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嫩江流域的各大湖泊,由于盐碱性强,导致鱼类种类少,产量低。通过引嫩工程,使各大盐碱湖泊水质得到了改善,改水洗碱,使湖水盐碱率下降,形成了良好的渔业生态环境。旨在通过此种养殖实践,让更多的盐碱湖泊得到开发利用。形成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渔业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嫩江平原盐碱水域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的西部地区,面积约有260万亩,特点为浅水型水域,盐碱性强,混浊度大,pH值高,不利于水中生物生存。为了探索该区域盐碱水域治理开发养鱼,提高其经济效益,我们于1998-2000年利用嫩江平原盐碱性较强的泰来县平洋水库和杜蒙自治县敖包泡两处水域,  相似文献   

3.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松嫩平原西北部 ,幅员面积 92 6万亩 ,其中水域面积 2 0 5万亩 ,拥有“嫩江”和“乌双”两大水系 ,大小湖泊 2 0 1个 ,养鱼水面 1 40万亩 ,约占全省养鱼水面的 1 / 5。长期以来 ,由于排水不畅 ,干旱年份较多 ,水面年蒸发量远远大于年降水量 ,使盐碱逐渐沉积于地表 ,有的湖泊pH值高达 9.5 ,湖泊水质不适于养鱼业的发展。而且大面积的盐渍化土壤和碱斑 ,一遇春风 ,便形成高密度的盐碱浮尘 ,对周围的村庄和农作物产生极大的污染 ,农业生产也受到严重损失。为了尽快地改善这一状况 ,从八十年代起 ,我们在全面考察和论…  相似文献   

4.
陕西红碱淖湖泊渔业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年实际监测数据,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营养状态指数法对红碱淖湖泊渔业环境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以往监测数据和资料分析了红碱淖湖泊水质污染趋势和盐碱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红碱淖湖泊渔业环境水质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H、非离子氨、TP、TN和CODMn;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氮为富营养化的限制因数;在2005年-2011年,污染呈上升趋势;自80年代起,湖泊盐碱度及硬度持续升高,已对淡水鱼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
王辉  刘晓丽  纪雪峰 《河北渔业》2006,(4):16-16,30
大庆地区水资源丰富,现有水面27万hm2,可进行渔业生产的水面19万hm2,其中湖泊、水库共有200多个,面积11万hm2.但大庆地区湖泊、水库处于高纬度、属于盐碱水质,在实际生产中主要以克服高纬度造成的生长期短和盐碱水质造成的养鱼产量下降两个方面来寻找适合高纬度盐碱水质的大水面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6.
嫩江流域盐碱湖泊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盐碱湖泊的分布状况嫩江流域盐碱湖泊,大部分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平原上。主要分布于大庆市地区、齐齐哈尔地区。以大庆市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林甸县、齐齐哈尔地区泰来县、富裕县、龙江县等为多。而在齐齐哈尔市郊区盐碱湖泊也有相当分布。这些湖泊的特点均为浅水型,含盐碱度较高,大多数湖泊经过改造,已经利用,有些尚未利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1年5月和8月的监测数据,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营养状态指数法对红碱淖渔业环境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以往监测数据和资料分析红碱淖水质污染趋势和盐碱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红碱淖渔业环境水质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pH、非离子氨、TP、TN和CODMn,在2005-2011年,污染呈上升趋势;营养状态指数表明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自20世纪80年代起,湖泊盐碱度及硬度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8.
一、PH值的定义及其作用PH值就是水中氢离子(H+)浓度的负对数,PH=Ig[H-]。在纯水里.[H+]和[OH-]的浓度是相等的,这时的水PH=7.为中性。但通常水是不纯的,不是[OH-]多,便是[H+]多.当[OH-]多,即PH>7时.为碱性,PH值越高,碱性越强:当[H+]多,即PH<7时.为酸性,pH值越低,酸性越强,PH值是一个重要的水化及生态因子,对水质及水生生物有多方面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水的酸碱度的波动变化的幅度和速度都在某一品种能忍受的范围内,如由于某种原因超出这一范围.都会使鱼类处于不适、紧张状态而易遭病原。体…  相似文献   

