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印楝叶片和果实中分离93株内生放线菌。生长速率法测定表明29株内生放线菌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具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YL-2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达82.65%。杯碟法测定表明菌株YL-2发酵液对供试的18种植物致病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盆栽试验表明菌株YL-2发酵液对稻瘟病防效达85.41%,显著高于浓度为25 mg/L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成分和16S rDNA序列,初步鉴定菌株YL-2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黄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本研究对海洋拮抗放线菌组合Streptomyces spp.ST-2(包含菌株GQ-17、YH-91、YH-23)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进行了探讨,期望提高其生防效果和植株生长量。采用皿内共培养法、牛津杯法分别测定了3株生防链霉菌的共生性及单菌株抗菌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ST-2组合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最佳发酵条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ST-2组合菌剂对黄瓜植株的促生防病效果。菌株GQ-17、YH-91和YH-23的无菌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sum oxysporum f.sp.cucumebrium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2、20.4和14.4 mm,且3株菌间无生长抑制,可共生;组合菌剂ST-2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8 g/L、黄豆粉10 g/L、氯化钠2.5 g/L、碳酸钙2.0 g/L,p H自然;当菌株GQ-17、YH-91和YH-23种子液以3:3:2配比,以3%接种量接入50 m L液体培养基中,31℃、150 r/min振荡培养5 d,其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最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达65.89%,且显著高于单菌株(19.94%,25.20%,42.88%)及申嗪霉素(39.50%)的效果。此外,ST-2组合菌剂施用后,处理植株株高(42.30 cm)和茎粗(6.84 mm)较对照(株高32.60 cm,茎粗6.07 mm)分别增加29.75%和12.69%,显著提升了植株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木霉菌颗粒剂对玉米茎腐病防治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明确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不同颗粒剂配方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通过人工接种盆栽试验比较分析其防效,同时进行多基点田间试验以筛选对茎腐病防效明显并具有增产效应的木霉菌生防颗粒剂。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2号木霉菌颗粒剂对于苗期玉米茎腐病的防效最高,为65.57%,3号木霉菌颗粒剂对于成株期玉米茎腐病的防效最好,为40.00%;1~4号4种木霉菌颗粒剂均能提高玉米的出苗率、株高、鲜重、干重和根长,表明木霉菌颗粒剂对玉米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全国10余个综合试验站对1号木霉菌颗粒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较好,均在50%以上,最高可达80%,玉米增产效果在8%以上。表明木霉菌颗粒剂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4.
解淀粉芽胞杆菌DS-1菌剂的研制及田间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株解淀粉芽胞杆菌DS-1生防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生产工艺,通过菌剂的研制测定了其温室防效。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固态发酵为以玉米粉为基质,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200 mg/g、小米粉50 mg/g、接种量0.8 mL/g、培养时间96 h、pH 8.0;最适的菌株助剂为壳聚糖20 mg/g(载体)、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100 mg/g(分散剂)和糊精50 mg/g(保护剂)。粉剂与颗粒剂均能提高番茄和黄瓜的株高和鲜重,且颗粒剂效果更突出;并对辣椒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0.75%和62.86%,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达63.58%和66.12%,两种制剂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发酵液的防效。  相似文献   

5.
柳东 《植物病理学报》1995,25(3):271-273
 本文对引起大叶黄杨严重落叶的双花针线虫(Paratylenchus dianthus)进行形态描述。该线虫在重庆地区以成虫越冬,成虫雌雄数量比为8:1,1年发生3代。对15种植物进行寄主范围的接种试验表明:除寄生大叶黄杨外还寄生在杜鹃和桑上。药剂筛选试验结果:10%益舒宝颗粒剂,2g/株对大叶黄杨1年生幼苗防治效果93.1%,而10%克线磷颗粒剂2g/株,防治效果为75.5%。  相似文献   

