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武县农田林网适宜采伐龄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成武县农田林网采伐龄的因素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认为除了林网本身的因素以外,防护成熟龄、气象条件、林网规格、更新方式、林粮间作和林带结构等,都是影响林网采伐龄的因素。因此,确定采伐龄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实现最佳综合效益。另外,根据一具体实例,对其采伐龄进行了研究。认为综合净现值既能体现林网本身的直接效益,又能反映林网护农增产效益,是比较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昌吉州四县市农田林网化程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林网化程度100%、75%的林网分别比对照(10%)的小麦产量平均提高19.1%和10.3%;防护用材林的林网或林粮间作的间作区内的日平均气温均在小麦灌浆成熟期的最佳温度范围内,林网内或间作区内日平均气温降低1.1℃或1.3℃,林网或林粮间作可以使小麦增产10.6%或11.4%。防护用材林的群众杨、少先队杨、八厘庄杨、俄罗斯杨的直接(木材)经济效益比乡土树种箭杆杨分别提高了72.6%、39.0%、56.6%、30.9%。而小株距大行距则是林粮间作的最佳间作形式。  相似文献   

3.
林粮间作是农林复合经营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模式。在同一块地内,既种粮又种树,有的以农为主,有的以林为主,有的林粮并举,最终都能做到林茂粮丰。介绍了林粮间作的类型及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农田林网对粮食产量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农田林网的胁地产量、保护区的增产量及林网占地等引起的粮食减产量,进行了农业效应的计算分析,找出了农田林网胁地产量与保护区增产相抵的林网高度(Hk)和平衡年龄(tK),进而对林网后期增产量对前期胁地产量的补偿作用进行了计测,求出了林网的补偿(产量)高度(HB)与补偿年龄(tB),为河西灌区农田林网的防护成熟龄的确定提供了计测依据。  相似文献   

5.
博爱农田林网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5年的植树造林,综合治理,平原区12个乡(镇)、199个行政村的32万亩耕地全部形成了田、林、水、路相配套的农田林网防护体系。20多年来,虽然经历了农村经营体制的变革和第一代林网采伐更新,博爱农田林网不仅没有出现滑坡,而且在坚持中得到新的发展。第二代林网已经形成,其结构更趋合理。全县林网控制率达96%。 在农田林网的经营管理方面,博爱县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报刊摘引     
林业部颁布平原县绿化标准(试行)林业部颁布的《平原绿化标准》(试行),以县为单位,各项绿化指标按实有保存面积(株数)计算,最后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一、森林覆盖率:一般平原农区县为10%以上;风沙区为主的县为15%以上;沙荒面积大的严重风沙区为20%。二、农田林网面积、农林间作面积之和应占全县平原耕地面积的85%以上(网内农林间作面积与林网间作面积不得重复计算)。林网的网格面积一般在200—300亩之间,最大不应超过400亩。林网的林木  相似文献   

7.
农田防护林网,如果主木一旦被风摧毁,就会产生风害。林网中主木树冠的排列,要求紧密衔接,才能有效地保护农田。因此主木选择也就成为农田防护林的重要问题之一。斗门县白藤湖围垦区农田防护林网是我省的样板林网。被誉为我省实现农田林网化的先进典型之一。但笔者对该林网主木的选择有不同的看法,这里提出一些粗浅意见,供参考。白藤湖林网的营造始于1979年4月,全部以木麻黄为主木,现林木4年半生,树高9.6~11.5米,1983年9月因受9号强台风的破坏,受害率达35.37%。《广东林业科技通讯》1984年第1期刊登了省农田林网协作组“农田林网抗御台风效果观察”一文,文中述及的林木受害情况可归纳如表1。  相似文献   

8.
农田林网是平原农区发展林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内外对农田林网的防护作用、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以及农田林网的配置等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但对资源的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为此,通过对农田林网的调查,分析了林网资源及其特点。 调查方法 1.1 根据江苏省森林资源调查有关技术规定,把同时符合树木3行以上、宽6m以上、面积3亩以上的林带划为成片林(林网),反之为四旁树(林网)。成片林(林网)用1/10000地形图实地调查,四旁树(林网)以县为总体,以村民小组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1.2 对农田林网网格面积用1/10000地形图实地将所有整齐的林带在地形图上画出,并在图上求算网格面积。根据网格大小,将林网分成200亩以下,20.1~300亩、301~400  相似文献   

