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菏泽是驰名中外的牡丹(Paeoniasuffrufi cosa)之乡,栽培牡丹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尤其是1997年上海花卉博览会、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菏泽牡丹都是独占鳌头,加之2000年菏泽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乡”,更加奠定了其霸主地位。牡丹在菏泽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1牡丹发展优势1 1自然优势牡丹生物学特性表现为宜燥惧湿、根长肉质,适宜栽种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中性或微碱性(pH6 5~7 5)壤土或砂质土壤中。而菏泽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且大多为沙质…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的牡丹嫁接和促成(即催花)技术,一直是分别、独立进行的。牡丹嫁接作为一种繁殖栽培方法,通常都是一靠分株,二靠选择芍药报或牡丹根为砧木,嫁接牡丹主芽或以品种牡丹当年生新枝条作按穗,靠地下繁殖,在每年8月下旬(处暑)至10月上旬(寒露),采用劈接(即扬接)法一株一色进行嫁接繁殖,传统的牡丹嫁接和促成技术有下述主要缺点:一是不连续,繁殖周期长。以芍药根或牡丹根作砧木嫁接的牡丹,需要生长5年~7年才能成为催花植株;二是一株一色,观赏价值相对较低;三是成本高。四是目前采用劈接法牡丹的成活率低(一般仅为1…  相似文献   

3.
菏泽牡丹生产状况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菏泽是“牡丹之乡” ,牡丹生产在菏泽有其独特的优势 ,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牡丹生产 ,我们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 ,现报告如下。1 牡丹发展优势1.1 适宜的自然条件牡丹生物学特性表现为宜燥惧湿、根长肉质 ,适宜栽种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中性或微碱性 (pH6 .5~ 7.5 )壤土或砂质土壤中 ,而菏泽地处黄河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且大多为沙质壤土 ,土质疏松 ,适宜根部生长。菏泽春季干旱、夏季多雨 ,年平均气温 13.6℃ ,属温带季风气候 ,也适宜牡丹生长。1.2 丰富的资源我国是世界第一牡丹大国 ,拥有四大品种…  相似文献   

4.
"什样锦"牡丹是指一株多色牡丹或一株多花型、多品种牡丹,婀娜多姿,风情万种,观赏价值高,并且可延长牡丹的观赏期。本文介绍了"什样锦"牡丹盆景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牡丹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但由于牡丹花期短,且花期相对集中,只在每年4~5月问开花。近年来,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牡丹反季节开花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进展。牡丹的催花技术可使牡丹在春节期间盛开,并且利用冬季的自然低温,延长牡丹花期,大大提高了牡丹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景山公园的牡丹品种及其花色,对兰州地区的52个牡丹品种进行了引种,并进行了山坡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牡丹枝条的年生长量为15.00~35.50 cm,叶长为27.50~40.50 cm,叶宽为18.50~40.50 cm,花径为7.50~19.50 cm。紫斑牡丹在景山公园的生长情况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萌芽期(03-25~04-05),4月上中旬是枝条的旺盛生长期(04-05~04-15);4月下旬花蕾初现(04-15~04-25),5月上旬为开花期(05-01~05-10);11月上旬进入落叶休眠(11-01~11-10).试验表明,山坡栽培,紫斑牡丹可以在景山公园内正常生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值得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对油用牡丹生长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西南种植区,以"凤丹"油用牡丹3年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处理下油用牡丹种植1年后其植株高度、地径大小以及复叶小叶数,探讨不同整地规格、栽植深度、栽植密度对油用牡丹生长量的影响,以期为油用牡丹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凤丹"牡丹在鲁西南地区土壤翻耕深度为20~30cm、初期栽植密度30cm×60cm、栽培深度20~30cm时,株高、地径和复叶小叶数等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牡丹,属毛茛科植物,为落叶小灌木,高1 m左右.树皮灰褐色,分枝粗短.叶脉常为二回三出复叶,互生,小叶卵形,全缘或3~5掌状分裂,长4~9 cm,宽3~5 cm,上面粉白色.花单生枝顶,大而美丽,有"国色天香"之美誉,花瓣5或为重瓣,红色、紫色、黄色或白色.栽培牡丹,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其根皮(药名叫丹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热病发斑、吐血、衄血、血瘀经闭、阑尾炎初起、跌打损伤等病症.牡丹的传统栽培方法是直栽或斜栽,这样栽,根系形成少,同时由于栽植过深,会造成植株腐烂,影响成活率.如果采用平栽法,不仅能提高成活率,而且还出现了“三多”:即根系多、植株多、花朵多.其平栽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部分野生与栽培牡丹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孟丽  郑国生 《林业科学》2004,40(5):110-115
利用RAPD技术对芍药属牡丹组的 11个野生牡丹类群和 12个栽培牡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17个单引物和 1个组合引物共扩增出 191条谱带 ,其中 15 3条表现多态性 (占 80 1% )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革质花盘亚组的野生类群与栽培品种聚为一类 ,革质花盘亚组各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近。 5个野生种与受试牡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值为 0 4 8~ 0 5 7,与栽培牡丹间亲缘关系从近到远依次为 :杨山牡丹、四川牡丹、卵叶牡丹、紫斑牡丹和矮牡丹。另外 ,本次RAPD试验扩增出的 2 5个特异标记可用于牡丹组内种间、品种间的分类与鉴定。  相似文献   

