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开展高校与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中央非常重视。高校与社区共驻共建是新的探索。本结合实际,提出了高校与社区走理论、资源共享、医疗服务、科技共建之路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及社会支持高校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及高校的建设水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南信大)与浦口区盘城镇签订了“校镇携手,共建和谐”协议书,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校镇“教育共建、文体共建、院村共建、环境共建”的探索与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创建明学校不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而且还肩负着辐射社会,推动其他行业精神明向前发展的历史使命。云南农业大学始终坚持把精神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深入持久地开展了以“树立明新风,共建美好校园”为主题,以“创建明学校”为目标的精神明创建活动,收到了显效果,本总结了云南农业大学在创建明学校活动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4.
驻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保障,如何通过激励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保障。以海南驻村干部为例,从双因素理论的视角分析驻村干部激励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例如激励制度保障不完善、激励方式比较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认为要从完善驻村干部考核制度、晋升机制,加强人文关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等方面来激发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构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以海南铜鼓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区域为例,验证了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揭示了研究区域的资源环境子系统、人口子系统与铜鼓岭自然保护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不高,具体体现在资源环境子系统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6.
尉迟寺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用田园调查法,对其周边居民进行访谈,分析得出其保护存在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环保意识不强、居民漠视等问题。从政策、经济、社会、行业与资源环境角度对尉迟寺遗址战略环境进行分析。运用动态保护理念,提出明确保护对象,划定保护范围、完善资金保障制度、建立社区参与制度、强化保护意识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省部共建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开始教育部与地方政府共建地方高校已走过了5个春秋,目前共有18所高校进入了省部共建高校的序列。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高校最根本的任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检验一所高校水平优劣的重要方面,因此省部共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拟从分析省部共建高校特点出发,阐述省部共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提出省部共建高校人才培养的途径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自治是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完善城市社区自治的法律制度是促进社区自治有序化、科学化的前提。目前,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宪法、《居委会组织法》以及行政法规等,存在立法目标定位模糊、主体权利不清、法律制度滞后的问题。由于法律不完善,导致现实实践中社区自治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应顺应实践发展适时修改完善社区自治法律制度体系,有效调整社区自治的权利义务关系,促进社区自治依法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高校肩负着为21世纪培养创新农业人才的重任和为科教兴国做贡献的使命,自身如何在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求生存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本以农业高校所的形势2与选择,以我校市校合作共建的创新实践,探索农业高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促进科技、教育与地方农材经济紧密结合,使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可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企业的改制,越来越多的企业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社区党建工作的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入,社区现有的活动场所和条件不能满足党员活动的需要;建议按照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方式,让分散在社区内各单位、各部门,给予社区党建工作支持。  相似文献   

11.
深化对环境立法的理论认识,挖掘环境立法在环境保护中的潜能,探究环境立法与环境行政的融合之道,是解决西部环境问题的根本。内蒙古自治区在环境保护中基于本地的特殊情况进行了一些地方环境立法,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完善内蒙古自治区的环境立法,对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态度是决定自然保护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浙江与陕西2省8个自然保护区周边24个社区,192个农户生计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对保护区管理和农户生计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Ologit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保护区管理、农户生计状况对农户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提供就业帮助和建立针对社区的补偿机制,有助于提高周边农户支持意愿,但目前的社区共管和旅游开发等对周边社区农户支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在当前周边社区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薪柴为主的情况下,农户能源消费水平越高对自然保护区发展支持程度越低;农户收入水平对支持态度的影响与预期判断相悖,但实际作用有限。建议进一步完善社区共管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共管模式的效果;建立多元长效补偿渠道,改善农户生计方式,降低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的直接依赖。表6参16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的自然禀赋、治理历史以及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证明了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最终依赖于法律的指引、规范与保障。然而淮河流域生态环保法治中存在的立法滞后、执法不力、司法薄弱等问题成为制约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障碍。为此,有必要从立法、执法、司法与守法等路径完善淮河流域生态环保法治,构建以淮河流域专门立法为核心的法治体系,完善执法体制以落实严格执法,加强生态环保司法保护力度,以公众参与制为基础促进全民守法,最终落脚于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共建幸福淮河。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实践主体的文化活动的产物。社区文化是某一地区的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一定的社区文化为置身其中的高校校园文化提供了独特的文化环境 ,并对校园文化打上自己的印记。正确认识社区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继承和发挥优秀的社区文化 ,必将有力地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应当用自己文明、科学、开放的校园文化去积极影响社区文化 ,对社区文化予以辐射指导 ,广泛参与现代社区文化的重构与重建 ,使社区文化得到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陶小芳  朱战强  周素红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5):191-196,封3
基于广州市26个典型社区的706份调查问卷,结合社区环境调查,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超重的影响因素、居民超重的社区差异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居民超重率为32.15%。个体因素方面,年龄与超重概率正相关,已婚居民超重概率高于未婚居民,中下收入居民超重概率高于高收入居民,散步健身时间与超重概率负相关。社区环境方面,社区周边公园广场数量与超重概率负相关,保障性住房和历史街区居民的超重概率高于商品房社区居民。此外,社区周边健身场所数量与超重概率正相关,结果与常识不符,原因可能是超重居民存在主动健身行为。居民超重存在社区差异,社区健身环境可以解释社区差异的2.03%,社区健身环境和社区类型可以共同解释44.91%。总之,个体因素和社区环境共同影响超重,应从个体和社区两个层面对居民超重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区地点较为偏远,矛盾纠纷较为单一,法律专业服务开展较为困难。高校党员 义务服务意识较高,通过形成专门的志愿服务团队,运用专业知识可以有效应对农村社区较为 单一的纠纷类型,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既帮助农村社区解决纠纷,又有效的降低其咨询成本, 同时也能够使在校的学生党员锻炼法律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共建方式及路径, 充分有效的实现农村社区和高校学生党员共建,发挥党员先进性及示范作用,提升党员法律志 愿者在社区共建中的组织力。  相似文献   

17.
社区环境意识与喀斯特地区生物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半结构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环境意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环保观念及态度对保护区的资源环境管理有重要的影响,环境意识较强的社区,其环境破坏行为通常较少,资源环境保护状况较好。针对资源环境管理与社区发展的矛盾冲突,提出了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参与意识,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引领社区经济发展,尊重地方文化习俗,实现保护发展双赢,构建和谐文明社区的若干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区建设的法律问题研究是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村社区自治、完善农村社区功能的必然要求,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大课题。现阶段,我国关于农村社区的法制建设滞后缺位,严重阻碍着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如何更新立法理念、确定立法内容、采用何种立法形式是当前农村社区法律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可忽略的六大环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注入了新活力。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以下6大环节不可或缺:①强化区域环境规划;②完善环境补偿机制;③加强对农村的环保投入;④丰富环境管理手段;⑤发挥社区自主环境治理的作用;⑥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昆明市呈贡大学城的搬迁,大学城师生与周边社区居民在知识、学历、素养等方面形成巨大反差.呈贡大学城高校图书馆应联合起来,利用自身文化优势,在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与普及专业技术知识等方面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为构建云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建设区域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就呈贡大学城高校图书馆对周边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展开分析,并对具体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模式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