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番茄叶霉病是南京地区棚室番茄常见的重要病害,发病严重时一周内可迅速导致毁棚。随着设施栽培蔬菜的进一步发展,发病呈逐年加重趋势。而在实际防治时很多药剂对其防效不理想,为了筛选防治叶霉病的有效药剂,2003年选用4种药剂开展了防治棚室番茄叶霉病试验,并观察不同药剂对番茄的安全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番茄叶霉病是南京地区棚室番茄常见的重要病害,发病严重时1周内可迅速导致毁棚。随着设施栽培蔬菜的进一步发展,发病呈逐年加重趋势。而在实际防治时很多药剂对其防效不理想,为了筛选防治叶霉病的有效药剂,2003年选用4种药剂开展了防治棚室番茄叶霉病试验,并观察不同药剂对番茄的安全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保护地番茄叶霉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仅为害番茄,是保护地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可造成20%~30%的减产,必须加以防治。一、发病症状:叶片、叶柄和果实均可受害,但以叶片为主。发病初期,多在叶片背面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白色霉斑,霉斑多时可相互融合,布满叶背面,颜色变成灰紫色或墨绿色。被害叶片正面随背面病斑的扩大,逐渐褪绿变黄,直到全叶枯黄,严重时叶片正面也长霉斑。果实发病多围绕果蒂形成圆形黑色硬质病斑,稍凹陷。二、发病条件: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助于病菌侵染和孢子的形成,在相对湿度90%以上,温度为20~25… 相似文献
4.
番茄叶霉病属真菌性病害,目前已在我县蔬菜区普遍发生,并呈蔓延之势,该病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保护地番茄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一、发病症状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叶片病斑多在叶背面,近圆形,或不定形,病叶背面布满霉斑,还... 相似文献
5.
6.
7.
本研究针对加工番茄叶霉病菌进行了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防效试验,并对14份加工番茄品种抗叶霉病进行了评价,目的是筛选出对加工番茄叶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药剂和抗病品种。结果表明:30%烯酰·咪鲜胺SC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0.006mg/mL。防效试验中,5种药剂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22.5%异菌脲SC、56.7%氢氧化铜WG、47%春雷王铜WP和30%烯酰·咪鲜胺SC对叶霉病的防效均在60%以上。供试的14份加工番茄品种中,没有发现高抗品种,中抗品种4个,感病品种8个,高感品种2个。‘屯河9号’、‘石红666’、‘金红宝87-5’和‘737’为中抗品种,‘石红18’和‘石红45’为高感品种,其余为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G3菌剂防治番茄叶霉病田间试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番茄叶霉病由黄枝孢菌 (Cladosporiumfulvum)引起 ,严重为害番茄叶片和果实。随着温室大棚大面积推广 ,上海郊区番茄叶霉病越发严重 ,成了番茄栽培的重要问题。该病在上海通常于 3月份发病 ,5月达到高峰[1] 。但随着近年来的暖冬效应 ,少数大棚 1月份便开始发病 ,3月份达发病高峰。常规化学杀菌剂 ,如百菌清、多菌灵防效甚微且污染环境 ,急需高效低毒的药剂取而代之。作者曾报道产几丁质酶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G3菌剂在盆栽试验中对番茄叶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 ] 。本文报道G3菌剂田间防治该病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了不同浓度竹醋液复合硅、硅酸钠溶液、竹醋液在室内离体条件和盆栽条件下对番茄叶霉病菌[Fulviafulva(Cooke)Cifferri]的抑制作用。在试验稀释范围内,随着竹醋液复合硅浓度增加,病情指数降低,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增加。在相同处理中,竹醋液复合硅对番茄叶霉病防治效果要明显高于硅酸钠、竹醋液处理。当竹醋液复合硅浓度为2 mmol/L时,对番茄叶霉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46.57%,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达53.45%。 相似文献
11.
番茄白粉病田间扩展流行规律与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年对番茄白粉病田间扩展流行动态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白粉病菌首先由中心病株下部叶片向上部作垂直扩散,随后进行水平传播,且顺垄传播快;在甘肃省张掖市一般7月中旬至下旬开始出现,田间蔓延快;环境条件适宜时,从植株上部叶片显症到发病率达91.5%仅需5 d。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喷药7 d后,24%噻呋酰胺悬浮剂1 2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倍液、30%苯醚甲环唑8226;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和62.25%代森锰锌8226;腈菌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效达到最大,依次为83.4%、81.4%、81.3%和68.7%,而喷药10 d后40%氟硅唑乳油3个浓度梯度(3 000、5 000倍液和7 000倍液)的药效均达到最高值,依次为72.2%、73.3%和78.5%,表明40%氟硅唑乳油持效期较长,药效稳定。 相似文献
12.
