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获得驴源马疱疹病毒8型ORF72基因编码的糖蛋白D(glycoprotein D,gD)和多克隆抗体,试验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EHV-8 gD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使用PCR方法扩增得到主要抗原区和跨膜区片段共960 bp,并构建pET-32a-gD960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pET-32a-gD960转化至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并优化表达,获得gD重组蛋白,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鉴定表达产物。使用包涵体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gD重组蛋白,并免疫小鼠,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三免2周后,通过Western-blot对鼠抗EHV-8 gD多克隆抗体进行鉴定,并使用间接ELISA测定其效价。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EHV-8 gD960基因表达载体并获得gD重组蛋白,gD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65 ku,与预期大小相符,且特异性良好。小鼠血清中鼠抗EHV-8 gD960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6 000,该多克隆抗体可以与EHV-8 gD960蛋白发生免疫反应。说明成功表达了EHV-8 gD960重组蛋白并制备了多...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国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驴群中马动脉炎病毒(EAV)和马疱疹病毒8型(EHV-8)的感染现状,于2020年从3个省份的屠宰场和驴场收集驴血样品共计860份.通过RT-PCR和PCR方法分别对血样进行EAV和EHV-8检测,统计其阳性率和混合感染率,并分析其流行情况;同时,对3个省份EAV和EHV-8阳性样品的O...  相似文献   

3.
马疱疹病毒8型(EHV-8)是近年来在规模化养驴场发现的一种病毒,其主要导致马属动物呼吸困难、繁殖障碍(流产、产弱驹等),严重危害养驴业的健康发展。为建立EHV-8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用于该病原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机制研究,根据NCBI数据库中EHV-8参考毒株ORF70基因序列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程序,建立检测EHV-8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最小检测浓度为100拷贝/μL,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0倍;特异性强,与EHV-1、EHV-4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好,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分别为0.15%~0.83%和0.06%~0.47%。利用新建立的方法对120份临床驴血样本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2.5%,研究结果为EHV-8的检测和致病性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马疱疹病毒2型(EHV-2)在驴群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集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某驴场流产母驴血清104份,利用PCR方法检测EHV-2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4份驴血清携带EHV-2,阳性率为2.9%,表明该驴场流产母驴携带EHV-2。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本研究鉴定的EHV-2 Chabuchar16、Chabuchar31和Chabuchar34与波兰EHV-2 PL_EHV2_44、PL_EHV2_39_Ⅷ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EHV-2 Chabuchar35与波兰EHV-2处于另一进化分支,表明有2种EHV-2基因型感染驴,且均与致伊犁马流产的EHV-2 XJ-YLZS28和XJ-YLZS28株亲缘关系较远。同源性分析显示:EHV-2 Chabuchar16、Chabuchar31和Chabuchar34与波兰马源EHV-2 PL_EHV2_39_Ⅷ株g B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8%~99.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5%~99.6%;EHV-2 Chabuchar35与波兰马源EHV-2PL_EHV2_3_I株g B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快速检测马疱疹病毒8型(EHV-8)的方法,本试验以EHV-8的全基因组序列为模板,针对糖蛋白B(gB)基因的保守序列,进行对比分析,设计EHV-8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建立EHV-8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使用该方法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EHV-8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EHV-8 DNA模板的最低检测限为1.1×102 copies/μL,敏感性高;EHV-8与EHV-1、EHV-4、马流产沙门氏菌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批内重复性试验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均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对132份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为10.61%,基因测序正确。由此可见,本试验建立的EHV-8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够满足EHV-8的检测需求,且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EHV-8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采集乌鲁木齐某马术俱乐部226匹纯血马鼻拭子样品,用高通量测序检测纯血马携带病毒多样性,结果宏病毒组学分析共产生73664946条reads,有16067条reads(0.022%)注释为哺乳动物病毒,其中105条reads注释到马疱疹病毒5型(EHV-5)gH基因.根据GenBank中的EHV-5参考株2-141/6...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锦鲤疱疹病毒中国吉林株(KHV-CJ)ORF25蛋白的结构特征和进化关系,采用框镜鲤尾鳍原代细胞增殖KHV-CJ,提取其DNA,经PCR扩增,获得ORF25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分析KHV-CJ ORF25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三株KHV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获得了长1824 bp的ORF25基因,编码608个氨基酸;预测ORF25基因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质量为66825.44 Da,等电点为7.947;抗原表位预测显示抗原性良好;编码蛋白存在6个N-糖基化位点、25个O-糖基化位点和28个磷酸化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与锦鲤疱疹病毒美国株属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我国锦鲤疱疹病毒的基因背景信息,从锦鲤疱疹病毒中国吉林株(KHV-CJ株)获得ORF124基因,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KHV-CJ株ORF124基因结构和功能,并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三株KHV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ORF124基因的理论分子质量为31221.96 Da,KHV-CJ株与其他三株KHV同源性均为99%;信号肽切割部位最可能位于24位的T(苏氨酸)和25位的V(缬氨酸)氨基酸之间;ORF124基因无跨膜区;氨基酸序列不存在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11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和7个磷酸化位点.