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河北渔业》2007,(7):60-61
今年,秦皇岛市县(区)两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领导,将增殖放流与保护渔业资源、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积极支持和鼓励开展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工作,努力恢复渔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繁荣渔业经济,保持渔区稳定。  相似文献   

2.
浙江象山港大黄鱼增殖放流的回顾与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大黄鱼增殖放流工作起步于1998年,目前这项工程对浙东沿海和象山港海区大黄鱼资源的恢复性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受沿海渔民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和综合管理方面,正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的放流苗种招标、检验检疫、公证公示、标记放流及成效评估等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长效管理机制。为了更科学地开展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真正实现我省海洋经济水生动物资源的恢复和保护,对大黄鱼增殖放流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是非常必要的。一、增殖放流工作开展之背景我省是海洋与渔业经济大省,但…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杭州湾海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与效果评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长江口、杭州湾海域2004—2006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前后调查、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增殖放流种类对放流海域总资源补充量的增加有显著作用,放流种类的资源密度指数呈上升趋势,放流种类的资源补充量逐年增加;三疣梭子蟹、海蜇等放流种类在增殖放流区附近形成了区域性渔场,说明资源增殖、修复的效果非常明显;增殖放流整体的经济效益明显,3年总的苗种放流资金与捕捞经济效益的投入产出比平均达到1∶5,连续放流3年以上时增殖的累积效应得以逐渐体现;增殖放流使渔民的收入明显增加,促进了渔区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恢复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种群数量,保障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山东省近年来在渤海、黄海海域每年5~6月都开展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活动。为了提高放流中国对虾苗种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增殖放流苗种都要经过一个池塘暂养阶段,  相似文献   

5.
《河北渔业》2008,(6):64-64
按照《河北省2008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实施方案》和《河北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管理办法》的要求,秦皇岛市水产局成立领导协调、技术保障、后勤宣传等组织,严格选购苗种,5月27日开展了今年首次增殖放流工作。在昌黎、抚宁外海部分适宜的海域增殖放流1.2cm对虾苗1.6亿尾,增殖放流项目资金达80万元。  相似文献   

6.
每月要闻     
《中国水产》2009,(8):1-1
上半年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超过200亿尾:今年,农业部将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作为为农民办理的实事加以推进。半年来,增殖放流资金投入、苗种数量大幅增加,苗种质量明显提高,放流社会影响也日益显著。截至6月底,全国投入增殖放流资金3.47亿元,增殖放流各种鱼类、虾蟹类、贝类苗种共计219亿尾(粒),全国各地共举办增殖放流活动909次,  相似文献   

7.
增殖放流作为养护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的重要措施,以及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山东省各级政府渔业部门的重视,也得到了全省渔民的广泛认可。据了解,山东自2005年启动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以来,各级财政、社会投入21亿元,累计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638亿单位,放流规模引领全国,取得了涵养水生生物资源、维护渔业生态、改善种群结构、修复改善水域生态等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8.
《齐鲁渔业》2010,(7):61-61
潍坊 为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宣传力度,唤起公民踊跃参与义务放流的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实现人、海(河)、渔和谐发展,潍坊市海洋与渔业局首次在全市开展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题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苗种公众认购公益活动,欢迎社会各界、单位和个人通过认购放流苗种、  相似文献   

