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麦茎基腐病近年来成为河南省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危害日益严重。小麦苗期受到侵染后,幼苗茎基部叶鞘和茎秆变为褐色,严重时引起麦苗发黄死亡;拔节抽穗期感病植株茎基部变为褐色,成熟期严重病株产生枯死白穗,籽粒秕瘦甚至无籽,对产量造成极大影响。为做好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筛选出高效防治药剂,笔者开展了酷拉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安全性试验研究,以期为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常引起死穗或半穗枯死。不但造成小麦减产,而且人食用过量这种含毒面粉,会引起头昏、发热、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多种牲畜吃了含有10%病粒的饲料后就会表现中毒现象。一、症状主要表现为苗腐、基腐、茎腐和穗腐。苗腐:病菌从芽鞘或根侵入,使芽和根腐烂,重者不能出苗,轻者病苗淡绿、长势减弱。基腐:主要表现茎部受害变褐、腐烂直至全株枯死,拔起病株时易从烂处折断,断处有黏性腐烂组织。茎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节和第二节,初在叶鞘上形成褐斑,后扩展成不规则形,重时病部枯黄腐败。穗…  相似文献   

3.
1症状 苗枯: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带菌侵染所致,造成幼苗枯黄弱小,发病严重的引起死苗,当田间湿度较大时,枯死苗上可见粉红色霉状物.茎基腐:幼苗出土到小麦成熟均可发病,发病株茎基部组织受害,变褐、腐烂,进而整株枯死.秆腐:一般在穗下第一、二节发病,叶鞘上初出现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部以上枯黄,甚至不能正常抽穗.穗腐:病菌在小麦抽齐穗至扬花侵染发病,感病后小穗和颖壳上出现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展至穗轴,造成局部小穗枯死或穗轴感病点以上部位枯死,籽粒干瘪,形成白穗,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4.
2007年我们和平镇18万亩玉米90%以上感染纹枯病,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减产15%。玉米纹枯病症状:主要为害叶鞘,也为害茎杆,严最时玉米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茎基部1—2节叶鞘上产生水浸状病斑,后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病斑由茎基部向上扩展蔓延。果穗苞叶感病后也产生同样的纹状病斑。果穗感病后秃尖,籽粒不饱满或变褐腐烂。  相似文献   

5.
正兰考县常年种植小麦面积5.67万hm2,2016年小麦茎基腐病在兰考县首次发现。近年,小麦茎基腐病已成为兰考县小麦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笔者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介绍如下。一、发病规律小麦茎基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的形式存在土壤及病残体中,一般从根部和茎基部侵入,在田间主要靠浇水、整地、施肥、中耕等农事活动传播。二、发病条件小麦茎基腐病一般喜欢较高的湿度,地势低洼、  相似文献   

6.
正一、田间症状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复合侵染性的土传病害,假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均可侵染小麦茎基部引发该病的发生。病原菌一般从小麦植株根部及茎基部侵入,与不同田块土壤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有直接关系。在免耕田中,病原菌存在于地面或土表,病原菌从茎基部或茎基部以下的位置侵入,在植株残体密集的地方,病原菌主要从根茎部侵入,一般在小麦基部第1节间或第2节间侵染。病原菌在田间主要靠整地、浇水、施肥、中耕等农事操作活动传播,  相似文献   

7.
小麦茎基腐病在山东省连年为害,逐年迅速在全省扩展蔓延,危害不断加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日趋明显。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全球性病害,也是中国小麦重要病害之一。茎基腐病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具有严重危害,可导致小麦产量大幅减产,品质和粮食安全也受到严重影响。文章根据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病源及发病原因,结合田间调查,提出了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1 根腐病 1.1 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危害,造成减产25%~75%.出苗前染病引起种子腐烂或死苗.出苗后染病引致根腐或茎腐,造成幼苗萎蔫或死亡.成株染病茎基部变褐腐烂,病部环绕茎蔓延至第10节,下部叶片叶脉间黄化,上部叶片褪绿,造成植株萎蔫,叶片凋萎.病根变成褐色,侧根、支根腐烂.  相似文献   

9.
一、症状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腐和基腐性病害。幼苗被侵染后,表现为下位黄叶多,植株矮小,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褐色,严重时麦苗连片枯死;成株期其典型症状为黑根、白穗,在潮湿条件下,基部一、二节间形成基腐性"黑脚"。二、传播途径和发生规律小麦全蚀病病原是一种土壤寄居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的粪肥及种子上越冬、越夏。引入混有病残体的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残留有病  相似文献   

