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本文主要综述了维生素A对调节视力的视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时糖元异生起关键作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的调控,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中△5-去饱和酶基因以及对与生长有关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基因的调控,为研究日粮中维生素A添加对动物营养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瘦素(lepti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代谢调节因子,通过结合靶细胞膜上的瘦素受体(Lep-Rb)后经过相关的信号转导体系来发挥生物学作用。Leptin可抑制脂肪的沉积,促进脂肪的水解。就其对动物机体脂肪沉积调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 IMF)是指肌肉内沉积的脂肪,主要包括磷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含量是评价肉品质的重要指标。维生素A是基因表达的关键调节因子,通过转录因子、信号通路和表观遗传修饰等途径对肌内脂肪细胞进行调控,影响动物脂肪合成和脂类代谢。本文主要综述了维生素A调控脂肪分化的机理,为通过营养途径调控肌内脂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脂肪沉积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遗传和表观遗传的调控作用。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方式,可通过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或改变染色质的结构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机体生长发育和细胞分化等重要的生命过程。动物脂肪沉积是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肥大的结果,脂肪细胞分化是由多能干细胞经前体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转化的过程。相关研究表明,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iated receptor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家族(CCAAT enchancer binding proteinfamily,CEBPs)在脂肪沉积过程中起关键调控作用。近期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可以通过调控脂肪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参与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去甲基化也可影响动物脂肪沉积过程,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作者主要介绍了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定义、发生位点、生物学功能、参与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过程中的酶及其作用机制,概述了脂肪沉积过程及PPARγ、C/EBPα等转录因子在脂肪沉积过程中的调控作用,重点阐述了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对脂肪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和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旨在为阐明脂肪沉积机制及改善动物肉质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脂肪组织是构成动物胴体及肉品的重要组分,动物不同部位的脂肪沉积直接影响其胴体品质和肉品质。脂肪沉积的增加有两种途径:一是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即脂肪生成(adipogenesis);二是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即肥大(hypertroph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调控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最重要因子之一。近年的研究发现,VEGF-A/B与机体脂肪沉积密切相关。因此,本文综述了VEGF-A/B及其受体对脂肪生成、代谢和沉积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为研发调控动物不同部位脂肪沉积、提高动物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营养调控技术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肉牛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内脂肪是影响肉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肌内脂肪含量高,大理花纹丰富,肉细嫩、口感好。作者从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主要因素着手,分析了不同的遗传基础、年龄、屠宰部位、日粮等因素对肌内脂肪的影响,为生产优质高档牛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脂肪组织是动物机体重要的能量代谢及内分泌器官,选择性的脂肪沉积对动物肉类的感官品质、风味性和加工特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动物不同部位脂肪沉积的特异性调控因子及其作用分子机理备受研究者的关注。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2 nt左右的非编码小RNA,近年来采用组学技术对具有表型差异的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发现了许多差异表达的miRNAs,这些miRNAs可通过与靶基因mRNA相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对不同部位脂肪沉积调控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从miRNA在动物皮下脂肪组织和肌内脂肪的调控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miRNA调控动物脂肪组织沉积的作用及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肉牛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30头体重350±10 kg西门塔尔×鲁西黄牛杂交肉牛,研究了不同水平维生素A(VA)对肉牛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将试牛随机分为对照组(日粮中分别不添加VA)和试验组(日粮中添加VA1 100、2 200、3 300、4 400、5 500 U/kg)。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3 300~4 400U/kgVA可以明显提高肉牛机体的GSH-Px、CuZn-SOD两种抗氧化酶的活力和T-AOC(P<0.05),但不能提高T-SOD的活力(P>0.05),当日粮中添加5 500 U/kg VA时,以上三种酶的活性和T-AOC都有下降的趋势;日粮中添加4 400~5 500 U/kgVA,可以明显降低肉牛血清中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MDA的含量(P<0.05),日粮VA添加量低于3 300U/kg时,肉牛血清中的MD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T-AOC、GSH-Px、CuZn-SOD抗氧化酶的活力和MDA的含量均可以敏感的反映出VA的添加水平,可以作为判断VA营养状况性能的指标;T-SOD不是检验VA的抗氧化作用的合适指标;通过T-AOC、GSH-Px、CuZn-SOD抗氧化酶的活力测定,证明肉牛V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 300 U/kg。添加4 400 U/kg更有利于阻止机体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各项指标均证明,添加5 500 U/kgVA不利于肉牛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瘦素(leptin)具有参与抑制摄食、能量代谢、激素分泌、骨代谢、生殖与发育和免疫等过程的生物学功能。作者综述了瘦素和瘦素受体的功能性结构及其与脂肪沉积与代谢的关系,探讨了瘦素对猪脂肪代谢的调控机制,总结了该领域当前的研究概况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的快速发展及其在营养学中的应用,营养素与基因表达的相互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在介绍VA营养生理功能的基础上,综述了VA对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