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旨在建立3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小鼠感染模型,为抗沙门菌疫苗或药物的研发提供动物评价平台.分别用鸡白痢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腹腔注射4~6周龄ICR雌鼠,根据不同剂量下小鼠的生存曲线来确定最适感染剂量.小鼠按最适感染剂量攻毒后20 h处死,测定脾脏、肝脏、空肠、回肠和盲肠部位细菌载量,并对脾脏和肠道进行病理学观...  相似文献   

2.
为鉴定临床上常见的3种沙门菌血清型,针对特异性基因invA(沙门菌属)、sdfl(肠炎沙门菌)、Stm4495(鼠伤寒沙门菌)和SPUL-2693(鸡白痢沙门菌)设计引物,利用标准菌株通过优化体系成功建立了沙门菌的四重PCR检测方法.结果 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检测下限:基因组为500 pg/mL,菌液为10...  相似文献   

3.
对陕西省珍稀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送检的2只病死朱鹮进行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斑,腺胃有大小不一溃疡灶,溃疡灶可见暗黑色线状虫体,十二指肠和泄殖腔有不同程度出血;经病原分离鉴定为沙门菌感染,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6):130-137
本研究旨在探讨MTT法用于沙门菌(Salmonella)活菌计数的可行性及操作的最佳试验条件。通过改变波长、反应时间、试剂剂量等,确定MTT法测沙门菌活菌数的最佳试验条件,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模型进行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T检测沙门菌活菌数与平板计数法的测量结果是一致的,并且不同生长阶段的沙门菌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研究表明MTT法用于检测沙门菌活菌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根据沙门菌的侵袭性抗原保守基因肠毒素(STN)基因上的靶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沙门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建立了沙门菌的PCR检测方法,与传统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的特点,在沙门菌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沙门菌感染对小鼠白细胞总数及其亚群动态变化的影响,采取腹腔注射的方法给小鼠接种6.5×109 CFU/mL浓度的沙门菌0.1 mL/只,分别在4、6、8、12、16和24 h采集小鼠血液,应用全自动动物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感染小鼠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和粒细胞数,记录并分析小鼠24 h内白细胞总数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白细胞总数及其亚群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数的变化幅度最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感染沙门菌能够刺激小鼠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影响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沙门菌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2500多个血清型,且不断有新的血清型发现.它们主要寄生于人类及各种温血动物肠道,引起人和动物发生沙门杆菌病.鸭沙门菌能引起2周内雏鸭急性死亡,尤其是败血症病例,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0年10月宜城市多家肉鸭场发生雏鸭沙门菌病,死亡率高,危害当地养鸭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沙门菌病(salmonellosis)是由沙门菌属(Salmonella)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畜禽沙门菌病的有效途径。由于当前使用的沙门菌减毒疫苗成本较高,免疫效果不稳定,免疫程序复杂,导致使用率不高。口服植物型沙门菌疫苗具有产量高、生产时间短、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点。对口服植物型沙门菌疫苗的研究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广泛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鉴于沙门菌、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的危害及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在评价沙门菌噬菌体SP3383、大肠杆菌噬菌体EP-SY体外杀菌活性及安全性的基础上,应用二者进行了预防和治疗宿主菌感染实验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SP3383和EP-SY分别在与宿主菌体外共培养的初始7 h和5 h使细菌数量明显减少;10~(12) PFU/只的噬菌体对离乳昆明小鼠是安全的;噬菌体SP3383、EP-SY可明显减轻宿主菌感染导致的小鼠空肠或十二指肠病变,显著降低宿主菌感染小鼠脾脏及空肠或十二指肠的荷菌量(P<0.05)。  相似文献   

