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基于新疆墨玉县296份实地调研数据,采用Alkire和Foster多维贫困测算法(AF法)识别和测算农户多维贫困程度,对农户可能存在的易返贫致贫诱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各指标间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其中,各地区卫生设施和人均收入的贫困发生率为0,不存在剥夺;其他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剥夺。不同地区农户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其中芒来的农户贫困程度最为严重。(2)随着k值不断提高,多维贫困发生率(H)持续降低,多维贫困平均剥夺份额(A)稳步上升;多维贫困指数(M0)逐步降低。当k∈[0,0.4]时,H>50%且明显降低、A<50%且稳步提升,M0呈下降趋势;当k∈(0.4,0.6)时,H<50%且极速降低、M0同样极速降低;当k=0.7时,H、M0趋近于0。(3)不同维度对M0的贡献率差距较大。其中,教育、生活水平、生活压力指标的贡献率分别为36.45%、23.76%和16.59%,居前3位;家庭资产的贡献率最低,仅为2.17%。各地区的多维贫困指数均呈递...  相似文献   

3.
樊露露 《农业与技术》2022,(24):157-162
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背景下,农户相对贫困及返贫问题依然严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福建山区611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从收入、教育、健康和生活水平4个维度出发采用A-F方法测度农户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发现收入、教育维度对农户多维贫困指数贡献较大。通过二值Logit模型对农户多维贫困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个人、家庭以及村庄方面指标均会影响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为缓解山区农村相对贫困状况提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省沁水县为例,采用A-F方法构建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对485户脱贫户微观调研数据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表明:脱贫户普遍呈现多维相对贫困状态,各维度都有相对贫困的发生,不同维度对多维相对贫困的贡献有所差异,其中经济维度对多维相对贫困的贡献最高。以剥夺阈值k=4为分界线,对影响脱贫户相对贫困的因素进行二值Logi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因素对相对贫困的影响不同,其中帮扶因素对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显著。基于此,提出了构建现阶段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为核心的反贫长效机制,包括多维相对贫困识别机制、促进持续增收的常态化反贫机制、"普惠"+"特惠"相结合的社会保障机制、破除"贫困文化"的宣传教育机制,为巩固脱贫成效、解决多维相对贫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是后脱贫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从经济条件、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3个维度,探讨中国农村地区多维相对贫困程度与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地区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显著改善,贫困程度均得以缓解;从时空演变来看,中国多维相对贫困呈“东中轻、西重”格局,且多维相对贫困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多维相对贫困指标来看,生态环境维度的各指标相较经济条件和社会保障维度未达到贫困标准的省份较多。基于此,要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  相似文献   

6.
马莉  王广斌 《江西农业学报》2021,33(8):118-124,133
以山西省沁水县为例,采用A-F方法构建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对485户脱贫户微观调研数据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表明:脱贫户普遍呈现多维相对贫困状态,各维度都有相对贫困的发生,不同维度对多维相对贫困的贡献有所差异,其中经济维度对多维相对贫困的贡献最高.以剥夺阈值k=4为分界线,对影响脱贫户相对贫困的因素进行二值Logi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因素对相对贫困的影响不同,其中帮扶因素对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显著.基于此,提出了构建现阶段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为核心的反贫长效机制,包括多维相对贫困识别机制、促进持续增收的常态化反贫机制、"普惠"+"特惠"相结合的社会保障机制、破除"贫困文化"的宣传教育机制,为巩固脱贫成效、解决多维相对贫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起点上,共同富裕成为新的目标。“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后,我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彻底解决,但是相对贫困、相对落后仍会长期存在”。相对贫困表现出与共同富裕目标相悖,与乡村振兴不相和谐的一面。探究相对贫困的衡量及其治理对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本文分析了农村相对贫困内涵及特征,参考国内外有关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在我国精准扶贫考核指标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并以贵州为抽样地对构建的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指标应用进行了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行标准下我国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缓解多维相对贫困将成为新时代扶贫工作的重点,因此发挥数字金融优势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A-F方法、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和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农户使用数字金融占比为39.7%,说明使用数字金融的农户数量仍相对较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以脆弱型和一般型相对贫困群体为主,发展能力已成为缓解相对贫困的关键维度,西部地区仍是我国相对贫困的集中区域。数字金融能够有效减缓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对脆弱型多维相对贫困缓解效果更好,从不同维度来看,数字金融对缓解发展能力贫困和经济能力贫困影响程度更深;进一步地,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高农户金融素养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现象。从异质性分析来看,数字金融能更好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发生概率。据此,提出继续推进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数字化建设,加强数字金融相关知识技能的宣传与针对性指导,推进数字征信在农村地区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以郑州市为例,围绕精准扶贫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展开研究。分析了郑州市相对贫困对象的特征,指出了郑州市相对贫困治理面临的城乡差距化严重、农村产业大产业发展不足、村集体资产缺乏等问题,并对其造成原因进行分析,从政策、经济、社会、法律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建立持续增收机制、构建差距拉平机制、构建多重保障机制、发展内生动力机制、建立相对贫困治理保障制度等多重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席雪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33-9935
基于《河南统计年鉴》中2002~2011年的农村居民纯收入分组数据和相对贫困线,应用常见的贫困指标体系,运用世界银行的POVCAL软件,实证分析了2001~2010年河南省农村居民相对贫困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的相对贫困规模在持续下降;贫困的深度在不断加深;收入的差距显著扩大;相对贫困的综合程度在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相对贫困”是与“绝对贫困”相对应的一个概念,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对贫困现象得到了历史性解决,现有的物质水平可以满足人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意味着贫困的彻底根除,我国还面临着“相对贫困”的多种挑战,需要用行政的方法,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果;需要用改革的方法消减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不合理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辽宁省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随之而来的扶贫重点转向了相对贫困问题。辽宁作为我国东三省的南部省份,具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特点,相对贫困问题也呈现出独有的特征。该文针对辽宁省相对贫困的人口特征,提出了相对贫困的治理体系:坚持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动摇,确定相对贫困标准,建立城乡一体化扶贫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相对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形成扶贫大格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时期的贫困性质发生了明显转变:由2020年之前解决绝对贫困向2020年以后缓解相对贫困转变,相对贫困将取代绝对贫困成为贫困的表现形态。本文将从政府职责、政策支撑方面来探讨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17.
丁会艳 《河南农业》2023,(3):47-48+51
贫困问题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两大战略基础上缓解相对贫困已经成为新时代贫困治理问题的核心,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诉求。当下中国的贫困治理问题已经由绝对贫困问题转向相对贫困问题,持续推进相对贫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入国外的相对贫困治理实践,使其与中国的开发式扶贫进行比较,探寻国外相对贫困治理经验及可行性,对我国相对贫困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贫困问题作为一个世界难题广泛存在于各个国家,成为各个国家发展道路上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各国都在积极治理贫困难题.毋庸置疑,中国也在积极探索贫困治理方式,在党中央的正确带领及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下,我们取得了贫困治理的阶段性胜利,创造了中国扶贫史上的又一佳绩,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完全战胜贫困问题,贫困问题将会以更加多元、...  相似文献   

19.
20.
王莹 《乡村科技》2023,(3):10-13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消除了绝对贫困,也意味着治贫任务随之转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成为我国贫困治理的主要任务。但目前,我国相对贫困治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存在风险、对相对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认识有待深化、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脱贫地区必须健全相对贫困常态化帮扶制度,提高贫困群体自主发展能力,建立脱贫地区特色产业体系,提高贫困群体风险应对能力,从而在新的征程中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