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冢蚕育种工作中,数量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以及相关性选择,这都是育种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随着遗传学的发展,计算机的推广应用,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将有更深入的研究和要求.笔者为着进一步了解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数量性状的配合力,优势率以及相关性等的遗传问题,初步进行了试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桑蚕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育种工作中,需要对作为育种目标的许多数量性状进行选择,由于性状间相关关系的存在,对某项或某些数量性状选择时,往往会导致其它数量性状的相应变化。因此了解和掌握桑蚕数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对提高育种工作的选择效果是极为重要的。沈敦辉早在1928年就研究了茧丝长、茧丝量、茧丝纤度间的相关关系;以后孙本忠等(1936)调查了5龄起蚕体重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间,茧层量与茧层率、茧丝量、茧丝长间,缫折与茧层量、茧丝量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长期以来,如何让家蚕吐的丝又多又好,是研究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家蚕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的突破,将分子育种同传统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在家蚕生产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有研究推测,ADF 1基因的拷贝数变异可能会对家蚕的经济性状产生影响。通过对ADF 1基因不同拷贝数变异类型在4个家蚕品种中的分布以及群体生活力和生产性状进行分析,发现4个家蚕品种在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普通茧率和同宫茧率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4个群体中ADF 1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结论为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材料,可以为这些品种的种性维系和其他品种的选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3×5”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等五个性状配合力的遗传组成。估算了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等遗传参数。全茧量的一般配合力以C_2最高、C_5最低,茧层量的一般配合力仍以C_2最高、C_5最低,茧层率的一般配合力以N_3最高,N_2最低。万蚕收茧量的一般配合力以C_2最高,C_5最低,万蚕茧层量的一般配合力仍以C_2最高,C_1最低。因此通过本试验从五个中系品种中筛选出配合力好,综合经济性状游览的C_2,从三个日系品种中筛选出N_1。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五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都较高,其顺序为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茧层率>茧层量>全茧量,狭义遗传率的变化趋势与广义遗传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浅谈家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育种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民间选种,将野桑蚕驯化为家蚕,使茧层率大幅提高;二是在20世纪初由于遗传学的发展,使得家蚕育种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显著提高,春用蚕品种茧层率高达25%,茧丝长达到1400m以上.同时还育成了许多特殊用途品种,如粗纤度、细纤度、限性、抗性、广食性等.但是如何在近期再将家蚕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提高一个档次却成了传统育种学家的难题.因为家蚕的很多性状,如体质、茧质、丝质和产卵量等都为多基因控制,而且诸多有利性状之间往往是负相关的,如果继续运用传统的育种理论和方法很难取得大的突破.所幸的现代生物技术有了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农业科学的发展,也为广大育种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契机.科学工作者们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绘制了多种高密度的分子连锁图,极大地丰富和改变了传统的按形态构建的遗传图,使育种家们从操作数量表现型逐步过渡到操作数量基因型,从经典育种水平步入到分子水平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家蚕血液SOD具有相当高的遗传力,SOD活性与幼虫龄期经过无相关性,与同宫率、茧层率无明显相关,与虫蛹率、幼虫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普茧率有一定程度负相关,与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有紧密的负相关,认为家蚕血液SOD活性与育种上要求的经济性状存在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家蚕五龄期血液为材料,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对20份基础家蚕品种材料的血液蛋白质含量进行测试并对茧质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1)各品种材料间的血液蛋白质含量有着显著差异,高的为1387.86 ug/mL,低的为666.22 ug/ mL;(2)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经济性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茧层率之间的正相关性大于茧层量;与茧层量间的相关性大于全茧量;(3)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可以预测家蚕品种茧质遗传基因质量性状的环境表达及相对稳定性,在高茧层率品种的亲本选配和系统选育领域上有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二化性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家蚕部分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得知:家蚕的幼虫生命率、虫蛹率、万蚕收茧量、全茧量、茧层量等性状具有显性效应,无上位性效应;茧层率性状既具有显性效应又具有上位性效应.系统间遗传分量和基因频率有的性状较一致,有的性状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家蚕5龄期血液为材料,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对20份基础品种材料的血液蛋白质含量进行测试,并对茧质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⑴各品种材料间的血液蛋白质含量有着显著差异,高的为1387.86.11ug/ml,低的为666.22ug/ml;⑵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经济性状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茧层率之间的正相关性大于茧层量,茧层量间的相关性大于全茧量;⑶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可以预测家蚕品种茧质遗传基因质量性状的环境表达及相对稳定性,在高茧层率品种的亲本选配和系统选育领域上有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家蚕的选、育种工作中,茧层率被列为一项重要指标。但家蚕和其它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它的许多性状之间都存在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三项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家蚕品种的选育工作有所帮助,笔者试用生物统计的方法计算了这三项性状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并进行分析。 一、取材 本所第三蚕房育种室夏秋用种组,1982年春蚕三个区的茧个体调查表:  相似文献   

