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施用鹅粪与化肥对牧草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苜蓿和黑麦草人工草地上施用鹅粪,与施和化肥比较,探讨不同种类肥料对牧草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给苜蓿施用鹅用鹅粪与施化肥比较,能提高牧草产量25-35%左右,提高根系干物质量15-30%左右。  相似文献   

2.
锌、铁、钼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满足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提高其产量和品质,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比较贫瘠的土壤条件下,研究了锌、铁、钼肥单独施用及组合施用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量元素锌、铁、钼肥均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草产量,其中铁单施(15 kg/hm2)和锌钼配施(12 kg/hm2,0.5 kg/hm2)处理效果最好,分别增产15.9%和5.9%。微肥对粗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铁单施、钼单施、锌钼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苜蓿粗蛋白产量。微肥能降低粗脂肪含量和产量;对粗纤维含量没有影响,但能提高其产量;对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能提高其产量;显著降低钙含量,对钙产量无显著影响;能提高磷含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生物学特性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禾本科牧草的产量、品质和硝酸盐含量等性状与施氮量密切相关。本试验在大田种植情况下,研究6个施氮水平和4种施肥方式对黑麦草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相关性状与施氮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黑麦草的分蘖数、株高、产量、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能显著提高,黑麦草的硝态氮含量也随之提高,但随着施氮量的继续增加,氮肥对黑麦草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作用增幅变小,氮素生产效率降低。当每次刈割后施纯氮肥量超过100 kg/hm2时,施氮肥能较好促进黑麦草粗蛋白含量提高,而不能有效促进氨基酸含量的提高;当每次刈割后施纯氮肥量达250 kg/hm2时,黑麦草的株高和产量还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当每次刈割后施纯氮肥量超过150 kg/hm2时,黑麦草的硝态氮含量明显提高,部分刈割期黑麦草的硝酸盐含量还超过0.25%的致毒标准。黑麦草的分蘖数、株高、产量、粗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和硝态氮含量6个测定指标相互间均呈正相关,产量与施氮量只有在撒施情况下呈显著相关,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与施氮量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深施对黑麦草的分蘖数和株高产生影响,但促进黑麦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遴选适合广西地区冬闲田种植的豆-禾牧草混播组合,选用苜蓿、豌豆、苕子、紫云英和白三叶等15种豆科牧草与黑麦草进行混播,测定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粗蛋白总产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苕子产量为12 026 kg/hm~2,与其他豆科牧草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豆-禾牧草混播组合中毛叶苕子+黑麦草鲜草和干草总产量最高,分别达34 299 kg/hm~2和5 769 kg/hm~2;苕子+黑麦草粗蛋白净产量最高,为1 004.2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混播组合(P0.05);白三叶+黑麦草混播组合产量最低,平均鲜草产量为25 662.67 kg/hm~2;说明毛叶苕子+黑麦草是综合生产性能最优的豆-禾牧草混播组合,值得在广西地区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给人工栽培的多花黑麦草追施氮肥,结果表明氮肥能增加黑麦草的产量,提高茎叶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改善牧草品质,而且在追施氮肥0-171.5 kg/hm2范围内,黑麦草产量的提高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法,在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和黑龙江省等6个紫花苜蓿主产区的盐碱地上进行了紫花苜蓿肥料施用试验,处理组(T)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300 kg·hm-2,对照组(CK)施用磷酸二铵225 kg·hm-2,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第一茬干草产量以及牧草营养品质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T处理的第一茬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各地区试验中T处理植株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都显著高于CK,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显著低于CK;整体上T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都高于CK。通过多点肥效试验说明,有机无机复混肥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在化肥施用量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了苜蓿干草产量、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锌、铁、钼配施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锌、铁、钼配合施用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能显著提高第1茬苜蓿产草量,当施用锌5 kg/hm2、铁7.5 kg/hm2、钼0.45 kg/hm2时,苜蓿能增产18.1%;配合施用微肥对第2、3、4茬以及苜蓿年总产草量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3种元素中,锌的增产效果较好,而铁和钼的效果不明显。合理施用微肥能明显提高苜蓿的饲用价值,当施用锌10 kg/hm2、铁15 kg/hm2、钼0.225 kg/hm2时,能显著提高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提高钙含量;3种元素对苜蓿品质均有明显影响,其中锌的影响最大,而铁钼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微量元素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苏加义  赵红梅 《草业科学》2008,25(10):66-69
在N、P、K肥料的基础上,采用Fe、Cu、Zn、Mn、B、Mo 6种微肥对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不同用量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喷施Fe 0.05%、Cu 0.07%、Zn 0.40%、Mn 0.10%、B 0.60% 和Mo 0.20%与对照组相比增产差异显著(P<0.05)。适度的Fe、Cu、Mn、B和Mo能提高黑麦草的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粗蛋白提高3.72%~6.67%,无氮浸出物含量呈降低趋势,喷施Zn肥降低了粗蛋白含量,喷施B肥提高了粗脂肪含量。黑麦草中Cu、B、Mo的含量随喷肥量的提高而增加,喷施Cu 0.1%、B 1%和Mo 0.3%时,黑麦草中的含量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喷施Zn 0.40%、Mn 0.1%、Fe 0.05%时牧草中相应的微量元素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方稻田土壤酸化、重金属Cd环境容量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改制黑麦草-桂牧1号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和酸化调理对牧草质量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及其与石灰配施显著增加黑麦草与桂牧1号产量,总鲜重分别达3.19×105,2.74×105 kg/hm2,比单施化肥(对照)分别增产43.10%(P<0.05),22.73%(P<0.05),而石灰、赤泥、稻草等对黑麦草和桂牧1号产量无显著影响;石灰、赤泥、有机肥及有机肥与石灰配施皆能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但有机肥、稻草的施用增加了土壤Cd残留。因此,应控制有机肥和稻草的Cd含量与用量,以确保土壤的安全可持续利用;同时,低Cd环境容量土壤施用含Cd有机物料不建议施用石灰等钝化剂,以促进南方牧草种植系统重金属循环减控。  相似文献   

