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利用微波处理与淀粉变性技术合成高吸油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降低合成成本和寻求可再生原料角度出发,以玉米淀粉为基材,甲基丙烯酸丁酯为接枝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微波处理和淀粉变性技术合成性能较好的高吸油树脂.包括具体研究淀粉与单体质量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及微波条件对树脂形态、吸油性能和接枝率的影响.所合成的树脂可吸收自重13倍以上的甲苯.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添加一定比例的高岭土和柠檬酸,通过发生共聚交联反应制备高岭土/柠檬酸复合高吸水树脂。试验探讨了高岭土和柠檬酸的质量比、单体质量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丙烯酸中和度对复合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高岭土)∶m(柠檬酸)=1∶2、m(AA)∶m(AM)=4∶1、交联剂用量为0.06%、引发剂用量为0.2%、反应温度为70℃、AA中和度为65%时,复合高吸水树脂的最大吸水率为965 g·g-1,最大吸盐水率为105 g·g-1。  相似文献   

3.
以马铃薯淀粉为基材,丙烯酸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微波干法合成高吸水树脂,通过均匀设计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丙烯酸与淀粉质量比、引发剂用量、微波功率、反应时间、交联剂用量对所合成树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与淀粉质量比为1.8、引发剂用量为0.2%、微波功率为640 W、反应时间为2 min、交联剂用量为0.16%时,所合成树脂对自来水的饱和吸收率为490%左右,保水率为72%左右.该树脂适合在干旱地区园艺、农业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高岭土复合AMPS/AA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酸(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高岭土复合的高吸水性树脂.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合成条件:单体配比(AMPS:AA=2.2),高岭土用量5%~10%.引发剂用量0.16%~0.18%,交联剂用量0.06%,中和度90%.得到的高吸水树脂吸水倍率为581 g/g,吸盐水倍率为91 g/g.  相似文献   

5.
丙烯酸乙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合成及其吸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得高吸油性树脂共聚物.以吸油率为性能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反应条件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当EA:MMA单体配比1:1,引发剂用量1.25%.交联剂用量0.6%.反应温度90℃时树脂吸收甲苯能力最大,达到15.21 g/g.研究发现,树脂经过甲苯洗涤后的吸油率可提高至24.05g/g,吸油速率无大变动.红外光谱测试表明树脂是由单体与交联剂发生共聚反应而成的.  相似文献   

6.
农用明胶基高吸水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爱霞  徐世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151-3152,3154
[目的]研究农用明胶基高吸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方法]以明胶为基质、丙烯酸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微波辐射的方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当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为0.20 g、交联剂用量为0.010 g、去离子水10.0 ml及120 W微波反应5 min时,所制备的明胶基吸水性材料对去离子水的吸液倍率可达420 g/g。[结论]研究结果为明胶基高吸水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60Co-γ射线辐射引发溶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吸水树脂,研究了吸水树脂中丙烯酰胺用量、辐射剂量、颗粒大小、表面处理对树脂吸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酰胺用量为12.5%(m/m)、辐射剂量为3.5KGy、颗粒大小为31.8~127 mm、表面处理剂用量为0.5%(m/m)时,可制备吸蒸馏水速率为140 s,吸0.9%(m/m)的氯化钠溶液速率为80 s的吸水树脂.  相似文献   

8.
AA/AM/AMPS三元吸水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原料,聚乙烯醇,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1)为复合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并用正交实验对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条件:ω(单体)=20%,ω(交联剂)=0.04%,中和度为65%,n(AMPS)∶n(AM)∶n(AA)=1∶1∶1,ω(引发剂)=0.04%,反应温度60~80℃,反应时间6~7 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共聚物于室温下吸蒸馏水最大倍数达1 060,吸ω(NaC l)=0.9%水溶液最大倍数为92。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电场敏感性水凝胶,对非接触直流电场作用下单体配比、单体质量分数、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对水凝胶树脂最大弯曲偏转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单体配比为m(NIPAAm)∶m(DMAEMA)=2∶5,单体质量分数为35%,交联剂用量为占单体质量的0.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4%(其中m(过硫酸铵)∶m(亚硫酸氢钠)=4∶3)时,合成的一系列Poly(NIPAAm-co-DMAEMA)水凝胶在ω(NaCl)=0.9%溶液中有最佳的最大弯曲偏转角,即130°,且都弯向正极;NIPAAm均聚物在非接触电场下无弯曲现象;常温下合成的DMAEMA均聚物电敏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闫晓前  张勋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33-11735,11737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黄原胶为原料与丙烯酸单体接枝共聚制备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利用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交联剂用量、丙烯酸单体中和度、聚合温度及引发剂用量等对该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和吸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原胶与丙烯酸在聚合温度为60℃,m(丙烯酸单体):m(黄原胶)=6:1,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剂和交联剂与丙烯酸单体质量比分别为0.07:1和0.04:1时,改变交联剂、引发剂用量能提高树脂的吸盐性;中和度对树脂的吸水性有一定影响,但对吸盐性没有明显影响。所得树脂吸纯水倍率为1216g/g,吸盐水倍率为421g/g,吸水速率与保水性能良好,是一种性能优越的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  相似文献   

