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疏叶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置春季刈割、春季火烧、秋季刈割、对照4个处理,研究干扰对其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秋季刈割叶片长宽比、叶片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叶片进行能量交换、物质积累的能力最强。2)不同干扰方式均降低了疏叶骆驼刺株高,不利于疏叶骆驼刺的恢复与再生,3种人为干扰方式比较秋季刈割骆驼刺再生能力最强。3)秋季刈割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3种干扰在生理上降低了疏叶骆驼刺受外界逆境的损害,秋季刈割抗逆性最强。因此,秋季适度刈割是疏叶骆驼刺最佳的保护性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一次疏果定果对桃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疏果时期,以盛果期霞晖8号桃为试材进行了试验探索。以不疏果为对照(CK),将疏果时期设置为盛花后30、35、40 d。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疏果均显著提高了单果重和产量,且不同时期间未见显著差异;在果实品质方面,花后35 d疏果的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溶性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均较高;花后40 d疏果的处理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糖酸比均较CK提高,SSC、总酸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但内在口感提升;花后30 d疏果的处理比其他2个处理综合品质低,但较对照高。生产上对霞晖8号桃进行一次疏果并定果时,盛花后30 d即可进行,但35 d以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以果叶兼用桑树品种中桑5801号为试材,在田间调查叶果比的基础上,采用13C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桑果转色期不同叶果比对桑叶光合作用、糖代谢、13C同化物分配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叶后10 d桑果处于盛熟期,适度疏叶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中部叶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蔗糖含量;疏叶后20 d挂果量骤减,叶片叶绿素含量、Pn和蔗糖含量均大幅度下降。13C同化物输出量比率和果实13C含量随叶果比下降先增加后降低,均以T2处理组(叶果比0.6)最大。除了T1组(叶果比0.4),其余处理组的果实综合品质均较好。研究表明,在桑果转色期适度疏叶使得树冠微环境良好,透光透风,能够有效提高光合同化物向果实的转运效率和转运量,保证良好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
正据《北方园艺》2020年第9期《不同疏果时间对媚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何舟阳等)报道,以杨凌地区媚丽葡萄为试材,在开花后按一定时间间隔(2周)对植株进行疏果,分别测定不同处理所得成熟果实的横纵径、百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以及酚类物质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比较葡萄在不同时间疏果对其成熟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得出葡萄在杨凌地区的最佳疏果时间。结果表明,疏果处理均能提高浆果在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及酚类物质含量上的表现。PCA  相似文献   

5.
正据《Scientica Hori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9.049),来自巴西的Sergio Ruffo Roberto等人评估了不同时期花序及果串疏花疏果技术对新黑色无籽葡萄"BRS Vitoria"果串紧密度的影响。试验连续两年(2013和2014年)在位于巴西马里亚尔瓦的商业葡萄果园进行。葡萄园株行距为2.5 m×5.0 m。试验中随机安排处理区域,每处理4个重复,共6个处理:对照组(不疏花疏果);花序疏花或者在开花前刷花序;不同果实发育时期果串疏果处理,即当  相似文献   

6.
不同供水量和种子处理对疏叶骆驼刺种子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疏叶骆驼刺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的优势植物种,也是当地防风固沙和草食家畜重要草种。本研究通过人工控制试验,设置6个水分梯度(4.4,8.8,13.2,17.7,26.4,35.4mm/d)和4个种子处理(对照,水分浸泡24和48h,98%浓硫酸浸泡20min),研究疏叶骆驼刺种子的出苗特征。结果表明,疏叶骆驼刺种皮对种子出苗有抑制作用;对于当年成熟的种子,水分浸泡是较佳的处理方式,浓硫酸浸泡20min对于前一年成熟的种子出苗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照处理的种子在13.2mm/d供水量时,达到最高出苗率,水分浸泡24,48h和浓硫酸浸泡20min处理后的种子都在4.4mm/d供水量时出苗率达到最大值,较对照处理最佳供水量有所降低;在供水量为4.4和8.8mm/d时,经过处理的种子开始萌发所需时间较对照处理缩短1~4d。疏叶骆驼刺种子有较长的出苗期,种子出苗具有持续性和连续性,这对于塔南地区植物种子萌发过程规避风险,提高种子萌发成功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据《落叶果树》2023年第4期《长富2号苹果化学疏花疏果的效果》(作者袁仲玉等)报道,为评估不同化学疏花疏果剂对苹果的应用效果,以清水为对照,以1 g/L、2 g/L苯嗪草酮,2%、4%硫代硫酸铵,0.047 g/L 6-BA+0.047 g/L GA4+7为疏花疏果剂,  相似文献   

