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普通玉米的专用型品种较少,难以满足畜牧业和玉米深加工的需求,因此,加强玉米品质育种研究十分重要。根据营养成分的变化,玉米品质育种分成蛋白质品质育种、碳水化合物品质育种、玉米油品质育种及其他特殊目的的品质育种。结合国外优质蛋白玉米、甜玉米及高油玉米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我国玉米品质育种的研究进展,介绍其育种方法。通过分析我国玉米品质育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拓宽种质资源、改进育种方法、重视品质分析、提供政策保障、加大技术宣传等对策,以期为我国玉米品质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普通玉米的专用型品种较少,难以满足畜牧业和玉米深加工的需求,因此,加强玉米品质育种研究十分重要.根据营养成分的变化,玉米品质育种分成蛋白质品质育种、碳水化合物品质育种、玉米油品质育种及其他特殊目的的品质育种.结合国外优质蛋白玉米、甜玉米及高油玉米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我国玉米品质育种的研究进展,介绍其育种方法.通过分析我国玉米品质育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拓宽种质资源、改进育种方法、重视品质分析、提供政策保障、加大技术宣传等对策,以期为我国玉米品质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莉  王福建 《农业工程》2022,12(3):38-42
设计了马铃薯种质资源共享平台,通过马铃薯种质资源标准化描述、信息化管理,多组合、跨性状的集成查询服务、数据分析服务、追踪性服务和合作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国内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共享,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平台系统整体布局和窗体界面设计新颖,所有窗体简洁、可视,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得到飞跃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已成为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介绍作物种质资源利用的传统途径,阐述生物技术在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中的应用,并展望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12月3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召开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动物遗传育种、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海洋渔业与可持续发展、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现代农业装备、水稻、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首批启动的11个“学科群”的牵头建设单位代表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矮壮素、脱落酸、山梨醇、丁酰肼植物生长抑制剂对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技术支持,供读者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马铃薯育种试验播种工作缺少专用机具,存在人工播种劳动量大、效率低、播种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对育种试验的准确性产生了误差。为此,设计了一种育种试验马铃薯播种机,可用于马铃薯育种试验过程中的播种环节。工作时,采用圆盘式排种装置进行排种,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及起垄作业,在此主要对圆盘式排种装置、导种装置以及种薯存放装置进行了研究分析。田间试验表明:育种试验马铃薯播种机可保证种薯的单株播种,无重种、漏种现象,种植深度合格率为92%,株距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3.2%,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设计标准,填补了我国马铃薯育种试验播种缺少专用机具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辽宁玉米品种选育水平一直较高,但仍存在育种基础狭窄、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随着种子产业化的不断深入和国外优良玉米品种的涌入而凸显.为使辽宁省玉米品种创新持续健康地发展,应加强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与创新工作,加大原始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投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育种方向,增强品种评价力度,以提高品种的稳产性.  相似文献   

9.
引进国外马铃薯资源,扩大亲本材料,可拓宽和丰富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详细介绍辽宁省引进国内外马铃薯脱毒苗的情况,并从组培室修建、培养条件、培养基选择、无虫室管理、检验等方面介绍扩繁马铃脱毒苗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用多年收集和选育、引进的云南马铃薯30个品种,以在宣威推广种植面积较大的宣薯4号为对照品种,在宣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马铃薯品种展示园进行抗旱性、丰产性和稳产性评价鉴定,筛选适宜当地种植抗旱、丰产的马铃薯品种和育种材料。结果表明:结合根提拉力和产量作为评价旱作马铃薯抗旱种质资源和筛选马铃薯抗旱品种的主要技术指标,05-290、05-363、S03-3276、夏波蒂、05-287、04-016、05-188、宣薯5号、05-225、丽薯200202均高于对照,表现出显著抗性,是较为抗旱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育种专家和育种工作者为提升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经过10多年的努力和攻关,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了一大批的粮食作物和经济类作物的转基因品种,如抗病(虫)水稻、抗虫棉、抗病毒烟草和番茄等,  相似文献   

12.
政策信息     
“九五”期间我国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将侧重在以下十个方面展开: 动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价、创造与利用。即在现有动植物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遗传分析、人工改良和创新。 动植物新品种选育。重点研究突破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高产育种技术、水稻“两系法”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彩色棉研究开展比较早,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有一些单位征集、保存了彩棉的种质资源,浙江、湖南、河南、新疆、湖北、甘肃、江苏等省(区)棉花育种单位已专门立题研究。在我国西北地区,干旱贫瘠土壤地带的甘  相似文献   

14.
“九五”农业科技攻关方向“九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将围绕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侧重在以下一个方面进行攻关:1.动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价、创造与利用。2.动植物新品种选有,重点研究突破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超高产育种技术、水稻“两系法”配套技术、杂交小麦“...  相似文献   

15.
苎麻是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及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等原因,苎麻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减少,对苎麻种质资源多样性调查和保护的需求日趋加大。基于无人机遥感的作物表型测量方法可以对不同基因型作物的生长特性进行频繁、快速、无损、精准的监测,实现作物种质资源调查,筛选特异优质品种。为了实现苎麻种质资源表型的高效综合评价,辅助筛选优势苎麻品种,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苎麻种质资源表型监测及筛选方法。首先,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利用Pix4dmapper软件生成试验区的数字地表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和正射影像;然后,对苎麻种质资源关键表型参数(株高、株数、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含水量)进行估测。基于DSM采用“差分法”提取苎麻株高,基于正射图像采用目标检测算法提取苎麻株数,采用机器学习方法估测苎麻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含水量;最后,根据提取的各项遥感表型参数,采用变异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苎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无人机遥感的苎麻表型估测效果较好,株高的拟合精度为0.93,均方根误差为5.65 cm;SPAD值、含水量、LAI的拟合指标分别达到0.66、0.79、0.74,RMSE分别为2.03、2.21、0.63;(2)苎麻种质资源的遥感表型存在较大差异,LAI、株高和株数的估测值变异系数分别达到20.82%、24.61%和35.48%;(3)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苎麻种质资源的遥感表型聚类为因子1(株高、LAI)和因子2(LAI、SPAD值),因子1可用于苎麻种质资源结构特征评价,因子2可以作为高光效苎麻资源的筛选指标。本研究将为作物种质资源表型监测和育种相关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我国人群营养状况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人民的传统饮食习惯 ,结合现代人体营养科学特点 ,深入研究影响小麦加工的因素。从种质资源及栽培条件研究加工品质 ,可为育种工作选择杂交亲本 ,为食品工业选配原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第4大主粮作物,马铃薯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是马铃薯种植大国,却不是马铃薯产业强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品种、加工、产品、装备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介绍了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整体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阐述RAPD技术的原理,综述该技术在林木种质鉴定与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与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中的应用,提出当前RAPD技术在林水种质资源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世界农业科技革命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性的农业科技革命展示出令人瞩目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1)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过去的育种技术,只能利用单一种内的杂交优势。生物技术则突破了物种界限,可以利用物种之间的杂交优势。如美国把血红蛋白转移到玉米上,不仅保持了玉米的高产性能,而且提高了玉米的蛋白含量。1998年全世界利用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已开发成功100多种再生植物,转基因牛、羊、猪、鱼也培育成功。抗虫害转基因水稻、玉米、马铃薯、棉花、南瓜等已在美国、加拿大的数百万公顷土地上试种。专家们认为,以现代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20.
综述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意义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介绍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农作物育种应采取的措施,为提高我国种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