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昕昕  林箐 《广东园林》2021,43(4):41-46
常州自古便是江南地区水陆交通的枢纽,其城市发展与运河息息相关。以常州古城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其从先秦到清末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与同时期运河的变迁,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接着以清末为时间节点,从自然山水要素、人工营建要素和意向空间要素等不同要素入手,归纳了清末常州古城景观体系在"天心十道"的节点布局、"七厢三街"的功能分区和功能复合的水利系统三个方面的特征。最后探讨了特征背后的深层次驱动因素,分别是因水而兴的驱动因素,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传统人居理念。  相似文献   

2.
镇江自然风景体系与城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与自然相融合的城市营建案例越来越需要总结和借鉴。镇江城市营建遵循自然环境特征,是典型的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格局。文章通过对镇江城市发展历史的研究,总结镇江历史城市山-水-城-林一体的营建模式,为当今城市格局营建、城市生态规划带来启示,也为保护镇江当今“城市山林”的风景特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蔡盛林  王艳 《广东园林》2012,34(2):52-57
南头古城历史悠久,是深圳、香港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南头城及其周边区域的物质、精神层面均未能同步发展,呈现出住居密度太大、基础设施破旧、低收入人群聚居、生活环境恶劣等“城市衰败”状态。本次设计试图引入“生态浮岛”概念,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同时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使古城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郑琦  郑珂 《广东园林》1999,(4):9-11
临海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较为完整地保存着古代城墙的少数几个城市之一,临海古城墙也即是台州府城,总长6000米,其中西南两面临江部分的2240米保存完好,西北沿山的2300米保留墙基残垣,东面1460米遭严重破坏。古城原有七门,今存朝天、镇宁、兴善、靖越四门,楼俱无存,瓮城尚在。“国家文物局有关专家称,在县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城墙保存较完好的,山西平遥为第一,浙江临海为第二。而在江南县城中,临海古城墙属保存最好的”。  相似文献   

5.
以成都市高新区府城大道景观道路提升改造为例,在论述了低影响开发建设理论进程的同时,结合府城大道提升改造背景,提出了雨洪管理策略,分别从道路断面竖向坡度、孔口路缘石、植草沟、生态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进行了探讨。在城市文化表达方面,从"花重"文化入手,通过植物选择与空间营造充分表达了城市特色与文化氛围。在理性操作的低影响开发建设过程中,特色道路景观需要结合本地独有的城市特质与文化进行感性了渲染,"软硬"实力集合,以体现在低影响开发建设过程中,给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带来的活力与契机。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对地方史志和相关资料的整理,通过绘图、统计等方法探究古代杭州山水城市的发展与洪旱适应性建设的关系,研究发现杭州古城经历了择山水而居、治山水而兴、合山水而美的过程。在选址上杭州古城趋利避害,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在城市形态上,杭州古城积极地与周围山水环境相适应,营造了山水城相融的格局。南宋时期,杭州山水田园城共治模式形成,洪旱适应性建设日趋成熟,其中的生态智慧和美学智慧值得当今城市建设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州城市的快速发展,作为岭南人居环境重要载体的城市河涌滨水空间,面临着往更生态、更优质的生活空间活化的挑战。广州市荔湾区大沙河滨水空间改造,以碧道建设为契机,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紧扣时代性、地域性、普适性和经济性,制定系统的改造策略和方案,抓住地域特色的营建,因势利导优化空间结构,因地置景,以“绣花功夫”精准活化水岸空间,使大沙河成为独具荔湾特色的绿色新地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滨水景观发展阶段的剖析,从多个角度阐述文化元素对于城市滨水景观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并且从设计实践的角度阐释设计中对文化要素运用的必要性和景观文化要素运用的方式。以清河丰收渠(城区段)两岸滨水景观的设计为例,深入分析设计与文化的关联,营建适应城市发展阶段、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9.
岭南州府园林概念的缘起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岭南地区现存许多以自然山水为尺度进行营造的风景园林,这些园林的营造在历史上与当时州府城市的建设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很早就进入了古人的研究视域,编制了许多山水志。由于此类园林和古代州府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刘管平先生又将其归纳为岭南州府园林,此后,肖毅强、陆琦、谢纯等学者也在这个领域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作为岭南古代与州府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造园实践,岭南州府园林反映了古代园林营造在古代公共园林建设与管理,城市水利的生态防洪调蓄和风景园林建设相结合,农业生产与风景园林建设相结合等方面的古人智慧,对今天的风景园林建设而言亦是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水系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城市与水之间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笔者以山西临猗南城新区中央水系景观规划为例,通过项目背景介绍、场地和环境认知、总体定位和方案特色研究,重点论述如何将城市水系景观中的生态打造与文化赋予相结合,强调自然与城市相融互生的新型城市滨水景观营建.  相似文献   

