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前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前Me JA浸泡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方法】将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MeJA的PDA(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上并在1周后测量其病斑直径,筛选出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病原菌生长的MeJA浓度;以‘新梨7号’为试材,在果实成熟前30 d每隔10 d用有效浓度的MeJA浸泡处理1次,清水浸泡为对照;采后用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孢子悬浮液对果实进行损伤接种,发病后测定病斑直径以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结果】7 mmol·L~(-1)的MeJA能有效抑制黑斑病病原菌的生长,其病斑直径比对照降低了91%。果实损伤接种后第5天开始,对照果实发病率为85%且病斑直径持续增加,采前MeJA浸泡处理的果实一直未发病。采前MeJA浸泡处理提高了梨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β-1,3-葡聚糖酶(GLU)、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T)等活性。【结论】MeJA可以抑制黑斑病病菌的生长,通过采前MeJA浸泡处理能提高梨果实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激活果实抗病防御系统,抑制成熟梨果实发病。  相似文献   

2.
乙酰水杨酸采前处理诱导哈密瓜果实的采后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果实发育期喷洒乙酰水杨酸(ASA)对哈密瓜果实采后抗病性的诱导效果以及对苯丙烷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西洲蜜17号’哈密瓜为试材,分别在果实幼果期(花后14 d)、膨大期(花后21 d)、网纹形成期(花后28 d)和成熟期(采前2 d)4个时期采用1.0 mmol·L-1ASA进行喷洒,并对采后果实损伤接种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观察处理对病斑直径及常温贮藏期间自然发病率的影响,测定果实采收及贮藏期间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代谢产物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采前处理有效抑制了采后粉红单端孢损伤接种果实的病斑直径扩展,显著降低了果实常温贮藏期间的自然发病率,贮藏28 d时处理果实的自然发病率仅为对照的一半。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采收时肉桂酸-4-羟化酶的活性,以及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含量。处理果实贮藏期间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活性,以及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此外,处理还显著诱导了果实采收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果实贮藏期间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结论】果实发育期采用ASA多次喷洒可有效诱导采后哈密瓜的抗病性,该诱抗作用与处理激活果实的苯丙烷代谢途径、增强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采后ClO_2处理对厚皮甜瓜粉霉病的控制效果。以'玛瑙'厚皮甜瓜为试材,用100 mg/L ClO_2浸泡处理果实10 min,研究其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损伤接种果实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影响,探讨部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lO_2处理明显降低了损伤接种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提高了果实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促进了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的积累。综上所述,采后(ClO_2处理可以通过激活苯丙烷代谢,提高POD、PPO活性来有效诱导厚皮甜瓜果实对粉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果实发育期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多次喷洒对采后厚皮甜瓜抗病性、后熟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玛瑙’厚皮甜瓜为试材,在果实幼果期(花后14 d)、膨大前期(花后21 d)、膨大后期(花后28 d)和成熟期(采前2 d)4个时期分别采用0.5 mmol·L-1SNP进行喷洒,以清水喷洒作为对照,观察处理对采后果实损伤接种粉红单端孢发病率及病斑直径的影响,测定果实采收及贮藏期间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分析果实苹果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以及能荷水平的变化。【结果】SNP喷洒有效抑制了采后损伤接种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贮藏6 d时,分别低于对照47.4%和37.4%。SNP处理降低了果实采收时的乙烯释放量,以及贮藏期间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并使果实呼吸和乙烯跃变峰的出现推迟了2 d。此外,SNP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果实贮藏期间苹果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延缓了ATP的下降速率,提高了ADP的含量,维持了果实较高的能荷水平。【结论】果实发育期SNP多次喷洒可有效提高厚皮甜瓜果实的采后抗病性,该作用与一氧化氮延缓果实后熟,增加能量供应,提高能荷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苯并噻二唑处理提高采后沙糖橘对指状青霉菌的抗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沙糖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do‘Shiyueju’)果实进行苯并噻二唑(S-methyl benzo thiadiazole-7-carbothioate,BTH)渗透处理后接种指状青霉菌孢子,12h后即可明显诱导果皮中抗病相关蛋白CR-CT1和CR-BG3基因表达并在贮藏期间维持较高水平;不同浓度BTH处理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面积均比对照低,其中以0.025g·L-1BTH处理的效果最好;BTH处理提高了果皮几丁质酶(CT)、β–1,3–葡聚糖酶(GUN)、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H2O2含量,表明BTH诱导的沙糖橘果实抗病性与果实CR-CT1和CR-BG3基因的表达增强,CT、GUN、PAL、PPO和POD等相关酶活性和H2O2含量提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套袋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冰温对套袋红富士苹果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生理生化变化和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对照商业生产(0~1℃)相比,冰温贮藏保鲜技术可以明显地抑制套袋红富士苹果果实的呼吸作用和乙烯的释放速率,减轻贮藏期间果实呼吸底物的消耗,降低果实代谢程度,从而有利于果实固有的风味与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7.