11.
家蚕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估算了15个家蚕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并用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计算了十项数量性状的杂种优势率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初步认为:(1)应用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在类群间选配杂交组合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2)遗传距离与全茧量、万蚕产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层量、虫蛹率的杂种优势有高度的正相关,与茧丝长、茧丝量的杂种优势率也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茧层率、茧丝纤度、净度的杂种优势率几乎没有相关关系;(3)遗传距离可以作为预测某些数量性状杂种优势的一个参数。  相似文献   

12.
家蚕量性状及效率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按窝式设计,用同胞分析法估算家蚕5龄起蚕体重、蛹体重、茧重、茧层重和食下量、消化量等6个量性状及消化率、茧重转换率、茧层率和茧层生产效率等4个效率性状相互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量性状间存在正的表型与遗传相关;食下量、消化量与茧重转换率、茧层生产效率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为显著负相关,与消化率为显著正相关;消化率与茧重转换率的表型及遗传相关为高度负相关,与茧层生产效率的表型相关也为负相关;雌蚕的茧重、蛹重与茧层率间的表型及遗传相关为显著负相关;茧重转换率与茧层生产效率为正相关.本文还讨论了茧层生产效率及茧层量的育种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16个家蚕高茧层率基础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的64(8×8)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了8个茧丝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结果不同性状间的一般配合力存在很大差异,以125M、239等品种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129×798、125M×239等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大。同时还讨论了杂交组合亲本选配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雄蚕品种的几个茧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对雄蚕品种的结茧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等5个茧质性状作了配合力分析,得出了这些性状的遗传方差分析、一般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广义及狭义遗传力和供试品种的配合力效应,可供雄蚕品种选育和杂交组合选配时利用。  相似文献   

15.
家蚕经济性状改良一直是蚕育种工作者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控制家蚕经济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研究工作得以大量开展,使得家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成为可能。综述了家蚕遗传图谱的构建进程、家蚕QTL定位常用分离群体、茧质性状QTL定位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家蚕经济性状QTL定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推进家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家蚕若干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世代平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家蚕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得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产茧层量、产卵数、蛹重和结茧率几个性状均属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在上位性效应中,前六个性状均为显性×显性,蛹重为加性×显性和显性×显性,而结茧率则为加性×加性。  相似文献   

17.
性别效应对家蚕茧质性状QTL定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茧质性状的性别效应十分明显。分别以性别效应调整前和调整后的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质量等数量性状值为基础,对性别效应调整前后的茧质性状作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比较分析,以探讨性别效应对家蚕QTL定位的影响。结果显示,检测出的控制各性状的上位性位点数、QTL总数以及效应显著的QTL数等,都表现为调整前比调整后要多,有效QTL在连锁群上的分布也表现一定的差异。此结果说明由于性别效应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检测出控制家蚕茧质性状的上位性位点数和QTL总数的增加及其分布的不同,从而引起QTL分析结果的偏差。  相似文献   

18.
<正> 培育高茧层率基础品种是目前家蚕育种界所注目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家蚕实用新品种的选育。利用较好的亲本,可以缩短育种时间,提高品种质量。高茧层率  相似文献   

19.
胚胎期高温处理对家蚕生长发育及部分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萍  朱勇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00,26(2):75-80
用 3 4℃、RH80 %的环境处理 2 0余个家蚕品种的己 + 2 期胚胎 ,结果表明 :高温处理对某些品种的幼虫经过、幼虫体重、全茧量、茧层量等有明显影响 ,对健康性、茧层率无明显影响 ,对丝质无实质影响 ;高温处理对家蚕生长发育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纯种间存在差异 ,杂交种受影响比纯种小。因此认为 ,高温处理对家蚕生长发育、经济性状的影响不会成为伴性温敏基因和雄蚕品种利用的限制因素 ,部分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常规育种手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家蚕部分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蚕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主要对产茧量和丝质构成因素间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影响产茧量的因素主要有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其中虫蛹率是主要的,直接作用较大;全茧量次之,茧层量再次之。从因素间通径系数看,全茧量对虫蛹率的效应值极小,茧层量对虫蛹率有负向效应,对茧层串作用较大。茧层率对虫蛹率、全茧量有负向效应。因此,要提高产茧量,首先是提高群体生命率,其次是提高全茧量、茧层量。影响解舒丝长的因素主要有茧丝长、解舒率、茧层率。其中解舒率是主要的,直接作用大,选择效果显著,茧丝长次之,茧层率有负向效应。因此,茧层率不但影响产茧量,而且影响解舒丝长,是生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主要因素,打破茧层率的平衡因素,对其它性状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