9.
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林网总体规模减小,发展不均衡。通过对河北省南部平原县市农田林网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农田林网控制率大约在65%左右,较上世纪70年代下降20%,而且发展水平也很不均衡。好的县市在85%以上,差的地方不足40%,极个别的地方几乎没有形成林网,形成了上万亩、甚至近10万亩的空旷地。我国北方平原绿化达标的标准是要求农田林网控制率是85%,平原绿化示范县的农田林网标准是90%,而且要想发挥良好的生态防护效能,林网控制率也不能低于90%。  相似文献   

10.
5月8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通过植树造林,实施重点防护林工程、农田林网化工程和大规模林草植被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林业发展。昔日西北边陲的戈壁荒漠被打造成了一片新绿洲。目前,已经建成各类林地3.5万亩,先后建成了以“三北”防护林、农田网络林为主的防风固沙林网体系,连续十五年获农五师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1.
平原地区毛白杨农田林造林技术毛白杨是华北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的主要树种,若采用的造林方法不当,不但降低造林成活率、影响林相整齐度,而且易形成小老树,大幅度降低农田林网的间接效益及直接效益。我市于80年代后期在农田林网建设上推广应用良种毛白杨苗木,为探...  相似文献   

12.
<正> 农田林网是保护农作物的屏障,但随着林网树木的生长,树木胁地问题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为了弄清林网胁地问题和林网内增产的效果。我们对全县50万亩不同类型的农田林网进行了观察和定点试验,初步摸清了农田林网对秋作物增产的作用。一、农田林网树木配置形式对胁地的影响排、灌、路、林四配套的林网,树木配置形式直接影响对农田的防护作用及胁地的多少。为摸清既胁地少又发挥防护效益的配置形式,我们调查了6种不同形式的林网配  相似文献   

13.
苏北沿海地区不同模式农田林网胁地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野外测定和理论估算两个方面,分析了苏北沿海地区杨树和水杉农田林网的胁地范围,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式农田林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胁地作用,且网格组成林带的胁地范围有着明显的差异,南林带量严重,水杉林网为1.0H;;杨树林网为1.5H;东、西林带其次,水杉林网为0.5-0.8H;杨树林网为1.0H;北林带胁地范围不明显。在胁地范围内,水杉林网的小麦减产率约为杨树林网的一半(北林带除外)。  相似文献   

14.
一、林网规划 根据立地条件,坨沼沙区农田林网设置300-400米×300-400米网格,平原农耕区农田林网设置400-500米×400-500米网格。  相似文献   

15.
枣树林网建设刍议陈振虎农田林网建设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标志着林业建设的成功与否,而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年来,农田林网建设几起几落,主要原因是林网更新过快,病虫危害严重。因此,如何使农田林...  相似文献   

16.
<正> 河北省平原农区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现有绿化面积已达927.6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8.46%。平原农区造林与山区不同,它是以营造防护林、林粮间作和四旁绿化为主,最后形成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网、带、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对这类林木如何计算覆盖率,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在这次平原林木调查中,采用了以林木树冠投影面积计算林木覆盖率的方法,其公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阴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绿色城市为目标,根据江苏省城乡绿化一体化规划要求,以城带乡,从城区向乡镇辐射,把绿化工作撒向城乡每一个角落,加快了城乡园林绿化步伐。城区已基本形成了内环滨河绿带,外环环城道路绿带与沿江山林景区相辉映的绿地骨架;市级干线公路道路改造已基本完成,绿化配套建设同步实施,绿化率达100%,基本达到绿色通道标准;集镇绿化全面铺开,以建设集镇小游园、街头绿地、林荫路、绿化示范居住区为龙头,形成较完整的小城镇绿化体系;农村绿化以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石宕复绿为主,改善了农…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前言“三北”一期工程建设以来,新疆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平原人工林资源有了迅速增加。许多县市和兵团农场实现了农田林网化的奋斗目标。农田防护林具有广泛的生态经济效益。尤其是过去缺材少柴的和田、莎车等南疆各县,进行林网化建设较早,已基本上形成了林茂粮丰、木材自给有余的喜人局面。在山区森林资源亟待保护的情况下,平原人工林资源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拔点除源保护农田林网──武威市防治黄斑星天牛见成效运虎河西走廊是我省重要商品粮基地。解放以来,河西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治沙造林,营造了以防风固沙林和农田林网为主的防护林体系,为农业生产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在抗风阻沙,改善生...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廓生态经济型农田林网模式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生态杨树林网作对照,分析研究了生态经济型农田林网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方面的优劣,寻找出了适宜酒泉地区营造的生态经济型农田林网模式,对河西走廓更新改造农田防护林网、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