红富士苹果果实发育期间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富士苹果果实发育期间,果实中总糖、果糖和蔗糖含量有两个迅速积累期。前期淀粉积累对采收时果实糖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果实中的转化酶活性与蔗糖积累,淀粉酶活性与淀粉积累均呈负相关。果实后期软化与果胶甲酯酶(PE)关系不大,而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密切相关。果实中糖含量和果实着色面积可作为红富士苹果适期采收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而酸含量及硬度可作为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贮藏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三七提取物对梨果实体内损伤接种的影响,从而筛选出三七提取物最佳抑制浓度。结果表明:体内损伤接种试验结果看出,各浓度的三七提取物明显抑制了损伤接种梨黑斑病菌果实病斑面积的扩展,降低损伤接种果实的发病率,其中浓度为4000mg/L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53.63%,毒力最强,EC_(50)为1918.079mg/L。  相似文献   

9.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在(0±1)℃贮藏条件下,分别采用聚氯乙烯袋(PVC,厚度为0.03mm)包装处理(MAP)和不包装处理(对照),研究MAP对苹果果皮色素花青苷、叶绿素、类胡萝素含量及色泽指标(果皮光泽的明亮度、果皮色泽比)的影响,以及花青苷含量变化与其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及降解相关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MAP抑制贮藏期间叶绿素降解及贮藏前期花青苷的积累,延缓类胡萝素的积累及花青苷的后期降解;延缓果实色泽亮度L*及色泽比a*/b*的下降;贮藏期间花青苷的合成与PAL、UFGT活性变化有关,与CHI、DFR活性变化不相关;贮藏期间花青苷降解相关酶PPO、POD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AP抑制果皮PPO活性的升高,MAP明显抑制贮藏前期果皮POD活性的上升及贮藏后期POD活性的下降。在采后贮藏过程中,自发气调包装(MAP)有利于延缓"红富士"苹果果皮底色黄化和红色色素的降解,可较好地保持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0.
<正>苹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苹果黑星菌。近年来,由于果园管理粗放,苹果黑星病在我市发生日趋严重。据调查,苹果叶片和果实一般带菌率达30%~50%,重者可达70%~80%,果实发病率平均25%左右,苹果品质、产量和贮藏性能严重降  相似文献   

11.
