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昆虫多样性对不同林型的生态响应,为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森林经营、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9月,每15天1次,采用扫网法并结合震落法和观察法对云杉人工林(YR)、白桦天然次生林(B)、红松人工林(HR)、椴树红松林(DY)、云杉红松林(YY)和枫桦红松林(FY)6种不同林型的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昆虫群落结构分析、多样性特征指数及时间动态分析、稳定性分析、主分量分析、群落相似性分析等系统研究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昆虫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动态。【结果】共采集昆虫标本4 599号,隶属9目67科188种;各林型昆虫群落均以膜翅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类群;各林型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其中云杉原始林和云杉人工林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相对较高,优势度均相对较低。各林型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随季节变化趋势均表现出显著一致性(0.708~0.955,P0.05),与优势度指数随季节变化趋势均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0.863~-0.983,P0.001),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变化趋势除YR外,均表现为较大的正相关,多样性指数与群落个体数量时间变化趋势仅在YY、DY和B林型中表现出较大的正相关。各林型昆虫群落的相对稳定性存在一定差异,S_t/S_i的比值序列为YYYRBFYDYHR,S_n/S_p的比值序列为YR=HRFYBYYDY,YY、YR的稳定性相对较好,森林环境质量相对较高,而DY、HR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森林环境质量相对较低。全年各林型昆虫群落中不同营养类群物种数均表现为植食性类群最多,个体数量表现为YR中性昆虫类群最多,YY中植食性类群最多,其他林型均以捕食性类群最多。昆虫群落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YY和YR昆虫群落中中性昆虫物种数是主导昆虫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在DY和HR昆虫群落中转变为植食性昆虫个体数和物种数。在稳定性居中的B和FY中,主导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由中性昆虫个体数转变为植食性昆虫个体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度量值为10时,可将6种林型的昆虫群落分为2类:B、YY和YR聚为一类,HR、DY和FY聚为一类。【结论】虽然各林型昆虫多样性均较为丰富,且昆虫群落均较为稳定,反映出较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但是HR和DY稳定性相对较低,建议增加植物多样性以提升第一营养层昆虫个体数量;DY植食性昆虫比例较大,建议采取一定措施增加天敌昆虫丰富度,以提升昆虫群落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排放因子法,对大兴安岭林区1980—2005年间森林火灾中不同林型下灌木、草本和地被物层气体释放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大兴安岭25年间森林火灾灌木、草本和地被物层CO2,CO,CxHy,NO,SO2的释放量分别为25.04×106,5.72×106,0.21×106,0.09×106和0.24×106t。其中白桦-落叶松林、白桦-杜鹃林和蒙古栎-胡枝子林是气体释放量较多的林型,约占总排放量的70%以上。此外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SO2和NO的释放量可达到我国总生物质燃烧释放量的50%左右,其释放量与农业上备受关注的秸秆燃烧相当。  相似文献   

3.
选取丰林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中7个森林群落类型,通过比较研究,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个体总数乔木层和亚乔木层较低,灌木层和草本层较高,物种丰富度及物种总个体数的垂直结构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根据阔叶红松林基本林型生态序列排序,建立丰富度指数 SR_1、R_2R_3拟合数学模型,拟合普遍较好为多项式数学模式。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是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表现,环境因子决定了森林群落的分布,群落类型、环境因子、丰富度三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选取丰林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中7个森林群落类型,通过比较研究,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个体总数乔木层和亚乔木层较低,灌木层和草本层较高,物种丰富度及物种总个体数的垂直结构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根据阔叶红松林基本林型生态序列排序,建立丰富度指数SR1、R2R3拟合数学模型,拟合普遍较好为多项式数学模式.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是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表现,环境因子决定了森林群落的分布,群落类型、环境因子、丰富度三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北方重点国有林区,扑救森林火灾任务十分繁重,同时,由于地形、林型、道路、气象等因素影响,火场情况多变,险情时有发生。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特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北纬47°39′~53°23′,东经125°5′~120°00′)南北相距627公里,东西相距368公里,地势东陡西缓,构成山地丘陵地形,林区地势起伏不大,海拔高度一般在400~1500米之间。植被以落叶松为主,  相似文献   

6.
林型是指优势林分为主的乔木群落与其他植物层次特点综合的环境条件,植物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更新过程和森林演替方向等方面都很相似,而且在同样的经济条件下应采取相同森林经营措施的森林地段之总和。简单地说,  相似文献   

