面积。紫草种籽可提取工业用油,其籽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如β-亚麻酸及SO...  相似文献   

2.
4-羟基-3-甲基-2-(E)-丁烯基-4-磷酸还原酶(4-hydroxy-3-methyl-2-(E)-butenyl-4-diphosphate reductase,HDR)是异戊烯基焦磷酸合成途径之一甲基赤藓糖磷酸(methylerythritol phosphate,MEP)途径中的最后一个酶,催化4-羟基-3-甲基-(2E)-丁烯基-4-磷酸生成异戊烯基焦磷酸.根据笔者从橡胶树中克隆的HDR基因(命名为HbHDR,GenBank登录号:EU881977)序列,构建了HbHDR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表达蛋白.将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HbHDR的高效价特异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分析表明,HbHDR存在于乳管细胞的橡胶粒子和C-乳清中.  相似文献   

3.
油炸方便面一般会残留过多的油脂及其衍生物,向面团中加入一定量的食品添加物可以减少油炸方便面油脂及其衍生物的残留,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主要添加物包括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硬脂酰乳酸钠、香菇β-葡聚糖富集材料、乙酰化马铃薯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绿色香蕉粉、收获前降落的苹果果粉、羟丙甲纤维素和微晶纤维素等。  相似文献   

4.
燕麦β-葡聚糖的合成与积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燕麦β-葡聚糖具有明显的保健功效,这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燕麦β-葡聚糖具有β-(1,3)(1,4)两种糖苷键,而且排列有序,主要分布于籽粒糊粉层,通常与其它物质结合存在。燕麦β-葡聚糖是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的,但β-葡聚糖的合成过程目前还不清楚,β-葡聚糖合成酶(或复合体)可能是合成过程的关键酶。除遗传因素外,水分供应、总辐射、矿质营养、籽粒成熟期温度等环境因素均对β-葡聚糖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β-葡萄糖苷酶,属于葡萄糖水解酶类,能够水解结合于末端非还原性的β-葡萄糖苷键,同时释放出β-葡萄糖和相应的配基。其广泛存在于各生物体中,β-葡萄糖苷酶是茶叶重要的水解酶类之一,而不同的茶叶品种,生产产地季节,加工工艺等很多因素都能影响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保持β-葡萄糖苷酶的高活性对影响茶叶的香气和品质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茶类制作工艺、不同栽培环境、不同叶位等的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用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无菌渥堆和传统渥堆处理的黑毛茶中香气组成的变化,并探明了微生物在黑毛茶香气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表明,传统处理样品中萜烯醇和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而无菌处理的样品中醛、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在无菌处理中以使脂质等自动降解的湿热作用为主,在传统处理中能产生萜烯醇类化合物及酚类化合物的微生物作用则较为突出。通过分析,在黑毛茶中鉴定出11种一般绿茶未曾检出的香气成分:6-甲基-5-庚二烯-2-酮、间苯三酚、甲薁、α-荜澄茄油烯,N,N-二甲基-2-嘧啶酰氨、α-玷(王巴)烯、β-玷(王  相似文献   

7.
基于LC-MS的紫娟烘青绿茶加工过程中花青素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建立了紫娟烘青绿茶中花青素的酸性乙醇提取方法和14种花青素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分析方法,并进一步对烘青绿茶加工过程中花青素组分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紫娟烘青绿茶中,共检测到9种花青素成分:飞燕草-3-O-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天竺葵-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天竺葵素、飞燕草素、芍药素、飞燕草-3-O-(6-香豆酰)-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6-香豆酰)-半乳糖苷,其中飞燕草类花青素和矢车菊类花青素为紫娟花青素的主要成分。紫娟鲜叶中花青素总量为4.64 mg·g~(-1),经摊放、杀青、揉捻、毛火干燥、足火干燥处理的茶样中花青素总量呈下降趋势,含量分别为4.83、3.74、3.70、2.83、1.82 mg·g~(-1)。高温处理是导致花青素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其中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飞燕草-3-O-(6-香豆酰)-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6-香豆酰)-半乳糖苷的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β-葡糖甙酶(EC3,2,1,21 β-D-葡糖苷葡糖水解酶)存在于自然界许多植物体,特别是植物的果实中。最初,人们在甜杏仁中发现此酶,便称之为“杏仁酶”,迄今,杏仁仍是获取β-葡糖甙酶的主要原料。β-葡糖甙酶还存在于一些酵母、曲霉菌、木霉菌属以及细菌体内。β-葡槽甙酶的特性是可水解结合于末端、非还原性的β-D-糖苷键,同时释放β-D-葡萄糖和相应的配基。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的一类重要香气化合物——单萜烯醇类便是在β-葡糖甙酶的作用下,由其配糖体水解而得以释放出来的。根据酶来源的不同,不同生物体中β-葡糖甙酶水解单萜烯醇配糖体时,对单萜烯醇的结构有所选择,例如,茶叶中的β-葡糖甙酶既可水解伯醇(如香叶醇),又可水解叔醇<如芳樟醇),但有些植物体中的β-葡糖甙酶仅能水解伯醇或叔醇。  相似文献   