采后热空气处理对金冠苹果后熟衰老及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屠康  邵兴锋  赵艺泽 《果树学报》2006,23(4):562-567
金冠苹果采用38℃,72h或96h热空气处理,可降低0℃贮藏中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延缓非溶性果胶的降解,维持较高的硬度、脆度,同时也会加速果皮的褪绿变黄和固酸比的上升,尤其是38℃96h处理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显著提高了货架期后(20℃7d)苹果的质地品质和可接受程度,延缓衰老。苹果分别接种扩展青霉、灰葡萄孢霉,0℃和20℃条件下其病害发生率和腐烂均很严重,采用38℃96h热空气处理可以完全控制病害的发生,避免腐烂。可见,热空气处理一方面能延缓金冠苹果的后熟衰老,另一方面还能控制贮期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静玮  屠康  邵兴锋  苏子鹏 《果树学报》2008,25(3):367-372
采用60℃20s热水喷淋处理(HWRB)、拮抗菌(罗伦隐球酵母)浸泡处理(108个细胞/mL的孢子悬浮液)及2者结合处理先锋樱桃果实,研究各处理对果实常温贮藏5d后的自然发病率、腐烂指数和感官品质及对接种扩展青霉或灰葡萄孢霉后果实伤口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HWRB处理能显著抑制果实的自然发病率及腐烂程度,拮抗菌的效果次之,而结合处理的抑制效果最好;各处理均未影响果实的品质。对接种扩展青霉的果实,结合处理能够有效减少伤口94%的腐烂和病斑直径的扩大,且效果好于HWRB及拮抗菌单独处理;对接种灰葡萄孢霉的果实,拮抗菌能够显著抑制伤口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而HWRB处理则能完全抑制伤口的发病,结合处理并未带来更好的效果。总之,HWRB处理结合拮抗菌能够成为一种理想的控制樱桃果实采后腐烂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伞形花内酯对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生长的影响;同时以美味猕猴桃‘布鲁诺’(Actinidia deliciosa‘Bruno’)为材料,研究0.5 mg · mL-1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和腐烂率,以及果实损伤接种P. expansum后病斑直径和抗病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伞形花内酯能够有效抑制P. expansum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体外);延缓猕猴桃果实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下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降低果实的腐烂率;降低贮藏后期果实损伤接种P. expansum后病斑直径,延缓棒曲霉素的积累,提高果肉几丁质酶(CHT)、β–1,3–葡聚糖酶(GLU)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编码这些酶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伞形花内酯处理有助于保持猕猴桃采后果实品质,并诱导提高果实对青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延迟和缩短苹果气调处理时间对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新红星苹果为试材探讨延迟和缩短低氧气调新组合(10 ℃, 2 %O2 + 7. 5 %CO2) 处理时间对其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贮藏123 d 时, 冷藏对照(0 ℃, 空气) 和常规气调处理(0 ℃, 3 %O2 + 3 %CO2) 果实的虎皮病果率分别为25. 6 %和1. 02 % , 果肉硬度分别为5. 79 和6. 52 kg/ cm2, 而低氧新组合处理无虎皮病, 果肉硬度(6. 63 kg/ cm2) 显著高于冷藏对照, 而与常规气调处理无显著差异。10 ℃空气中放15 d 后再用低氧新组合处理108 d 的果实虎皮病果率6. 67 % , 果肉硬度(4. 8 kg/ cm2) 显著低于冷藏对照和常规气调处理。这些结果说明果实采后及时进行低氧气调处理是必要的。冷藏对照、常规气调处理和在10 ℃下低氧新组合处理123 d 的果实再于0 ℃空气中放58 d , 其虎皮病果率分别为46. 9 %、36. 4 %和0 , 果肉硬度分别为5. 28 、5. 21 和4. 5 kg/ cm2。在10 ℃下低氧新组合处理96 d 再冷藏的苹果, 在贮后50 d 时无虎皮病果, 果肉硬度为4. 67 kg/ cm2 。综合来看, 计划贮期约5 个月时, 10 ℃下低氧新组合处理的时间可由4 个月缩短为3. 3 个月。低氧气调新组合处理的苹果在气调期间α2法尼烯和共轭三烯的形成受到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15.
