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保障国家木材安全的重要举措,森林康养是国储林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分析重庆“储备林+森林康养”项目建设现状、资源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活用森林康养土地政策、推进森林康养配套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等对策建议,旨在为促进“储备林+森林康养”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237-240
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生态原产地产品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物质形态。重庆生态原产地产品多分布于乡村,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以构建特色产业链为路径,以市场化为具体形式,这是重庆生态原产地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但是其价值实现存在不均衡性与不确定性。应从优化生产生态空间布局,积极搭建平台提升声誉,挖掘电商的功能提升认同感,融入现代科技构建产品全信息,依托专业组织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等提升产品的认可度与影响力,推动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区域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舟 《甘肃农业》2023,(5):93-96
享有长三角地区“生态高地”声誉的盐城,一直以来也面临着“经济洼地”的尴尬现状,为了在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转型上做出示范引领,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应是必然之路。文章论述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相关概念以及盐城在实现该机制中面临的两大问题,即权利、责任与利益的不平等以及公平与效率的不协调,并指出政府不仅应该在盐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还应该在该机制运行的过程中做好做成平台型、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提出“生态产品”概念以来,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已有十多年历史。通过分析十多年来中央层面政策文件,研究了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政策的发展过程。根据对时代背景、政策目标和具体策略三方面因素考察,可划分为起步探索时期、快速发展时期和全面推动时期。起步探索时期开始于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国土开发约束下,通过生态产品概念提出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以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提升生态产品供给;快速发展时期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明确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概念,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生态价值;全面推动时期政策中提出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引导我国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江西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五种主要模式(即生态资源产权交易、生态修复及价值提升、生态产业化经营、生态补偿、绿色金融)归纳分析,并对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四化”措施(即自然资源“资产化”和“市场化” 、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责任“制度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皖南某森林、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点建设情况,探究了林草湿融合发展及森林、湿地林业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途径,以充分展现示范点内生态产品的价值属性,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雷小青 《安徽农业科学》2023,(6):251-253+256
在明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南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南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诉求,结合陕南区域生态产品国家及区域层面的功能定位,并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南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人才短缺、融资体系尚未完善、制度支持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南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是“两山”转化的重要试验区。海南省多个地市都在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取得积极成效。以海南(白沙)生态资源资产运行平台、三亚大茅水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为典型案例,运用比较分析法,探究其在实践过程中的共性与特点,以及两者在生态产品价值的广度和深度的不同点。研究发现,要想有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必须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协调好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相似文献   

9.
舒也  廖彦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163-164,206
浙江省勇当构建新发展格局排头兵,在"两山"理论转化上先行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新道路.丽水市缙云县受地理环境制约,农村经济条件落后,在当地政府的带动下,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逐步发展成以"龙头企业引领+地方政府统筹+平台多方推广+村民互助互惠"的"北山模式",从偏远的农耕小村逐渐建设成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示范村,从"烧饼担子"到"淘宝村",探索出了乡村电子商务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黄雨 《现代农业》2023,(6):7-12
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促进产业发展、生活宜居、治理有效具有实践价值。文章通过阐析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选取四川省宜宾市油樟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为典型案例,研究分析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品形态、产业链发展以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深入厘清其内在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通过分析四川省宜宾市油樟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做法,针对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生态建设主体意识构建、扩大供给储备和质量、共建共享共治利益联结、要素保障等机制,在扶持政策、搭建供销载体、创新品牌营销等方面创造条件,从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森林资源及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农村居民增收的影响,在理论分析森林资源丰富度及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06—202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宏观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定量分析与检验了森林资源丰富度及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与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民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森林资源增量提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均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且结果具有稳健性。2)异质性分析发现,森林资源质量提升以及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于资源充裕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而森林资源数量增加并没有促进该地区的农村居民增收。3)机制检验发现,森林资源丰富度及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农民收入增长中存在协同作用,这一协同作用还能够提高乡村宜居宜业水平,进而增加农村居民收入。4)进一步分析发现,森林资源丰富度及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够缩小城乡以及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这对助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有效利用区域森林资源及其生态产品优势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助力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价值转换,江西省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正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努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生态资源→生态产品→生态产业→经济价值→民生福祉的良性循环,全省各地都因地制宜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井冈山市大陇镇案山村依托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探索出一条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和民生福祉的绿色发展模式,极大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琴 《农业与技术》2021,(8):120-122
本文以生态产品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中选取了415篇期刊文献作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生态产品相关研究可分为3个阶段,起步阶段(1986—2010年)侧重生态产品内涵等基础研究;缓慢增长阶段(2011—2016年)聚焦生态产品供给等应用研究;快速发展阶段(2017—20...  相似文献   

