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2.
[目的]为了解2011年烟台苹果产区腐烂病的发生情况,研究病害的发生规律。[方法]2011年5月,在腐烂病发病较重的栖霞、海阳等地选择21个农户的果园,对腐烂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结果表明,21个果园中具有新病疤的病株率为68.20%,死株率为2.76%,平均受害枝量为23.98%,死枝量10.74%,病株率超过50%的果园占25%~30%,总体发病情况比一般年份严重。调查共发现967块新病疤,平均每株2.32块,其中源自剪锯口的病疤占80.04%,从旧病疤复发的病疤占60.29%。[结论]2010年秋季的连续阴雨、冬季低温和2011年春季干旱可能是导致烟台苹果产区2011年春季腐烂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剪锯口是腐烂病菌侵染的主要途径,旧病疤复发是春季腐烂病发病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温度对松黑腐皮壳子囊孢子萌发的快慢有影响,以25℃为好,但5~30℃范围内,60h最终萌发率均可达80%以上;相对湿度必须达100%,孢子才能萌发;pH值3~8孢子都可以萌发,以pH为5萌发率最高;全光照与持续黑暗的萌发率相近。分生孢子,在各种实验条件下无一萌发。  相似文献   

4.
 经分离纯化获得纯菌株并在培养基上产生了分生孢子.分别用病死枝上子实体内挑取的子囊孢子、纯培养产生的分生孢子制备孢子悬浮液,在无病区烫伤接种健康华山松枝条和表面消毒的离体枝条,均使之发病并出现了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状、病症(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经显微镜检视计测,鉴定出松黑腐皮壳(Valsapini Fr.)和其无性型松腐皮壳囊孢(Cytospora pini Desm.).  相似文献   

5.
蘘荷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珍稀蔬菜。随着种植面积扩大,病虫害也随着蔓延,茎和地下肉质根的腐烂病是蘘荷的主要病害之一,此病在适宜的条件下,病害蔓延迅速。患病后的植株成片枯萎死亡,地上茎秆和地下块  相似文献   

6.
果树腐烂病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田间调查、摸清巴旦杏果树腐烂病发病规律,进行田间不同药剂的药效试验,为科学有效防治巴旦杏果树腐烂病提供依据.[方法]在4月9、10、12日病菌活动及病斑扩展盛期开展不同药剂防治小区试验.[结果]发病规律:早春树液流动时开始传播危害,在4~9月分生孢子器成熟,空气湿度大时,陆续长出分生孢子角,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侵染危害,直至越冬前停止侵染.尤以春季为重.植物源杀菌剂、疮流孔绝、长效康复灵防治效果分别为80;、90;、100;,不同药剂对巴旦杏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但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结论]供试的几种药剂对果树巴旦杏腐烂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天津地区苹果腐烂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天津市栽植苹果的历史不长,但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主栽果树。自70年代发现苹果腐烂病以来,蔓延速度极快,为害程度日趋严重,每年造成苹果产量损失逾一千万公斤,既影响了市场供应,又挫伤生产单位的积极性。为此,我们自1988年开始,对天津地区苹果腐烂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明确已分离的13株药用植物内生细菌对苹果腐烂病菌(V.mali)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株供试菌株活菌及其发酵液对苹果腐烂病菌(V.mali)的抑菌率,并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依据活菌抑菌率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3株菌分为两类:第Ⅰ类为DS-1、CJ-2、DS-3、ZY-1、MY-1、DS-9、MH和MY-4,抑菌率范围为81.88%~83.65%;第Ⅱ类为ZJ-2、L-23、ZJ-1、ZJ-3和CJ-1,抑菌率范围为79.76%~81.29%。依据发酵液抑菌率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3株菌分为两类:第Ⅰ类为MY-1、MY-4、CJ-1、CJ-2、ZJ-1、DS-3和ZJ-3,抑菌率范围为60.00%~81.53%;第Ⅱ类为ZJ-2、MH、DS-9、L-23、ZY-1和DS-1,抑菌率范围为12.94%~43.24%。对13株菌的活菌及其发酵液抑菌率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可将13株菌分为四类。其中第Ⅰ类抑菌活性最强,抑菌率范围为68.29%~83.65%,包含所有拮抗菌活菌和MY-4、MY-1的发酵液。[结论]因此,对拮抗菌MY-4和MY-1可以开发其活菌及发酵液来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对于其余11株菌,可开发其活菌来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相似文献   

