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以来,滑坡将可能成为三峡库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库水位下降和暴雨是导致滑坡的主要因素。以三峡库区典型古滑坡泄滩滑坡为例,根据库水位调控方案,利用二维极限平衡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库水位上升期间,滑坡体基本稳定,下降期间安全系数不高,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烟溪镇位于湖南省安化县,河道右侧烟溪镇龙王冲古滑坡复活,下滑入河道。采用护岸挡土墙与顺水坝相结合的方法,因地制宜成功治理了滑坡。  相似文献   

3.
孟家干沟滑坡为岩质边坡,前缘变形严重,坡体表面存在大量变形迹象。论文在详细调查研究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该滑坡的形成机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坡脚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极限平衡法评价了多种工况下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条件下已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或地震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局部失稳。  相似文献   

4.
动态     
《农电管理》2014,(6):6-7
陕西地电建立舆情处置闭环机制提升舆情应对能力陕西省地方电力公司持续加强舆情监测、风险预警、分析研判、引导处置等工作,建立舆情处置评估闭环管理机制,有效提升舆情应对能力。一是组织专业人员对潜在风险点开展舆情事前评估,一旦舆情发生,按照新媒体"黄金4小时"法则,马上制定应对策略,做出反应。二是舆情事件处置完成后,从专业角度剖析舆情事件成因、传播特点以及处置情况,对处置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削坡减载是滑坡治理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几处用此方法治理后的滑坡复活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在设计上加以完善的对策,如削坡与反压相结合,支撑盲沟等方案。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建瓯市徐墩镇有小 (一 )型以下水库 2 5座 ,总蓄水量近 40 0万m3 ,灌溉农田面积 486.7hm2 。 1999年和 2 0 0 0年 ,该镇下碓村两户村民由个人分别投资 6万多元 ,先后建成了两座蓄水 1万m3 的山塘 ,新增灌溉面积 5 .4hm2 ,成为建瓯市个人投资建设蓄水工程的先例。徐墩镇是一个蓄水工程较多的乡镇 ,近年来 ,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发展水利事业 ,寻找水库自我维持的办法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该镇将水库管理承包责任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提高水库管理和利用的科技含量 ,在做好水库蓄水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同时 ,积极利用水库蓄水水面和库区周…  相似文献   

7.
弄清高烈度区涉水边坡在地震、库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综合作用下的坡体扰动劣化机制,是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核心,也是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的前提。依托某库区历史崩滑堆积体边坡,在搜集得到的勘察设计资料、三峡移民局蓄水及滑坡通报、参建单位往来函件、历史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地面调查和数值计算,采用时空序列分析方法,探讨了该边坡致灾主导因素、坡体扰动程度和稳定性劣化机制,综合评估了工程处置的可行性,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工程建设对该库区边坡的扰动和稳定性影响可控;永善和鲁甸两次地震对边坡均有影响,但多达1 339次余震的鲁甸地震对该边坡岩土体震松效应影响最大,高水位加剧了震松岩土体的饱和软化,造成该边坡目前整体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坡体前缘处于欠稳定-失稳状态。(2)该边坡坡顶和坡面发育的不良地质和不稳定现象为历史变形迹象,没有继续发展现象;但坡脚临牛栏江到金沙江一线,坡面破坏痕迹新鲜,下部边坡已经严重威胁结构安全。(3)极限平衡分析揭示边坡由勘察阶段的整体稳定,到两次地震作用后的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达到1.30安全标准所需要加固力为20 015~19 7421 kN/m、加固深度60~180 m、加...  相似文献   

