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胡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中药材生产必须坚持质量为本,科学种植,在中药材种苗选育、土壤条件、田间管理、肥料选用、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中药材的质量规范进行,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本文运用文献检索的方法综述了柴胡的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处理种子、种植方法、田间管理、越冬管理、收获加工方面,为规范化栽培柴胡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北柴胡组织培养中获得高频愈伤诱导的优化技术,优选出适合北柴胡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培养基、植物激素及培养条件等。此研究为今后采用北柴胡组织培养技术扩大北柴胡药用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柴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柴胡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供药用。柴胡属植物在我国有30多种,很多种都可入药。中国药典收录有2种,柴胡Buplerum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folium WILLD.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称南柴胡。柴胡为我国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之为地熏、茈胡。本品嫩者入菜,老者采而为柴,故苗有芸蒿、山菜、茹茸之名,而根名柴胡也以根条粗长,须根少者为佳。《本草纲目》载“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络相火以及头痛、眩晕、目错诸疟,及妇人热入血、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赢 热”等,近年来,对柴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报道了柴胡有关化学及药理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对复方柴胡颗粒质量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采用TLC法对复方柴胡颗粒中柴胡、金银花进行薄层鉴别,同时对复方柴胡颗粒的粒度、水分、重金属限度、微生物限度等指标进行检测。经各项实验检测,柴胡颗粒符合药典相关要求,且方法操作简单、稳定、专属性和重建性强,可用于复方柴胡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柴胡茎叶总黄酮提取方法及生物活性。方法以总黄酮提取率和浸膏得率为指标确定柴胡茎叶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备柴胡茎叶总黄酮水溶液,研究柴胡茎叶中总黄酮抗疲劳作用。以耐力游泳小鼠作为抗疲劳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给药组(0.5、1.0和1.5g·mL^(-1)),每组各10只。通过对肝糖原、肌糖原、乳酸脱氢酶(LDH)、血乳酸(LAC)和血尿素氮(BU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负重游泳时间等指标研究柴胡茎叶总黄酮抗疲劳作用。结论柴胡茎叶总黄酮具有抗疲劳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运动肌糖供给实现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煎煮时间对柴胡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探讨柴胡的最佳煎煮时间,为中药特殊煎煮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Inertsil ODS-3柱(250×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0-50min,乙腈浓度由25%升至90%,50-55min,乙腈浓度为90%),流速为0.4 m 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30℃。结果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A=0.998、RD=0.998)。柴胡煎煮20min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总含量为36.058 mg/g,煎煮25min为43.842 mg/g,煎煮30min为52.102 mg/g,煎煮35min为56.514 mg/g,煎煮40min为52.987 mg/g,煎煮45min为47.599 mg/g,煎煮50min为45.081 mg/g,煎煮55min为43.798 mg/g,煎煮60min为39.156 mg/g。结论柴胡在煎煮35min时,柴胡皂苷的含量最高,煎煮时间过短,柴胡皂苷不能充分溶出;煎煮时间过长,柴胡皂苷含量下降;临床应用柴胡以先煎15min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柴胡总对胃癌(SNU-216)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法培养胃癌(SNU-216),分别用不同浓度柴胡总皂苷(0.025μmol/L、0.050μmol/L、0.075μml/L、0.100μm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胃癌(SNU-216),分别在24、48、72h用MTT法检测胃癌(SNU-216)生长抑制率。结果柴胡总皂苷对胃癌(SNU-216)具有抑制生长作用,并随剂量增长抑制作用增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药物的作用时间上, 24h以内作用较弱,48h以内是随着作用时间增加,抑制效率增强, 72h以内观察抑制效率亦有所增强,但与48h组比较抑制效率差异明显。结论不同浓度柴胡总皂苷对胃癌(SNU-216)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稻浙优1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穗数随栽培密度增加而增加,丛有效穗、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适宜的栽培密度范围内,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提高,最适栽培密度为20 cm×23 cm,每667m~2产量为569.7 kg,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明水县不同采收期柴胡多糖含量动态积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明水县不同采收期柴胡多糖含量动态积累规律。方法:采用蒽酮一硫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作为为对照品,在6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分别测定可溶性多糖和粗多糖的含量。结果:在0.0216mg~0.108mg范围内,葡萄糖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112:0.9990。不同采收期的柴胡的总多糖含量不同,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总多糖的变化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规律。其中2号样品(6月30日采收)和6号样品(8月30日采收)的总多糖含量比较低,分别是8.67%和7.49%,3号样品(7月15日采收)和8号样品(10月2日采收)的总多糖含量比较高,分别是12.06%和11.2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易行,适合柴胡多糖的含量测定。由于柴胡中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多糖、植物甾醇、挥发油等,因此多糖含量的多少是评价其质量的一个指标,同时应结合柴胡皂苷含量来评价药材质量,确定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油菜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45,自引:10,他引:45  
