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纵古溯今,从《诗经》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到汉代乐府民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建安时代曹操诸人的“借古题字时事”,初唐陈子昂倡导汗魏风骨,杜甫创作新题乐府时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所主张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后到陆游、龚自珍等的诗歌传承,中国古典诗歌始终回荡着现实的旋律,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农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最初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即有题目无内容),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为之作注,因此又有<毛诗>之名.  相似文献   

3.
略谈枸杞及其学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是华夏大地特种植物资源之一,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显著效益和"药食同源"型综合特征."陟彼北山,言采其枸".从<诗经>(小雅)中的这一描述看,人类对枸杞的利用历史,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无可置疑,枸杞的生长史则更长.  相似文献   

4.
大豆史话     
大豆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栽培历史至今约有5000多年,大豆[Glycine max(L.)Merr]属大豆属,豆科,俗称黄豆.大豆的栽培历史以我国为最早.我国早在史前遗址中就发现过大豆的痕迹.古文献如<竹书记年>、<周书>、<诗经>等都有关于大豆的记载.例如<诗经@大雅>中说:"艺之荏菽,荏菽旆旆",<左传>中有"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辩菽麦",<豳风>中说:"七月烹葵及菽",这都是我国古代对大豆栽培和利用的颂歌.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之中居于主流地位,其社会历史观具有明显的"重农"特征.儒家社会历史观中的"重农"思想对<齐民要术>农学思想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被<齐民要术>具体化为"食为政首"思想、"教民致富"思想以及"家理移官"思想三个方面,<齐民要术>的农学思想也因而具有鲜明的儒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作为乐章,《诗经》是雅乐的基本载体,这可从今存先秦和汉代的一些重要典籍文献中窥知。诸书记载足以证实,周代的器乐演奏,几乎都是《诗经》的篇目,即使一些所谓的佚诗",也多为《诗经》之别名或其佚散者。尤其当时各种典礼仪式上盛行的正歌、无算乐、房中之乐和乡乐,简直全是演奏的《诗经》。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以农立国,自古以来就把水、旱、蝗并列为三大自然灾害.三千多年前的<诗经·小雅>就有"去其螟螣(音)".螣就是蝗虫.  相似文献   

8.
桄榔树属棕榈科常绿乔木,边材坚硬耐腐,髓心富含可供食用的淀粉,提制后通称桄榔粉.据<本草纲目>、<海药本草>等古书记载:桄榔粉气味甘平,无毒,用饼灸食腴美,令人不饥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桄榔粉的成分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含有较高的具有预防肠道肿瘤的膳食纤维,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铁、铜、锌等以及一定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是一种天然绿色营养保健品.  相似文献   

9.
鹿肉的营养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鹿肉首见于<名医别录>,华佗云:"中风口偏者,以生鹿肉同生椒捣贴,正即除之”.<本草纲目>记载:"鹿肉味甘,温,无毒.补虚赢,益气力,强五脏,养血生容.”李时珍云:"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药食两用,中草药配伍,做药膳,食用方式多样.  相似文献   

10.
王蓓蓓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79-1880,1884
<诗经>中有大量涉及水果的诗篇.通过对<诗经>中的11种水果进行考察,了解到它们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一带以及它们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茶是人们普遍爱好的一种饮料.我国利用茶叶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此后东汉华陀所著<食论>、唐代<本草拾遗>、明代<茶谱>等古书中都有关于饮茶功效的记载.  相似文献   

12.
苦荬菜,又叫苦麻菜、苦苣,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菊科苦苣属的野生种,种类很多.其形态相似,风味相近,生态习性差异不大,分布于全国各地.广泛生长于荒地、山坡、沙滩、路旁、田野、草丛及沟边等地,多见于湿润地带. 苦荬菜作为野菜食用,历史非常悠久.一直是老百姓灾年荒月的救命菜,常年的家常菜.明代朱(橚)肴<救荒本草>中就有记述,说苦荬菜: "救饥,采苗叶煤熟,以水浸洗淘净,油盐调食."  相似文献   

