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薇甘菊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调查有害杂草薇甘菊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其在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分布和危害,综合已有的在薇甘菊的生态学防治,生物学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薇甘菊的各种防治策略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并对薇甘菊防治的研究方向作了初步探讨。同时,对如何大面积防治薇甘菊和彻底根除薇甘菊提出了综合建议。  相似文献   

2.
薇甘菊在深圳内伶仃岛外地区的分布及其危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薇甘菊是一种严重危害森林植被的有害杂草。作者在深圳内伶仃岛外地区设点调查薇甘菊的分布和危害状况,概述了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并建议立项对其进行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3.
降香黄檀在肇庆市属国有林场适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薇甘菊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也是我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文章根据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对菊科植物有高活性的药剂成分进行复配研制药剂,经室内和林间的药效试验,筛选出能高效防治薇甘菊且对环境安全的新药剂——24%二氯吡啶酸·2,4-滴水剂,商品名为"紫薇清"。  相似文献   

4.
初步调查海南岛各市县薇甘菊的分布及危害现状,介绍了薇甘菊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危害特征,并提出科学防治措施.薇甘菊在海南岛已有蔓延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初步调查海南岛各市县薇甘菊的分布及危害现状,介绍了薇甘菊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危害特征,并提出科学防治措施。薇甘菊在海南岛已有蔓延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薇甘菊为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在广东与海南等地均有发生,因缺少天敌,导致其大量繁殖,对生态平衡形成严重影响。根据薇甘菊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危害性,重点阐述了其生物防治措施并进行了分析,以便优化薇甘菊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概述了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薇甘菊分布情况,并从薇甘菊的生态学特性、传播途径以及危害性特征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作者选择不同经营目的和立地条件的林地在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不同生长时期开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薇甘菊营养期(6—9月),采用人工清理与紫薇清组合,草舒与紫薇清组合及单一使用紫薇清3种防治方式的防治效果均达95%以上;花期使用1 000,1 500,2 000倍紫薇清防治薇甘菊,防治效果分别为98.8%,88.9%,92.9%。建议生产上:以防治薇甘菊为目的在薇甘菊营养期用1 500倍紫薇清防治;以结合除杂灌防治薇甘菊为目的在薇甘菊营养期用100倍草舒+2 000倍紫薇清防治;在林地或有其他经济植物的地方,在薇甘菊花期使用1 500倍紫薇清防治;不方便使用除草剂的地区,采用人工清理即全修防治薇甘菊。  相似文献   

9.
薇甘菊以其特殊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特性,使其具有超强的入侵能力和独特的危害能力,如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治理措施,将严重危害森林和植被,造成生态灾难.文章从难以防治和防治效果不佳的原因2方面对防治效果进行分析,提出科学治理薇甘菊的技术路线、步骤,从物理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治、生态修复控制几方面阐述具体治理措施.并提出整合各类营造林、森林培育项目,控制传播源,加强培训、宣传和群防群治等相关配套的保障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介绍薇甘菊在云南省德宏州的传播与蔓延以及给德宏州林地带来的危害.阐述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人工铲除辅以化学防治3种薇甘菊防治技术与方法.分析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表明,对薇甘菊的防治必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同一地块必需重复防治3次以上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Ohne Zusammenfassung
Dr. L. L. J. Ossowski
  相似文献   

15.
16.
在对太子山林科所地理种源试验林生长量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生长优良的31个种 源,通过钻取锥芯条取样,测定各样品的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材性表现差异性显著,其中安徽潜山、湖北远安、广东乳源、福建古田、 广东信宜等几个种源材性表现较好,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等指标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