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神府东胜煤田人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府东胜煤田是我国本世纪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带来了一系列环境灾害问题 ,本文详细论述了神府东胜煤田人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发育现状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该区人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对策 ,以及人们亟待加强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树木年轮学方法在自然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评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对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是评价自然灾害风险的前提条件,获取历史时期地质灾害过程的时间与空间分布信息,是评估和分析灾害风险的基础。由于树木年轮方法具有定年准确、连续性强、分辨率高和易于复本等特点,在样品量足够多的前提下,该方法可以精准地确定滑坡、洪水、泥石流等事件发生的年份。与历史记录资料方法和地衣测量年代法相比,树木年轮方法具有获取灾害事件空间分布、发生频率以及季节性等信息的优势 。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国道 30 9线 (宁夏境 )马成河~硝口段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对沿线灾害地质现象进行了分类 ,认为地貌复杂、岩性破碎 ,尤其是大量发育的滑坡、泥石流和广泛分布的湿陷性黄土是影响公路设计和施工的主要因素 ,并对其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文中利用山西省107个国家站站点1981—2018年春季逐日平均气温、地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M-K非参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山西省春季各层地温的变化趋势以及地温与气温和春季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M-K突变分析得出:春季平均气温在1998年出现由冷转暖的突变,0cm地温在1999年发生突变,5cm地温突变点为2003年,10cm地温突变点为2001年,15cm和20cm突变点均为1997年。山西春季崩坍、滑坡发生频次从2005年开始呈高频增长趋势,其中2005-2009年发生频率呈显著增多趋势,2016-2018年发生频次减少。0cm地温与崩塌、滑坡频次呈显著正相关。0cm地温升高时,崩塌、滑坡有增多的迹象。通过小波能量谱分析春季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与0cm地温呈现出同位相显著正相关。选取历史上山西省春季出现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个例分析得出,春季地质灾害发生前平均气温和0cm地温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类持续异常偏高或突然转为偏高,第二类前期偏高或异常偏高,临近转为偏低,由于0cm地温的变化特征几乎与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一致,所以可以利用平均气温的数据作为判别春季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高...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温宿县地质灾害调查为基础,对其地形地貌、岩土体组成、气象与水文环境地质条件进行了概括;统计了该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分析其发生原因;对崩塌、滑坡、塌陷、泥石流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主要地质灾害发生区域作了分区,为重大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综合分析温宿县环境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并考虑到人类技术经济活动等因素,提出了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对温宿县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环境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疆的城镇均为绿洲型城镇,大多数分布在山前扇形地上和狭窄的谷地,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绝大数绿洲型城镇都存在着洪水的危害,而泥石流灾害则是洪水灾害中的一个特殊类型。过去,人们对泥石流的研究较少,把不少泥石流灾害都统称为洪水灾害,因而对泥石流灾害缺乏足够的认识,尽管历史上有许多损失十分惨重的泥石流灾害的先例。例如1958年8月13日泥石流将库车县城毁于一旦,使得全城不得不改迁新址。虽然有些研究机构对泥石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新疆山区地质灾害有增加的趋势。本文选取伊犁G30高速公路果子沟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国产ZY-3立体测图卫星数据制作山区高精度DEM和地形参数,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风险,并采用频率比灾害风险指数进行致灾因子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ZY-3的高精度DEM能够有效的计算崎岖的地形参数,获取的坡度、坡向、地表高程、沟谷密度等能够更好地进行灾害评估;(2)通过致灾因子分析得出,植被指数、坡度、坡向、地表高程、沟谷密度、地层岩性、断裂密度7个因子均与地质灾害相关,其中,植被指数最为敏感,在道路两侧影响尤为突出,这与道路建设、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3)果子沟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以道路边坡滑坡为主,分布在G30高速公路两侧,对道路造成的危害大,因此,G30高速公路两侧属于地质灾害高发区,需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8.
本文经过大量的调研,现将1990年新疆主要的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生产、人民生活、交通、工矿的影响予以综述和评价。 1.概况 1990年,全区农牧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基本上是风调雨顺之年。但是,局部地区灾害频繁,冰雹、干旱、地震、洪水、大风、冻害、雪害、病虫害、泥石流等灾害均有发生,有些地方的灾情还相当严重,以冰雹、干旱、地震影响最为突出。从全新疆受灾范围和程度同历年相比,1990年,新疆自然  相似文献   