9.
苹果腐烂病是造成苹果毁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也是全球各大苹果种植国及我国各大苹果种植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可导致树势衰弱,常给苹果种植户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本文就苹果腐烂病的发病规律进行详细概述,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性防控措施,这对于进一步控制腐烂病的发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兰花腐烂病包括细菌性软腐病、蘖腐病、褐腐病、黑腐病等腐烂性病害.发病的兰花会发出腐烂的臭味.兰花的腐烂病多发于夏季.首先在1~2年生幼嫩兰株上发病,然后迅速传染给母株,造成较大损失.目前还没有特效药,需要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垂柳烂皮在病在呼市、临河、乌海等地发生严重。病原菌为ValsasalicinaFr.。菌落生长最适温度20℃。分生孢子、子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0-25℃。两种孢子在散射光下萌发最好。病菌是弱寄生菌、有潜发侵染的特性。该病在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上中旬为发病盛期。  相似文献   

12.
苹果树腐烂病侵染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苹果、梨、山楂、桃、杏、杨树腐烂病病原菌的培养性状、产孢条件和数量、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的大小进行比较,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交互接种试验表明,苹果壳囊孢(CytosporasP.)能够侵染苹果、梨、山楂、桃、杏、杨树枝条,接种发病率为5%~100%;梨壳囊孢(C.carphhosperma)、山楂壳囊孢(C.oxyacanthae)、核果壳羹孢(C.leucostoma)—桃和杏树的分离物均能够侵染苹果枝条,接种发病率为60%~100%;金黄壳囊孢(C.chrysoperma)虽然不能侵染苹果枝条,但是苹果壳囊孢(Cytosporasp.)能够侵染杨树枝条,接种发病率为100%。因此,6种树木上的腐烂病菌均可成为苹果树腐烂病的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3.
桃溃疡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桃树上的一个新病害。经鉴定,病原菌为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 Morgan.对該病所引起的症状、病原菌形态、致病性及其寄主范围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杨树细菌溃疡病已在东北杨树栽培地区大面积发生,危害黑杨派,青扬派与黑扬派杂交种及无性系。通过抗病良种筛选试验,在黑龙江省选出Lz_2(辽杂2号)、A_(15)(小黑×波)、613(银×中)、A_(102)(小黑×黑小)♂、A_(98)(小黑×黑小)5个抗病优良品种。对轻病树可用50%DT杀菌剂、40%复合克菌灵、10%双效灵、5万ppm/ml井岗霉素、12.5%氯霉素灌根或注干,均有显明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树烂皮病生物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已筛选出的对杨烂皮病有明显拮抗作用的5种菌种:,Trichoderma sp.,Penicillinm sp., Aspergillus sp., Eurotium sp., Fusarium sp., 用PDA固体培养基和查彼(czapek)培养液培养,分别获得各菌种抱子和发酵液,对扬烂皮病树刮皮喷雾防治,进行林间筛选试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平扳对峙培养,Trichoderma sp.和Fusarium sp.的抑菌效果好于其它三种拮抗菌;孢子萌发试验,5种菌的培养过滤液均对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接种试验,先接拮抗效果最好,为33.3%—100%,混合接效果要次之,为0%—72.2%,后接效果最差,为5.6%—33.3%。林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孢悬液防治效果好于发酵液防治,其中Tyichodeyma sp.和Fusayium sp.的防治效果最好,而且在树干上存活时间较长。治愈率除Aspergillus sp.外,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猕猴桃细菌溃疡病(Actinidia bacterial canker)病原细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四川省苍溪县猕猴桃的细菌病害进行系统鉴定表明,该病属细菌溃疡病,其病原细菌为 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ea。病原细菌的鉴定属国内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17.
优良泡桐无性系根插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泡桐属植物SOD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连续双垂直板(20cm×20cm)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泡桐属5种植物的SOD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进行分析,发现楸叶泡桐杂合性较高;白花泡桐较原始;推测山明泡桐是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的杂交种,从而为泡桐属植物的分类提供了生化上的参考佐证。  相似文献   

19.
山东杨树大斑溃疡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1986—1987年在肇东市、加格达奇市小黑杨(Populus simonii × nigra)肿茎溃疡病病皮上首次发现了病菌的有性型。经分离培养与接种试验证明该菌是杨棒盘孢菌(Coryneum populinum Bresad.)的有性型,定名为东北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andshurica M.Miura)。在PDA和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能产生分生孢子。病菌以子囊座、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在病皮或残叶上越冬,翌年春在子囊座内形成子囊孢子,并能成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一年只发生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