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的变化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中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如矿化-同化、氧化-还原等,是植物营养转化、有机碳代谢及污染物降解的驱动力,在土壤肥力演变,尤其是养分循环中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除了植物根系和体积大于5×103μm3的土壤动物以外的土壤中所有活的有机体的量(Paulet a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土壤理化分析”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土壤理化分析"是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等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它着重培养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专业研究生的实验研究能力。根据研究生"土壤理化分析"课程的建设历程,提出了该课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实验室建设、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和补充、土壤理化分析教学方法等内容的改革,使课堂讲授中学生主动参与性明显提高,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等形式解决;学生通过课外英文原版资料的阅读,丰富了专业词汇、掌握了分析方法的来源、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学科前沿,使研究生"土壤理化分析"课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少雨,地表植被稀疏。然而,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的微生物仍可通过生理代谢活动改变沙土的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形成及植物营养转化,有利于植物生长,在区域荒漠化防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意义。文中总结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及季节分布特征,并对影响其分布特征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全面梳理。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土壤微生物在该区域生态恢复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同时,根据区域生态恢复重建及增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的需要,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壤与园林绿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城市土壤形成因素、城市土壤特点及土壤性能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分析,提出了适应城市土壤特点特定的园林绿化措施。  相似文献   

5.
土壤微生物、植食性昆虫、土壤动物等通过植物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但目前研究多针对单个生物群体,对这些生物体的累积作用和相互作用的认识并不完善,同时微型土壤动物在根际中重要地位往往被忽视。文中结合根际微型土壤动物与植物及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阐述微型土壤动物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是如何发展和相互作用的。植物与根际微型动物间的相互作用显然不仅局限于微型动物的矿化活动,对植物造成的影响并不单一。相反,植物、共生菌群、土壤动物和土壤营养状况与微动物群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微型土壤动物影响植物并受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外来植物入侵后,因缺乏天敌,极易出现种群爆发,抢占生态位,形成单一优势,进而使得本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下降,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农林业生产。为了阐明外来入侵植物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规律,该文以辽河干流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加拿大蓬、苘麻、三裂叶豚草、豚草、瘤突苍耳等5种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有机质及其养分含量变化的生物学机制。结果表明:本土植物与多数外来入侵植物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本土植物与外来入侵植物在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养分含量上均差异显著,意味着外来入侵植物对土壤养分需求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前言微生物和植物有各种共生关系,这对植物生长是很重要的。豆目植物直接受共生根瘤菌的影响,使之无需依赖土壤氮素的供应而生长。许多树木的生长常依靠其根部形成菌根的真菌,扩大吸收表面积,从中吸取更多的水分和矿质营养,转化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有效肥力,以供应共生树木的需要。与豆目植物共生的根瘤菌或与非豆目植物共生的放线菌,可在  相似文献   