该蛋白的表面抗原决定簇位点区域广泛、峰值高,预示该基因可作为基因工程疫苗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马腺疫链球菌感染驴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从山东省某驴场的2只病驴颌下淋巴结肿胀化脓液中分离出2株病原菌,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16S rDNA的PCR测序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马链球菌马亚种。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其对恩诺沙星、氯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和美罗培南高度敏感。本研究为驴感染马链球菌马亚种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马疱疹病毒性脑脊髓病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对养马业和赛马业的危害很大.国外许多研究表明,该病神经症状的出现与该病毒编码DNA聚合酶催化亚基的ORF30基因单核苷酸点变异之间具有显著性关联.为获得大量EHV-1病毒DNA聚合酶并进一步研究ORF30基因SNP对DNA聚合酶活性和功能的影响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EH...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方法分三段扩增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ELAV  DLA)的前病毒DNA,这三个片段覆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全部基因组,PCR产物经克隆后顺次连接,获得一个含有ELAV全基因(8.0Kb)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8.0。将此8.0Kb EIAV全基因再亚克隆到含有一完整 EIAV DLA株长末端重复序列的质粒中,获得一含有 EIAV驴白细胞弱毒前病毒全基因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8.2,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p8.2含有EIAV前病毒的全基因。用p8.2转染驴白细胞,将其作为种毒进行传代,于感染该克隆毒的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出了反转录酶,说明在驴白细胞中由p8.2衍生出了EIA病毒。驴白细胞经该克隆毒感染后,第4天出现病变,经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典型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粒子,进一步证明p8.2具有感染性,我们获得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我国EIAV疫苗株的减毒机理和免疫保护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建立马疱疹病毒1型(Equine herpesvirus type1,EHV-1)人工发病模型,确定EHV-1感染马的半数感染量(ID50)及感染发病的判定标准,为该病的预防与治疗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以新疆伊犁地区某发病马场流产胎儿中分离的EHV-1 XJ2015株为研究对象,设立4组不同病毒剂量感染组及对照组,经鼻内喷雾感染马,5 mL/匹,每天观察试验马的临床症状和发病情况,14 d后进行剖检,观察各组织脏器病理变化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鼻腔排毒及病毒分布情况。结果显示,EHV-1 XJ2015株感染马的ID50为10-6.67/5 mL,其病毒含量为104.33 TCID50/mL。与对照组相比,1×106和1×105 TCID50/mL感染组马临床评分显著升高,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高达39.5 ℃,一般持续2~6 d)、食欲不振、流浆液性鼻液和下颌淋巴结肿大;且1×106和1×105 TCID50/mL感染组试验马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排毒,肺脏及脑组织中可检测出大量病毒,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患马脑组织出现非化脓性脑炎及神经元水肿,肺脏组织出现间质性肺炎、嗜中性粒细胞、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和肺泡间隔增厚。以上结果表明,EHV-1 XJ2015株对马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患病马临床症状典型,病毒主要随鼻液排出,并富集在肺脏及脑组织,通过上述指标确定EHV-1感染马发病的判定标准,本试验成功建立EHV-1感染本体动物疾病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用Marc145细胞从云南某猪场分离到两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将其命名为YN-1和YN-2。分离株在Marc145细胞上盲传4代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其滴度为10-3.6/0.1 mL。PCR方法对NSP2基因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分离株缺失了90个核苷酸缺失,NSP2基因符合强毒特征。对分离株ORF5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进行同源性及遗传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两株PRRSV位于进化树的同一个小分支上,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9.5%,与山东株JN-HS、河南株Henan-1及越南株347-T-KSA位于同一个小分支上,其遗传距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2%~99.8%,与国内经典毒株Ch-1a和VR-2332的核苷酸同源性仅为94.4%~94.5%,与国内其它强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8%~99%,均属于强毒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山东省聊城市规模化驴场中马流感病毒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来源。[方法]从聊城的规模化驴场采集病料和血清,通过HI试验检测驴血清中的马流感病毒H3N8亚型抗体的阳性率。使用RT-PCR技术扩增肺脏和鼻腔棉拭子样品中的马流感病毒M基因,对获得的马流感病毒M基因与不同流感病毒的M基因进行序列比对,推测其来源。[结果]HI试验表明,120个血清样品中马流感病毒H3N8亚型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3.3%(40/120);其中,母驴的马流感病毒H3N8亚型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2.5%(17/40)、公驴为32.5%(13/40)、驴驹为25.0%(10/40)。通过RT-PCR检测发现,32.3%(21/65)的样品可测出目的条带。通过序列比对得出,该试验获得的流感病毒M基因与马属动物的H3N8亚型流感病毒高度同源(CY032222、CY032318、CY028821等),同源性最高可达99.8%。[结论]马流感病毒在聊城周边的数个规模化养驴场发生流行。