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世界农业继续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2.1%,超过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农业生产量如以1979—1981年为100,1990年为113%。总体上讲,可以保障人们生活的需要。 但是农业增长率正在逐步减慢,80年代不如70年代和60年代的速度。70年代世界农业年平均增长率为2.3%,60年代年平均增长率为3%。同时全球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发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盟国家的农业生产发展较快,至八十年代整个东盟地区(除新加坡外)的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是4—5%。其中,马来西亚六十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是5.6%,七十年代是4.3%,略有下降;菲律宾五十年代是5.1%,六十年代是4.9%,没有太大的变化;泰国在五十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六十年代略下降到5%,印尼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东盟国家中是最慢的,但到了七十年代也达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的第三大国,经济比较发达,人口稠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土地资源相对来说比较贫乏,山地和高原占领土面积的5/6,可耕地面积仅3500万公顷。 战后,墨西哥农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40年代至60年代,墨西哥农业取得了高速增长。1940—1965年农牧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3%,全国农业收获面  相似文献   

4.
一、农业生产水平 60年代末期,保、匈、捷实行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以来,20多年间,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1.增长速度 保加利亚农业增长较快,但近年有所减慢。60年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3%;70年代为1.9%,1980—1986年为1.5%。 匈牙利的农业增长速度得到持续不断地提高,60年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70年代提高到3.5%,由于1983、1985年遭受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5.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分析,世界粮食与农业总产量,80年代平均年增长率为2.1%,低于60年代和70年代的水平。1961—197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3.0%,1970—198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3%。 80年代,发展中国家粮食与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率有所提高,由70年代的年均增长3%增加  相似文献   

6.
李水山 《世界农业》1994,(11):10-12
韩国经济腾飞前后的农业与农村金融业农业部教育司李水山韩国的经济腾飞是在70年代后期实现的。70年代,韩国通过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开发战略,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经历4次经济开发的5年计划,在1970—1979年的10年问,实现了年平均9.6%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前半叶,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下,印度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年平均增长率仅0.8%,从1922年到1947年独立的二十五年间,年平均增长率更下降为0.25%,整个农业几乎处于破产的境地。 随着国家的独立,印度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转折时期。同独立前相比,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从1951/52年度到1978/79年度的二十七年中,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2.8%,是1900/01年度到1949/50年度年平均增长率的3.5倍,是1922年到1947年度年平均增长率的11.5倍。印度农业所以有了  相似文献   

8.
70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其中农业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不仅1970—1982年印度尼西亚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年均增长率达7.4%)农业增长率为3.8%,而且1983—1986年印度尼西亚经济低速增长时期(年均增长率3.8%)农业增长率仍达3.6%。尤为重要的是,印度尼西亚原来一直是粮食(主要是大  相似文献   

9.
巴西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极其丰富。但是,在历史上长期却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家。二次大战以来,由于采取了适合巴西国情的发展战略和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针政府,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高速的持续增长。从1945—1978年的33年间,国民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7%,农业增长率为4.3%,特别是1968—1974年期间农业的增长率平均每年达5.9%,农业总产值1980年比1964年增长了1倍。目前,巴西已成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相似文献   