9.
关中地区清代干旱灾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清代关中地区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学分析,对该时期关中地区的干旱灾害等级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从1644-1912年的267年中,共发生干旱灾害103次,平均每2.6年发生1次;轻度旱灾37次,占旱灾总数的35.9%;中度旱灾发生44次,占旱灾总次数的42.7%;大旱灾发生17次,占旱灾总数的16.5%;特大旱灾发生5次,占干旱灾害总数的4.8%;从清代早期到晚期干旱灾害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并具有显著波动变化特征.清代干旱灾害变化可分为2个主要阶段,在1644-1770年的126年为旱灾较低发生期,在1770-1909年的141年为旱灾较高发生期.年降水量的明显减少和降水分配不均是该区发生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甘肃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泥石流灾害分布广、类型齐全、危害严重、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对策是需要一项系统工程的实施,应根据泥石流的类型与危害特点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进行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1.
干旱灾害是山西主要的气象灾害,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清代晋北地区的干旱灾害等级及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清代晋北地区共发生轻度旱灾33次,中度旱灾35次,大旱灾20次,特大旱灾5次,旱灾等级整体略呈上升趋势;整个清代,晋北地区共发生旱灾93次,平均每2.88年发生一次旱灾,从发生频次总体趋势上看,变化不明显,整体稍呈下降趋势;大同盆地及晋西北保德、河曲等地旱灾发生较为频繁;清代晋北地区旱灾持续时间长、灾情重,旱灾引起的次生灾害较严重,常伴有饥、疫、蝗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降水缺乏、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及生态脆弱是晋北地区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54a来农业干旱灾害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干旱灾害是影响陕西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利用陕西省54a来的农业旱灾灾情资料对旱灾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预测,得出陕西省旱灾有发生频率加快、灾情加重趋势,干旱灾害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干旱受灾面积有3~4a的变化周期,农业旱灾成灾率和受灾率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y=0.32+0.73x。灾害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陕北灾情最严重,关中次之,陕南最轻。灾害主要集中在渭南市、榆林市、商洛市、咸阳市、汉中市、延安市、铜川市、宝鸡市、洛川县、定边县。  相似文献   

13.
明代河南大水灾城洪涝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水灾城灾害是洪水灾害中的特大水灾,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明代河南大水灾城灾害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明代河南大水灾城洪水灾害共发生101次,平均每3.65年发生一次。1580、1470、1530、1590年代灾害最为频繁。灾害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具体为农历的6、7、8、9月间。主要为河灌型灾害,占水灾总次数的46%,河溢型、雨灾型各占水灾总次数的35%、19%。明代河南有64个州县发生灾害,约占全省的61.5%,祥符、睢州等受灾最为严重。处于黄河南泛区的开封府、归德府受灾严重,南阳府、汝宁府,受灾最轻。总体特征为东部密、西部疏;黄河沿岸及其泛区、沁河流域、伊洛河下游密,其他流域及支流疏。黄河南泛河道不固定、泛溢无常,以及太行山东南缘河道短促,暴雨集中、宣泄不畅等是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灾害特点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青藏高原是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区。文中研究了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灾害特点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雪灾是青藏高原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有两个高发中心,一个是西藏山南地区,另一个位于青海南部和四川西北交界地区;(2)干旱也是青藏高原多发自然灾害,西藏那曲南部、日喀则北部、拉萨周边地区,昌都东北部及青海、四川与西藏交...  相似文献   

15.
新疆北部牧区雪冰灾害指数和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雪冰气候事件的聚合、权重和牧业灾害损失的关系,通过[WTBX]H、L[WTBZ]指数分析,研究了新疆北部的雪冰灾害特征和危险性。研究认为,雪冰灾害具有链状结构,灾害强度与雪冰气候事件权重、聚合度有关。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对雪冰灾害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估,新疆北部雪冰灾害分布,总体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分布,西低东高,南低北高,低山丘陵高于平原,厚积雪区域高于薄积雪区域。  相似文献   

16.
通过搜集史料,对明清时期晋北地区蝗虫灾害发生的统计特征及其与其它灾害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明清时期晋北地区蝗灾分布呈不均衡性,发生次数较多的时段为1340~1359,1520~1539,1560~1579,1640~1659,1820~1839;1520年之后蝗灾发生频率较高,1380~1520年出现一个"无灾"期;晋北蝗灾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具体为农历的五、六、七月间,夏秋蝗灾可能会连续发生;晋北蝗灾主要发生在大同府、保德州、定襄、五台等地;旱蝗相继,关系密切,时常引起饥疫等灾荒。从典型个案分析,蝗灾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反复成灾,灾情严重。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84-2016年新疆暴雨洪涝灾情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新疆暴雨洪涝灾害损失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以年降水量和GDP为指标,探究新疆暴雨洪涝灾害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新疆暴雨洪涝灾害部分地区呈加重趋势,其年内分布差异大,多集中在夏季;②空间上,新疆暴雨洪涝灾害年均频次最高的县市与年均损失最高的县市并不完全对应,说明新疆暴雨洪涝灾害年均频次与年均损失相关性不高;③从全疆来看,损失与年降水量、GDP均具有显著性正相关,R^2分别为0.56和0.57;④在一定程度上降水量的增多,使得新疆部分地区暴雨洪涝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发生暴雨洪涝灾害时经济发达地区损失较高。  相似文献   

18.
胡健  赵景波 《干旱区研究》2011,28(6):921-927
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研究1421-1950年青海东部农业区干旱灾害的等级序列、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以及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1421-1950年青海东部农业区共发生旱灾152次,平均3.5年发生1次。其中,轻旱64次,中旱63次,重旱20次,特旱5次,分别占旱灾总数的42.11%,41.45%,1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