 以10 μmol · L-1 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熏蒸处理‘巨峰’葡萄果实6 h,随后转入1 ℃下贮藏28 d。结果表明,MeJA 处理显著抑制了葡萄果实在贮藏期间腐烂率和失重率的上升,促进内源NO 释放量和H2O2 含量在贮藏前期的上升,同时诱导植保素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对香豆酰–CoA 连接酶(4-CL)和白藜芦醇合成酶(RS)活性以及植保素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脱氢二聚体含量的上升。由此推测,MeJA 在葡萄果实细胞内发挥了信号传导作用,通过调控下游信号分子H2O2 和NO 的水平来提高植保素合成相关酶活性,从而促进了植保素的积累,提高果实的抗病性,降低了其腐烂率。  相似文献   

16.
高二氧化碳环境对草莓有机酸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香’草莓为试材,研究高CO2处理对草莓贮藏期间有机酸及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调箱贮藏(充入约5%CO2)可以明显延缓草莓0℃贮藏期间硬度及VC的下降,减轻病害的发生率,延长贮藏期。15%CO2处理促进了乙醇产生并加重了病害。‘天香’草莓果实中以柠檬酸为主,苹果酸和琥珀酸次之。5%CO2处理降低了草莓果实贮藏12 d之前柠檬酸含量。5%CO2和15%CO2处理均降低了整个贮藏过程中苹果酸,增加了琥珀酸含量。不同浓度的高CO2处理可能是调控草莓果实柠檬酸代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气调贮藏下草酸处理对杧果果实成熟和腐烂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杧果(MangiferaindicaL.)采后分别经0(对照)和5mmol/L草酸溶液浸泡10min后,在气调犤6%CO2+2%O2,(14±1)℃犦条件下贮藏。结果表明:草酸处理使果实软化和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增加的速率减缓、果实的病情指数和腐烂率降低;同时,果皮的超氧阴离子()产量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降低、SOD活性提高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A)采后损失量减少。分析认为草酸处理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和降低活性氧((AOS)代谢与延缓果实的成熟和抑制病情、腐烂发生相关,草酸处理是果采后贮藏保鲜的一种可选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辣椒抗白粉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感病辣椒品种(系)为试材,从接种浓度、调查时间、接种植株苗龄、接种后发病条 件、接种植株处理方式等方面对辣椒抗白粉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抗白粉病 的最佳人工接种鉴定方法为:用含孢子1×104个·mL-1的菌悬液接种,接种15 d后进行抗病性鉴定,15 片真叶期为接种鉴定苗龄,接种后黑暗保湿24 h,随后转为白天温度23~27 ℃,相对湿度60 %~85 %, 夜间温度16~18 ℃,相对湿度95 %~100 %的环境条件适宜白粉病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19.
不同消毒剂及清洗温度对番茄货架期腐烂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番茄采后腐烂率较高的问题,研究了不同清洗温度〔果温(28±5)℃〕下消毒剂(100  mg·kg-1 NaClO和5 mg·kg-1 ClO2)和自来水清洗处理对番茄货架期(PE包装,室温28~30 ℃,7 d)腐 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清洗对照相比,清洗后番茄果实腐烂率由47 %下降到9 %~26 %;清洗温度 对自来水和ClO2处理的番茄果实腐烂率影响不大,但高于果温(28 ℃)5 ℃的NaClO处理的番茄果实腐 烂率较低于果温5 ℃的NaClO处理显著降低,其货架7 d番茄果实腐烂率仅为9 %,是各清洗处理中效果最 好的。  相似文献   

20.
杧果生长期喷施水杨酸处理对果实采后品质和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凯芳  姜微波 《园艺学报》2008,35(3):427-429
 在杧果(Mangifera indica L. 'Zihua')生长期分别用1和0.1 mmol·L-1水杨酸(清水为对照)进行3次喷施处理,果实采收后于13℃,85%~95% RH的环境下进行贮藏,并定期取样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0.1mmol·L-1水杨酸处理能延缓杧果果实衰老,显著抑制果实病斑扩展,有效降低果实的接种发病率;而1mmol·L-1水杨酸的作用却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