14.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亦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探讨乡村振兴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实践探索,从自然资源产权明晰、功能性平台建设、资本要素汇聚与特色产业发展等4个方面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建设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和生态产品可持续性供给提供值得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产品,如何在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下,把握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状况,助推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实地调查法,基于产权理论划分传统村落生态产品类型,并构建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指标体系,同时以湖南四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开展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测度与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产权理论视角下传统村落生态产品分为私人生态产品、准公共生态产品和公共生态产品三类,包含生态物质产品、生态文化服务、生态调节服务三要素;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测度差异度低,整体价值实现水平一般,得分在57.08~60.85之间,其中横岭村得分最高,芋头村得分最低。根据价值实现的测度结果与实地调研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开发型与农业主导型传统村落的优化路径,以此助推传统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传统村落的活化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乡村生态振兴具有重要价值,为了探讨解决乡村生态治理面临经济冲击、文化衰落、主体动力弱、体制不完善等诸多现实问题,从治理理念、治理思路和治理模式分析了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治理价值,提出了树立“和谐共生”的乡村生态治理理念、培育“尊爱自然”的乡村生态环保意识、实现“顺天有为”的多元主体合作治理、建立“与天为一”的乡村生态治理体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耕地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当量因子法、环境成本法等测算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和负外部性价值,结合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将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划分为盈余区、平衡区与赤字区,对耕地生态外溢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耕地生态价值总量呈上升趋势,由3 670.37亿元上涨至4 661.55亿元,耕地生态外溢价值缓慢上升,由1 353.82亿元上涨至1 970.77亿元。(2)长江经济带耕地资源整体处于盈余状态,耕地生态价值总体呈现出“东低西高”的态势,四川省耕地生态价值和盈余量最高,上海市耕地生态价值最低。(3)2011-2021年间,浙江省和上海市处于耕地生态赤字区,四川省处于耕地生态高盈余区,重庆市和贵州省处于耕地生态平衡状态,江西省、安徽省和江苏省耕地生态盈亏无显著变化,云南省和湖北省耕地生态盈余水平有所上升,湖南省耕地生态盈余水平有所下降。基于此,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制定和实施适应性的耕地保护策略,推动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生态生产是人类为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安全、消除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负面冲击所进行的生产,是与物质生产相向互补的新型社会生产.生态生产的目的是丰富生态资源,增进生态和谐;生态产品具有价值和生态价值,其数量可以用能值指标来评价测定;生态生产能够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负经济效益和正经济效益;生态产品交换在"经济本位"的社会体系中存在一系列障碍,交换的顺利实现有赖于建立地球产品综合交易系统;生态生产采用物质生产生态化和专业生态生产两种基本形式,生态生产的组织必须建立专业生态生产机构,由政府实行扶持调节.  相似文献   

19.
为定量评估农光互补电站的生态效益,本研究基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功能价值法,以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光互补电站——正泰江山200 MW农光互补电站作为案例区开展了农光互补电站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研究基于农光互补电站的特点对生态产品指标进行了筛选,选取了农业产品、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和空气净化6个核算指标,同时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数据、实地采样数据以及农业种植数据,量化了农光互补电站的生态效益。根据光伏板下种植类型的差异,将案例区划分为山茶区、蔬菜区、中药区、养殖区和猕猴桃区5个区域。核算结果表明:2021年该电站的生态产品价值量为1 605.64万元,其中,供给产品为169.37万元,占10.55%,调节服务为1 436.27万元,占89.45%;从不同分区来看,山茶区的生态产品价值最高,其次是猕猴桃区、蔬菜区和养殖区,中药区最低;从单位面积生态产品价值来看,2021年案例区的单位面积生态产品价值为3.79元·m-2。农光互补电站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定量地展示了农光互补模式良好的生态效益,填补了定量评估农光互补电站生态效益的研究空白,对进一步提升农光互补电站的综合效...  相似文献   

20.
肖阳 《农业与技术》2022,(3):156-158
本文分析了我国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最新进展以及国外提出的效益转移法应用于我国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优缺点。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在数据来源、参照系以及数据库完善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效益转移法在中国发展尚且不足,但是具有较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