6.
烟草疫霉引起的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链霉菌Sa-21防治烟草黑胫病的应用潜力,用盆栽试验测定了链霉菌Sa-21的生防效果,并用生长速率法等手段探讨了链霉菌Sa-21对烟草疫霉的抑菌作用。盆栽试验表明,链霉菌Sa-21菌株发酵液对苗期和成株期烟草黑胫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最高防效可达98.39%。菌株Sa-21粗浸膏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的抑菌中浓度为56.1 μg/mL,50 μg/mL的粗浸膏处理后可以降低50%的菌丝生物量。菌株Sa-21粗浸膏对烟草疫霉孢子囊的产生、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以及细胞膜透性均有抑制作用,100 μg/mL的粗浸膏基本能够完全抑制孢子囊的产生,并且对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达50%以上;粗浸膏浓度为150 μg/mL时,对休止孢萌发的抑制率达94.35%;随着粗浸膏浓度增加,菌丝细胞膜的透性也会加大。研究结果表明,链霉菌Sa-21代谢物对烟草疫霉的生长繁殖产生抑制作用,并为链霉菌Sa-21生防菌剂的开发及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防治黄瓜的土传病害,本文从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56株细菌,利用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到一株拮抗菌ZM-1。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测定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通过正交实验法与单因素法对菌株进行发酵优化,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防病能力。结果表明,菌株ZM-1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brium 和黄瓜疫病菌Phytophthora drechsleri的抑制率分别为62.80%和65.58%。该菌株可以产生纤维素酶、铁载体等多种抑菌物质。经过最佳发酵优化,菌株发酵液菌含量可达到1×1010 cfu/mL以上。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5 g/L、胰蛋白胨10 g/L、K2HPO4 10 g/L,发酵条件温度25 ℃、pH 7.5、时间48 h、接种量2%。盆栽试验表明,菌株ZM-1对黄瓜枯萎病和黄瓜疫病的防效分别为53.97%和51.11%。本研究表明拮抗菌ZM-1在防治黄瓜土传病害方面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放线菌ZZ-9发酵液与腐植酸钠混施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将ZZ-9发酵液与腐植酸钠按照不同质量比混合,探究放线菌ZZ-9发酵液与腐植酸钠混施后对小麦的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ZZ-9发酵液与腐植酸钠质量比为16∶4时,对小麦的各生理指标的影响较明显,与空白对照相比较,生长30 d后,小麦株高和根长分别增加了32.7%和30.6%;PAL和PPO活性增加了129.7%、68.0%;叶绿素含量增加了57.8%;MDA含量减少了69.4%。与单施发酵液相比较,小麦株高和根长分别增加了12.16%、7.57%;PAL和PPO活性分别增加了85.10%、96.30%;叶绿素含量增加了37.92%;MDA含量减少了56.65%。证明放线菌ZZ-9发酵液与腐植酸钠按16:4比例混施后处理小麦,对小麦具有更好的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安全高效地防治西瓜枯萎病,本研究用平板对峙法从本实验室保存的7株链霉菌中筛选出拮抗西瓜枯萎病效果良好的链霉菌,并结合链霉菌发酵滤液和菌体粗提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效果进行复筛。结果表明:7株链霉菌中,YC2-17(Streptomyces tunisialbus)和YC5-15(S. eurocidicus)对西瓜枯萎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可达56.21%和54.72%。西瓜幼苗的促生试验结果表明,这两株链霉菌对西瓜幼苗的生长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链霉菌YC2-17的促生效果更强,YC2-17处理后西瓜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了52.54%、27.65%、109.57%和100.00%。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YC2-17和YC5-15发酵液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可达56.82%和50.45%。YC2-17发酵滤液的乙酸乙酯相粗提物处理可以抑制西瓜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减少其产孢量,改变孢子和菌丝体的形态,处理后菌丝和孢子外部形态异常、躯干干扁,内容物外渗。  相似文献   

10.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是从马铃薯疮痂病自然衰退土壤中筛选到的对多种重要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链霉菌,其发酵液对根结线虫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为明确Men-myco-93-63活菌片剂在蔬菜根结线虫防治中的应用前景,采用温室盆栽法和稀释平板法研究了Men-myco-93-63活菌片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Men-myco-93-63片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具有较好的防效,1.0和1.5 g/株用量下防效分别为51.85%和55.56%,而对照药剂淡紫拟青霉颗粒剂1.5 g/株及M en-myco-93-63固体发酵物(发酵物与病土体积比为1∶200)的防效分别为54.17%和50.00%;施药60d后,该片剂对植株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影响较大,1.0 g/株用量下,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空白对照增加了225.45%和75.45%,真菌数量降低了66.43%,3种可培养微生物的总量比空白对照增加了195.35%,表明M en-myco-93-63片剂的施用可明显改善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结构。  相似文献   