番茄叶霉病高抗基因Cf-9的CAPS标记创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番茄叶霉病高抗基因Cf-9的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扩增引物,以近等基因系和本组的多重PCR检测材料为试材,扩增Cf-9基因1~2867 bp之间的单拷贝片段,3对引物分别扩增出560 bp,1 000 bp,1 080 bp的特异片段。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TaqⅠ,HindⅢ,HinfⅠ,EcorⅠ酶切,限制性内切酶TaqⅠ酶切特异引物SCAR1扩增的560特异片段具有酶切多态性,抗病品种酶切出450 bp,330 bp,290 bp的特异片段,感病品种酶切出450 bp,290 bp的特异片段。初步建成番茄叶霉病高抗基因Cf-9的CAPS标记,经近等基因系及其杂交种检验,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番茄Cf-9抗病基因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13.
14.
番茄资源对叶霉病的抗性鉴定和SSR标记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2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番茄叶霉病鉴定, 共筛选出抗病材料17份, 其中对全部生理小种(1.2.3、1.2、2.3、1.2.3.4、1.2.4)均表现抗病或免疫的材料9份;抗3个生理小种的材料4份;抗2个生理小种的材料2份;抗4个生理小种的材料2份。并应用SSR标记技术对62份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5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1对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反应稳定的引物, 共扩增出94条谱带,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55条带, 多态性条带比例达63.94%, 遗传相似系数在0~1之间, 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可将番茄野生种和栽培种分开, 反映了种间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2年对番茄自粉病田间扩展流行动态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白粉病菌首先由中心病株下部叶片向上部作垂直扩散,随后进行水平传播,且顺垄传播快;在甘肃省张掖市一般7月中旬至下旬开始出现,田间蔓延快;环境条件适宜时,从植株上部叶片显症到发病率达91.5%仅需5d。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喷药7d后,24%噻呋酰胺悬浮剂12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倍液、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和62.25%代森锰锌·腈菌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效达到最大,依次为83.4%、81.4%、81.3%和68.7%,而喷药10d后40%氟硅唑乳油3个浓度梯度(3000、5000倍液和7000倍液)的药效均达到最高值,依次为72.2%、73.3%和78.5%,表明40%氟硅唑乳油持效期较长,药效稳定。 相似文献
16.
莱西地区桃潜叶蛾的发生与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潜叶蛾是桃产区普遍发生的害虫,由于目前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有机磷和菊脂类杀虫剂对桃潜叶蛾微小成虫及蛀入叶片内的幼虫防治效果较差,加之连年单一用药,人量杀伤天敌,害虫本身抗药性增加,1993年、1994年莱西地区桃潜叶蛾为害猖獗,大田防治用药4~5次后叶片受害率仍高达50%以上.引起了不同程度的早期落叶,严重影响了树势和花芽分化。为此,我们于1995~1996年对桃潜叶蛾的发生规律及有效防治药剂做了初步的研究,并取得了理想的大面积田间防治效果。现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995~1996年在莱西市星… 相似文献
17.
番茄潜叶蛾是近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害虫,目前已在国内多个省份扩散为害。为筛选有效防治该虫的药剂,选择13种杀虫剂,在云南蒙自的番茄大棚开展了番茄潜叶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番茄潜叶蛾均具一定的田间防效,其中以每667 m2一次性喷施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8 mL、1.8%阿维菌素乳油35 mL、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 mL、10%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15 mL、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35 mL或10%甲维·高氯氟微乳剂10 mL的处理防效较高,药后7 d防效均达80%以上,可作为防治番茄潜叶蛾的应急施药处理。 相似文献
18.
在大棚番茄栽培过程中,常发生不同症状的卷叶现象,番茄叶片卷曲皱缩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栽培管理措施不当、环境条件不适等造成的生理性卷叶,另一方面是由病毒病及茶黄螨为害所致。措施不当及环境条件不适引起的叶片卷缩,应从栽培管理入手,而病毒病及茶黄螨引起的叶片卷缩,要及时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19.
棚室番茄主要病害的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棚室番茄栽培面积的发展,病害种类增加,危害程度加重,已成为棚室番茄发展的主要障碍。目前,在采取其他措施防治病害的同时,药剂防治仍然是主要措施。现将棚室番茄主要病害的药剂防治措施介绍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