11.
麦秸秆纤维素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龙强  刘中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49-13550,13552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经预处理得纤维素后,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纤维素接枝丙烯酸的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单体丙烯酸用量、丙烯酸中和度等因素对吸水率的影响。最佳条件下制得的树脂不仅吸水量大,而且还具有吸水速率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油烟污染物降解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为利用微生物修复被油烟污染的环境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含金龙油的选择培养基,从受油烟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油烟污染物降解菌,探讨油烟污染物降解菌的最佳降解条件[结果]分离筛选出2株能降解油烟的菌株,命名为KD-1和KD-22株菌株能够不同程度地降解油烟污染物,但混合菌株表现出更强的降解能力,混合菌株对油烟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可达8711%,所选的微生物能利用油类物质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代谢。菌体降解油烟污染物的优化条件为:油烟污染物80g/L,NaNO3浓度2g/L,温度40℃,摇床转速220r/min、[结论]所获得的油烟污染物降解菌对于应用生物法治理油烟污染物  相似文献   

13.
陈立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13-4815
[目的]探索制备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溶液法利用部分中和的丙烯酸聚合成高吸水树脂。研究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丙烯酸中和度对合成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确定制备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合成高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结果]丙烯酸中和度对合成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较大。随着丙烯酸中和度和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合成树脂的吸水倍率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制备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丙烯酸中和度80%,引发剂用量0.16%,交联剂用量0.06%。[结论]合成的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在蒸馏水中的吸水倍率可达592 g/g。  相似文献   

14.
以钛酸酯为前躯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TiO2改性的MQ硅树脂.就前躯体、MQ硅树脂及物料比对改性树脂热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对材料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anlysis, TGA)对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对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了扫描.结果表明,TiO2改性MQ硅树脂体系中存在Ti-O-Si共价键;当m(钛酸异丙酯):m(MQ硅树脂)=3:5时,改性树脂的热稳定性最佳;改性树脂粒子颗粒大小约为100nm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制一种新型高分子吸附剂,以丙烯腈、苯乙烯为共聚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在引发剂、致孔剂、分散剂存在下进行致孔悬浮交联共聚,其产物再经高温处理,制成多孔网络碳化树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树脂内部微观结构变化;经性能检测能很好的吸附二氧化硫气体。重点考察了引发剂、致孔剂、分散剂、水油比对该产品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反相悬浮法,通过接枝共聚合反应,制备了具有三维网格结构的β-环糊精基金属离子吸附树脂。对聚合反应的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聚合反应条件。采用FTIR、~(13)CNMR、SEM、DSC等手段表征了产物的物化结构;采用静态法研究了吸附树脂的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分别采用准一阶方程、准二阶方程、Elovich方程、分子间扩散方程拟合。结果表明:每克树脂对质量浓度为80 mg/L的Cd~(2+)溶液吸附金属离子容量为78.94 mg,去除率为52.69%,树脂对Cd~(2+)的吸附更符合准一阶方程、粒子内扩散方程。  相似文献   

17.
纳米无机物对MF树脂耐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一和复合的纳米无机物直接加入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中,探讨其种类、用量、复合比例等对MF树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HTSi-03和纳米三氧化二铝HTAl-06以1:2的质量比复合,总用量为30g·m-2时,能显著提高MF树脂浸渍装饰纸层压板的耐磨性能,耐磨转数可达4300r,达到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国家标准家用Ⅱ级的要求。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进一步分析了纳米无机物对提高MF树脂耐磨性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八角籽仁油脂的各种性质,利用微波催化制备生物柴油。[方法]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负载FeCl3固体超强酸和KF/γ-Al2O3型固体超强碱为催化剂进行比较。[结果]以固体超强酸超强碱作催化剂,无水硫酸镁作脱水剂,微波档为保温档,油醇比例为1∶20,反应时间为5 min,催化剂用量5%时,生物柴油产率可达90.15%,并且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好。[结论]用八角籽仁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是一种新的高效、低成本、无污染的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一种低密度高强度树脂覆膜陶粒支撑剂的制备方法,讨论了酚醛树脂含量和偶联剂含量等及对覆膜低密度陶粒圆球度、密度、酸溶解度、破碎率及导流能力的影响,并采用覆膜低密度陶粒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树脂覆膜低密度陶粒比覆膜石英砂的视密度和体积密度分别降低8.1%和11.2%,69 MPa下二者的破碎率分别为1.7%和8.1%,树脂覆膜低密度陶粒的圆球度更好,短期导流能力能提高一倍以上。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树脂覆膜支撑剂对油导流能力高于对水导流能力的机理。采用树脂覆膜低密度陶粒在温米油田进行现场试验5井次,平均单井增油13.5 t/d,含水下降7.9%。  相似文献   

20.
分别运用传统工艺及低起始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 F/U)工艺,并进一步分别在酸性阶段降低反应的F/U摩尔比,进行脲醛树脂的合成。借助13 C ̄NMR技术,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合成的脲醛树脂的最终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讨论了各反应阶段的F/U摩尔比对脲醛树脂( UF)最终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碱性阶段起始的F/U摩尔比,可有效地降低最终树脂结构中醚键的含量,其中,对直链型醚键的差异较小, Uron环含量的差异较大。通过在酸性阶段加入尿素,由于尿素中的游离氨基可与体系内的羟甲基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亚甲基桥键,因此,在酸性阶段降低F/U摩尔比可以提高树脂最终结构中亚甲基桥键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