该研究从驴体内分离的流感病毒M基因属于马流感病毒H3N8亚型M基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导致新疆某规模化奶驴场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试验采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采用生化鉴定管和16S rRNA的PCR扩增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K-B药敏纸片法测定其耐药性,D600 nm值绘制细菌生长曲线,最后分析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粉红色菌落,在伊红-美兰培养基上长出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生化鉴定分离株的葡磷胨水、赖氨酸、鸟氨酸、棉子糖、山梨醇、侧金盏花醇、木胶糖试验均呈阳性,而苯丙氨酸和硫化氢试验均为阴性;PCR扩增后测序得到205 bp的1号菌株和203 bp的2号菌株,其特性符合大肠杆菌的特性;药敏结果表明,分离株对链霉素和氯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耐药;生长曲线表明,分离株在2~16 h时为高度繁殖期,16~32 h处于稳定期,32 h以后开始进入衰退期;1号菌株与2号菌株同源性高达99%,1号菌株与大肠杆菌11J和RCB800的同源性最高(100%);2号菌株与大肠杆菌675SK2和DTU-1的同源性最高(100%);由系统进化树分析可知,1号菌株与大肠杆菌11J和RCB800处于同一个小分支,2号菌株与大肠杆菌675SK2和DTU-1处于同一个小分支。因此,导致本次驴乳房炎的病原菌为大肠杆菌,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导致驴乳房炎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华北地区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0月,华北地区某赛马场的马同时发生了以发烧、流水样鼻汁或脓性分泌物、咳嗽等临床症状为主的疾病,疑似马流行性感冒。采集患病赛马的鼻腔分泌物,发病期和发病后14d血清,经鸡胚接种法分离病毒,并用鸡红细胞血凝抑制试验(HI)、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病毒回归试验、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的病毒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毒株(A/equine/Huabei/1/2007(H3N8)为马源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基因型属于美洲分支。我们通过动物回归感染试验建立起分离毒株的实验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分析2009年安徽省和江苏省周边地区流行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遗传变异特征,采用RT—PCR方法对该地区分离的22株PRRSV的Nsp2和ORF5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2株PRRSV均属于美洲型毒株,其中21个毒株的Nsp2存在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与高致病性PRRSV有相同的缺失特征;而且此21个毒株的ORF5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也发生多处突变,集中出现在毒力相关位点、抗原表位和糖基化位点序列中。只有HZNJ株与疫苗株的同源性较高。进化树分析显示,21个分离株与高致病性PRRSV处在同一进化分支,而HZNJ株与疫苗毒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进一步说明高致病性PRRSV已成为该地区的优势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猫疱疹病毒1型(FHV-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对2016年-2017年从洛阳及天津地区多家宠物医院收集的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猫眼鼻拭子样品,用FK-8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电镜形态观察和gD基因测序分析等方法鉴定所分离的病毒,并进行病毒体外生长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病料在FK-81细胞上接种后24 h^36 h呈现变圆、融合、局灶性堆积聚团和脱落等细胞病变;分离毒株可被FHV-1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电镜下可观察到病毒粒子呈圆形、有囊膜、直径约130 nm,具有疱疹病毒科的典型形态特征,将所分离到的5株FHV-1分别命名为2016TJ1株、2016TJ2株、2017LY1株、2017LY2株和2017LY3株;病毒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接种后12 h^36 h病毒快速增殖,40 h^60 h病毒滴度达到高峰,72 h病毒滴度开始下降;5株FHV-1 gD基因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100%,核酸序列高度保守且与国内外流行株及疫苗株的同源性极高。研究结果为我国宠物猫群中FHV-1的病原分离、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Because of the serious disease sequelae associated with equine herpesvirus type 1 (EHV‐1) infections, awareness and control measures used to control outbreaks are important issues for all horse populations. Objectives: Describe the occurrence and management of an outbreak of EHV‐1 infection at a veterinary hospital. Animals: Horses hospitalized at a referral veterinary hospital. Methods: A horse with myeloencephalopathy associated with EHV‐1 infection (EHM) was admitted for diagnostic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under strict infection control procedures. We describe the occurrence and management of a nosocomial outbreak of EHV‐1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admission of this patient. Results: Despite institution of rigorous biosecurity precautions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of the index case, EHV‐1 infections spread to 6 other horses that were hospitalized at the James L. Voss Veterinary Teaching Hopsital, including 2 that served as sources of infection for horses on their home premises after discharge. Infection with EHV‐1 was confirm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by seroconversion documented by glycoprotein G ELISA. A voluntary quarantine was imposed and admissions were restricted to prevent additional horses from being exposed. Quarantine duration was abbreviated by serial testing of all horses with PCR.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Importance: These findings illustrate the contagious disease risk that can accompany management of horses with EHM. Horses with active nasal EHV‐1 shedding should be isolated in an airspace that is separate from other horses by strictly enforced biosecurity and isolation procedures. Serial testing with PCR may be a useful adjunct to determine when 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has been minim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