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保加利亚普遍采用在无氧环境中贮藏湿玉米籽粒的方法,因此进行模拟生产试验,以查清使用这种贮藏方法时玉米籽粒中发生的变化。已研究了贮藏玉米籽粒中的基本微生物学过程、代谢产物的积累,并确定了籽粒化学组成的某些变化。文中阐述的是生产条件下于无氧环境中贮藏的湿玉米整粒组和碎粒组质量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菌接种和玉米收获期与黄曲霉侵染玉米籽粒及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关系GeneE.Scott等玉米收获前,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Link:Fr.)侵染玉米籽粒和黄曲霉毒素污染玉米籽粒是美国南部地区的一个长期的经济问题。黄曲霉侵染及其毒...  相似文献   

3.
分析不同杂优模式下玉米杂交种在黑龙江省3个不同地区环境的苞叶及籽粒可塑性的差异,明确苞叶及籽粒性状与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关系,为玉米不同杂优模式下的育种实践提供参考.根据基因分型,将69份常用自交系分为母本群(A)与父本群(B)2个大群和6个亚群(C、E、G、D、F、H),按3种杂优模式I(C×D)、模式Ⅱ(E×F)、模...  相似文献   

4.
在早熟玉米(Zea mays L.)种质中,收获期籽粒产量与籽粒含水量是呈正相关的性状(Mather 等,1989)。籽粒产量与籽粒含水量的比值已被 Guelph 大学及一些地区的玉米育种者作为一个选择标准,对晚熟群体应用这一标准选择有益于增加产量,降低籽粒含水量;对适宜熟期的群体有益于增加产量,并不  相似文献   

5.
目前,苏联和国外都在广泛应用高含水量(30~35%)畜禽饲用玉米籽粒和籽粒穗轴混合物的贮藏技术。按照这种技术要求,在粉碎料中不含整粒,小于2毫米的颗粒应占80%。有筛锤式粉碎机及其它生产率为30~40吨/小时的粉碎机为主要粉碎机械,借助于这些机械可达到上述粉碎程度。已经确认,贮藏的高含水量玉米粉碎籽粒  相似文献   

6.
灌浆期玉米果穗水分及其与生理成熟和籽粒干燥的关系Ianr.Brooking玉米果穗的干物质与含水量从抽丝期到收获期都在变化着。籽粒中干物质的积累决定了玉米的产量,并且这一过程通常根据积累的速率和持续的时期而进行分析。在生理成熟期之后的失水决定了玉米收...  相似文献   

7.
在商品粮食生产中,玉米籽粒硬度对生产者、加工者和研究人员都很重要。籽粒密度、仓贮密度、贮藏性、贮藏虫害,和由干燥、贮藏、管理或加工过程(磨米特性、动力设备、  相似文献   

8.
玉米籽粒的特点是所含的代谢能量高。其饲料价值与杂交种特性、栽培条件、收获、干燥、贮藏和饲料调制有关。玉米籽粒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9.
赵广熙 《杂粮作物》2010,30(5):333-338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和收获期作为决策变量,研究以上5个因素对四密25和吉油1号脂肪含量的影响,通过微机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析,求出各因子对玉米籽粒脂肪含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借助微机模拟试验,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栽培措施,为玉米优质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青贮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收获期和施肥水平对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收获期和施肥水平均极显著影响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其中,氮肥对青贮玉米的鲜、干生物产量的提高及青贮玉米营养品质、饲用价值的提高贡献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的影响较小。建立了氮、磷、钾肥和青贮玉米鲜、干生物产量,蛋白质产量,中、酸性洗涤纤维产量,脂肪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得出了青贮玉米新饲玉14号在海南中等肥力土壤上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0~9.00万株/hm2;最佳收获期是籽粒乳熟中期; 预测出了获得青贮玉米最大鲜、干生物产量,蛋白质产量,中、酸性洗涤纤维产量,脂肪产量时所需氮、磷、钾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1.
White  RP 孙桂华 《杂粮作物》1990,(6):45-47,50
加拿大玉米热量单位(CHU)低的地区如沿海地区需要早熟、高产的玉米杂交种,以便经济地生产充分干燥,便于贮藏的籽粒做饲料。如果高产、晚熟的玉米杂交种不能正常收获,需要过多的人工干燥,就没有多大价值,也不易贮藏。要保证每年的收成,通常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以二个主要栽培品种吉林21号和长农4号为材料,研究籽粒、油分、蛋白质产量的适宜收获期。结果表明,黄秆期是大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适宜收获期,黄叶期是油分产量的适宜收获期,过熟期收获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Thacker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研究了大麦和小麦的收获期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大麦、小麦等谷类作物在籽粒含水量很高时收获,并不影响产量。如Cajeme 71小麦在籽粒含水量为44%时累和的干物质最高,此时收获可比一般收获期提前16天;大麦Arivat宜在籽粒含水量为47%时收割,收获期可提前12天。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杂交甜高粱新品种LZ-1A×140263-3收获期参差不齐、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进行了不同收获期对其籽粒含水量及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与籽粒含水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9月29日收获与9月26日比较,籽粒含水量、经济性状、产值、利润和投资效率差异不显著;但与9月23日比较,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该杂交甜高粱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上坝镇适宜收获期为9月26日至9月29日。  相似文献   