10.
小麦茎基腐病菌鉴定及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小麦种植主产区赤霉病的频繁发生,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逐年加重,已经成为小麦生产的潜在威胁。为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对田间采集小麦茎基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分子细胞观察等分子技术进行鉴定,确定致病菌主要为禾谷镰刀菌。采用不同药剂分别在苗期和返青期防控该病,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茎基腐病防效存在明显差异,试验药剂中戊唑醇·咪鲜胺合剂、多·酮合剂防效较好,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等单剂也有较好的防效。小麦播种时药剂拌种可显著降低苗期茎基腐病发病率,返青拔节期茎基部喷药具有更好的防效,该结果对生产上防控小麦茎基腐病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业知识》2021,(8):16-17
<正>小麦倒伏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小麦抽穗前倒伏可减产30%~40%,灌浆期倒伏可减产5%~30%,倒伏严重时减产可达50%以上。倒伏的症状小麦倒伏分茎倒和根倒两类,通常以茎倒为常见。根倒是指根系入土浅或土壤过于紧密产生龟裂折断根系,造成根部倒伏。茎倒是由于茎基部组织柔弱,第一、第二节间过长,重心偏高,头重脚轻引起倒伏。小麦倒伏表现在后期,潜伏在前期,具有不可挽回性。发生倒伏原因小麦倒伏的原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2.
一、原因分析(一)纹枯病危害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出芽期、苗期、起身拔节期、小麦孕穗灌浆期及成熟期均可发生危害,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者减产40%左右。在拔节后至孕穗期,是小麦纹枯病的发病高峰期,此期小麦茎基部1~3节叶鞘上出现云纹状褐色病斑。当病菌侵入茎秆后,形成四周褐色、中间灰褐色的椭圆形眼状病斑,造成小麦传输系统被破坏,水肥供应受阻,形成枯株白穗,直至死穗,一般在田间单株发生者较多。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小麦、玉米秸秆的过量还田和大面积的悬耕耕,使小麦茎腐病的发生与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笔者2016-2018年度小麦田间调查,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病田率较高,病田率达95%,病茎率为27.6-42.8%,发生危害程度较重,达3-4级。尤其是2018年因小麦茎基腐病发病重而出现整株叶片枯黄枯萎而死亡,大量白穗出现,穗小粒轻,使小麦造成较大的减产,严重影响小麦的  相似文献   

14.
一、引起小麦白穗的因为 (一)因病害引起的白穗 1、小麦纹枯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典型症状是在茎基部1~3节的叶鞘上形成椭圆形云纹状褐色病斑.后期病菌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椭圆形眼状斑,当病斑侵茎超过小麦茎秆周长3/4以上时,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多是单株发生.  相似文献   

15.
小麦茎基腐病在陕西南部麦区发生越来越严重,已对小麦生产构成威胁.以小麦茎基腐病病株率作为预报量,小麦播期、11月高于0 ℃的积温、1~2月份逐日温度之和、3月上中旬逐日温度之和与3月份的雨量作为预报因子,运用模糊综合决策方法建立了小麦茎基腐病发生趋势预测模型;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甲基托布津WP、25%多菌灵WP和50%苯菌灵WP在茎基腐发病初期喷雾,防效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年快速增长的小麦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小麦两熟轮作、秸秆还田较多的时候,最终导致田间小麦过早死亡或后期枯株白穗。为研究不同药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效果,笔者通过播种时用不同种衣剂拌种、返青期不同药剂喷施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探索小麦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或青枯病,属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年份发生率5%~10%,严重年份可达20%~30%,个别地区可高达50%~60%,减产25%,重者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8.
<正>一、发生症状及规律(一)发生症状小麦生长的各个生育阶段都会感染赤霉病,表现出苗枯、茎基腐、以及穗腐等症状,其中以田间穗腐最为普遍,为害也最严重。苗枯是由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或种子带菌引起,初见芽变黑,后根冠逐渐腐烂,出现病苗枯黄,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茎基腐是指发病麦株基部组织变褐腐烂,最后全株枯死。穗腐是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小麦药剂拌种是预防小麦土传种传病虫害的有效措施,通过不同拌种药剂筛选试验,探索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方法。试验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常规剂量1.5倍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常规剂量1.5倍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或常规剂量1.5倍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茎基腐病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傅俊范 《新农业》2007,(6):46-46
五味子茎基腐病可导致植株茎基部腐烂、根皮脱落,最后整株枯死。随着人工栽培面积的扩大,五味子茎基腐病发生呈现上升趋势。一般发病率在2%~40%,重者在70%以上,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