9.
盐碱和pH对鱼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渔改碱"是开发利用我国约6.9×108km2低洼盐碱水域的有效途径。水体中的盐度过高会显著影响鱼类的渗透压调节、能量收支、生长发育、组织功能以及血浆电解质浓度等;碱度过高会引起"碱病"和多种异常生理、生化而迅速死亡。盐碱和pH对鱼类理化的影响还有协同作用,盐碱过高时对鱼产生联合毒性作用,pH值升高时同样也会加剧这种作用。本文综述了盐碱和pH对鱼类的理化影响、毒性作用等,探讨了鱼类在盐碱水中的生长机制,以期为盐碱水域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不同盐碱度对大银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ranius(Ab-bot)的移植已在我国的一些淡水水库和湖泊取得成功并收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探索大银鱼向内陆的盐碱水域移植的可能性,我们对其受精卵和仔鱼在不同盐碱度条件下的孵化和存活情况作了室内试验,现初...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盐碱胁迫条件下鱼类渗透生理调节机制,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实验材料, PCR扩增得到了Na+/3HCO-共转运子(NBCe1)基因cDNA部分序列,比较了单盐(盐度10、盐度15)、单碱(1.5 g/L、3 g/L NaHCO3)、盐碱混合(盐度10,碱度1.5 g/L;盐度15,碱度3 g/L)胁迫后不同时间(0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Na+、K+、Cl–、Ca2+)以及鳃碳酸酐酶(CA)活性、CA与NBCe1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不同胁迫条件下,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鳃组织 CA 酶活、CA 与 NBCe1基因 mRNA 表达变化均与胁迫强度呈正相关。随时间推移,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单盐、盐碱混合组血清渗透压值较单碱组高。单盐、单碱、盐碱混合组中, NBCe1基因mRNA在鳃中均呈略微上调,但不显著(P>0.05)。单碱组和盐碱混合组鳃CA活性较单盐组高,低盐碱胁迫(盐度10,碱度1.5 g/L)下CA活性较晚达最高值;不同胁迫条件下, CA基因mRNA表达均表现上调,单碱、盐碱混合组更为显著(P<0.05),推测CA较NBCe1对体内3HCO-转运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盐碱适应生理调节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自1980年以来,大银鱼在水库、湖泊相继移植成功,如江苏连云港地区的石梁河水库塔山水库等几十座水库银鱼单产远高于太湖。大银鱼在水库移植成功,这是符合我国水库鱼类区系组成的演替规律的。湖泊性强的鱼类因水库蓄水后适合其生活习性而大量繁殖,并逐步演替为优势种群。以上多处大银鱼移植驯化的成功,为水库、湖泊渔业开创了一条投资少、收益高的可行道路,为全国8万多座水库和众多湖泊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张相军  苏云和 《黑龙江水产》2007,(4):I0001-I0002,I0004
一、实验渔场概况实验地点为大庆市盐碱状况较为严重、建在松嫩平原苏打型盐碱荒地上的大庆鱼种实验场。该实验渔场共有鱼池1470亩,位于大庆市辖区的北侧,气候条件见表1。鱼场池水的PH值为8.08—9.68,总碱度5.3—20.68ml/L。春季注水前,多数池塘的池底和池坡上结有一层白灰样的  相似文献   