11.
黄瓜立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izoctonia solani,简称Rs)侵染引起的苗期土传病害。本研究采用前期筛选获得的对黄瓜立枯病菌Rs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菌,分别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437、哈茨木霉T.harzianum 670和752,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对黄瓜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产量、品质以及立枯病防效的影响。结果显示:3株木霉菌均能显著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提高黄瓜幼苗的生理活性和保护性酶活性,对黄瓜立枯病的防效均在75%以上;木霉菌处理的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全株鲜重、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以及抗逆性酶活性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均显著高于对照。木霉与病原菌Rs共同处理的黄瓜幼苗,上述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病原菌Rs单独处理。其中木霉670处理的黄瓜幼苗各项检测指标高于木霉437和752。此外,木霉菌处理的黄瓜单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上述结果说明,本研究的3株木霉菌通过提高黄瓜幼苗生理特性和保护性酶活性,促进了幼苗生长,提高了对黄瓜立枯病的抗性,改善了黄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1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使用剂量,以70%敌磺钠可溶粉剂作对照,采用田间试验研究1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根腐病具有良好防效,最佳使用剂量为3.0g/株,防效均优于70%敌磺钠可溶粉剂,且对黄瓜生长安全,是防治黄瓜根腐病较理想的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对黄芪根腐病具有强抗菌活性的生防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分离于河西走廊盐碱土中的172株放线菌进行拮抗菌的筛选,获得优菌株DA4-4-1,根据其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并根据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培养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DA4-4-1对黄芪根腐病的2种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腐镰刀菌F.solani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最大分别为20.16 mm和19.33 mm,抑菌率最大分别为34.62%和32.44%。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DA4-4-1鉴定为链霉菌属蓝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tuirus。培养基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NH_4)_2SO_4,其优化条件为麦芽糖15 g/L、(NH_4)_2SO_4 0.5 g/L、NaCl 10 g/L、pH 7,在此条件下菌株DA4-4-1的抑菌率可达到86.72%。表明菌株DA4-4-1是1株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放线菌,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和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耐甲基硫菌灵的菌株, 采用微波诱变法对放线菌ZZ-9菌株进行0~75 s的处理,筛选出在甲基硫菌灵致死浓度下仍能较好生长的突变菌株,并测定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拮抗性和传代稳定性的影响,选育出性能优良的耐药菌株,与甲基硫菌灵协同作用进行防治苹果树腐烂病试验。结果表明,在微波辐照15~60 s条件下,获得4株耐70 μg·mL-1甲基硫菌灵的突变菌株ZZ-9A、ZZ-9B、ZZ-9C和ZZ-9D。通过对4株突变菌株进行抑菌率和传代稳定性测定,筛选出一株抑菌率较好且传代稳定的突变菌株ZZ-9B。菌株ZZ-9B与70 μg·mL-1甲基硫菌灵协同作用测定表明,当菌株ZZ-9B与甲基硫菌灵配比为8∶2时,在离体枝条上对苹果树腐烂病的协同防效为89.42%,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突变菌株和甲基硫菌灵的防效。因此,在使用菌株ZZ-9B来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时,添加少量的甲基硫菌灵,可显著提高防效。  相似文献   

15.
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尖峰岭等原始森林及黄流地区发病蕉园采集土壤样品,分离得到215株放线菌菌株。以根结线虫为靶标线虫对215株放线菌进行筛选,获得18株对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在80%以上的菌株。菌株DA07118抗线虫活性最强,校正死亡率达100%;经5次继代培养,仍具有稳定产生杀线虫活性物质的能力。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AN分类鉴定,将该菌株归类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进一步的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确定该菌株产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g/L):麦芽糖10g、蔗糖25g、酵母膏20g、蛋白胨20g、K2HPO4 0.5g,初始pH7.0。发酵优化后,菌株发酵液的10倍稀释液处理后24h对根结线虫的校正击倒率从优化前的75.0%提高到93.7%。  相似文献   

16.
黄瓜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其活性菌株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植物内生放线菌中筛选拮抗活性菌株和寻找新的农用活性代谢产物,可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新的资源。本研究结果发现黄瓜幼苗的根、茎、叶中均有内生放线菌的存在,根组织中的数量、种类明显多于叶片和茎,占总分离株的72.7%,以链霉菌的淡紫灰类群、灰褐类群为主。活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黄瓜内生放线菌中对12种靶标真菌和6种细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占46.8%和39.0%,主要为分离自根组织的链霉菌淡紫灰类群。分离自黄瓜叶片的gCLA4菌株抑菌谱较广,其发酵滤液对供试12种靶标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对靶标细菌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形态学、细胞化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rectus)。  相似文献   

