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汾河河漫滩三种草本植物群浇的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本群落是汾河河漫滩的主要植被类型。在对汾河河漫滩植被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了3种广泛分布的典型群落:北水苦荬群落、水莎划+狼把草群落和苔草群落,用收获法对它们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群落的总生物量分别为785.9g/m^2、494.6g/m^2和345.5g/m^2,与其它草地群落相比,大于荒漠地和典型草原,小于草甸草原。各群落的建群种或共建种的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和各群落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比例均大于70%。北水苦荬群落和水莎草+狼把草群落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苔草群落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另外,通过对群落特征、干鲜重比率以及群落生物量的综合分析得出,水因子是影响湿地植被群落结构、组成和生物量的主导因子,这3种群落的分布呈现显著的水分生态梯度。  相似文献   

2.
汾河河漫滩草地植物群落的分类及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组平均聚类法将汾河河漫滩草地植被分为12个群落,并对每个群落的群落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anon-Weinor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比较群落和群落样地相关性结果表明:群落和群落样地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差异, 这些差异与群落和生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滹沱河河漫滩草地苔草群落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山西省滹沱河河漫滩草地苔草群落的结构和生物量。结果表明:苔草群落的总生物量为13738kg/hm^2。其中地上部分(叶、茎)生物量为3388kg/hm^2。地下部分(根)生物量为10350kg/hm^2。建群种针状苔草、披针叶苔草的生物量为5008kg/hm^2。占群落总生物量的36.46%。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为0.33。此外。还讨论了种的生物量与生物学特性以及群落组成结构与生物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汾河河漫滩草地植物群落的分类及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组平均聚类法将汾河河漫滩草地植被分为12个群落,并对每个群落的群落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anon-Weinor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比较群落和群落样地相关性结果表明:群落和群落样地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与群落和生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滹沱河河漫滩草地苔草群落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山西省滹沱河河漫滩草地苔草群落的结构和生物量,结果表明:苔草群落的总生物量为13738kg/hm2,其中地上部分(叶、茎)生物量为3388kg/hm2,地下部分(根)生物量为10350kg/hm2。建群种针状苔草、披针叶苔草的生物量为5008kg/hm2,占群落总生物量的36.46%。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为0.33。此外,还讨论了种的生物量与生物学特性以及群落组成结构与生物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区草本群落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植被组成的主体,而草本植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的优势群落,在黄土高原恢复植被和水土保持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本试验选取黄土丘陵区不同纬度下的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草本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并验证等速生长关系,以期为黄土丘陵区恢复植被、改善生态建设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在纬度梯度35.95°~38.36° N变化范围内,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带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54.60~204.32 g·m-2,平均值156.968 g·m-2,变异系数为27.83%;地下生物量变化范围为78.88~829.64 g·m-2,平均值469.21 g·m-2,变异系数为48.87%;草本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 0.93~4.49,平均值2.89,变异系数为39.18%。草本群落生物量(地下、地上)大小顺序均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森林带>草原-荒漠带,且地上、地下生物量随纬度梯度变化规律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型变化趋势。(2)草本群落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决定系数达到0.59,且符合等速生长关系。(3)草本群落地下生物量与年均降水、年均温、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气候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地下生物量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其影响机理还需进一步结合植物生物学和生理生态方面的综合研究才能做出准确结论。  相似文献   

7.
汾河太原段河温滩草地植被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对汾河太原段河漫滩草地植被做了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将汾河太原段草地群落划分为17个群系,并论述了各群系的特征。DCA排序进一步说明了群系的分布格局与土壤水分、质地和人为干扰的密切关系。种的DCA排序结果证明对群落生境有明确的指示作用,能客观反映群落的生境特征,此外,还讨论了群落的演替趋势。  相似文献   

8.
山西高原三种白羊草群落的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用收获法对山西省的3种白羊草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群落的总生物量分别为496.61,283.54和139.05g/m^2。3种群落的地下部分生物量大于地上部分生物量。各群落优势种白羊草的生物量占群落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总生物量的比例均大于70%。通过对群落特征,干鲜重比率以及群落生物量的综合分析得出,水因子是影响白羊草群落组成和生物量的主导因子。另外,对牧草种类和生物量构成的分析得出,白羊草群落是优等的草地群落。  相似文献   

9.
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关系的研究主要关注地上生物量和地上植物特征,但占比更大且理应承载更多群落功能的地下部分却较少被研究,其机理也较少被探讨。本研究选用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构建了多样性梯度为1~5、重复4次且周期为1年的盆栽试验,探讨了地上与地下的多样性-生物量关系。结果表明:物种增加使净多样性效应显著增强(P<0.001),使群落获得更高的地下和总生物量。净多样性效应的次要来源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01),根冠比和平均根径的变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非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和优势度效应的作用却十分有限。因此,根冠比和平均根径带来的选择效应的变化是正向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关键驱动因素,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关中地区几种苜蓿地上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5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生物量的增长速率不仅与本身生理特性有关,而且与环境密切相关;株高在分枝末期现蕾初期增长速度快.绝对生长速率与相对生长速率在分枝末期现蕾期都较大,此时的水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苜蓿品种的群落结构大多为菱形;同化系统与非同化系统的比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汾河太原段河漫滩草地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研究了汾河太原段河漫滩草地土壤种子库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汾河太原段河漫滩草地土壤种子库有草本植物17种,灌木2种。其中一年生植物15种,占总种数的78.9%,典型的湿地植物14种,占总种数的73.7%,是河漫滩草地土壤种子库的优势成分。平均密度为33033粒/m^2,种平均密度最大为21464粒/m^2,最小为400粒/m^2。种平均密度决定于种的生态特性或结实特性;河漫滩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特性受河水动态、土壤水分和质地、人为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在横向上表现为距河流越远种子库密度越大。  相似文献   