10.
小鼠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检测分析有助于沙门菌致病机理的研究。从扬州市某屠宰场猪胴体表面采样分离出了一株沙门菌,通过生化鉴定及血清型分析,判断该菌株为鼠伤寒沙门菌。药物敏感性分析表明,该菌株对氨苄青霉素高度耐药,而对头孢类等药物敏感。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腹腔注射5×105CFU/只的剂量即可致死小鼠,1×104 CFU/只的剂量感染后,虽然不能致死小鼠,但能引起小鼠肝脏和脾脏的病理损伤和炎症反应,脏器系数升高,肝脏抗氧化系统紊乱;细菌在小鼠体内的定殖能力较强,4周以后肝脏和脾脏中仍能分离到;感染小鼠血清生化指标(ALT、AST、ALP、TP、ALB)异常,部分细胞因子(IFN-γ和TNF)升高。说明该菌株能诱导脾脏中T淋巴细胞的活化。通过以上分析,对该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建立猪圆环病毒2型(PCV2)诱导的小鼠体内免疫细胞氧化胁迫模型。筛选PCV2感染剂量及感染时间,采用腹腔注射、滴鼻和灌胃3种途径联合方式于第1、2、3 天或第1、3、5、7天给予昆明系小鼠感染PCV2病毒原液或10-1 PCV2病毒液,分别于感染后7、14、21 d剖杀小鼠,测定活性氧(ROS)、总谷胱甘肽(T-GSH)、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及黄嘌呤氧化酶(XOD)、髓过氧化物酶(MP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探讨PCV2感染时间与活性氧水平变化的关系,建立免疫细胞氧化胁迫动物模型。结果显示,第1、2、3天每天经3种途径联合感染PCV2病毒原液,1 mL/只,为后续试验感染最佳方案。PCV2感染小鼠3个时间点细胞内ROS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均极显著升高(P < 0.01),感染后7、14 d GSH水平显著降低(P < 0.05);感染后7 d GSSG水平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1);感染后7 d T-GSH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 < 0.05),感染后14 d T-GSH水平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 < 0.01)。感染后7 d脾脏XOD、MPO、iNOS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 < 0.05)。结果表明,PCV2成功感染小鼠,试验感染方案为第1、2、3 天每天经3种途径联合感染PCV2病毒原液,1 mL/只,且用PCV2病毒原液感染7 d是建立小鼠体内免疫细胞氧化胁迫模型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establish the oxidative stress model of immune cells in mice induced by PCV2. Optimal infection titer and time of PCV2 were selected. On the 1st,2nd and 3rd day or 1st, 3rd,5th and 7th day,Kunming mice were treated with 100 PCV2 or 10-1 PCV2 by 3 ways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and intragastrical administration). 7, 14, 21 d post administration, we killed the mic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total glutathione (T-GSH),reduced glutathione (GSH),oxidized glutathione (GSSG) levels and xanthine oxidase (XOD), myeloperoxidase (MPO)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ection time point and the change of ROS level after PCV2 infection. Thus to establish mice immune cells oxidative stress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fection with 100 PCV2 virus in 3 ways every day both at day 1, 2, 3 and 1 mL per mouse was the best program for the follow-up experiment. The intracellular level of ROS of mice infected with PCV2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oth at 7, 14 and 21 d (P < 0.01);7 and 14 d post infection, GSH level of PCV2 infected mic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7 d after infection, GSSG level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1); 7 d after infection, T-GSH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GSH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t 14 d post infection (P < 0.01). XOD, MPO and iNOS activity between PCV2 infection group and blank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7 d post infection (P < 0.05). It suggested that PCV2 successfully infected mice, experimental infection programme was Kunming mice were treated with 100 PCV2 by three ways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and intragastrical administration) both at the 1st,2nd and 3rd day of the experiment.The best condition to establish the oxidative stress model of immune cells in mice was using 100 PCV2 to infect for 7 days.  相似文献   