10.
一、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 自60年代以来,30年时间里,泰国坚持“以农业立国”的方针,农业生产和出口有了很大发展。农、林、渔业生产总值从1957年的170亿铢增长到1988年的2478亿铢(约合9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9%,而同期农、林、渔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则从1959—1961年的平均3.7亿美元,增长到1988年的68.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1%,比生产增长率高两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泰国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面积约51.3万km~2。近30年泰国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60年代为5.6%,70年代为4.7%,80年代为3%。这在同期的世界各国中都是比较高的;与此同时,人口也得到了较快的增长,战后初期的1947年全国人口为1744万,1960年增到2663万,1970年增为3637万,1980年为4672万,1989年达到5560万,仅从1960—1989年的30年,人口即翻了一番,在80年代以前的时间,人口年均增长率都高达3%。泰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两者之间始终经历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委内瑞拉是拉丁美洲四大经济强国之一,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仅次于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它虽然素以发达的石油经济著称于世,但战后随着经济现代化,农业经济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1945—1979年,委内瑞拉农业产值从9.67亿博利瓦增至50.22亿博利瓦,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高于拉美地区的平均增长率3.2%。为了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委内瑞拉政府自六十年代起,还从上而下地推行了资产阶级的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后期世界农牧业产量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后半期,世界农牧业生产增长速度放慢,处于徘徊不前的状况。 世界农业产量1981—1985年期间年平均增长2.9%,1986—1989年期间年平均增长只1.5%。其中发达国家由年平均增长1.9%下降到年平均增长0.5%。尤其是北美成为负增长,大洋洲和西欧停止增长,东欧和苏联处于中等增长,但年际间波动大。发展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近60年来扎兰屯市气温的变化特征。[方法]以扎兰屯市气象局1953~2012年观测数据为依据,采用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60年扎兰屯市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近60年来扎兰屯市年平均气温为3.2℃,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以增长率为0.39℃/10a的速度增长;20世纪70年代开始增温,80年代中期之后气温增长变得更加明显;年平均气温以23和6年尺度为主要变化周期,经历了高温-低温的4个周期;到2012年为止,23年周期的低温震荡尚未闭合,全市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处于年平均温度较低的时期,升温趋势将有所减缓。[结论]该研究为扎兰屯市气候变化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斯拉夫农业生产过去比较落后。五十年代中期以来开始迅速发展。尤其七十年代以来,粮食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3%,居世界前列。1976年按人平均粮食产量为1,580斤,肉(包括脂肪)114斤,糖70斤,油32斤。对农业生产体制进行改革,大力发展农工联合企业,是南斯拉夫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六十年代以来,南斯拉夫开始建立把农业、畜牧业与农畜产品各种加工工业、零售和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2—2015年济阳县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4年来济阳县气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4年来济阳县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80年代属偏冷期,90年代—2015年平均气温显著增高,特别是90年代后期—2015年,属显著偏暖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现代都市农业评价体系,测度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并分析其驱动因素,提出优化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的路径,为大湾区等发达城市群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熵值法评价了2013—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分析了区域差异,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驱动因素进行辨析。【结果】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年平均增长率为5.3%,广州为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菜篮子保障能力发展平稳,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水平波动上涨,三产融合水平发展较快,年平均增长率为12.1%;农业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水平小幅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45%;现代农业经营水平增长较快,年平均增长率达17.2%。区域总体基尼系数波动下降,差异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距。目前,耕地面积占比、三产占比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各区域都市农业驱动因素有差别,且各因素的交互作用都属于“双因子增强型”,任意两个驱动因素共同作用时,都会增强其对都市农业分异的作用强度。【结论】样本观测期内,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总体呈增长趋势,区域间发展差距缩小,但城市...  相似文献   

18.
波兰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内部长期失调。农业生产在原来水平较低的基础上,三十多年来平均年增长率在3%左右,增长速度比一般发达国家略高,但在东欧国家中居于中等,且起伏较大。例如,波兰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三年计划,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5%。这是由于立国之初,农业遭受严重破坏,农业生产绝对水平很低之故。1950—1975年期间,农业政策上失误较多,工农业生产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七十年代后半期,农业生产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李波  胡豹 《浙江农业科学》2023,64(4):1004-1008
农业绿色发展是保护农业生态和促进农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措施。本文运用SBM-GML指数法测算了黄河流域9省2001—2019年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9年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在5.1%,农业技术进步是驱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各省之间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模式差异化明显,四川省尤为突出,年均增长率达到7.7%。因此,本文为了农业GTFP在黄河流域能够协同增长,将从以下3个途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出台相应的支农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半个多世纪以来,智利农业发展曲折坎坷,前期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土地高度集中,重工轻农,传统农业依靠国内市场,出口农业萎缩,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下降。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虽经历两次土改,根除了大庄园制等弊端,但缺乏整体规划,农业投入少,实行农产品价格控制伤害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导致20世纪70年代初农业生产低于1936年水平,1965~1970年粮食年均进口1亿美元,1972年升至4.5亿美元,1973年高达6亿美元,农业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出口少于进口,国民经济对外依赖性增强。政府决心依靠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大批农业专家,进行经济改革,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