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红体病的发生及流行红体病是南美白对虾特有的病毒性疾病。80年代末,我国台湾省在对虾病害打击下养虾业一蹶不振,无奈之中企望引进抗病能力较强的南美白对虾来振兴养虾业,但好景不长,1998年风云四起的南美白对虾养殖热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又溃不成军,病害流行。而目前大陆所需的南美白对虾苗有的引自台湾省,又把虾的红体病病原带进大陆,目前已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上海等省(区)沿海海水、淡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中大面积暴发。该病发生后,发病迅速,病程极短,死亡率极高,一般虾池发病后10天左右大部分对虾死亡…  相似文献   

2.
在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危害较大的病害有蚤状幼体和仔虾(P5以前)的“粘脏病”、大规格仔虾(15毫米以上的仔虾)的“红体病”,其中以大规格仔虾的“红体病”损失最为惨重,小则整池、大则整场绝产.池中死亡的大规格虾苗成堆。育苗的技术人员公认一旦发病之后根本无药可治.1~2天之内整池虾苗死绝,而且很快就传染到整场;刚得病的池子因症状明显.虾苗很难卖出,并且影响到整个育苗场的虾苗销售,只有等死。此时育苗场该投入的都投了,到最后马上就要卖钱时却都死光,损失惨重.最可怕的足到现在其病原也没有搞清,以至于育苗场家谈“红体病”色变。笔者在近几年的育苗过程中,针对“红体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南美白对虾亲虾培百过程中红体病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虾病,它可以引起整池亲虾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此病传染性极强,亲虾红体病携带病原,可能通过垂直传播传给后代使其后代成为红体病病原携带者。在人工育苗阶段因病原数量少,没能暴发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的深入,水质条件的改变,病原随时可能暴发,造成养殖失败。  相似文献   

4.
孙克年 《内陆水产》2007,32(5):25-26
南美白对虾生病时有些疾病临床上有红体现象,俗称红体病。红体病症病因多样,其防治方法也各异,要认真鉴别准确诊断,对症下药,把红体病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本文将常见的具有明显红体现象的疾病鉴别诊断与防治方法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金臣 《齐鲁渔业》2007,24(2):17-18
无论淡水池塘养殖还是海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放养大规格南美白对虾仔虾,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这就要求育苗场要为养殖户提供大规格南美白对虾苗种。一般情况下,规格至少达到1.2cm。但在室内培育条件下,此规格南美白对虾仔虾也是暴发红体病的危险期,病状发生后,不仅每个池内虾苗病情传染速度快,而且池与池之间如不严格控制,稍有不慎,即造成全军覆灭,给育苗生产单位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仅唐山市丰南区至少80%以上的育苗场或多或少  相似文献   

6.
今年早春放养南美白对虾经过15-60d养殖发病率达70%,排塘率达60%,病情来势凶猛,暴发性流行覆盖面广,损失惨重。笔长期从事水产养殖工作,积累一些防治虾病经验,与广大虾农交流和探讨,把防治虾病工作推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张晓丹 《内陆水产》2002,27(4):34-34
红体病症状红体病,专业上又称桃拉(TAURA)综合症,由桃拉病毒引起,该病的暴发有以下规律:通常在气温骤升或骤降时出现;养殖对虾的发病时间在30~60天;发病的对虾规格在5~9厘米;病虾池水色浓,透明度低,仅在20厘米以内,pH值高于9,氨氮含量则在0.5毫克/升以上。该病的发生蔓延时间较长,一般较少引起急速的大规模死亡现象,其早期症状表现为:对虾群体常出现环游现象,虾体无明显改变,仅尾扇出现蓝色斑点或有少量微小的白色斑点;肉眼分不出肝脏和心脏(正常对虾肉眼可分清肝脏和心脏),只能看出肝脏肿大或变淡…  相似文献   