15.
以18个西南大豆种质为研究材料,通过人工降雨室模拟夏播大豆收获期的连阴雨天气,在R8期处理大豆材料以诱发籽粒田间霉变,对大豆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抗性与大豆主要农艺、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抗性与种皮颜色、种脐颜色及结荚习性显著相关;与株高和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和脂肪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霉变抗性影响较大的3个性状为单株荚数、主茎节数和单株粒数,株高、百粒重和脂肪相对含量亦间接通过单株荚数和主茎节数对霉变抗性产生显著影响。主茎节数多、株高较高、单株荚数多的深色小籽粒无限结荚大豆种质对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的抗性较好;种皮种脐颜色、结荚习性、脂肪相对含量可作为筛选抗籽粒田间霉变大豆种质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夏玉米生育期间气象因素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找出影响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结构形成的主要气象因素,对菏泽市2016年度夏玉米全生育期中主要发育期与积温、降水、日照等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玉米主要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2016年菏泽市夏玉米苗期降水比上年偏少55.1 mm,对夏玉米蹲苗、根系生长有利;需水临近期降水比常年偏多80.4mm,比上年偏多155.9 mm,满足夏玉米生长需求;生长后期光照充足、降水较常年偏少25.3 mm,对夏玉米生长十分有利,有利于干物质积累。2016年夏玉米百粒质量、籽粒质量、果穗粗增加,秃尖比减少。此结果可为菏泽农业生产决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脱水速率和灌浆速率对玉米收获期子粒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极早熟和早熟玉米种植区域两对收获期含水量差异显著的玉米主栽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试材,极早熟玉米种植区域品种为德美亚2号和克玉17,早熟玉米种植区域品种为德美亚3号和哲单37,对比调查子粒含水量动态变化、灌浆速率、生理成熟前后脱水速率等,分析与收获期子粒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收获期含水量低的德美亚2号和德美亚3号,与同熟期含水量高的克玉17和哲单37相比,均提前3 d达到生理成熟期,此时期两对杂交种间子粒含水量均无显著差异,灌浆速率平均快0.12 g/d,灌浆时间缩短3 d,各自的母本自交系间呈现出同样的变化;生理成熟后德美亚2号和德美亚3号与克玉17和哲单37相比,随着子粒脱水速率的加快,子粒含水量差异逐渐增大,收获期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父母本自交系间也具有同样的表现。玉米收获期子粒含水量与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率和子粒灌浆速率均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7和-0.589。  相似文献   

18.
玉米籽粒贮藏蛋白的酶溶馏分(玉米醇溶蛋白)生物学价值很低,因为其赖氨酸和色氨酸不足。例如,色氨酸含量为0.05~0.08%,而赖氨酸为0.1~0.2%,比水溶性和盐溶性蛋白质中的低95~98%。因为蛋白质含量与其玉米籽粒醇溶蛋白含量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在高蛋白玉米类型中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低。尽管按籽粒干物质计算它们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比低蛋白质类型的略高些。在文献中有些资料认为某些禾本科作物(大麦、燕麦、黍)醇溶蛋白质含有1~2%色氨酸和2~3%的赖氨酸,可以说几乎是全价蛋白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明玉米籽粒呈色机理。[方法]以含花青素基因C1的F5代株系及不同杂色玉米F2代为材料,进行考种和籽粒颜色观察,测定了籽粒和果皮花青素值,研究了不同pH提取液的色泽。[结果] F5代株系单穗重、粒重及100粒鲜重比京501大,籽粒有红、红黑和黑等色;F2代穗籽粒有红、红黑和白等色,红黑和红色籽粒花青素测定值比白色高;F5代株系籽粒花青素测定值比京501高;酸性条件下籽粒、果皮提取液颜色由浅红到紫红,碱性条件下提取液颜色由浅粉到黄绿。[结论]玉米籽粒呈现不同颜色与花青苷及pH有关。  相似文献   

20.
玉米灌浆期籽粒脱水速率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霍仕平 《玉米科学》1993,1(4):039-044
在高纬或高海拔地区,成熟玉米收获的籽粒含水量是决定玉米能否安全采收的一项重要农艺性状。欧美玉米育种家和植物生理学家近百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决定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脱水速率品种间有差异,在遗传上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是高度遗传的;高温干旱和肥水供应不足,以及减少植株绿色叶面积的行为,都可能加快籽粒脱水速率,植株形态特征、农艺特性和籽粒油分与脱水速率有关;通过田间对某些相关性状,特别是生理成熟时果穗和籽粒含水量的直接选择,便可有效地改变籽粒脱水速率,从而得到高产而籽粒脱水速率较快的材料或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