8.
土壤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土壤酶学研究简史,土壤酶的来源、分布、作用,植物-土壤界面的土壤酶,土壤生态条件与土壤酶,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土壤酶活性测定等方面。对于加深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土壤酶的生态重要性以及土壤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1):F0003-F0003
林木营养实验室是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最早创建的实验室之一,下设土壤物理室、土壤化学室、养分分析室。通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专门从事林木营养研究的现代化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森林与土壤是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两个重要且彼此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介质,不同的土壤类型和立地条件往往决定了其上发育的植被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营养状况影响着植物的健康状况,反之植被的生长和演替也必然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营养状况.因此,植物与土壤的相互制约作用必将是随时空尺度而变化的~([1-2]).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及有机污染土壤转基因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姚斌  尚鹤  韩景军  梁景森 《林业科学》2005,41(4):162-167
植物修复是以植物忍耐和富集某种或某些有机或无机污染物为理论基础,利用植物或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体系,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门环境生物技术,其核心是对植物能忍耐和超量积累重金属的生物学特性的利用。其具有费用低廉、节约土地资源或储藏费用、利用植物本身特性、不破坏生态环境和无二次污染等多方面的优点,有望成为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全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植物修复将是今后污染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将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普遍推广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环境的转基因植物修复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重金属耐性基因和有机污染物耐性基因在植物清除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李贻铨 《林业科学》1991,27(4):435-442
70年代以来,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在恢复提高人工林林地肥力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合理施肥已成为定向培育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重要技术措施。开展系统施肥网营养诊断研究是进行合理施肥、提高肥效的前提。土壤分析、植物组织分析与田间试验是主要营养诊断手段,由于诊断方法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故在指导林地施肥方面尚受一定限制。本文对林木施肥研究历史、生产应用趋势和有关问题作了扼要评述。应用综合环境因子来研究营养诊断,开展系统定位试验,制定按树种的合理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3.
植物—土壤反馈对理解植物种群动态、群落组成和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能用于解释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入侵、生产力形成与维持、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响应等生态学问题。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评述了利用植物—土壤反馈解释群落演替、生物入侵、植物适应性和选择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关系、进化过程等科学问题,并就这一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认为研究植物—土壤反馈可以利用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管理陆地生态系统,减缓由人类活动带来的全球生态变化方面的负面效应,有利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为人类社会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土壤压实对土壤性质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壤压实,这不仅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也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土壤压实方面的相关研究,阐述了土壤压实对土壤性质及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园林土壤与园林植物生长休戚相关,并共同组成城市和社区园林生态系统,它将地下的土壤矿物质和地上的树木,花卉植物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传输和转换,这里简要地阐述了园林土壤形成机制,特特,征性以及它在城市园林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就园林土壤的持续利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土壤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概述了土壤酶的研究简史、来源和分类,概括出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几种因素,分别为: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人为因素以及植物根系。并就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评价的关系做了归纳和总结,最后对土壤酶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17.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中碳和养分循环的基础,有关植物入侵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通常通过叶片凋落物性状差异来预测,并且普遍认为外来入侵植物分解更快,并籍以促进入侵地养分循环从而有利于其进一步入侵。然而,植物入侵还可能影响分解者的活性或改变分解者的功能多样性,从而改变凋落物分解,其机制尚不清楚;而且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其影响可能会有所不同。毛竹由于其克隆生长的特性,在缺乏管理的情况下往往会向邻近森林群落扩张,其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广受诟病。不过,其对生态系统影响是否符合外来入侵植物生态范式仍值得商榷。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毛竹扩张的7个地区建立84个观测样地,通过在受侵和未受侵群落开展凋落物分解实验研究,同时考虑了土壤分解者功能群的贡献及凋落物混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分解者功能群多样性的增加,尤其是大型土壤动物的存在,凋落物碳和氮的循环以及分解的气候敏感性均相应增加,但分解者的氮利用效率降低。凋落物混合效应加速其分解(9.5%)和氮素循环(28.9%),但不依赖于分解者功能多样性。相反,被毛竹入侵的样地分解速度减缓,分解者氮利用效率降低,但在排除了大型土壤动物的作用后,这种负效应则被逆转,毛竹入侵降低了分解者尤其是大型土壤动物的气候敏感性。上述结果表明,分解者的功能多样性能够调节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凋落物分解受植物入侵的影响。同时,上述现象不完全符合外来入侵物种的"养分促进"假说,意味着毛竹扩张从凋落物分解层面或许难以像外来入侵物种那样形成正反馈。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将分解者功能群(尤其是大型土壤动物)及其与凋落物性状的交互效应纳入相关模型,与以往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框架相比,有利于更加可靠的预测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的真菌与植物的根共生,可形成菌与根联生的复合吸收器官,叫做菌根,而参与形成菌根的真菌叫菌根菌。植物有了菌根,就能通过无数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扩大根的吸收面积。  相似文献   

19.
地中海流域的植被因其气候、地形和土壤变化多样以及长期的人类活动而形成相互嵌合的多种类型,有未开发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有多世纪以来人类居住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丰富的植物资源包括约2.5万种高等植物,其中约有一半为乡土物种。由于其具有重要的生态、  相似文献   

20.
苹果矿质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质营养是苹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综述了叶片、果实、土壤矿质元素对苹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品种、砧木、树龄、树势、土壤等因素对叶片矿质元素的影响;根系与枝条矿质营养及各器官问矿质营养的关系,并指出了苹果矿质营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