9.
马泉芳  魏然  刘春林 《作物研究》2011,25(5):477-481
β-罗勒烯(β-Ocimene)是一种单萜挥发性有机物,亦是一种重要的植物通讯信号分子。为了进一步研究β-罗勒烯的作用机理,需要获得β-罗勒烯合成酶基因表达沉默的实验材料。根据TAIR网站上公布的β-罗勒烯合成酶信息,从美国拟南芥生物资源中心购买该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材料,运用双引物法对这些突变体进行了T-DNA插入位点的鉴定,获得8株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体,该结果为深入研究β-罗勒烯的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提取条件对裸燕麦β-葡聚糖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裸燕麦β-葡聚糖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产裸燕麦为原料,研究了溶剂、温度、提取时间和β-葡聚糖酶水解等提取条件对燕麦β-葡聚糖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强的酸性和碱性条件会导致燕麦β-葡聚糖分子量下降,水提取β-葡聚糖的分子量较高.β-葡聚糖的分子量随着提取温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不同条件下提取的燕麦β-葡聚糖分子量分布在340~2 000 kD之间.β-葡聚糖酶水解会使β-葡聚糖分子变小,在几乎完全水解时分子量为2~5 kD.  相似文献   

11.
β-淀粉酶是与糖化力关系最为密切的淀粉水解酶,直接关系到麦芽生产的经济收益,而该酶的热稳定性影响制作过程中麦芽活力的表现。不同来源的大麦基因型在β-淀粉酶的热稳定性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呈一定的地理分布;遗传研究表明,β-淀粉酶的热稳定性受其结构基因位点和附近的复等位基因的共同控制,并受一些基因的修饰,不同热稳定性β-淀粉酶类型的形成是相关蛋白质顺序上少数氨基酸变化的结果。已经鉴定到控制大麦籽粒β-淀粉酶的三个基因Sd 1、Sd 2和Sd 3,它们分别控制着三种热稳定性类型。β-淀粉酶热稳定性显著影响麦芽汁发酵率,热稳定性等位基因不同的大麦,它们的麦芽汁发酵率也不同。通过构建β-淀粉酶热稳定性突变基因,并采用转基因技术导入该基因,可以显著提高大麦的β-淀粉酶热稳定性。最后就开展β-淀粉酶热稳定性的遗传和环境变异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Agrobacteriumtumefaciens(strainAKE10)中分离其质粒并以质粒DNA为模板进行多聚酶链式反应,特异扩增出一条长约720bp的DNA片段,经克隆及序列测定表明,为根癌农杆菌AKE10质粒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与Genebank中公布的核苷酸序列具有100%的同源性。与A.tumefaciensPO22、Tm-4、BO542菌株和A.vitisCG474、Tm4菌株质粒中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进行序列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0%、89%、86%、89%和89%;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0.42%、88.23%、90.10%、89.58%和89.12%。成功构建了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T,为探索植物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作用机理及激素互作等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茶树叶片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原位PC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葡萄糖苷酶(EC3,2,1,21)属于水解酶类,可水解结合于未端、非还原性的β-D-糖苷键,同时释放β-D-葡萄糖和相应的配基。茶叶中β-葡萄糖苷酶与萜烯类香气前体有密切关系,使糖苷由键合态变成游离态。最早是1981年日本的Takeo T[1]在茶叶匀浆中添加β-葡萄糖苷酶后,能产生芳樟醇和香叶醇,证实茶叶中存在以葡萄糖苷形式存在的单萜烯醇。目前,对茶叶中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已延伸至对其活性及与茶树品种[2]、加工工艺[3-4]的关系。目前已从燕麦[5]、蜀黍[6]、旱金莲[7]、长春花[8]、黄檀[9]等植物中克隆出β-葡萄糖苷酶基因并进行了表达。此…  相似文献   