12.
汾河太原段河漫滩草地植被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对汾河太原段河漫滩草地植被做了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将汾河太原段草地群落划分为17个群系,并论述了各群系的特征.DCA排序进一步说明了群系的分布格局与土壤水分、质地和人为干扰的密切关系.种的DCA排序结果证明对群落生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能客观反映群落的生境特征.此外,还讨论了群落的演替趋势.  相似文献   

13.
陶冶  张元明 《草业学报》2011,20(6):1-11
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36个蛇麻黄群落、28个白茎绢蒿群落及13个准噶尔沙蒿群落物种组成与丰富度的季节变化及现存生物量的研究表明,初夏时蛇麻黄和白茎绢蒿群落的科数和物种数均高于准噶尔沙蒿群落,而秋季时3个群落科、种数均明显较少。初夏时期,各群落均有5种植物生活型,其中短命植物种类最多;而秋季短命和类短命植物消失,仅剩3种生活型,以一年生草本的种类最多。3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表现为夏季高于秋季;夏季时,准噶尔沙蒿群落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蛇麻黄和白茎绢蒿群落,而秋季时三者差异均不显著;各群落不同季节的物种丰富度间均显著正相关,体现了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夏季草本层生物量(0.67~6.99 g/m2)稍大于秋季(0.89~4.20 g/m2)。秋季3类群落总地上生物量分别为73.19,85.38和54.21 g/m2,其中建群种分别占86.03%,84.07%和89.65%,而草本生物量均小于5%。夏季和秋季草本植物丰富度与生物量间均表现为显著的“单峰型关系”,表明中等生物量时丰富度最高。尽管研究群落内草本层生物量较低,但时间上交错出现的短营养期和长营养期草本植物对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及地表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总体上,与中国同纬度的其他荒漠相比,本研究区3类群落物种组成和丰富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但表现出较低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4.
乌云娜  张凤杰  裴浩  姜健 《草业学报》2012,21(2):227-232
利用克鲁伦河流域1958-2005年近半个世纪的逐日气温与降水量观测资料及23年(1983-2005)草原群落干物质产量资料,探讨了“有效积温”和“有效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温水组合与草原群落生物量的相关性,得出近50年间>10℃的有效积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距平值年际间变化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波动性。生长季降水量的增减虽无明显规律,但其距平值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时间尺度上波动性较大。1983-2005年期间,>10℃有效积温与有效降水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20 5),群落生物量与观测年>10℃的有效积温呈正相关性但不明显,与有效降水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04 8,P<0.001)。群落生物量(Y)与有效降水量(X1)和>10℃有效积温(X2)之间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71.409+0.334X1 -0.020X2 ,R=0.717 (P<0.001)。合理的水热配置最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有效温水组合共同影响着半干旱区草原群落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分析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通过对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研究显示,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群落的组成和优势种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植物群落从以禾本科为主,向以杂类草为主的群落演替.中度和重度退化样地与原生植被样地的禾草类、莎草类以及群落总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随退化程度的加深,禾草类、莎草类等优质牧草比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杂类草,其比例明显升高,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6.
煤矸石场植被自然恢复初期草本植物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煤矸石场为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植被自然恢复初期3年的草本植物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群落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本植物群落总生物量和总地下生物量变化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总地上生物量呈递减趋势。群落地下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群落总盖度、平均高度与群落生物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越小,生物量差异越显著。多年生植物地下生物量与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一年生植物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彼此间相关性不显著;3)依据综合优势比的大小,确定一年恢复期的优势种为野艾蒿,二年恢复期的为北京隐子草、羊草,三年恢复期的为羊草,而自然草地的优势种为阿尔泰狗娃花、羊草。优势种羊草的总生物量逐年增加,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呈彼此消长的关系。羊草在提高群落生产力以及加快复垦区植被恢复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蒿类植物无论优势种野艾蒿还是伴生种黄花蒿,较大的平均盖度和平均高度会抑制其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摩天岭北坡东南部不同海拔梯度草本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拔因子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导因子,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研究运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对摩天岭北坡南段海拔600-1 500m草本植物多样性以及群落初级生产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物种多度与海拔梯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278 4)(P0.05),植物盖度与海拔梯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2=0.43),草本层高度、密度与海拔梯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2)植被地上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上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地下生物量随海拔变化差异较大,表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3)从功能群的角度分析,草本层植物功能群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摩天岭北坡东南部草本植物群落特征随海拔梯度变化显著,各功能群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差异显著。生物量与草本层植被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生物量与植物高度和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以及植物盖度、高度和密度之间相关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