17.
枯草芽胞杆菌BAB-1是一株有效防治蔬菜灰霉病和白粉病的生防细菌。为提高该菌株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BAB-1菌株为有效成分开展水分散片剂的研制。通过生物相容性试验、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崩解剂、粘结剂及分散剂进行筛选,最终确定100亿CFU/g枯草芽胞杆菌BAB-1水分散片剂的适宜配方为酒石酸5%、碳酸氢钠25%、氯化钠0.5%、乳糖5%、PEG6000 2%、NNO 4%,BAB-1母药补足至100%。质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水分散片剂崩解时间为272.17 s,pH值为5.75,悬浮率为73.77%,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500倍液处理能够有效防治黄瓜与番茄灰霉病,防效分别达到84.11%和75.15%,与对照药剂43%氟菌·肟菌酯(露娜森)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76.25%与84.85%),但显著高于2亿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2.71%与57.95%)。  相似文献   

18.
本文开展了3种生防木霉菌,包括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盆栽试验,研究这3种木霉菌对黄瓜幼苗生长、膜脂过氧化指标的影响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到78%以上,且以棘孢木霉525的田间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1.53%。与只接种枯萎病病原菌的对照相比,3株木霉菌单独接种或与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同时接种均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显著提高黄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其中以拟康氏木霉886单独接种促进效果最强。研究表明,3种木霉菌通过促进黄瓜幼苗生长,增强植物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从而提高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9.
木霉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00,自引:2,他引:100  
 分别在体外及温室测定了筛选菌株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T82)和Tricho-derma sp.(NF9)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体外测定表明,木霉菌株T82和NF9对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刺腐霉P.spinosum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在对崎培养中的拮抗系数分别为2或2~3和2。温室测定表明,用0、6%(W/W)T82麸皮培养物(107cfu/g)处理土壤。在人工接种白绢病菌,立枯丝核菌及瓜果腐霉20天后,黄瓜发病率分别比未用木霉处理的对照减少46、5%,28.4%和81。2%;用T82和NF9木霉孢子悬浮液(108cfu/ml)处理黄瓜种子,人工接种白绢病菌11天后,黄瓜成苗率分别比未用木霉处理的对照增加14%的20%。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到木霉T82对白绢病菌菌丝和菌核的重寄生以及木霉T82和NF9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缠绕。穿入及寄生。作者认为重寄生可能是试验木霉菌株T82和NF9对白绢病菌和立枯丝核菌的主要拮抗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18年—2019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噻虫胺4种剂型(30%悬浮剂、18%包埋颗粒剂、13.5%壳聚糖微球和0.5%颗粒剂)及2种施用方式(喷雾和沟施)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30%噻虫胺悬浮剂60 mg/kg处理对幼年树及成年树上柑橘木虱的控制效果好且持效期约30 d,而药后46~96 d的防治效果大幅下降,难以控制其为害。在幼年树根部周围拌毒土沟施时,噻虫胺18%包埋颗粒剂和13.5%壳聚糖微球0.1~0.2 g/株处理对柑橘木虱的控制效果较好,且持效期长达96 d;0.5%噻虫胺颗粒剂0.1 g/株处理对柑橘木虱的效果好且持效期达46 d,而药后66~96 d的防治效果下降明显,难以控制其为害;在0.1 g/株剂量下,0.5%噻虫胺颗粒剂药后7~30 d的效果最好、18%包埋颗粒剂次之、13.5%壳聚糖微球稍差,而18%包埋颗粒剂药后46~96 d的效果最佳、13.5%壳聚糖微球次之、0.5%颗粒剂稍差。在成年树根部周围沟施时,噻虫胺18%包埋颗粒剂、13.5%壳聚糖微球0.6~0.8 g/株处理对柑橘木虱的控制效果好且持效期长达89 d,而0.5%噻虫胺颗粒剂0.2 g/株处理的效果较好且持效期长达89 d;在0.2 g/株剂量下,不同剂型噻虫胺对柑橘木虱的防效差异与幼年树基本一致。此外,当剂型、剂量及施用方式均相同时,噻虫胺对柑橘木虱的控制作用略低于噻虫嗪。综上所述,在柑橘生产实践中,若田间柑橘木虱发生量大,应喷施1次30%噻虫胺悬浮剂60 mg/kg;为有效控制幼年树柑橘木虱为害,应于初发期拌毒土沟施1次,使用药剂为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用量为0.2 g/株;针对成年树柑橘木虱,则需将其用量增至0.6 g/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