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麝又名香獐、麝香鹿等,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其主要产品麝香是珍贵的药用材料和香料。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及过度的捕杀.野麝资源濒临灭绝.麝香资源濒于枯竭.麝香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人工养麝前景十分广阔。为了麝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人工养麝已被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也列入了《中国中药现代化产业(四川)基地》的...  相似文献   

2.
笔者根据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从麝香的重要作用,麝香来源,天然麝香与人工麝香的比较,野生麝资源状况和发展麝资源等几个方面对麝香资源与应用进行了概述,针对麝香长期供不应求,直接影响医疗用药的问题,根据我国50多年的人工养麝经验,指出人工养麝是保护野生麝资源和实现天然麝香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并就我国人工养麝概况,人工养麝发展存在的问题,突破人工养麝的瓶颈问题,实现产业化养麝保障麝香可持续利用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麝又名獐子 ,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麝香近年来一直被列为紧缺动物药材之一。人工养麝 ,既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 ,又为社会创造了财富。1 麝的特征习性我国麝有 3种 :马麝、原麝和林麝。马麝个体较大 ,但不产麝香。人工养麝 ,以林麝为主。年体重一般在 4~ 9公斤 ,体长约 70~ 80厘米。成年雄麝有一对上犬齿露出口外 ,腹下生殖器开口处有一香腺囊 ,用以分泌和贮存麝香。成年雌麝犬齿不露出口 ,无香腺囊。麝的饲养场地要求通风干燥 ,环境安静。一般以每 8平方米养 1只麝为宜 ,围栏砖墙要 2米以上。麝的觅食、排泄和反刍等活动较有规律。排泄后…  相似文献   

4.
麝大肠杆菌性化脓病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麝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麝香为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和高级动物香料,是四大最昂贵的动物产品之一,其价格为黄金的3倍以上。自1953年以来,我国就开展了人工养麝保护及利用麝资源的研究项目,时至今日人工养麝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没有形  相似文献   

5.
野生仔麝的养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仔麝的养育康发功(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展人工养麝,是保护麝类资源的重要措施。过去采取从野外直接捕捉成年麝,以解决种麝来源,但捕捉成年麝所需人力及耗费甚大;死亡率高,一般均在50%以上;性野,驯养难度较大。因此,我们从1990年开始,每年...  相似文献   

6.
林麝 ( Moschus moschiferus beresovskii)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同时又是珍稀的药用和香料动物 [1-2 ]。我国开展人工养麝 40多年来 ,麝的疾病一直是制约养麝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中以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最高。邬捷 ( 1 983)、沙国润 ( 1 995 )先后对野生及家养林麝寄生虫种类作了调查与研究[3 -4] ,曾报道在野生林麝体表发现毛虱( Trichodects) [3 ] ,但有关家养林麝毛虱的危害情况尚未见报道。 1 998年以来 ,笔者发现四川养麝研究所都江堰养麝场家养林麝发生牛毛虱病 ,并选用杀虫药物进行了防治试验。报道如下。1 …  相似文献   

7.
<正>四川养麝研究所是1983年经科技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唯一专业从事人工养麝研究的公益型科研事业单位,隶属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四川养麝研究所位于都江堰市,占地面积15.6hm2,下设业务科室:中心分析实验室、疾病研究室、营养研究室、繁育研究室、都江堰养麝场、马尔康养獐场、黑熊  相似文献   

8.
麝的繁殖和提高仔麝成活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养麝和活麝取香获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麝的繁殖和提高仔麝的成活率,是扩大麝群,增加麝的数量和麝香产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区)都在开展养麝生产活动,现将我们在养麝生产中麝的繁殖和提高仔麝成活率所采取的措施以原麝(Maschus moschiferus)为例做简要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经济动物学报》2014,(4):F0002-F0002
王建明,男,农工党党员,四川养麝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经济动物学报》编委,四川省中药行业协会理事,农工党都江堰总支主任委员。 1984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药用动物专业,同年到四川养麝研究所工作至今。在此期间,主持比格犬的养殖及圈舍建设研究,是西南地区第一家成功养殖比格犬的单位;主持四川省计委“人工养熊活体取胆”课题项目,研究的“规范化黑熊自繁自养引流取胆体系”成为国家养熊取胆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疾病是制约人工养麝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开展圈养麝的疾病研究与防治工作,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危害圈养麝群发性疾病(化脓、肺炎、胃肠炎、异食症、尿结石和寄生虫病)的病原与病因、发病情况与防治研究进展等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圈养麝疾病研究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麝又名香獐,是一种山区森林中的野生药用珍贵动物,经济价值很高.雄性麝腺囊的分泌物——麝香,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以麝香为原料的中成药就有300余种,在日用化学工业上,麝香也是一种名贵的定香剂.过去人们为了获取麝香,一直采用猎捕杀麝的方法,这无异于“杀鸡取卵”,使我国野生麝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野麝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为了改变麝香货源奇缺的状况,人工养麝得到大力的扶持和提倡,我国自1958年以来,先后在四川、陕西和安徽等省建立了专业人工饲养场,现在已发展到10  相似文献   

