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显性无腺体性状对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类型的显性无腺体近等基因系与相应的轮换亲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显性无腺体性状显著增加陆地棉的铃重,子指,抗黄萎病性和纤维长度,显著降低陆地棉的衣分和马克隆值,对其余农艺和经济性状无显著影响,此外,本文对显性无腺体性状在低酚棉育种中的利用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显性无腺体近似等基因群体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腺体是指无色素腺。显性无腺体性状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简单质量性状遗传,是一种明显、稳定而又容易识别的性状。本文主要探讨陆地棉显性无腺体性状对经济性状有无影响,有何影响。用有腺体陆地棉825B秘y_1分別为母本,  相似文献   

3.
用指示性状筛选杂种棉强优势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叶和显性无腺体这两个指示性状作父本分别与陆地棉有腺体品种进行不去雄授粉杂交,各配制6个组合,用当地推广品种晋棉10号作对照。结果表明,用6130红叶作父本的6个组合竞争优势均为负值,而用显性无腺体品系作父本的6个组合全产生竞争优势,竞争优势为38%~73.1%,其中有3个组合产量竞争优势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族系种质系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及其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NCⅡ交配设计选用6个陆地棉族系种质系材料和3个常规品种组配18个F1,分析了11个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1个性状的配合力效应显著,表明这些性状受加性效应控制;4个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显著,表明这些性状受加性效应控制外,还有不可忽视的非加性效应作用。28系、31系为综合性状优良亲本,35系为纤维品质较好的亲本  相似文献   

5.
根据遗传显性假说原理,利用无腺体为隐性基因作为指示性状,在海陆杂种优势利用中,使杂种1代的有腺体显性基因得到表现,从而在幼苗期通过间苗和定苗,拔出假杂种。据试验,海陆杂种优势比陆地棉品种杂种优势更为明显,即使不去雄,只于开花时把海岛棉花粉涂在陆地棉柱头上,其子一代亦能明显地表现出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6个陆地棉常规亲本及3份典型柱头外露种质系9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陆地棉常规亲本以石711选(产量性状方面);冀8·中2108选系(品质性状方面)较好;柱头外露种质系以92-42和92-47(分别在产量和品质性状方面)较好。特殊配合力上,4个组合在产量性状方面均为正值;3组合在品质性状方面均为正值。不同性状间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存在着相关性,据此可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7.
显性无腺体品系和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显性无腺体陆地棉品系和4个常规棉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测定12个组合10个性状的竞争优势,并对杂种优势预测作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皮棉产量的竞争优势最大,平均为15.11%,超过15%的杂种棉审定标准,其次是单株结铃数,为10.56%,子棉产量为9.59%,纤维品质的优势较小,但都有所改善,亲本配合力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组合F1性状的变异主要是受基因型控制的。杂种优势预测结果表明:杂种优势与杂交成铃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杂交铃铃重和双亲平均铃重的比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杂交铃单铃子数和双亲平均单铃子数的比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由此可预测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有色棉杂交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个棕色纤维和4个绿色纤维的有色棉品种与5个常规白色棉配制11个杂交组合,研究有色棉的遗传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陆地棉有色纤维性状受不完全显性单基因控制.有色棉的绒长、衣分、铃重性状的遗传趋向亲本.色泽纤维颜色越深,越趋向有色棉亲本,反之,纤维颜色越浅,越趋向普通白色棉亲本.  相似文献   

9.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及AD模型对7个中早熟陆地棉品种(系)及其F1组合16个形态性状的资料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中早熟陆地棉品种间杂交,不同形态性状存在不同的加性和显性效应方差比例,多数形态性状同时存在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铃粗、倒2果枝第1节长等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较高,形态性状的表达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较大.通过分析选出了比较好的杂交育种亲本和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0.
鸡脚叶无蜜腺棉若干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害虫行为过程的形态性状是棉花抗虫的一个重要因素。陆地棉鸡脚叶和无蜜腺特性在棉花抗红铃虫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据本校研究:鸡脚叶棉的红铃虫落卵量、虫花率、青铃受害率均低于正常叶棉近等基因系,其种子虫害率相对减少20%左右;同样,无蜜腺棉的种子虫害率均低于有蜜腺近等基因系和亲本,其减少受害程度一般在20%以上。这项研究结果与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海岛棉与陆地棉杂交育成的优质中间材料作亲本,与陆地棉抗病品种杂交,经过连续多代的选择培育,育成了高品质棉花新品种蜀棉2号,表明利用海岛棉及其质源作亲本,改良陆地棉的纤维品质,是完全可行的。同时,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对高品质棉纤维性状的影响,表明为了充分发挥高品质棉的优良特性,高品质棉应当安排在温、光条件好的宜棉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显性矮源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 5个普通小麦品种与 5个不同显性矮源回交 6代以上 ,产生的 5套近等基因系 ,研究显性矮源对株高、穗长、小穗数、穗下节间长、旗叶长和生物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显性矮源的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 ,回交父本的遗传背景对显性矮源近等基因系有一定的修饰作用。所有显性矮源近等基因系都极显著降低回交父本的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生物产量。西农 0 2和矮苏 3矮源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穗长没有影响 ;奥尔森矮源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小穗数没有影响 ,对旗叶长影响比较小 ;矮变 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所有主要农艺性状有极显著降低作用。携带 Rht10突变基因的西农 0 2和矮变 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表明西农 0 2矮源不同于矮变 1号矮源。此外 ,本文对如何降低显性矮源的负效应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小麦抗白粉病的遗传改良及多系品系的配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培育抗白粉病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采用滚动回交与遗传标记相结合的方法,排除了供体亲本中的不良性状,把抗白粉病基因Pm4α、Pm2、Pm6、Pm21以及Compton的慢白粉病性等转入综合性状较好的轮回亲本背景,与背景材料的丰产、早熟、优质、抗病等数量性状相结合,育成了一系列优良的近等基因系,其中扬麦10号、11号、12号等已经通过品种审定,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同时构建了抗白粉病多系品系。并提出了把一系列重要农艺性状象转育Pm基因一样转育成综合丰产性好的近等基因系,然后在它们之间进行逐一回交,以构建聚合育种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紫叶水稻IR1552紫叶性状的遗传及其育种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R1552是引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水稻紫叶特异材料,以其分别与不同类型的绿叶籼稻、粳稻品种杂交,研究了紫叶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正反交杂种F1代植株叶色均为绿色,以IR1552为母本回交的BC1F1代群体中绿叶株与紫叶株之比为1∶1,而F2代群体中绿叶株与紫叶株之比表现13∶3和55∶9等2种类型,分析认为,该紫叶性状由1对显性基因PL-PL控制,一般绿叶稻品种带有1对紫叶显性抑制基因I-PL-I-PL。以紫叶稻IR1552为供体,经杂交转育成桂紫-1S等多个带紫叶标记的不育系,桂紫-1S生育后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高,叶片衰老慢,所配组合叶片功能正常,说明IR1552的紫叶性状对转育成的带紫叶标记的水稻不育系及其杂种F1代的生长势和产量无不良影响,是一理想的紫叶标记供体。  相似文献   