10.
牡丹春节催花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牡丹进行温室催花试验表明,牡丹在郑州地区春节开花,需50~60d左右,选择适宜的品种与株型,温度控制在8~25℃之间,并保持8~12℃的昼夜温差,调节环境湿度,人为补充光照4~7 h栽培技术措施,可达到催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紫斑牡丹快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斑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植物,原产于中国中西部海拔1000~2800米的山地,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其花大色艳香浓,并且花瓣基部有独特的大紫斑,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具有抗旱、抗寒、抗病和耐瘠薄等优良挣陛,是牡丹育种和遗传改良极为宝贵的野生种质资源。其根皮是珍贵的中药材丹皮,药用价值甚高。目前,甘肃各地紫斑牡丹野生分布范围已缩小2,3以上,兰州马衔山已经绝迹,紫斑牡丹的保护势在必行,紫斑牡丹的扩大繁殖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正>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深受人们的喜爱。传统的牡丹嫁接法对嫁接时间要求极强,多以9月至10为宜,错过嫁接时间,则成活率随时间的推迟而降低。为延长繁殖时间,提高繁殖系数,本文现将牡丹温室嫁接方法介绍如下:一、砧木与接穗的选择砧木应选取直径2至3厘米,粗壮、无病虫害的芍药根或实生牡丹根,尤以实生牡丹根为好,晾晒  相似文献   

13.
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Andr .)是温带的亚灌木 ,自然花期为 4~ 5月份 ,花芽分化主要在夏秋季进行 ,冬季落叶休眠。牡丹冬季室内催花以其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为基础 ,根据促成栽培学原理 ,人为地创造适宜牡丹生长的条件 ,使牡丹按照人们的意志在寒冷的冬季提前开花。其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选择适宜的催花种苗、满足种苗低温要求解除休眠、温度调控、湿度调控、人工补光、补施肥水等内容。1 选择适宜的催花种苗牡丹有许多栽培品种 ,仅中原牡丹品种就有近 6 0 0个 ,但并非所有的牡丹品种都适宜冬季室内催花 ,因此选择适…  相似文献   

14.
牡丹优良品种"洛阳红"的促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优良品种"洛阳红"为对象,研究了牡丹植株解除休眠的方法和促成栽培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用700 mg·kg-1赤霉素涂芽15 d可解除牡丹休眠;促成栽培时间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温呈负相关;促成栽培适宜的日均光照13 h,空气相对湿度70%~80%,土壤含水率25%~50%,所需时间最短32 d,最长56 d.  相似文献   

15.
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植物地理学的视角切入,研究发现我国牡丹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地理带状分布规律。总结了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成果。阐明了牡丹南移界限主要受年平均气温的制约;栽培成功的关键在于透水、通气、荫凉、防病;分析了南方牡丹催花成败的原因;指出催花就是使花苗经过一年一度20 ~30 d 的0 ℃低温越冬处理才能完成花芽的生殖阶段发育。  相似文献   

16.
曹州牡丹是我国珍贵的牡丹资源 ,现有红、黄、绿、粉、墨、紫、黑、白、蓝、复色十大色系 ,1 0 33个品种。近年来 ,“曹州牡丹”供不应求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加速牡丹繁育和新品种选育 ,我们从 1 995年以来 ,开始进行牡丹秋季采种直播密植育苗试验 ,以达到加快繁育增产增效的目的。1 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菏泽市牡丹乡洪庙村百花园 ,面积 0 .6hm2 。砂质土壤 ,有机质含量0 5 %~ 0 8% ,pH8.1。所用种子为本园内观花牡丹的杂交种子。采用小高畦育苗 ,南北行排列。2 主要技术措施2 .1 采种牡丹种子在 8月上旬至 9月中旬是成熟期 ,5…  相似文献   

17.
牡丹无土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设置几种不同类型的牡丹无土栽培试验,选出了适宜牡丹无土栽培的基质、营养液配比。结果表明:供试栽培基质以河沙、蛭石、岩棉、珍珠岩、陶土粒的混合基质较好;基质的通气孔隙与毛管孔隙比值在1:1.52~2.65范围内牡丹生长表现较好。营养液以配方1和配方2较好,成花率比对照高18%以上;顶芽平均高比对照大32.6%~35.9%。  相似文献   

18.
‘保康紫斑’牡丹生长适应性及结籽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省‘保康紫斑’牡丹为材料,对湖北省不同地区引种栽培的‘保康紫斑’牡丹的生长指标、花性状指标及果荚大小、种子百粒质量、种子含油率等结籽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保康紫斑’牡丹在不同地区引种种植都能生长,但若以发展油用牡丹为目的进行人工栽培,最好选择中高海拔地区(1200 ~2600 m)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植物地理学的视角切入研究发现我国牡丹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地理带状分布规律。总结了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试验成果。阐明了牡丹南移界限主要受年平均气温的制约,栽培成功的关键在于透水、通气、荫凉、防病。分析了南方牡丹催花成败的原因,指出催花就是要使花苗经过一年一度20~30天的0℃低温越冬处理才能完成花芽的生殖阶段发育。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对四川省阿坝州四川牡丹分布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置19个样方进行调查,根据其数据编制静态生命表,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大渡河干旱河谷四川牡丹种群结构、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四川牡丹种群年龄级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在以灌木为优势种的群落生境中,由于郁闭度低、透光率高,四川牡丹幼苗数量多,种群的更新状态较好,属于增长型或稳定型种群;在以乔木为优势种的群落生境中,四川牡丹幼苗死亡率高,种群属于衰退型;主成分分析表明,四川牡丹平均基径和种群密度受环境因子影响显著,其中坡度是影响四川牡丹种群特征的首要环境因子,其次是土壤自然含水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