13.
结者,聚也.其证治肇始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别论>中有"结阴"、"结阳"的记载,并提出"结者散之"的治疗原则.仲景承经旨,在<伤寒论>中对脏结、阳微结、纯阴结等病证从病因、病理到症状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并根据邪结的性质、部位、表现,以"结者散之"为原则,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法.<伤寒论>赋予"结"的含义大致有二:一为"联合",是指2种以上的致病因素影响人体,病邪胶结,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常.如太阳腑证的邪与水结、血热互结;阳明腑实证的燥热宿食相结等.二为"聚",常以邪气固结难去而为患.如"脏结"、"纯阴结"等.尽管病因不同,但以不通为其共同的病理特征.笔者将<伤寒论>中以"结者散之"为治疗大法的病证进行归纳,从中学习、介绍仲景依证立法的准则.  相似文献   

14.
我曾就陆羽研究中一些有异议的问题写过<浅析>、<再谈>、<三谈>,近来又对几个问题有所感悟,兹分述如下,以求教于大家. 一、对皎然诗句"楚人茶经虚得名"该作何解释? 皎然是陆羽的忘年交,以陆羽为挚友,在生活和事业上对陆羽有较大的支持和关怀.但在<饮茶歌送郑容>一诗中,有一句"楚人茶经虚得名",有学者认为是对陆羽的批评,而且批评得不轻.(下转245页)  相似文献   

15.
餐桌佳肴--苦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菜遍布全国,其别名很多,如<诗经>中叫荼、芑;<别录>中叫游冬;<普济方>中叫野苦马;<植物名实图考>中则叫清苦菜、苦马菜等.苦菜是我国人民最早认识和食用的野菜之一.史籍<周书>中有:"小满之日苦菜秀”之句.陆游赞苦菜曰:"解渴黄梁粥,尝新自苣齑”,诗中的"自苣齑”就是腌酸的苦菜.苦菜苦味适中,苦里回甘,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让人们回味犹长.苦菜还有醒酒的功效,明代诗人黄正色有一苜诗写道:"但得菜根俱可啖,况于苦菜奇逢.初尝不解回甘味,惯醉方知醒酒功”.  相似文献   

16.
忘忧草     
<正>忧愁,是因遭遇困难或不顺心的事而苦闷的情绪。如果忧愁来临时,可以释怀忘却,或者瞬间化解,那会是一个充满快乐的人生。世间没有后悔药、忘情水,但却真真切切地生长着忘忧草。《博物志》记载: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风土记》有云:妊妇佩其草则生男。故萱草还有"宜男草"之称。早在西方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就有一种母亲之花,她就是萱草花。《诗经疏义》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为古时母亲的居室所在,也是古代文人对母亲的尊称。传说古代孝子考取功名出门赴任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的爱茶咏茶由来已久,<诗经>即有"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周原朊朊,堇荼始饴"之吟咏.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和文人墨客的渲染演绎,使得"茶"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物质层面的属性而获得了文化层面的意义,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茶"不仅被赋予颇多文化内涵,也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茶"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使之逐渐成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书写"物象",伴随着文学的发展演进,"茶"的审美意义不断得到开掘、生发、丰富和提升,从而跻身于"松竹梅兰菊荷"等富于主观人格色彩和意趣的"类意象"群落,在文人的笔下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8.
鼠年学鼠     
<正>不管有什么遗憾,时间不会以个人意志而停止。猪年的猪确实飞了起来,鼠年的鼠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我们除了互相道着与鼠有关的祝福语,更应学习鼠的机灵,学习鼠的聪明和创造。一说到鼠,大家不免想起诗经里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小朋友就会随口说出"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还有那个让世界都知  相似文献   

19.
若深小盏孟臣壶,更有歌盘仔细铺.破得工夫来瀹茗,一杯风味胜醍醐. 这是台湾已故著名史学家连横<剑花室诗集>中的一首茶诗,堪称工夫名器、茶意茶境完美结合的情景画卷.深谙工夫茶的连横还在其<雅堂先生文集>"茗谈"中写道:"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由此可见,"若深杯"在工夫茶器具中之重要.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许多人把"若深"误作"若琛",以讹传讹,谬传甚广.  相似文献   

20.
<正>胡萝卜别名红萝卜、红菜头等,有地下"小人参"之称,是伞形二年生草本植物,根作为蔬菜食用。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食用吸收后形成维生素A,可防治夜盲症和呼吸道疾病。其做法有炒食、煮食、生吃、酱渍、腌制等,耐贮藏。其种植越来越受人们青睐,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