14.
<正>天津地区盐碱化水域面积大,盐碱化程度比较高,盐碱水作为养殖用水的历史比较悠久,积累了大量盐碱水养殖生产经验。其中盐碱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经过20余年的实践,形成了适宜本地区的盐碱水养殖模式与养殖技术,现将其总结为盐碱水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以期为天津及周边类似盐碱水域养殖从业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盐碱地洗盐压碱过程中盐碱水水资源浪费、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盐碱地洗盐压碱工艺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系统由抬田、排水渠、蓄水池、养殖池塘组成,面积比为10∶1∶2∶4。系统中抬田底部铺设打孔暗管,暗管与蓄水池相通,蓄水池为养殖池塘提供养殖补充水体。在灌水量3 000 m~3/hm~2的情况下,系统中土质、水质检测结果显示:蓄水池水体中盐度、氯化物质量浓度和电导率远高于养殖池塘和排水渠;蓄水池和养殖池塘的p H显著高于排水渠;蓄水池能有效收集洗盐压碱过程中的盐碱水;抬田土壤中p H、盐度保持平稳,没有出现返盐、返碱现象;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中养殖水体总氮4 mg/L,总磷1.3 mg/L,高锰酸盐指数逐渐下降,符合养殖需求。研究表明:与传统洗盐压碱工艺相比,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可提高循环利用灌溉用水2.2~3倍,减少氮、磷排放,有明显的节水、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以2种规格[大:(21.56±0.27) g,小:(5.92±0.03) g]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碳酸氢钠(NaHCO_3)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碳酸盐碱水体进行3种胁迫实验:1)将鱼由淡水直接移入碳酸盐碱度为30或22 g·L~(-1)的水体中进行高浓度碱胁迫致死;2)将鱼由淡水直接移入碳酸盐碱度为6~10 g·L~(-1)的不同碱度组水体中进行96 h急性碱胁迫;3)分别以+2、+4和+6 g·(L·d)~(-1)的每日碱度增加进行慢性碱驯化,探索其对碳酸盐碱度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急性胁迫96 h的半致死碱度为6.25~9.01 g·L~(-1),其耐碱能力虽弱于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等耐高碱鱼类,但仍强于大多淡水养殖鱼类;在幼鱼阶段,体质量增加3倍以上的尼罗罗非鱼对碳酸盐碱胁迫的耐受性显著增强;养殖中可通过2 g·(L·d)~(-1)的每日碱增加对罗非鱼进行碱驯化;互补重对数模型较好地拟合急性碱胁迫下"时间-碱度-死亡率"间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连环湖他拉红泡水质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2007年5~9月连环湖他拉红泡(卡拉白鱼放养场)的水质季节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该水域水质基本处于良好壮况.其透明度22~35cm,pH值为8.00~8.84cm,硬度为1.269~3.359mmolL-1以及碱度为6.856~9.618mmolL-1.水呈碱性,水型属碳酸盐类,镁组Ⅰ型(CImg)和软水.水中COD含量为8.56~11.36 mgL-1.主要营养元素--总氮略低于黑龙江湖泊总氮含量,其总氮为0.490~0.824 mgL-1,磷酸盐量适中,总磷含量为0.369~0.498 mgL-1,属于中富-富营养型湖泊.湖水中多数理化组分在季节分布上差异不明显,个别测定值在5月(枯水期)较高,9月(平水期)出现回落.本文对湖泡的水质理化特征及营养状况进行了讨论和评价,为盐碱水域的渔业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形形色色的载业废水及人们的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湖泊、池塘等自然水体中、尤其是严重的酸雨,促使自然水环境水质酸化。这在我国长江以南、西南地区较严重,其次是中南和华北地区。另外,我国华北的音海、甘肃、陕西等省份,多数为盐碱土壤,使现有的湖泊、池塘水质碱性化。这种酸、碱性化水体,水生生物矛减,鱼类生存困难,种群消失,正常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成为当今渔业经济日益严重问题。为此,我们就草鱼对不同酸、碱性水体的忍耐性及其pH半致死值做了如下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以渔改碱”是一种有效治理盐碱的途径,目前盐碱地区当地土著品种退化,生长缓慢,耐盐碱鱼品种少,成为制约盐碱水域水产养殖发展的瓶颈。吉林农业大学在吉林省镇赉地区引进性状优良的合方鲫2号,采用合方鲫2号与鳙鱼混合养殖、微生态调控水质、传统增氧与微孔增氧结合、养殖期间零换水等技术,  相似文献   

20.
我国长江中、下游有各类湖泊4000多个,总面积2万多km2,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其捕捞产量约占全国湖泊的60%~70%。这些湖泊一直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基地,具有巨大的渔业生产力,而且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淡水渔业种质资源库,维系着我国淡水渔业的稳定发展。传统的池塘养殖的发展潜力已近极限,种种不合理渔业措施在各地大量出现,再加上污水的作用,致使许多湖泊的水下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大幅度下降、富营养化进程加速、水质日益恶化、水产动物的流行病害日趋严重,有效生产力下降,湖泊渔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其出路在于进行大水面渔业利用时, 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