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犬瘟热由瘟热病毒引发,病毒存在血液中一周后开始扩散传染。病犬在感染两周后出现高烧、干咳、结膜炎、呕吐、腹泻等症状。犬瘟热发生的原因多为3~4月龄的小狗缺乏免疫力,病犬多表现中枢神经细胞变异。  相似文献   

2.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可以感染多种属动物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近年来犬瘟热在中国各地不断爆发。为阐明犬瘟热病毒在中国的空间流行病学规律及进化特征,采用系统发育地理学方法,利用BEAST1.10.4、MAFFT7.0等软件,对80条中国的犬瘟热H基因全长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犬瘟热病毒流行株基因型主要为Ⅰ型,其在中国最早于1964年由贵州起源,传播至北京后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爆发。该流行毒株先经由北京传播至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北、甘肃、吉林、湖北、陕西、广西和新疆,而后完成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上述结果对于我国犬瘟热病毒溯源研究和免疫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犬瘟热是一种急性,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病。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主要感染肉食兽中的犬科(尤其是幼犬)。犬瘟热病毒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RNA病毒。犬瘟热首先表现为呼吸道感染,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倦怠,眼鼻出水样分泌物。可见白细胞减少,吞噬能力下降。以  相似文献   

4.
犬瘟热(CD)是由犬瘟热病毒(CDV)感染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犬瘟热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副粘病毒科,是单股的RNA病毒,外面有一脂蛋白囊膜。犬瘟热病毒的自然宿主是犬科动物和鼬科动物。感染犬临床表现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也常见神经症状。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是当前世界养犬业乃至毛皮动物养殖业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科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型、肠炎型、神经型和眼型等。犬感染犬瘟热后,病毒经呼吸道黏膜上皮接触而传播,在扁桃体、咽后淋巴结和支气管淋巴结中迅速增加,在脊髓、胸腺和脾脏中也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30年中,已报道8种病原体可引起人和动物的肥胖,其中犬瘟热病毒是首个报道的可引起动物肥胖症的病毒。研究发现感染犬瘟热病毒的啮齿动物后期表现为病态肥胖。早期犬瘟热病毒的复制对感染鼠下丘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感染鼠表现为体重增加、脂肪细胞增大、体内瘦素受体表达水平下降、黑色素浓集激素前体(ppMCH)mRNA水平下降,高胰岛素血症,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这些因子与机体的食欲增强和(或)能量消耗减少有密切关系,与肥胖症的特征相一致。论文综述了有关犬瘟热病毒引起啮齿类动物肥胖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犬瘟热病毒感染机制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综述介绍了犬瘟热病毒的6种结构蛋白N、P、L、F、H和M蛋白在病毒入侵宿主和宿主细胞内繁殖的功能;简要描述了犬瘟热病毒入侵动物机体感染传播的机制,其中细胞受体SLAM和PVRL4解释病毒的趋向性;介绍了临床诊断、试验动物法、血清学方法和核酸诊断等鉴别诊断犬瘟热的方法及其优缺点.通过系统了解犬瘟热病毒的感染途径及其诊断方法,有助于发现控制犬瘟热病毒传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犬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犬瘟热病毒是多嗜性病毒,其侵害神经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出现的神经症状也不相同[2],且在感染后3~4周,全身症状好转后几天至十几天出现神经症状[3].犬瘟热的神经症状表现形式多样,主要为肌肉抽搐和两后肢或整个后躯的麻痹.由于犬瘟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即使存活下来也有相当多的会留下舞蹈病、麻痹或瘫痪等后遗症[4],而犬瘟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长期以来,人们在犬瘟热治疗上进行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因此很有必要对犬瘟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进行探讨.为此我们从个案入手,开展了犬瘟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试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康复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犬瘟热与细小病毒性肠炎是引起貉死亡的主要传染病。断奶貉感染感犬瘟热病毒和细小病毒后常引起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貉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犬瘟热(CD)由犬瘟热病毒(CDV)感染引起,是临床上犬科等多种动物的常见疾病之一,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发病急,危害较大。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有效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三类。本文对犬瘟热病毒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犬瘟热(CD)由犬瘟热病毒(CDV)感染引起,是临床上犬科等多种动物的常见疾病之一,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发病急,危害较大。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有效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三类。本文对犬瘟热病毒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犬瘟热由犬瘟热病毒引起,是危害幼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通过飞沫经呼吸道引起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食物,经消化道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13.
犬瘟热是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可以感染所有的犬科,鼬科和獾熊科动物,病死率达30%~80%,犬瘟热病毒为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其发病率高,几乎达到100%,且临床症状多样,容易继发其他细菌,病毒的混合感染和二次感染,素有“毁灭性传染病”之称。对养殖业,毛皮动物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犬瘟热病毒(CDV)与新近发现的海豹瘟病毒1型(PDV-1)和海豹瘟病毒2型(PDV一2)这三种病毒均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病原特性极为相似。人们发现犬瘟热病毒至少已有两个世纪(Jenner,1809),而PDV-1,PDV-2则是近些年才报道的。1988年丹麦和西北欧的海豹群暴发了传染病,引起港湾海豹(PhocaVitulina)及发海豹的大批死亡”’,据研究确是其病原为PDV-1。次年,海豹瘟又在前苏联的贝加尔湖流行起来,病原为PDV一2。这两种类型的海豹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极象犬瘟热,海豹感染后体内也出现CDV中和抗体。这三种…  相似文献   