8.
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实践中南美白对虾红体病可分为四大类,即:病毒性红体病、细菌性红体病、应激性红体病和继发性红体病。不同种类红体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各不相同。如果仅从"红体"的症状出发,盲目用药、滥用药,不仅疗效不显著,而且增大了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9.
随着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的推广,养殖密度不断增大,产量不断提高,但病害也日益严重,其中对虾红体病就是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笔者多年的养殖经验,就对虾红体病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供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育苗期间(尤其是糠虾幼体期)常常遇到发粘致死现象(发粘病)。本实验把发生了发粘病的育苗池水作为实验菌液,添加到实验对象中,持续时间2周。结果表明,添加了试验液的对象在8~11天出现粘性悬浮物;病原菌、温度和剧烈充气是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危害较大的病害是仔虾的"红线病",刚得病的虾苗就由于症状明显很难卖出,并且影响到整个育苗场的虾苗销售.笔者在近几年的育苗过程中,针对"红线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有效地防范了"红线病"的发生,并且在2006年的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首次治愈了患"红线病"的仔虾,结束了"红线病"不可治愈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发光病是由发光菌感染引起的,现已报道的发光菌有亮弧菌、荧光假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和发光杆菌等。现将防治的方法总结如下。1 幼体发光病的判断 发光病是由于南美白对虾或斑节对虾的幼体感染了发光细菌而引起的,这些发光菌感染对虾幼体后即在幼体体内大量繁殖,致使幼体活力下降,游泳能力差,体色发白,部分肌肉坏死。用显微镜检查,观  相似文献   

13.
章秋虎 《内陆水产》2001,26(11):35-35
南美白对虾虽然抗病能力强,但在高密度人工养殖条件下,如不注意防病工作,仍有发病的可能。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加强预防工作,从池塘、水质、苗种、饲料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综合把关,杜绝疾病的发生。养殖一开始应做好清塘消毒,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放苗30天后消毒1次,以后每隔15~20天消毒1次。消毒药物有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高锰酸钾等。同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维生素C、维生素E、氯霉素等,以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一旦发现虾病应立即查明原因,…  相似文献   

14.
南美白对虾三种类型红体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坷  万志 《海鲜世界》2004,(4):34-34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不少人不知道是何种类型的红体病而乱下药,从而因错过治疗时间,引起急速的大规模死亡.因此,对不同类型的红体病,应区别不同类型,分别采取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永 《水产养殖》2002,(5):13-15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自然分布于太平洋西岸至墨西哥湾中部,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它具有生长快,适应力强、对饵料要求低,可高密度养殖的特点。该虾1988年从美国引进,1994年人工育苗批量生产获得成功,1999年在南海海区推广养殖,开始了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的大规模生产。笔者从1999年即开始了南美白对虾生产性人工育苗工作,在人工育苗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而且每年都有新的问题出现:真菌病、发光弧菌病是每年都遇到的病害,从2000年开始出现了育苗水体中饵料颗粒结块的现象,到了200…  相似文献   

16.
王海表 《内陆水产》2007,32(8):21-22
上虞市自从2001年开始引进试养南美白对虾,至2006年养殖面积已突破了2000hm2,年产量超过1万t,产值达2亿元,成为水产养殖的优势和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7.
南美白对虾育苗中“粘脏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粘脏病”是指苗种干净的体表、附肢、刚毛等处粘附有异物的现象,在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危害最大的病害就是蚤状幼体和仔虾的“粘脏病”,  相似文献   

18.
南美白对虾,学名Penaeus vanamei Beone,分类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原产于中、南太平洋海岸水域,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其具有生长快速,食性杂,对饲料蛋白的要求较低,出肉率高,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其适温性广,  相似文献   

19.
王海表 《内陆水产》2007,32(10):11-12
上虞市自从2001年开始引进试养南美白对虾,至2006年养殖面积已突破了2000hm2,年产量超过1万t,产值达到2亿元,成为水产养殖的优势和主导产业。但近几年来,白对虾发病、死亡率逐年上升,给养殖  相似文献   

20.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美白对虾在高密度池养条件下容易发病 ,因此 ,应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 ,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从池塘、水质、苗种、饲料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把好关 ,杜绝疾病的发生。放苗前做好清塘消毒工作 ,放苗后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放苗 30 d后消毒一次 ,以后每隔 1 5~ 2 0天消毒一次。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维生素 C、维生素 E、氯霉素等 ,以增强白对虾的抗病能力。一旦发现虾病应立即查明原因 ,对症下药。南美白对虾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如下 :一、红体病 (又称桃拉综合症 )1 .病因  由 TSV病毒感染引起。2 .症状  病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