15.
利用近等基因系定位玉米无叶舌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发现隐性遗传的无叶舌突变株,经过连续自交后育成无叶舌自交系黄早四lg。为了充分挖掘并利用玉米无叶舌优异的基因资源,分别以5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为轮回亲本、黄早四lg为供体亲本进行回交转育,获得相应的无叶舌自交系吉V203lg、K10lg、吉V088lg、吉V152lg和哲461lg,同时获得5对玉米无叶舌性状的近等基因系。以5对近等基因系为定位群体,利用Affymetrix 5H90K基因芯片对5对玉米无叶舌近等基因系进行基因型检测,对玉米无叶舌基因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对候选基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无叶舌基因位于2.01~2.02 bin上约1.12 Mb的物理区间内,在此区间内有64个基因,其中,有26个基因编码功能蛋白,有38个未知功能的蛋白和假定蛋白。  相似文献   

16.
对大豆3个不同组合类型5个杂交组合的F2群体主要性状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遗传参数因性状、组合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凡亲本含有野生亲缘、性状差异大的组合,类型间、性状间F2遗传力有较大差异,性状变异幅度增大,相对遗传进度也较大,选择有效。因此,种间创新种质将成为提高育成品种水平的新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7.
大豆叶形、短叶柄近等基因系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杂交育种与自交分离相结合以及自然变异选择的方法,从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杂交后代或天然变异中选育出3对叶形近等基因系NIL90—4、NIL91—1和NIL91—2,1对短叶柄近等基因系NIL93—1,其中NIL90—4和NIL93—1具有长花序性状。它们既可用于研究相对性状的基因作用,又可作为株型育种的良好亲本。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态类型间杂交粳稻品质性状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8个不同生态类型的粳稻品种所配成的8×8双列杂交的F2稻米的7个品质性状的表现及遗传。结果表明:(1)8个亲本各品质性状表观差异不大,但F2代出现超亲现象,表明亲本间基因呈分散分布。(2)米粒宽、米粒重、垩白率、糊化温度、胶稠度5个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且均以显性效应为主。粒长和直链淀粉含量2个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存在上位性。(3)粒宽、粒重2个性状的显性基因具减效作用,垩白度、糊化温度和胶稠度3个性状的显性基因具增效作用。(4)越光在糊化温度性状上比其他品种带有较多的隐性基因;镇稻88在粒宽、粒重2个性状上带有较多的显性基因;秀水04在粒长和胶稠度2个性状上带有较多的显性基因,在垩白度性状上带有较多的隐性基因。  相似文献   

19.
高品质棉主要经济性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陆地棉与中棉和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培育的高品质棉品系为材料,分析了不同远缘亲本育成的高品质棉主要经济性状特点以及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与纤维性状的关系;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了各纤维性状与环缕纱强和气纺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水稻果皮色泽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近等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香糯和春江糯2号为亲本,利用F2、BC1F1和F3分离群体对果皮色泽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构建了7对果皮色泽近等基因系。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紫香糯果皮的色泽性状由两对互补基因控制。对7对近等基因系进行的性状相似性和遗传背景的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近等基因系间在农艺性状上除了千粒重外,其他性状差异均不显著。利用34对亲本间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发现5对黑、白近等基因系仅在目标基因区段检测到了多态性标记,近等性比较理想;2对黑、褐近等基因系除了目标区段外,还分别在第11、12染色体检测到了多态性标记,近等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