7.
森林更新是森林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持森林群落动态变化的基础。以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2019年的116块样地数据,从林分结构、林分因子、土壤理化性质、林下植被特征和干扰等5个方面选取影响森林更新能力的19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得到指标权重,建立了森林更新影响因子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线性函数综合评价法得到了森林影响因子的综合评价值,对该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更新优劣进行了判断。结果显示:综合评价值可以很好地判断森林更新的优劣,不同林型下综合评价值对森林更新优劣的判断准确率均在90%以上;从总体上看,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i的更新情况相对优于针阔混交林和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研究提出了基于森林更新影响因子评价体系构建的一种更新优劣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北京海坨山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为暖温带森林土壤氮循环及森林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4种典型林分类型(油松林(Pinus tabuliformis Carriere)、针阔混交林(Pine-poplar mixed)、蒙古栎林(Quercus mongolica Fisch)、核桃楸林(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分别设置3块 (20 m × 20 m) 标准样地,采集0 ~ 20 cm土层土样,分析相关土壤性质,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不同土壤特性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结果 4种林型下共测定出4门6纲13目16科29属。多样性分析显示,4种林型下土壤固氮菌α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油松林>针阔混交林>核桃楸林>蒙古栎林。β多样性分析显示,4种林型土壤固氮菌群落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在已鉴定的土壤固氮菌中,各林型以变形菌门为主,核心菌属为慢生根瘤菌属、广泛固氮氢自养单胞菌属和斯克尔曼氏菌属。RDA分析显示,土壤特性能解释固氮菌群落变异的65.48%,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影响 4 种林型下土壤固氮菌群落组成。 结论 北京海坨山地区土壤固氮菌资源丰富,不同林型下土壤特性、固氮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显著影响土壤固氮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1.杉木是我国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现已发现很多快速丰产林分,林农也有丰富的培育经验。在学习和总结这些经验中,我们试用了林型学原理与方法。、 2.在调查地区,根据地貌、土壤和栽培措施(主要是抚育强度和密度)的不同,把杉木人工林划分为3个林型组、6个亚组、8个林型和13个栽培型。 3.比较林型组、亚组、林型和栽培型的林木生长发育状况,可以看出,快速丰产的原因是综合的,是森林植物条件、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为措施适当结合的结果。 4.对于今后的造林,我们建议,除了选择良种壮苗,实行烧山全垦以外,应根据不同的林型,设计合理的密度和加强抚育。并根据已有调查材料,正确估计森林将来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0.
林地天然更新决定着该地区森林群落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提高森林群落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土默特左旗有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为研究对象,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分别从优势树种、郁闭度、坡度、坡向、林型等方面,对林地天然更新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默特左旗林地天然更新整体不良,后期还需施以一定人工措施促进天然更新,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年3月5日至7日由中国林学会及北京林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林型学术座谈会。座谈会通过以湖北省神农架天然林,东北小兴安岭长白山天然林,华北、西北次生林,南方人工杉木林,华北石灰山区的林型和立地条件类型的研究成果为实例,热烈而深入地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林型及立地条件类型分类原则;二、林型分类单位和经营单位的相互关系,林型及立地条件类型在森林经营及造林上的应用;三、林型学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兴安落叶松原始林三种林型生物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产量的研究,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核心。六十年代以来,欧美、日本、苏联对森林生物产量的研究,达到了相当活跃的程度,我国从七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但仅限于杉木、黄山松、油松、樟子松、红松等人工幼中林。天然林的研究较少,如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蒙古的白杄、青海云杉和油松林等研究也只是近几年才开始的。1982年我们在根河林业局研究了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原始林中分布最广的三种林型成熟林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主要优势树种—白桦和兴安落叶松群落进行植物多样性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在群落垂直结构上,白桦群落各层片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较大,Simpson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兴安落叶松群落二者无显著性差异。(2)对于群落整体而言,白桦群落与兴安落叶松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两者相应层片对比分析显示,前者草本层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大于后者。(3)白桦种群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因环境资源均质性,兴安落叶松种群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本研究为大兴安岭森林群落结构稳定性及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时空格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应用排放因子法,估算大兴安岭林区7种主要林型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可燃物层1980—2005年间有毒气体的释放量。结果表明:大兴安岭25年间主要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可燃物层NO的释放量为0.14~0.17 Tg,平均每年释放0.005~0.007 Tg,占黑龙江省生物质燃烧NOx年均释放量的15.0%~18.3%;SO2的释放量为0.25~0.27 Tg,平均每年释放0.010~0.011 Tg,占黑龙江省生物质燃烧SO2年均释放量的58.8%~64.7%,是黑龙江省农业秸秆燃烧SO2年均释放量的1.25~1.38倍。由此可见,黑龙江省生物质燃烧导致SO2污染森林火灾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5.
土壤微生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利用起着重要作用,其多样性的变化对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转换、土壤肥力、土壤碳截获和植物健康等方面有重要影响,而外界干扰与环境因素又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利用烘干法、凯氏定氮法和钼锑抗比色法等获得相应林地土壤容重、全氮、全磷、pH和有机质,通过平板培养法获取微生物区系组成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小兴安岭林区地带性植被阔叶红松林下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关系,引入外界干扰与环境因子,构建出适合于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林型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模型,该模型可根据具体林型立地条件及气候因素对模型进行参数修正,可对森林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专家介绍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5,28(4):F0003-F0003
李忠孝,男,汉族,1961年10月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1983年毕业于内蒙古林学院林学系,农学学士学位,林业正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津贴)。现任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森林研究所主任工程师,内蒙古森林经理学会会员,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森林昆虫群落及其时间、空间结构研究吐门岐,韩铁圈,葛玉祥,包彬,林瑞生(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林木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海拉尔021008)大兴安岭林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体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相互抑制、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单元及多...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是我国著名的高大山系之一。位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该山系东西距离长,高差悬殊,受大陆性荒漠气候及高山地貌的影响,气候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差异明显,变化剧烈。从东到西降雨量相差9—10倍。为了提高祁连山森林涵养水源的巨大作用,我们自1973年起,对祁连山北坡森林涵养水源效益进行了系统定位研究、特别把各林型、不同海拔森林群落对小气候改变的效果列为主要实验研究内容,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林业资源管理》2016,(6):64-70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研究方法,分析比较了不同火烧强度、不同林型、不同更新方式下兴安落叶松林群落恢复过程中乔木更新状况的差异。结果表明:火干扰对乔木的天然更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恢复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白桦更新苗的年龄、高度、基径等指标在群落中都处于优势地位;3种不同更新方式下,乔木更新密度均大于对照样地,并呈现出天然更新人工更新人工促进更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依据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对2000年和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的碳储量与碳汇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0年森林碳储量为22 875.88万t,2013年森林碳储量为24 928.66万t,2000—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碳汇量为2 052.78万t,年均增加碳汇157.91万t,年均增长率为0.69%,吸收CO2量为7 526.86万t;预测到2020年,大兴安岭森林碳储量将达到26 865.34万t,森林碳汇量1 936.68万t,年增长率1.11%,可吸收CO2量达7 101.16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