13.
热应激诱发的氧化应激对羊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应激会破坏机体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平衡,诱发机体的氧化应激。而机体抗氧化系统与免疫系统息息相关,其中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是联系二者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热应激如何诱导羊发生氧化应激,以及热应激诱导的氧化应激对羊肠道组织、机体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分泌的影响和Nrf2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以期系统理解热应激诱导的氧化应激对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热应激条件下机体发生氧化应激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应激是指机体在高温条件下对热暴露所做出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的总和。有研究表明热应激会引起机体氧化还原平衡紊乱,发生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和组织,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热应激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热应激问题将会更加突出,本文就热应激条件下氧化应激发生的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山楂调节氧化应激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山楂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在Uniprot数据库中对所得靶点进行标准基因名转化。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氧化应激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0软件获得山楂和氧化应激的交集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山楂-主要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随后利用AutoDockTools 1.5.7和AutoDock 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结果由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作图。【结果】筛选获得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豆甾醇、谷甾醇、表儿茶素等山楂的主要活性成分。基于主要活性成分和氧化应激分别筛选获得185和9 647个靶点,其中山楂与氧化应激交集靶点共171个,如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AKT,AKT1)、细胞肿瘤抗原p53(cellular tumor a...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猪圆环病毒2型(PCV2)对体外感染3D4/2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来确定建立PCV2体外诱导3D4/2细胞氧化胁迫模型的条件。以5个不同浓度PCV2感染组(100、10-1、10-2、10-3、10-4)作用于3D4/2细胞2h,弃去病毒液,加入含100mL/L胎牛血清1640培养液后继续培养,于4、8、12、24、48h分别收集细胞上清液或细胞,测定NO、ROS、GSH、GSSG、XOD、MPO和iNOS等指标。10-1PCV2感染3D4/2细胞24h、48h后显著升高细胞NO水平,感染4h~24h显著升高细胞ROS水平,降低细胞GSH水平和GSH/GSSG比值;10-1 PCV2感染3D4/2细胞4h、8h显著升高细胞GSSG水平;10-1PCV2感染3D4/2细胞4、8、12、24h均能显著升高细胞XOD、MPO、iNOS活力,提示10-1PCV2感染3D4/2细胞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细胞氧化还原状态,诱导了细胞产生氧化应激,而病毒感染后48h未检测到PCV2核酸。表明PCV2感染后4h~24h能诱发3D4/2细胞氧化应激,选择10-1PCV2作为氧化应激模型的感染剂量。  相似文献   

17.
储蓄  张军霞  王晶 《畜牧兽医学报》2021,52(12):3346-3356
动物机体内存在氧化还原平衡,正常状态下保持相对的稳态,当环境或自身状态发生改变时,这种平衡可能会被打破,进而引发机体氧化应激。研究发现,引起氧化应激的因素有很多:如环境因素、动物自身状态改变和外源致病菌以及病毒等,这些因素造成的氧化应激对动物的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和繁殖功能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引发动物死亡,因此,寻求和添加安全有效的抗氧化制剂以调节动物氧化还原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针对动物氧化应激的营养性添加剂主要有益生菌、维生素、微量元素、激素类和植物类活性物质等。本文对引发动物氧化应激的主要原因和其对动物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概括了具有缓解动物氧化应激功能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以期为动物氧化应激和其缓解策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A对动物氧化应激的减缓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四烯酸(ARA)、活性氧和一氧化氮(NO)过量产生可以引起细胞氧化损伤。维生素A可以有效地调控ARA和NO的生成,在减缓氧化应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提高硒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表达和活性、通过Trx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GPx1/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途径对ARA及NO进行调节2个方面综述了维生素A对动物氧化应激的减缓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维生素A对氧化应激的调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自噬是细胞依赖溶酶体对蛋白质和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能帮助细胞适应各种不良刺激,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和实现自我更新中起着重要作用。氧化应激是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之间的稳态被破坏而造成的应激状态。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中产生的活性氧能诱导自噬产生,而自噬能缓解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从而保护细胞存活。本文主要对自噬的形成过程、氧化应激诱导自噬产生机制以及自噬缓解氧化应激的途径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畜牧生产中通过调控自噬缓解氧化应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