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瑞彬 《草原》2014,(3):66-69
正对香港浅水湾的牵念,还是因为萧红。踏上香港的土地,是2012年的4月份。《从异乡到异乡》里的浅水湾,是萧红生命尽头时最后的嘱托,生命最后的安放,因此,在我的脑海里,对浅水湾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一片海,一碧沙滩,海浪喧哗着,拍打着凸起的岩石,有呜咽的声音……而当我真正踏上香港浅水湾的土地、踩着细细的白沙时,竟有一种相熟相知、久别重逢的感觉。对萧红这种特殊的情结,是因为她特殊的生命经历,她对文学的执着和客死异乡的凄凉,因此已发表过写她的文章——《泪眼看繁华与落寂》。1942年,战争的烽火燃烧着整个地  相似文献   

2.
<正>爱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前,很多人只知道《爱丽丝漫游记》里的那个小姑娘"爱丽丝";而当诺贝尔文学奖姗姗迟来,人们都认识了一个叫"爱丽丝"的满头银发的女人。一个人说的话,真理程度是和他的名气成正比的,所以很快,爱丽丝·门罗的语录就传播开来了。在这之中令人感触最深的是她说的这一段:"我三十六七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  相似文献   

3.
应运而生     
黑梅 《草原》2014,(1):22-23
正女人生产时,婴儿若先露头就是顺产,若先出脚就是难产,后者叫立生。我出生的时候是立生,我妈常说:立生的孩子会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一辈子。每次听她这样说我都会很忐忑,长大后我明白了,谁的人生都是不可复制的。《立生》这篇小说,我写了一个叫玉清的立生女人的一辈子。从会写小说开始,我电脑里就有一个文档名字叫《立生》,里面什么都没有,是空的,我在等待一个故事。读文研班那年我回老家,邻居老王头给我讲了一个女人"文革"期间被批斗,回家后吞下金戒指自杀的故事,我对  相似文献   

4.
我是蜂迷,我爱读《蜜蜂杂志》是希望从中学到有关知识,提高饲养技能。然而不会养蜂,甚至视蜂为蛇蝎的人也爱读《蜜蜂杂志》,似乎有些不解。其实真有这样一批人,我老伴就是一个。每期杂志来了,她总……  相似文献   

5.
她生机勃勃,无时无刻不在向着太阳微笑……她淳朴美丽,随时随意地抒发着简单心情……她崇尚自由,向往美好……她告诉我,她有一个嗜好——追逐无限的阳光! 谱写阳光下的旋律在我眼里,吴芳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阳光下的女子,无论季节、无论时间、无论心情,她总能在阳光下跃动着自己的旋律。当然,这美妙的音符里也一定有她无限宠爱的酷比。很多人识得吴芳本人,都源于总是与她同进同出的那只  相似文献   

6.
正请问,您在养猪行业最真实的朋友是谁?能一口气答出来吗?《猪业科学》是我最忠诚的伙伴!她十余年如一日地陪伴让我对猪病防控产生了较高的"抗体水平";她主次分明的栏目给我提供了"全价的营养";她丰富翔实的每一篇文章足以让我"自由采食";她紧扣时代的主题策划令我实现了健康并快乐的"养猪福利";她精美的编排、装帧可以在我的书柜"批次化管理"……本期开篇就围绕"非洲猪瘟"这一最最热门和担忧的话题,进行了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7.
后记二篇     
杨瑛 《草原》2011,(11):71-72
疑似的日子——《城市森林的等待》后记记得在上学的时候,想查一下关于宇宙的解释,为此买了一本天文类的《词海》。上面是这样解释的:"《淮南子·原道训》曰:‘古往今来曰之宇,四方上下谓之宙。’"我是这样理解的:古往今来就是时间,四方上下就是空间,时间和空间组成了宇宙。这对我以前认识上的空间宇宙补充了许多。  相似文献   

8.
扎玛 《草原》2013,(3):18-18
作为一个不专业的小说读者,对于赵卡的小说,我有一种显而易见的担心:阅读意义上的对号入座,即把作者等同于小说中的人物。他写得太逼真了,依照某种文学思维惯性,你没有那样的生活,怎么可以那样写呢?如《拜把子》结尾的那句"结你妈的拜。温碧霞",读到这儿我竟会产生一种羞耻感,好像赵卡小说里的这条手机短信是发给我的。在《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里帕慕克反复絮絮叨叨的一个问题就是"尽管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下岗多年的工人,也曾外出寻梦,可惜梦不长久,为了生活我在家乡办起了一个小小的养殖场。2002年我有幸结识了她——《农村养殖技术》,她使我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农村养殖技术》一书,确实是一本通俗、易懂、值得  相似文献   

10.
<正>提起中庸之道,相信我,很多人会对此嗤之以鼻。中,中不溜秋,庸,庸俗不堪,尽是一些中不溜秋庸俗不堪的大道理,谁要听啊。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正确的解释是,不走极端谓之中,不唱高调谓之庸。不走极端就不偏不倚,不唱高调就切实可行,这样的道才是真正的"中庸之道"。在中国人的思维里,任何事情都有中庸之道,比如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窗外,雨一直在下。我却蜗居在简陋的斗室里,手执散发油墨清香的《蜜蜂杂志》,随意浏览,百读不厌。每逢夜深人静的夜晚,一边泡脚,一边读书,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也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我人生的一大享受和乐趣。当然,蜂学书刊更是我案头的"常客"。江南多雨,赣南的3月,总是春雨绵绵。在这桃红柳绿、蜂飞蝶舞的季节里,田野里的油菜正值盛  相似文献   