15.
1流行特点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一岁以下的幼犬最易感染,冬春季发病严重。该病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别是今年春天,气候变化明显,温差大,犬瘟热发病率较高。此病毒存在于病犬的鼻液、唾液、眼分泌物、血液、脑脊髓、胸腹水、肝、脾、尿中,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常发于犬类比较集中的地方。本病死亡率为30%~90%以上,当发生继发感染时,常与犬传染性肝炎、犬细小病毒混合感染,此时病犬死亡率更高。2临床症状潜伏期通常为3~4d,急性病例常在出现症状后的1~2d内死亡。慢性以消化…  相似文献   

16.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mne Distemper ⅥruS,CD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动物感染CDV后,发病率高,死亡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17.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一岁以下的幼犬最易感染,冬春季发病严重,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别是气候变化明显、温差大时,犬瘟热发病率较高。此病毒存在于病犬的鼻液、唾液、眼分泌物、血液、脑脊髓、胸腹水、肝、脾、尿中,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常见于犬类比较集中的地方。本病死亡率为30%-90%以上,当发生继发感染时,常与犬传染性肝炎、犬细小病毒混合感染,死亡率则更高。  相似文献   

18.
犬瘟热属于病毒性疾病,由犬瘟热病毒引发的、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临床上主要有双相热、鼻炎、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后期可演变为非化脓性脑炎。3~6月龄幼犬疫情呈多发状,青年犬也有感染。1流行病学犬瘟热病毒存在于患犬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各种组织中,并在肺、脾、胰、脑等细胞质内形成包涵体。病毒主要是飞沫经呼吸道和口腔等与病犬直接接触而感染。病原污染的食物、用具及场地也是  相似文献   

19.
犬瘟热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犬瘟热病毒(CDV)为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成员,由carré于1905年首次分离发现。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犬瘟热病毒的感染范围在不断的扩大。犬瘟热病毒不仅可以感染犬科(如犬、狐、狼等)、鼬科、浣熊科、猫科(如狮、虎、豹)等多种肉食动物[1-6],在实验室条件下还可以感染灵长类,引起脑脊髓炎,以及感染人的神经细胞[7,8]。目前已有日本猕猴和野猪自然感染CDV引起的致死性脑炎的临床病例报道[9-10]。Hoyland J A等[11]通过原位RT-PCR技术证实了患Pa-grts骨病的病人组织中含有犬瘟热病毒核酸,但犬瘟热是否会成为继狂犬病之后通过…  相似文献   

20.
犬细小病毒病和犬瘟热是分别由犬细小病毒和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致死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两者混合感染的病例并不少见,一旦出现混合感染,治愈率将大幅度降低。2012年,北京市昌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治的231例犬细小病毒病例中有5例中后期继发感染犬瘟热[1]。现将北京市昌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诊治的1例两者混合感染病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