本文以“三发”栽培、群体质量栽培、保优栽培以及轻简化栽培等技术体系为主要内容,综述了我国冬油 菜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栽培模式对稻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级稻组合88S/1128和常规优质稻品种湘晚籼17号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旱作覆膜、水作覆膜、旱作不覆膜、常规栽培等)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一致表现为旱作覆膜栽培的糙米率、精米率最高,水作覆膜栽培的整精米率最高;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粒长和长宽比无显著差异,但覆膜栽培的垩白粒率、垩白大小更高。88S/1128旱作覆膜与常规栽培相比,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变小、糊化温度升高;而湘晚籼17号旱作覆膜与常规栽培相比,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变大、糊化温度降低。2个品种蛋白质含量表现一致,均为旱作不覆膜常规栽培旱作覆膜水作覆膜。稻米品质性状变异度最大的为外观品质,其次为蒸煮食味品质,碾米品质变异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以中熟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春马铃薯的地膜覆盖栽培、敞土常规栽培、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稻草加地膜覆盖栽培、稻草加小拱棚覆盖栽培和稻草加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栽培,共7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加地膜覆盖栽培无论是在出苗速率,还是在植株生长势、抗病性以及产量和商品薯率等综合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几种栽培方式,与敞土常规栽培(CK)相比,增产明显,达到了324.2%;其次是稻草加小拱棚覆盖栽培,增产220.3%;而地膜覆盖栽培和稻草覆盖栽培,增产则较小,分别增产42.0%和27.1%。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栽培料提高碱性对金针菇菌丝生长、产量与质量的影响,在栽培料中添加壳灰,研究其对栽培料pH和金针菇菌丝生长、产量、子实体性状、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4.0%壳灰的栽培料可提高栽培料pH以及产量。添加量为1.0%~1.5%壳灰的最佳,灭菌后pH为6.2~6.4,高于对照(pH 5.1);生物学效率为107.6%~113.7%,高于对照(96%),提高了12.4%~18.4%;此外,子实体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提高,且子实体性状、商品率、重金属积累未发生改变。以壳灰为碱化剂,栽培料微碱化栽培金针菇可有效提高产量和营养,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浙江省茶树栽培气候区划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金志凤  封秀燕 《茶叶》2006,32(1):7-10
根据茶树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确定了茶树栽培的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借助浙江省1∶25万地形数据,应用GIS技术,按种植茶树的气候适宜性把浙江省茶树栽培区划分为最适宜栽培区、适宜栽培区、次适宜栽培区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5.
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小花发育与结实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提高小麦穗粒数的技术途径与栽培管理模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当前农民栽培管理模式、节本增效栽培管理模式、超高产栽培管理模式、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模式)对小麦小花发育动态模式与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随播后累积生长度日的增加,小麦小花的分化动态均符合二次曲线方程模式,退化和败育动态均符合一次方程模式,但不同栽培管理模式间小花发育方程参数上存在明显差异;与当前农民栽培管理模式相比,其他3种栽培管理模式均显著增加了可孕小花数和最终结实粒数,并显著提高了小穗、小花和可孕花的结实率,其中以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模式分化小花数、可孕小花数和最终结实粒数提高的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计斜插高光效栽培方式与常规栽培方式进行对比,旨在探讨高光效栽培的效果和最佳的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栽培行向为磁南偏西23.5°,栽培密度为30 cm(行距)×12 cm(穴距)时产量最高,为561 kg/667 m2,增产率为4.0%。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以垦丰16为材料,在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垄三栽培和垄上单行栽培三种栽培模式下,测定株高、叶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结果表明:株高、单株最大叶面积及光合势数值均以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最高,其次是垄三栽培,垄上单行栽培株最低,在鼓粒期叶面积和光合势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处理;处理间植株干物质积累差异主要出现在鼓粒期后,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干物质阶段积累量和日积累量均高于垄三栽培和垄上单行栽培.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产量最高达4052 kg·hm-2.  相似文献   

18.
穆大伟  郑婕  王琴  艾腾腾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12):2519-2527
透气型砂栽培(Sandponics)是生态环保、低成本、低技术的无土栽培技术,符合当前中国国情和世界无土栽培发展趋势。阐明透气型砂栽培系统的组成结构,提出透气型砂栽培基质的粒径、含盐量、含泥量和酸碱度等理化指标,探讨砂栽培营养液元素种类和要求,分析透气型砂栽培生产可持续性理论基础,建立透气型砂栽培技术标准,为透气型砂栽培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分析透气型砂栽培蔬菜产品的含糖量、亚硝酸盐含量、重金属含量等营养品质。总结透气型砂栽培的特点和所具备的生态意义、社会意义,分析透气型砂栽培在都市农业和南海岛屿蔬菜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鹿茸菇为研究试材,研究了3种不同栽培料配方对工厂化栽培鹿茸菇的影响。[方法]按照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的流程,进行装瓶、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并记录不同时期的生长特征和测定产量。[结果]栽培配方P2菌丝发菌快、菌丝厚度均匀,有明显的后熟特征。P2的整个栽培期90 d,比P1缩短了20 d,污染率为2.06%,比P1降低了5个百分点。有效芽数为40~42个,比P1高21.43%,单瓶菇重为(236.04±4.17)g,是P1的1.85倍,P3菌丝发菌最慢,污染率高。[结论]玉米芯、木屑、金针菇菌糠、麸皮组合栽培配方的建立,缩短了栽培周期,提高了产量,为工厂化栽培鹿茸菇提供了新配方。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马铃薯稻草免耕栽培增产机理,我们开展了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相比,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薯皮光滑,块茎大小整齐,出苗率高,株高和叶片数较多,中、后期植株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分枝数多、单株块茎重和大薯率高是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