11.
对大理白族社区用地现状、历史遗迹、绿地空间、道路空间进行分析,总结出大理古城存在着古城白族传统民居社区结构与现代生活需求之间、古城传统城市格局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和古城现有资源利用方式与当今资源环境状况之间的三大矛盾。籍此,采用创新性的理念和方法,在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同时,珍视场地价值,探究云南大理古城白族社区的传统民居、绿地空间、道路交通和水再生系统的保护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2.
衢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一千八百多年的建城史。作为位于仙霞古道发端与钱塘江上游的四省边境城市,衢州成为了北宋末孔氏南迁的驻地与自古商旅必经的中转枢纽,而被衢江三面环绕的古代衢州府城也发展出了复杂的城市河道水系。本文通过对衢州内湖——菱湖的历史变迁探究着眼,记述菱湖入城、扩建、繁盛、衰微与新生的发展变化史实,展现衢州城市水系对社会及经济文化的影响,作为研究江南城市历史发展的新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近年来山西历史文化古城保护工作中出现的片面化保护问题,构建了以物质性价值、非物质性价值、保护修复措施为基础,24个指标的评价体系模型。应用Delphi法和AHP法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得出历史文化古城综合价值评价体系。随后以太谷古城为实例,说明了该评价体系的应用流程,通过具体分析评价指标得分情况,为古城的开发、保护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空间缩影,记录城市居民的生活,是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备忘录”。作为城市独特的物质精神财富,其保护和发展与追求效益提升的冲突亟待解决。选取淮安驸马巷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方式为目的,在微更新理念的视角下,解析了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传承街区文脉、保护街区生态肌理、提升街区活力提出了多元、精细化的更新策略以解决驸马巷现存问题,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提供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海口市生态文化资源的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其在生态文化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海口的火山地貌是海口市的骨架,发育在火山地质与地貌以及滨海的城市森林是“海口之肺”;海口市的河流与滨海湿地是海口市的“城市之肾”;依赖于滨海区位优势的骑楼是海口城市的标志文化,从琼崖大革命开始形成的红色文化具有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是这个城市的永久标记,都是海口市的城市之魂。按照森林城市建设的目标,提出了发展火山资源与文化产业群、分区全面保护与利用林地和森林资源、系统保护湿地资源与合理利用湿地文化和灵活利用历史与红色资源的生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作者尝试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挑选出展现古人生态观点、彰显古人生态智慧的论述,从现代生态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希望对现在的生态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松桃古城文化背景的分析,提出了以景观设计充分表达地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的方法,达到了凸显古城个性特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四).城市生态建设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 ,从城市生态建设的质量看 ,存在着传统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或森林城市、现代生态城市 4种模式。由于现代生态城市系统构建是科学的 ,所以它是创建品牌生态城市的基础。创建品牌生态城市要求发展城市绿色经济、培育城市绿色文化、营建城市绿色环境。同时要突出城市的特色 ,发挥优势 ,提高城市个性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19.
植物是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植物景观的设计是城市湿地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以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和总结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模式与方法,探索生态、文化、景观等理念的现实显现.坚持以生态设计思想为根本,结合人文内涵设计、历史文脉及意境设计等方法,营建具有地域性、乡土性、人文性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了自然植被的种类及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 ,结合大理古城的悠久历史、建筑风格及绿化植物的种类和结构现状 ,为把大理古城创建为具有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 ,使园林绿化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