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以来,在山东省沾化县、陕西省洛川县、湖北省宜都县启动实施了三氯杀螨醇替代项目,开展了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活动.通过对培训成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示范区经过培训的农民在IPM知识、态度、行为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变化:在害螨种类识别、害螨天敌识别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特性和危害性等方面的知识大幅提高,农民科学管理病虫害的技能和科学管理意识得到显著提升,示范区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明显降低,生物防治次数和用量上升,增加了天敌捕食螨的使用规模. 相似文献
2.
3.
4.
5.
本文介绍来宾市兴宾区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及主要活动以及取得的成效,并提出建议,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7.
我国农民田间学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田间学校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农民参加的田间培训项目 ,在东南亚地区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几年来 ,该项目在我国取得一定成绩 ,但发展缓慢 ,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民经营耕地面积过小 ,平均为 0.4hm2/户 ,受训后当年增加的经济收益仅约 300元/户 ,难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严重制约了项目的推广。解决途径是从南方转向北方农区以吸收种植大户 ,并从水稻等大宗作物转向蔬菜和其他高净产值的作物。在社区害虫综合防治阶段 ,政府仍应发挥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本县自2000年起开始举办的农民田间学校(FFS),是由欧盟投资,联合国粮农组织主持在中国实施的棉花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项目.几年来.农民田间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懂科技、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民带头人.直接效益不仅表现在受训棉农植棉收人增加,生产成本降低,而且表现在棉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增强,健康水平改善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2.
13.
14.
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年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始在东南亚实施水稻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项目,1992年FAO在IPM项目实施中总结出在田间全生长季办农民田间学校(FFS:Farmer Field School)的方法是使农民转变观念,改变乱用药现状,增加效益,保护环境的最好方法。我国于1988年成为该项目实施成员国。安徽省为项目实施者之一。特别是1998年以来,该项目加大了对中国项目区的投入,本省加大了项目实施力度。2000年起,又增加执行棉花IPM项目。近6年来,共举办FFS辅导员培训班4期,全生长季培训FFS辅导员130人。举办农民带头人培训班24期,培养农民带头人772人… 相似文献
15.
农用烟剂田间药效试验方法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用烟剂是保护地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高效剂型,本文地农用烟剂田间药效试验方法进行总结与评价,并介绍了新的田间药物评价方法及其应具备的条件,本方法可作为制定农用烟剂田间药物准则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构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是保护湿地资源、维持其正常功能的有效有段之一。文中在遵循科学性、综合性、主导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等稳定性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从三江平原湿地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湿地生态环境、湿地服务功能、人类社会影响3方面分析,遴选24项指标,构建了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就其各指标生态意义进行了解释。参考已有研究成果,通过评价指标量化、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指标因子赋值、稳定性评价数学模型构建等步骤,将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划分为很不稳定、不稳定、轻度稳定、中度稳定、高度稳定5个等级层次。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可以解释该区湿地稳定性的成因与机制,明确湿地稳定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协调湿地保护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以获取最佳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