10.
氮肥种类对多花黑麦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西南地区牧草资源,完善牧草营养施肥技术,本试验以‘长江2号’、‘特高’、‘F4N’3个品种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种类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尿素的多花黑麦草的株高和产量均为最高,其中尿素处理的多花黑麦草第2茬鲜草产量为7 023kg·hm~(-2),显著高于碳铵和硝基复合肥处理(P0.05);硝基复合肥处理的前3茬多花黑麦草的粗蛋白(CP)含量均最高,但施用尿素的多花黑麦草的蛋白质产量(2 054.10kg·hm~(-2))显著高于碳铵和硝基复合肥处理(P0.05);尿素处理前3茬多花黑麦草的中、酸性洗涤纤维(NDF、ADF)含量均显著低于碳铵和硝基复合肥处理(P0.05);施用尿素和碳铵的多花黑麦草粗脂肪(EE)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硝基复合肥处理(P0.05)。碳铵处理的多花黑麦草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高于硝基复合肥和尿素(P0.05),但硝基复合肥和尿素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因此从产量和品质综合考虑,3个品种多花黑麦草均以施用尿素较好。  相似文献   

11.
配方施肥对一年生黑麦草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肥对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特高”的产草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法评价了其饲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配方施肥1(N450P45K90)和配方施肥2(N540P180K360)均可显著提高黑麦草鲜草产量,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分别增加了2.6倍和3.1倍;配方施肥2处理的产量比配方施肥1处理显著增产12.0%。黑麦草干物质积累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播种后130 d左右,日积累速率达最大值,为223.9 kg/(hm2·d)。施肥提高了黑麦草磷、钙、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降低了无氮浸出物(NFE)含量。配方施肥2与配方施肥1相比,3次收获的黑麦草CP、EE和粗灰分(CA)含量均有所提高,而粗纤维(CF)和NFE含量则略有降低。两种施肥措施均可显著提高黑麦草CP、EE、CA、CF、NFE及总能量(GE)的产出,且配方施肥2对其影响程度要大于配方施肥1处理。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cv.Tetragold)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和鲜草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之间,叶绿素含量、SPAD值与鲜草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特高多花黑麦草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和鲜草产量。相关分析表明,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叶绿素含量与鲜草产量之间以及SPAD值与鲜草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 9、0.911 4和0.923 8。  相似文献   