8.
滑坡的成因机制和力学特征是指导滑坡防治策略的重要依据,在当前库岸滑坡仿真模拟中存在滑带土强度弱化假设不能反映土体的结构性损伤特征及未考虑变形参数同步弱化的问题,因而揭示的滑坡成因机制和力学特征失真。提出以应力水平代替塑性剪应变表征结构性损伤程度构建新的强度折减法,基于此分析了不同类型滑坡的渐进破坏过程、应力位移特征及稳定性衰减规律,揭示不同类型滑坡的成因机制,所得主要结论有:(1)推移式滑坡中部首先发生滑移导致上部土体失去支撑随之滑移并与之一起挤压下部土体,使下部土体剪切力增大明显进而产生较大剪切变形,最终形成整体剪切破坏面;因而推移式滑坡的主滑段在中部,牵引段在滑坡上部,抗滑段在滑坡下部;(2)牵引式滑坡中下部抗剪力不足以平衡剪切力率先滑移,使临近土体失去支撑抗滑力降低随之滑移,并依次迅速引发滑坡的"多米诺骨牌"式破坏,因而牵引式滑坡的主滑段在中下部,其上土体均为牵引段,其破坏面为剪切-拉剪-张拉复合型破坏面;(3)当发生一定剪切变形后,牵引式滑坡位移增长迅速并呈不可控态势,并由稳定迅速降低至失稳状态;而推移式滑坡则在发生较大剪切变形后长时间处于欠稳定状态,破坏前有较长的缓冲时间;(4)从灾害防治角度,推移式滑坡应注重"强腰",牵引式滑坡应注重"固脚"。  相似文献   

9.
利用鄱阳湖区22个测站实测水位序列资料,采用水位相关法将三峡水库蓄水前湖区各站水位序列还现至三峡水库蓄水后情形下,基于三峡水库蓄水前、三峡水库蓄水后两种情形湖区各站长序列水位数据,定量分析了湖区灌溉取水保证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湖区主要测站9-10月平均水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降幅为0.96~2.67 m;三峡水库蓄水前9-10月湖区灌溉取水保证率为78.5%~89.9%,加权平均值为85.2%,基本满足灌溉设计标准要求;三峡水库蓄水后,9-10月湖区灌溉取水保证率降为21.0%~80.5%,加权平均值降为64.4%,低于灌溉设计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湖北平原湖区6—7月降雨较多,因此,需合理利用降雨资源,确定雨后田间适宜蓄水深度。【方法】结合湖北平原湖区生产实际,针对中稻机插秧和直播2种播种方式,在中稻分蘖期进行了不同蓄水深度(4、8、12和16cm)测坑试验。【结果】当模拟机插稻蓄水深度4 cm、直播稻蓄水深度8 cm时,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最高,10~20 cm土层的根系干质量最大,产量最高;对模拟机插稻,蓄水深度8、12、16 cm的处理,产量较4 cm处理分别降低3.75%、9.49%和11.97%;对直播稻,蓄水深度4、12、16 cm的处理,其产量较8 cm处理分别降低5.03%、12.87%和16.45%。【结论】在本试验所研究的蓄水深度下,模拟机插稻与直播稻在分蘖期适宜的蓄水深度分别为4 cm和8 cm。当遭遇大暴雨导致农田排水不畅时,在允许水稻减产12%左右的情况下,分蘖期机插稻蓄水上限为16 cm,直播稻蓄水上限为12 cm。  相似文献   