8.
疏花疏果是确保中华猕猴桃优质丰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于1996~1997年在浙江省庆元县白岭头村猕猴桃园进行试验,园地为丘陵山地,株行距3m×4m,平顶大棚架,管理条件好。试材为7年生金丰品种。设5种处理:蕾期疏蕾,即现蕾后15天疏蕾,花后10天疏果;花期疏花,花后10天疏果;不疏花,花后10天疏果;不疏花,花后20天疏果;不疏花,花后30天疏果。对照,不疏花疏果。每小区雌树2株(雄树另配),重复5次。疏花时一个花序中先疏侧花(蕾),一个结果枝中先疏基部和先端的花(蕾),长果枝留5~6朵花,中果枝留3~4朵花,短果枝留2~3朵花。疏果时先疏残果、病果、畸形果和小果,一个叶腋中先疏侧果留主果,一个结果枝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下疏叶骆驼刺根基因表达差异及功能注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是一种多年生豆科植物,它具有很强的耐冷、干旱和盐的能力。截型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是豆科的模式植物,所以本研究利用Affymetrix公司的MedicagoGenome Array与疏叶骆驼刺进行杂交,检测疏叶骆驼刺幼根220mmol/L NaC...  相似文献   

10.
摘要:以4年生中桃红玉丰产树为试验对象,设每株不同留果量(40个果、60个果、80个果、100个果)4个处理,以不疏果为对照,连续3年研究疏果对中桃红玉产量、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提高了单果质量、优质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对照提高了1~2 %,显著提高了果实品质与产量,有效解决了中桃红玉果实整齐度不高、优质果率低的问题,每667m2 可增收1000 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平衡产量与果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生产中常常需要疏果。人工疏果时间长 ,工作量大 ,费用高 ,柑桔生产成本相应提高 ,而化学药剂疏果效率高 ,成本低。目前在澳大利亚正式注册使用的化学疏果的药剂是乙烯利 ,但由于其疏果作用太强烈 ,部分种植户认为此种药剂使用起来不可靠 ,因此 ,该药剂目前在生产中并未大量采用。目前科技人员正在寻找更可靠的疏果剂及相应的技术措施。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园艺研究所进行了新的化学药剂疏果试验。2 0 0 1年正值澳大利亚柑桔生产大年 ,为了保证果实品质 ,提高商品果率 ,该研究所将其他国家用于疏果的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以费约果品种‘川稔一号’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方式的疏蕾、疏花、疏果研究其对‘川稔一号’果实品质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疏蕾60%和疏蕾30%、疏果30%两种方法对费约果品质改善最好,其中果实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相较于对照组提升明显,两种方法略有区别:疏蕾60%外观品质优于疏蕾30%、疏果30%,而疏蕾30%、疏果30%内在品质优于疏蕾60%。  相似文献   

13.
疏叶骆驼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形态特征疏叶骆驼刺 ( Alhagi sparsifolia Schap.)为豆科半灌木 ,高 60~ 1 30 cm。茎枝灰绿色 ,有针刺 ,刺长 1 .2~ 2 .5 cm。单叶互生 ,宽倒卵形或近圆形 ,长 0 .5~ 2 cm,宽 0 .4~ 1 .5 cm,先端圆形 ,基部圆楔形 ,两面被贴生短柔毛 ;叶柄长 3~ 1 0cm,生柔毛。总状花序腋生 ,总花梗刺状 ,长 1 .5~4cm,花数朵 ;花萼钟状 ,萼齿三角形 ,极短 ,无毛或有疏毛 ;花冠紫色 ,旗瓣有短爪 ,长约 8mm,翼瓣长约 5 mm,龙骨瓣较翼瓣长 ,比旗瓣略短 ;子房无毛 ,无柄。荚果串珠状 ,弯曲 ,不开裂。2 地理分布我国内蒙古、甘肃和新疆均有分布 ;前苏联、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也有。3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疏叶骆驼刺春季萌发和生长与春季雨量关系较大 ,雨量充足 ,萌发较早 ,生长较快。在新疆 ,一般在 3月下旬萌发 ,5~ 7月开花 ,8~ 1 0月结果 ;果实成熟后自行脱落 ,冬季植株仍保持黄绿色。疏叶骆驼刺有较发达的根部 ,地上部很小。据前苏联报道 ,地下部为地上部的 30倍以上。地下根蘖、不定根和侧根极多...  相似文献   

