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四川盆地杂交水稻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和有关大田生产观测资料,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四川盆地杂交水稻本田茎蘖动态特征、区域差异以及不同密、肥和气象条件对茎蘖动态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各因素的影响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具有时迟效应的Logistic模型,分别利用温度、日照时数的累积代替Logistic模型的时间变量对其进行改进,再结合栽培因子和气象影响模型构建综合模拟模型.其结果表明综合模拟模型较之单一的时迟效应的Logistic模拟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适应性,可广泛适用于四川盆地杂交水稻生产决策和本田茎蘖动态的调控中,促进杂交水稻的持续高产.为便于应用,还设计了一套杂交水稻茎蘖动态综合模拟预测系统--SCHRSDFS,在生产中应用,收到较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水稻茎蘖动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文献资料和田间试验 ,建立了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水稻茎蘖增长与消亡的模拟模型。用指数函数描述潜在茎蘖数增长量与叶龄之间的关系。采用品种分蘖特性、有效分蘖叶位数、群体叶面积指数 (LAI)以及植株含氮量等影响因子对潜在茎蘖增长量进行调节 ,从而得到实际生长条件下茎蘖数增长动态模型。拔节至抽穗期间 ,分蘖的衰亡量决定于分蘖的生理年龄和同化物供应状况。利用有广泛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变异的试验资料对模型检验的结果显示 ,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茎蘖数增长和衰亡动态。  相似文献   

3.
小麦茎蘖动态模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菲波拉奇数列来模拟小麦个体拔节前理想条件下的茎蘖动态,并将小麦分蘖能力作为品种遗传参来修正不同品种的分蘖潜力;采用叶面积指数影响因子和群体同化物供应状况来描述群体自身对茎蘖发生的影响;采用水分和氮素丰缺因子来模拟水分和氮素条件对群体茎蘖数的影响。拔节后群体茎蘖数的下降受到同化物供应状况和有效热时间的影响,并将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的茎蘖数作为不同品种最小茎蘖数。利用不同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小麦茎蘖动态的预测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和可靠性,预测平均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4.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对水稻茎蘖动态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对水稻茎蘖消长的影响,借助目前我国惟一的FACE技术平台,通过不同的N肥处理,对FACE条件下水稻茎蘖消长的动态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该模型由茎蘖增长动态和茎蘖消亡动态两部分组成,以时间为驱动因子,描述了水稻茎蘖数随移栽后天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对常规及CO2浓度增加条件下水稻茎蘖的变化均有很好的拟合性。通过相关试验数据对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程度高,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各因子对水稻茎蘖消长影响的程度;现着重从不同秧龄、密度、氮、磷、钾肥等5个方面进行研究;试图从中找出导致茎蘖增减的主要因素,提出栽培新举措,对水稻生长进行调控,使茎蘖消长动态向着合理的群体结构发展,促使早分蘖、长壮蘖、争大穗、夺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四川盆地水稻生产的气象预测、决策模型的建立和气象决策服务系统(SCRPDS)的开发。旨在为政府和农业生产部门生产决策和防灾减灾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促进水稻生产的持续高产、稳产,也为四川开发其他作物的决策服务系统提供了可资借签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四川盆地水稻生产的气象预测、决策模型的建立和气象决策服务系统(SCRPDS)的开发.旨在为政府和农业生产部门生产决策和防灾减灾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促进水稻生产的持续高产、稳产,也为四川开发其他作物的决策服务系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水稻群体茎蘖消长最适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确立水稻群体茎蘖最适消长动态的方法,运用该方法获得的茎蘖的消长动态指标,群体产量最高,针对性强,有利于指导大面积水稻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9.
利用杂交水稻7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按7×6NCII设计配制42个杂交组合,对茎蘖成穗性状(茎蘖数、有效穗数和成穗率)的配合力及其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杂种F1茎蘖成穗性状的形成起主导作用,但有效穗数和成穗率的基因非加性效应也较明显;F1茎蘖成穗性状受父本影响要比母本大,茎蘖数、有效穗数和成穗率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54.41%、33.07%和52.89%;F1各性状亲本间SSR标记遗传距离与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之和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697~0.614),而与特殊配合力效应之间不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两者相关性仍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0.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茎蘖数的发育遗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NCⅡ交配设计的 2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茎蘖数的发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中 ,茎蘖数均以显性效应基因的表达为主 ,环境和基因型互作会影响茎蘖数加性效应基因的表达 ,而对显性效应基因表达的影响不明显 ;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茎蘖数在生长中期的杂种优势最强 ;加性效应基因和显性效应基因在茎蘖数发育的全过程中有选择地表达。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茎蘖数与有效穗数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优势强的群体紧密相关的时期提早 ,反之 ,则推迟 ;利用分蘖中期的杂种优势会导致最终生物产量的提高而降低成穗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川西、川东2个不同生态区杂交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病粒率和产量的数学模型,并模拟推导了优化农艺方案。  相似文献   

12.
1991-1992年,在四川省梁平县天竺乡采用四因素五水平正效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对杂交稻产量的综合效益,并求得高产,低耗的最优综合农艺措施,建立了3套不同产量水平的优化模型方案。A方案:产量8250-8700Kg/ha的农艺措施为:27.89-29.23万窝/ha,施N111.87-123.19kg/ha,P2O539.41-46.39kg/ha的农艺措施为:24...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元回归设计方法 ,研究了灰棕紫泥种植水稻的配肥基本模式 ,推荐施肥比例为 1∶0 .3∶0 .5。  相似文献   

14.
江淮稻区三化螟灾变规律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江淮稻区三化螟的起伏历史、回升过程及其特点和对粳稻、杂交籼稻生育期的为害特性及其后效应,并从它与水稻的多层次互作协同性和农田生态系结构与功能动态,探讨了三化螟灾变的生态学规律和地方主导因子。根据稻作特点,分析了三化螟发生趋势,提出综合治理对策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四川典型紫色土肥力特征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典型采样和室内理化分析,从土壤剖面构型、颗粒组成、养分特征、环境特性及适宜性等级等5个方面分析了典型紫色土的肥力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紫色土持续利用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松嫩平原27县(市)四大作物(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的灰色动态经济模型,结果指出现阶段松嫩平原四种作物生产中,直接生产费用占物质投入总量的比重分别稳定在小麦81.6%、大豆79.03%、水稻74.55%、玉米73.72%的水平上,四大作物的生产中都存在劳动力投入量相对减少而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的问题,基本稳定在平均工日成本水稻6.735元,大豆6.31元,玉米5.527元,小麦4.547元水平上。认为现阶段玉米、水稻、大豆生产系统具有自我发展活力,其物质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之和分别高于其临界投入量的2.831倍、2.01倍和4.16倍.小麦生产系统不具备自我发民活力,要使小麦生产良性发展,就投入而言,应增加不少于其当年净产值的0.44719倍.  相似文献   

17.
选育和利用多抗性品种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等多种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自1982年起,协作组筛选测定了近5000份品质资源,已选育出一批高产、抗病、抗虫的新品系,如扬稻1号,2号,262,665等。特别是在1982和1987年,江淮流域曾两次发生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的猖獗流行,凡病区种植扬稻2号等抗病品种的地区,病害虫害极轻,确保丰收,深受农户欢迎,目前这些新品种的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万亩,在长江流域稻区的抗病高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