11.
李秋力  李彦 《南方农机》2019,(9):129-129
蓄水装置是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现有蓄水装置进行比较、分析,设计出一种新型模块化蓄水装置。该蓄水装置创新撑板结构及施工模式,有效提升了蓄水装置的结构安全性、施工便捷性,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与施工费用,在城市的"海绵化"建设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应用邓肯E-B模型对浪河水库黏土心墙堆石坝进行了应力变形分析.计算模拟了大坝未蓄水时、蓄水后及水位突降过程,得出各个时期的坝体最大断面上各部分的位移和应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上游坝坡处堆石部分有滑坡的可能性,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给予校核,计算结果与实测规律一致.对于坝体渗流稳定也做了相应的计算分析,并对坝体安全稳定作出了相应的评价.通过分析得知坝体裂缝主要是坝体产生不均匀变形所致,分析结果为坝体加固措施的设计及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应用邓肯E-B模型对浪河水库粘土心墙堆石坝进行了应力变形分析。计算模拟了大坝未蓄水时、蓄水后及水位突降过程,得出各个时期的坝体最大断面上各部分的位移和应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上游坝坡处堆石部分有滑坡的可能性,并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给与校核,计算结果与实测规律一致。对于坝体渗流稳定也做了相应的计算分析,并对坝体安全稳定作出了相应的评价。通过分析得知坝体裂缝主要是坝体产生不均匀变形所致。分析结果为坝体加固措施的设计及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排水大沟进行蓄水,是淮北平原提高降雨利用率的一项有效措施.利用实测数据,分析了淮北平原排水大沟通过拦蓄降雨径流,对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调蓄能力以及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情况,为完善大沟蓄水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库水位骤降联合间歇性降雨对库岸古滑坡渗流稳定的影响,基于非饱和渗流原理,考虑不同速率库水位骤降、不同类型间歇性降雨及降雨发生时刻,利用Geo-Studio软件对滑坡在库水位骤降遭遇间歇性降雨时的渗流特性、位移变形及稳定性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静库水位下孔压呈间歇式升降,中部孔压最大且发生时刻最迟,此时表层位移最大,易发生浅层滑坡;库水位骤降速率和孔压消散的快慢呈正相关,中上部具有表层滑坡风险,下部埋深20~25 m处具有深层滑坡趋势;降雨发生时刻越早,孔压达到峰值越快,库水位骤降初期遭遇间歇性降雨主要影响滑坡上部位移变形,而骤降后期发生间歇性降雨对滑坡中下部位移变形影响显著。各降雨类型的最小稳定性系数大小为翼锋型>升阶型>中锋型>降阶型,而与库水位组合的滑坡安全稳定影响程度为库水位下降联合间歇性降雨>静库水位下间歇性降雨>单纯库水位骤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十分频繁,这些灾害对国民经济、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利用车载激光扫描系统可以实时获取滑坡监测数据,利用灰色预测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快速得到临滑状态的滑坡情况,弥补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将成为滑坡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以黄河流域某支流为例,调查了该支流骨干坝的蓄水情况,实地查勘了部分骨干坝,利用Google Earth软件查询了全部蓄水骨干坝。研究表明:支流骨干坝蓄水情况可根据调研、Google Earth查询结果结合实地查勘确定,本支流骨干坝蓄水比例为22.56 %。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无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下蓄水坑坑内土壤温度一日内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田间利用水银温度计和直角地温计,观测了大气温度、蓄水坑坑内空气温度、距坑壁不同距离和坑底不同深度处地温一日内动态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坑内土壤温度日变化相对平稳,外界低温时有增温效应,外界高温时有降温效应;无覆盖和地膜覆盖,坑内土壤温度随着距坑壁距离的不断增大,日变幅逐渐减小,渐趋稳定;地膜覆盖较秸秆覆盖和无覆盖对坑内土壤温度具有明显的增温效应;随着蓄水坑距地表深度的不断增大,坑壁土壤温度日变幅逐渐减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雨水利用工程设计需水要求的基础上,按照以需定供的原则,计算确定了雨水利用工程的集流面数量。同时,应用工程水文学基本原理,借鉴水库调洪演算基本方法,提出了雨水利用工程蓄水设施典型年法计算方法,实现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集流面与蓄水设施的最佳匹配和经济利用,显著提高了雨水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水平,对提高雨水利用工程的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蓄水坑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特征,提高蓄水坑灌水分利用效率,本文利用TRIME-PICO IPH土壤水分测量系统,进行了蓄水坑灌与普通地面灌溉条件下果园土壤含水率分布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灌溉方法下土壤含水率随垂向、径向的变化。结果表明:蓄水坑灌条件下,土壤水分主要分布在垂向40-160cm内,土壤含水率增量随深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含水率增量最大值出现在坑底附近,且距离蓄水坑近处,含水率增量较大,然后沿坑两侧依次递减;地面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主要分布在垂向0-80cm内,土壤含水率增量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含水率增量最大值出现在地表,且沿各个径向距离增长幅度较为一致。研究结果将为蓄水坑灌法的田间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