14.
以大麦穗废弃物为原料,通过碱液浸提、胰酶水解和乙醇、硫酸铵、异丙醇的先后沉淀,提取纯化β-葡聚糖。分别以自制β-葡聚糖和进口β-葡聚糖为底物,用β-葡聚糖酶活测定比较法,得出自制β-葡聚糖纯度为77.12%。淀粉碘液显色反应结果表明淀粉含量少,还原糖仅为0.83%,自制糖中蛋白质含量平均占5.91%,β-葡聚糖提取率平均为1.08%,最高达1.44%。  相似文献   

15.
以CO39四叶期水稻苗的叶片为材料,提取水稻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获得水稻β-l,3-葡聚糖酶基因(CO39-β-l,3-Glu),经序列测定得知该基因大小为489bp,通过Blastn搜索确定该片段位于水稻10号染色体。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O39-β-l,3-Glu与已知的水稻Gns7和大豆GlycinesojacloneGs522194aendo-β-1,3-glucanasegene,GlycinesojacloneGs464889_Bendo-β-1,3-glucanasegene三个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51.5%,47.2%和49.1%。CO39-β-l,3-Glu基因是β-l,3-葡聚糖酶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6.
柑普茶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新会柑普茶为原料,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市售3种柑普茶不同部位及茶水中挥发性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柑普茶具有普洱茶和茶枝柑的香气成分,其挥发性组分主要是烯烃类、酯类、醇类等物质,其中烯烃类以柠檬烯、γ-松油烯、α-异松油烯、金合欢烯、α-侧柏烯、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等,醇类以4-松油醇、a-松油醇、β-香茅醇等为主,其他组分包括N-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伞花烃、1,2,3-三甲氧基苯、反式-5,6-环氧-β-紫罗兰酮等都是柑普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7.
茶叶β-葡萄糖苷酶亲和层析纯化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化学合成的β-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剂β-葡萄糖脒为配体,通过N-糖苷键交联到支持物上,使糖脒N-糖苷键一侧的氨基保持带正电荷的活化状态,合成了一种β-葡萄糖苷酶的亲和层析树脂。这种合成的亲和层析树脂在弱酸条件下非常稳定,能选择性地吸附β-葡萄糖苷酶,并能多次重复使用。利用这种亲和层析树脂,在pH6和pH5条件下,从薮北种茶树叶片中纯化出两种分子量分别为63和75kDa的β-葡萄糖苷酶单体酶。以对硝基苯酚β-葡萄糖苷为底物,研究了两种酶的性质。TLC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β-葡萄糖苷酶都能水解(Z)-3-己烯醇、苯甲醇和苯乙腈的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8.
为给燕麦优化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高β-葡聚糖含量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地区的四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燕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开花到籽粒完全成熟,β-葡聚糖含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中总β-葡聚糖在花后15 d内迅速合成,是β-葡聚糖合成积累的关键时期,之后合成和积累速度减缓,其中可溶性β-葡聚糖在花后10 d内积累速度较快,而后变缓.不同燕麦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可溶性β-葡聚糖所占比例表现为皮燕麦高于裸燕麦.从燕麦籽粒形成到成熟,不同品种籽粒中葡萄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花后15 d左右达到最大值,葡萄糖含量与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葡萄糖含量不是燕麦籽粒中β-葡聚糖合成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武夷岩茶水仙和肉桂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香气成分,探讨β-葡萄糖苷酶对水仙和肉桂加工过程香气形成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水仙香气含量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低于肉桂,但加工过程香气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率高于肉桂:水仙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香气、橙花叔醇、香叶醇均呈高度指数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973、0.999,与芳樟醇、雪松醇分别呈高度、较高指数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0.872:肉桂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香气、柽花叔醇、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I呈较高指数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888、0.869、0.882。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叶龄与摘花两因子对黄秋葵018、024和0213品系的叶片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8品系20d叶龄叶片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024品系30d叶龄叶片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021品系40d叶龄叶片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摘花处理降低了018和024品系叶片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却提高了021品系叶片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