12.
<正>1904年,美国《企业家》杂志选用托马斯·潘恩所著的《常识》中的一段话作为发刊词。此后百余年中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杂志扉页上却始终是这段话,它被称为企业家誓言。其中有一段翻译出来是这样的:"如果我能做到的话,我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我寻求机遇,而不是安稳,我不希望是一个受保护的市民,让国家照顾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痛苦不堪,我要去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去梦想,我要去创造,我要去失败,我也要去成功。"无疑,美国《企业家》杂志见证了无数企业家实现梦想,并将他们的经验给予传播和传承。这段  相似文献   

13.
<正>1904年,美国《企业家》杂志选用托马斯·潘恩所著的《常识》中的一段话作为发刊词。此后百余年中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杂志扉页上却始终是这段话,它被称为企业家誓言。其中有一段翻译出来是这样的:"如果我能做到的话,我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我寻求机遇,而不是安稳,我不希望是一个受保护的市民,让国家照顾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痛苦不堪,我要去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去梦想,我要去创造,我要去失败,我也要去成功。"无疑,美国《企业家》杂志见证了无数企业家实现梦想,并将他们的经验给予传播和传承。这段  相似文献   

14.
文青青 《草原》2021,(3):114-116
春儿走的前一天早上,我在读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忽然想起刘一典。黑梅说,她在小说中用了好几次刘一典这个名字了。她总这样,把身边人的名字安在她小说人物的头上。她也太懒了。不知她小说中的刘一典是啥样子。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部门主管是一个特别乐观的人,可是让人奇怪的是,她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不是"加油,你会很棒"这类的话,而是一句自问自答的"还有什么比现在更糟糕的吗?没有。"如果你认为她是个消极的人,并因此而变得消沉,那么你很快就能领略到什么叫做"河东狮吼"。因为她的画外音,并不是消极地告诉我们,现在太糟糕了,我也无能为力了,而是在说:"现在已经是最糟糕的情况了,所以你们不管做什么都伤害不到我,也伤害不到公司了,你们就尽情去做吧,那样才有翻盘的可能!"或者每次都怀着这样的心情,  相似文献   

16.
正据英国《镜报》5月6日报道,国外一位96岁的奶奶收养了一头17岁的犬,并认为人们不应该放弃老年犬。据悉,去年疫情期间爱犬人士马乔里失去了她的犬,这让她很伤心。她决定浏览犬交网网站寻找一头新的伙伴。当马乔里看到罗素■犬杰克时,她立即决定收养它。马乔里说:"我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养犬,杰克让我很开心。当我知道杰克已经17岁的时候,我更加想要给它一个家,因为我不想让它在收养所度过余生。  相似文献   

17.
刘进林 《草原》2007,(9):90-93
当喧嚣中疲倦,疲倦中依然喧嚣的现代生活日复一日时,人需要一种宁静的美。超度精神飘然若仙,进入一种风光壮丽,空气清新,情怀浪漫,单纯又蜿蜒的故事里,修养自己的生息。也许作家里快就是应了这种生活的需求,饱蘸激情,铺开小说的宣纸,挥笔泼墨,作画写诗。所以,我读《美丽的红格尔塔拉河》,总是走不出作家的诗情画意,那种用诗歌创作小说,用小说丰盈诗歌,用彩绘凸现情节,用情节辉映画面,巧妙嫁接的美,让我惊叹。哦,是这样的一部小说!  相似文献   

18.
春天的过往     
春天会在这个月里走到尽头,月复一月,生活、工作、学习、成长,无尽的日子循环过往。又到了出刊的日子,编辑们埋头劳作于成堆的书稿、图片之中。每个月的这几天,编辑部都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每一个人都会在对新刊的无限期待与无尽的繁忙疲惫中沦陷,即使是在这样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还好,对于这样的一种疲惫,我们也会自得其乐地找到一方解药。一位"阳光美女"会定期于每月的这个时间里现身此地,于是,有它的加班生活就此变得生动而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武保安 《中国蜂业》2012,(7X):15-15
<正>《中国蜂业》编辑你们好:我叫武保安,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岭东村人,现年60岁,从开始养蜂到现在已经有45个年头。《中国蜂业》杂志(原《中国养蜂》),已伴我走过30多个春秋,这30多年的杂志我至今保存完好。杂志使我无论理论知识,还是管理技术上,都在逐渐提高。每次杂志邮来,我都顾不得吃饭、睡觉,一定要一口气看完,好的文章还要细读数遍。她成了我亲密的朋友,忠诚的老师,交流的伙伴;她充实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丰富了我的业余爱好,让我吸取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帮我攻克了一个个难题,为我架起了一座知识的桥梁,帮我排忧解难,伴我一生,助我成功。我和《中国蜂业》的不解之缘还得从头说起。1966年,我刚满16岁,从学校毕业就参加了集体生产队劳动。我们村在一个贫困山区,交通不便,当时除  相似文献   

20.
据英国《镜报》5月6日报道,国外一位96岁的奶奶收养了一头17岁的犬,并认为人们不应该放弃老年犬.据悉,去年疫情期间爱犬人士马乔里失去了她的犬,这让她很伤心.她决定浏览犬交网网站寻找一头新的伙伴.当马乔里看到罗素(更)犬杰克时,她立即决定收养它.马乔里说:"我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养犬,杰克让我很开心.当我知道杰克已经17岁的时候,我更加想要给它一个家,因为我不想让它在收养所度过余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