12.
林麝是我国目前人工养殖数量较多的麝属动物之一,其主要分布区为我国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区)。其主要产品麝香,是名贵中药材与高级香水生产的重要原料。近年来由于滥捕、滥猎致使其数量锐减,麝香产品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有效地保护麝资源、合理地使用麝香产品,开展规范化人工养麝是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就林麝生活习性、图合设置、饲养繁殖、疾病防治及管理方法进行简述,以供养殖争参考。  相似文献   

13.
坏死杆菌病是农畜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是由于厌气性坏死杆菌病原体进入皮肤或伤口的结果而发生。1974年9月,陕西省镇坪县养麝实验场首次发生麝的坏死杆菌病,流行期间发病率达32%(53头),致死率60%(35头),给养麝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了促进人工养麝的发展,加强疾病防治的研究,我们将家养麝坏死杆菌病的有限资料整理成文,供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4.
麝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麝是我国珍贵的药用野生动物资源 ,保护和利用好我国的麝资源 ,进行科学人工养殖 ,实现麝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条利国利民的正确道路。本文就 40年来有关麝在驯化饲养、食性、生态习性、繁殖、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历史及现状作一评述 ,并对麝的人工繁育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期望对我国麝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14年5~6月,四川养麝研究所马尔康养獐场的圈养林麝繁育核心群,有3只母麝产下了三胞胎,经人工哺乳补饲喂养,全部成活,且生长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野生林麝资源日渐枯竭,濒临灭绝。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组织把麝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Ⅱ调整为附录Ⅰ,我国政府于2003年2月将麝属所有种列入一级保护动物。于是,人们开始从事野生林麝人工饲养,以求保护和扩大种群,合法、科学地利用资源。但过去捕获的野生林麝人工驯化饲养多归失败。为了探索野生林麝抢救驯养的方法技术,我们将群众捕获的受伤野麝调往凤县林麝养殖。截至目前,该野生麝生长发育正常,已与原有麝群合群饲养,抢救驯养获得成功,在宝鸡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7.
麝沙门氏菌性化脓病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 1.1病料来源从四川养麝研究所白沙养麝场和金凤山养麝场采集142份病料,其中有病麝和死亡麝的化脓灶及脓汁、死亡麝的实质器官。病麝以呼吸困难、口鼻腔和体表组织化脓等临床症状为主,死亡后以全身败血症、各器官组织化脓为主。  相似文献   

18.
林麝绦虫的感染状况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绦虫在家畜体内的感染及其防治,人们较为熟悉。但对麝的感染状况及其防治尚未见过报道。我场自进行人工养麝以来,在尸体解剖中偶有发现,但不甚多。七五年以来,感染率逐渐增高,对麝群造成了严重威胁(参见表1),成了迫在眉睫,急待解  相似文献   

19.
项平 《饲料研究》1989,(3):28-31
目前,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家养麝群的繁殖力,即受胎率和双胎率,已是人工养麝所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有效地提高麝的繁殖力,才能加速增殖麝群,提高麝香产量,从而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证实,在麝的配种期前及配种期间饲喂胡萝卜,可以增强麝的体质,促进种麝发情,提高麝的繁殖力(受胎率和双胎率).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由安徽省医药局和林业厅联合主持的麝、灵猫保护利用会议於1980年10月10—14日在佛子岭召开。重点产麝、灵猫的三个地区和十一个县部份区社的林业、医药部门和养麝场的代表共60人参加会议。中国药材公司、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