13.
在甘肃高寒阴湿区引进10种国外优良牧草,通过3年的生育期和产草量测定,结合抗病虫害能力、家畜适口性评估以及牧草营养成分的分析,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的优良牧草品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苏丹草、俄菜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丰产性好,适口性佳,适宜在高寒阴湿地区推广。其中,俄菜年平均产量(干重)为69500kg/hm^2,粗蛋白含量为20.1%;紫花苜蓿年平均产鲜草产量折合干重为15500.0kg/hm^2,粗蛋白含量为18.6%;苏丹草年平均产鲜草产量折合干重为18800kg/hm^2,粗蛋白含量为14.8%。  相似文献   

14.
海晏县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晏县哈勒景乡燕麦与箭舌笞豌豆的混播实验研究表明:混播草地的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达到52 000.2和14 100kg/hm2,而单播燕麦人工草地分别为25 400.1和9 100kg/hm2,混播比单播分别高26 600.1和5 000kg/hm2,增产率分别为104.72%和54.94%,ANOVA分析表明,它们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另外,混播草地也能提高牧草的品质,混播草地牧草的粗蛋白比单播高2.35%,而粗纤维、粗灰分、钙、磷分别下降1.11%、6.07%、0.24%和0.11%。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天然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对生物有机肥的响应,本试验以川西北天然退化草地(轻度退化、重度退化)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测定植物群落物种数、植株高度、盖度和频度以及地上生物量和牧草品质,探究生物有机肥对退化草地物种多样性及其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植株高度、盖度,增加草地植物群落中物种数量,改善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提高群落稳定性;有机肥使轻度退化草地牧草产量提高了2.05倍(P<0.01)、粗蛋白含量和总磷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46.32%和69.89%;使重度退化草地(沙化地)牧草产量提高1.83倍(P<0.01),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3.23%和22.73%,且在两种退化草地中均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P<0.05),提高了牧草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相似文献   

16.
再生水灌溉对苜蓿、白三叶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广再生水在牧草灌溉方面的安全利用,在沧州污水处理厂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3年再生水灌溉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2种豆科(Leguminosa)牧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来水灌溉相比,再生水灌溉初期对苜蓿、白三叶生长高度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增加其产量;再生水的3年灌溉对苜蓿、白三叶植株体内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再生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2种牧草植株体内矿质元素的含量;本试验通过再生水的3年灌溉并未发现氯随着再生水灌溉的输入对苜蓿、白三叶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再生水灌溉的苜蓿植株体内3种重金属含量与自来水灌溉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均未超过饲料卫生标准,初步说明短期再生水灌溉不会引起苜蓿和白三叶植株体内重金属的累积。  相似文献   

17.
18.
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将燕麦(Avena sativa L.)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种子按不同比例进行混播试验,通过对混收牧草产量和品质的测定分析,研究适宜在当地生长的燕麦与箭筈豌豆的最佳混播比例,以期获得最大的生物产量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在燕麦播种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加,粗蛋白质(CP)含量随之增加,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降低。在49种混播组合中,混播播种量为燕麦210kg·hm-2和箭筈豌豆75kg·hm-2(G1)混播组合的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的综合指标最高,可在西藏日喀则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磷肥和接种根瘤菌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紫花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施磷肥能明显提高紫花苜蓿的出苗和成苗率,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叶茎比、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并提高干物质产量12.9%~85.5%.施磷肥还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地上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质的含量,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使饲草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增加0.73%~8.49%.播种时接种根瘤菌能显著增加紫花苜蓿单株根瘤结瘤数和平均根瘤重,并能改善苗期的生长,但对干物质产量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紫花苜蓿施用过磷酸钙750 kg/hm2,并接种根瘤菌可获得较好的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多花黑麦草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重要的一年生优质高产牧草。利用南方农区冬闲田种植多花黑麦草,有利于提高农区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以及实现种植与养殖的有机结合,起到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作用。多花黑麦草的栽培与利用应注重科学的水肥管理及合理的刈割利用等综合技术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