9.
杨起 《河南水产》2009,(4):43-44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目前恢复水生生物资源量的重要和有效手段,具有恢复生态平衡、修复生态环境、培养群众环保意识、增加渔民收入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在省和国家有关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我市也积极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05年以来南四湖增殖放流活动,通过2012年专业调研及近年野外采样调查,对增殖放流后渔业资源增殖状况及其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增殖放流实施后,南四湖渔业资源产量显著提升并趋于稳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富营养化状况好转,但距III类水质标准尚存差距;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渔业资源逐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增殖放流年投入收益比为1:16.43,经济效益显著;渔民收益显著提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张崇良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水产学报》2022,46(8):1509-1524
渔业资源增殖是修复受损生物资源和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十年来在我国以及全球许多国家有着较快发展。有研究指出很多资源增殖项目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甚至带来了负面的生态影响,这对资源增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重要警示。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以及全球渔业资源增殖的现状,围绕资源增殖评估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总结了资源增殖策略与增殖效果评估研究方面的进展;基于对增殖生态系统的认识,阐述了资源增殖中关键生态过程、生态机制与时空尺度问题,从基本原理、生态效应和空间尺度三个方面探讨了资源增殖评估方法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渔业增殖生态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与动态,资源增殖应基于对生态系统的全面了解,以前瞻性的评估研究指导资源增殖规划和合理避险。通过探讨增殖评估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发展方向,本文旨在为渔业资源增殖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ock enhancement programme for black sea bream ( 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 in Hiroshima Bay. This bay is one of the biggest production areas for black sea bream in Japan, accounting for about 10% of the total catch of the species in this country in 2004. After intensive fishing pressure caused a drastic decline in the catch of the species in this bay in the 1970s, a stock enhancement programme was conducted in its northern part since 1982 to restore the depleted population. The number of black sea bream juveniles released in 1996 surpassed 9 million, representing the third main species stocked in Japan. Almost 1.4 million of these juveniles were released into Hiroshima Bay. The fast acclimatization of hatchery-reared juveniles released into the bay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recovery of landings in the late 1980s and 1990s. However, this recovery was accompanied by a reduction in the market price of black sea bream. Further studie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ock enhancement programme as well as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Hiroshima Bay to maintain the stock of black sea bream at a stable, healthy level are desirable. The necessity of evaluating the secondary effects derived from using a reduced number of breeders as well as finding new markets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3.
环境因子对黄海鳀鱼亲体-补充量关系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芳  刘群  王艳君 《南方水产》2008,4(2):15-20
鱼类年际资源量的波动可以归因于年间环境条件的变化和该种鱼类亲体数量的变化。文章根据1990~2001年间黄海中南部鳀鱼声学调查评估结果,以及黄海千里岩海区在此年间的表层水温和营养盐统计数据,以Ricker模型(R=αSe^-βS)为基础对黄海鳀鱼(Engraulis japonicas)亲体-补充量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千里岩水域表层水温、磷酸盐浓度等环境条件因素对补充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浙北沿岸大黄鱼放流增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恢复浙江渔场大黄鱼资源,1998—2002年,浙江省在浙江北部沿岸海域进行了大黄鱼增殖放流可行性研究。通过5年来的放流试验表明,在浙北沿岸进行大黄鱼放流是完全可行的,放流鱼能够在放流区域附近海域存活、生长,并进行索饵、产卵洄游,同时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捕捞群体,放流鱼回捕率较高,放流效果较好。文章对试验放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今后进一步大规模放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水面鳜增殖放流技术及效果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 也是我国传统的渔业对象。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导致现阶段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鳜自然资源衰退严重。增殖放流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恢复的重要措施在世界各国大量开展。近年来针对鳜增殖放流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工作, 切实提高了鳜增殖放流的综合效益。本文综述了基于合理放流规格、放流时间、放流地点和放流数量的鳜增殖放流技术, 从经济效益、 生态效应、社会效益 3 个方面系统阐述鳜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我国大水面鳜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运用年龄结构资源评估模型ASAP,利用最新的渔业数据和生物学研究成果,对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主要资源变量捕捞死亡系数(F)、产卵亲体生物量(SSB)和生物学参考点受亲体-补充量关系的陡度参数(h)的影响很大。假设陡度参数h=0.7、0.8、0.9时,最大持续产量(MSY)分别为25 268t、27 414t、51 924t,当前(2010年初)F与FMSY之比分别为2.85、2.32、1.11,当前渔获量与MSY之比分别为1.65、1.52、0.80。1984年以来,F总体处于上升趋势,SSB处于下降趋势。基本模型条件下(h=0.8),当前资源状况为"趋向于过度捕捞"(Overfishing),且已接近于"过度捕捞"(Overfished)。若h=0.7、h=0.9,当前资源状况分别为"捕捞过度"、"趋向于过度捕捞"。  相似文献   

17.
合理选择增殖放流种类是实施增殖放流的首要环节,也是确保增殖放流效果的前提条件。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增殖放流种类甄选是未来的研究重点。本研究采用数量与生物量累积曲线法(ABC曲线),通过分析2013—2015年春季和夏季崂山湾鱼类与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探讨增殖放流品种的甄选,研究发现:(1)2013—2015年春季和夏季崂山湾鱼类群落结构都相对简单,稳定性差,基本处于扰动状态;(2)2013—2015年春季和夏季崂山湾游泳生物群落结构较鱼类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稳定性较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3)崂山湾鱼类与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年度与季度对比发现,双斑蟳(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分别在春季和夏季崂山湾游泳生物群落结构中起着重要的维稳作用。总体而言,崂山湾鱼类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大,相对简单,虾蟹类丰富了该水域的渔业资源,使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相对更合理,甄选该海域增殖放流品种时应重点考虑。实践证明青岛市每年春季在崂山湾放流的三疣梭子蟹,增强了该海域夏季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本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旨在为水产生物增殖放流种类的甄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大亚湾西北部,2007年12月25日完成投礁9.51×10^4m^3,礁区面积2.75km^2。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春季,采用拖网和刺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1次建礁前的本底调查和2次建礁后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礁区2次拖网跟踪调查的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种数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2.13倍和2.50倍,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3.38倍和8.19倍,平均尾数资源密度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11.57倍和23.39倍。礁区2次刺网跟踪调查礁区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种数分别为建礁前的2.29倍和3.14倍,平均渔获率分别为建礁前的5.51倍和9.49倍,平均尾数渔获率分别为建礁前的11.33倍和10.06倍。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增殖放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合理规划放流物种是增殖放流工作开展的核心。为促进增殖放流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根据我国增殖放流工作的制度规范和相关要求,就增殖放流物种选择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放流物种的种质来源、优先选择层级、功能定位匹配以及放流公益属性等,提出了增殖放流物种选择需要注意的相关原则以及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增殖放流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是衡量资源丰度的相对指标,其均值的估算是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以2004年~2006年东海区底拖网大面定点调查渔获的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例,利用算术平均值法、重抽样估值法、对数正态分布法、Δ-分布的最小方差无偏估计法和Finney-Sichel估值法分别对小黄鱼资源密度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评估不同方法的相对优劣性和稳健性。结果表明,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3种方法的均值估值较大,尤以Δ-分布法最大,而算术平均值法和重抽样估值法估值较小,且均值较接近;两两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Δ-分布法的估值显著高于其他方法的结果(P〈0.05),而其余4种估值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Δ-分布法和重抽样估值法的变异系数较接近,均小于其他结果;结合小黄鱼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大面积调查自身特点,Δ-分布法被认为是5种估值方法中适用性和稳健性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