14.
1 运用疏花疏果技术 ,均衡树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人工疏花疏果是克服柑桔大小年结果的一项关键性措施。大年结果过多 ,即使施肥、修剪和其他管理措施充分调节 ,树体的碳水化合物仍然不足 ,采用疏花疏果措施 ,效果好 ,见效快。早期疏去畸形花 ,密集无叶花。疏果可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在 5月下旬进行 ,疏去密集、发育不良的畸形果 ;第二次在 6月生理落果之后的 7月上旬进行 ,疏除密集的幼果、病虫果和机械伤果 ,注意果实分布均匀。疏果的效果因植株营养状况和疏果程度的不同而异。树势弱 ,隔年结果严重的树 ,采取一般的疏果方法效果不显著 ,…  相似文献   

15.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离体根系为研究对象,在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人工控制试验田设置3种根长处理、3种种植深度处理、5种灌溉处理,进行三因素完全交互试验。结果显示,在其它两种影响因素相同情况下,疏叶骆驼刺出苗率随根长的增加而减小,根长为10cm时出苗率最高;随着种植深度的加深出苗率逐渐增大,种植深度为30cm时出苗率最高;出苗率在灌水10m~3·m~(-2)、7月30日灌溉一次处理下最高。除灌水处理与种植深度的交互作用外,其它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出苗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研究得出,10cm根长、30cm种植深度、10m~3·m~(-2)灌溉一次为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6.
疏叶骆驼刺茎段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浓度6 苄氨基嘌呤(6 BA)和萘乙酸(NAA)、水解糖蛋白(LH)、赤霉素(GA3)在疏叶骆驼刺茎段离体快繁中的作用以及NAA在生根时的作用。结果表明:1)当NAA浓度为0.1 mg/L时,降低6 BA浓度,有利于芽的生长,反之,有利于丛生芽分化;2)LH 能促进苗的生长,增加芽分化能力,MS+ 0.5 mg/L 6 BA +0.1 mg/L NAA+1.5 g/L LH为疏叶骆驼刺茎段快繁最佳培养基,增殖倍数为6.8;3)GA3对骆驼刺茎段离体培养无显著促进作用;4)1/2 MS+0.1 mg /L NAA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为71.7%。  相似文献   

17.
枇杷成熟期不一致,采收期长,采收花工又损伤树体,为此进行了本试验。用干净的牛皮纸按长方形规格38cmx26cm分割,以两个短边先后向同一长边折叠三角形,并用订书机钉固定,即成三角形包果袋。疏果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春节前后,疏果时控制果实在同侧,县果梗长不超过1.5cm,并按树体结构,做到一级分枝多留,二、三、四级分枝逐渐少留;去两头(过大或过小果),留中间;去病虫畸形果,留整齐健壮果。第一次疏果多留一些。第二次疏果在包果套袋时进行,并确定留果数。留果较常现少回一2个。包果时,三角形纸袋中的一边为二层折叠.的向…  相似文献   

18.
据《北方园艺》2019年第8期《不同叶果比处理对品丽珠葡萄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作者孙霄等)报道,以3年生的酿酒葡萄品丽珠为试材,采用疏叶和疏果的处理方法,测定果实中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研究谢花后不同叶果比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适宜叶果比,以期探索提高葡萄品质的最佳叶果比。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蜂糖李幼果期不同留果量对蜂糖李果实品质及坐果率的影响。在花后一个月,疏除整株幼果的1/5、1/4、1/3,以不疏果处理为对照。试验结果: 1、不同处理之间坐果率、单果重、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对照。T3处理坐果率和单果重最高,为76%和77.93g。T1、T3、T2的单株产量分别为24.54kg、23.24kg、17.95kg显著高于CK的13.21kg。2、疏果处理能提高果实的纵横径,而对果形指数无影响,各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显著高于对照。试验结论:疏出全株幼果的1/3处理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其坐果率、单果重及产量,对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都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0.
据《Hortscience》(2012年9月)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园艺系的研究人员研究了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作为苹果化学疏果剂的潜能。此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价不同浓度ACC在常规化学疏果时期和后期的疏果效率。当果实直径10mm和20mm时对金冠苹果树分别施用ACC0、100、300、500mg/L,随机对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