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旭  徐菊芬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0):115-118
乡村地区通过旅游发展重新激活了内生发展动力,乡村旅游在空间生产的过程中进行要素重构。以南京市江宁区苏家文创小镇、黄龙岘、观音殿、龙乡·双范4个乡村旅游村庄为例,对村庄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探讨乡建背后的资本运作逻辑、乡村空间要素重构及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填补乡村地区的产业空白,扩大乡村内部的就业结构;资本通过市场化的生产方式为乡村带来新的造血功能,但资本介入后空间治理的权属问题较大。最后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应持有开放性的视角看待资本下沉,要提高基层建设水平、改善治理方式、协调资本和小农经济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化进程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传统村落正面临转型与发展的难题。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对观音殿村的空间生产与冲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权力部门构想的空间表征和实行的一系列空间规训技术主导了观音殿村的空间生产,而原住民和商户也并不是被动接受的客体,他们以能动的方式展现出权力双方的互动不仅形成了空间冲突,还能够生产出新的意涵,由此再生产出新的空间秩序。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资本下乡确保农民利益的典型模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资本下乡确保农民权益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确保农民在乡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法律法规赋予农民的利益、进一步完善农民核心利益表达机制、切实保护好村民和村集体的发展权、完善乡村空间资源的价值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进行资本运营的过泣中遇到的诸如政府如何适当发挥作用、外部因素的影响、资本市场如何完善以及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的探讨,针对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业界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系统地阐述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徐菊芬 《安徽农业科学》2022,(12):130-131+173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由于村级财政的限制,区级及街道政府往往承担着更为活跃的主导作用。以南京市江宁区3个典型乡村为例,剖析了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介入乡村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并与集体、个体、工商资本共同作用于乡村建设,产生出了3种乡建模式,即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型、政府主导建设运营型和企业主导-政府托管型,并对各类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6.
2010年8月甘肃省舟曲县泥石流灾害使得受灾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受到巨大破坏,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灾害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更加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安定.可持续生计问题成为舟曲受灾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地调研了受灾后农民现有的资本存量和生计模式的转化趋势,分析农民在丧失了大量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后现存的资本主要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资金资本.提出要立足于现有条件下,建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资金资本的合理有效配置模式,以实现“可持续生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宁夏海原县贺堡村精准扶贫为例,通过去函调取县扶贫办、村支两委相关资料,与主要负责人座谈、考察典型扶贫产业基地等方式,调查了宁夏海原县关桥乡贺堡村的农户生计资本对于参与村扶贫产业响应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的脱贫成效与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呈现低度相关,且都通过0.01水平(双侧)上的显著性检验;其中,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对脱贫成效有显著正向的影响,而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对脱贫成效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于乡村治理建设模式的探索经历了多个阶段,虽然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政策侧重点存在差异,但从政策内容的演变过程来看,存在“多方参与共治”的发展趋势。S村在历史契机和各方因素的推动下,形成了乡村精英、农村合作社、村民主体多方参与的治理格局,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治理逻辑是乡村精英通过合作社来激发和凝聚乡村的内生动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社会资本的积累。这些社会资本一经产生便直接再投入到整个治理过程中去,促进村庄治理,形成循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与合作社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共同致力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9.
农村自然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资源要素,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农村自然资源价值是激活沉睡自然资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选取重庆市邓家村、山东省徐庄村与浙江省余村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社会资本的参与下,村集体与农户激活并成功实现农村自然资源价值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自然资源的价值实现需要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清产核资是前提条件,明晰产权是根本动力,合理运营是重要抓手,反哺资源是基本保证。研究结果为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了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生态耦合分析视角,将乡村旅游目的地视为局域性的社会—生态系统,"旅游活动"视为对系统的扰动,"参与旅游"视为农户生存理性下的适应性生计策略;借鉴可持续生计框架对福建省5个案例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综合运用主客观权重法对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脆弱性进行评价与分类对比分析,探究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在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的同时也对当地社会—生态系统形成全面扰动和冲击,农户生计脆弱度整体处于中高水平。不同案例村、不同生计策略类型的农户生计情况表现出较大差异。除了生计策略,农户生计资本还受到旅游公司合作、村干部能力和农户互助交流的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子系统遭受的不利扰动是农户"降低脆弱性"的最大障碍,社会资本和认知资本本身的高度不稳定性是驱动生计脆弱度上升的关键因素。因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确保农户土地增值收益,引导农户自组织建设,以制度供给保证农户对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导权,改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建立更高覆盖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抵御生计风险的能力,降低生计脆弱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浙江、陕西、河南3省2017—2018年专项调查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5个维度分析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对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商品能源消费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却对非商品能源消费量有显著负向影响。人力资本对液化气、电力、秸秆及太阳能消费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却对煤炭消费量有显著负向影响。此外,户主年龄等其他因素均是农户生活能源消费量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贯彻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战略,针对性引导生计资本,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有助于调动农户绿色能源使用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状况,促进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一词出现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虽起源于西方,但就其内容而言,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几千年来,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乡村社会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社会资本,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乡村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资源,将会对中国乡村社会继续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乡村社会资本的现状及其特征的分析,来说明乡村社会资本对中国乡村社会发展以及乡村现代化可能产生的各种效应,以便对乡村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个可能的解决视角。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乡村治理中女性村干部成为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为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上虞区29位女性村干部的调研发现:女性村干部在治村目标上更注重村庄稳定,在治村手段上以引导、劝导为主,治村绩效上优劣势明显,同时性别偏见、自身能力不足、政府政策模糊等影响女性村干部治村绩效。从社会资本理论分析得出有效提升女性村干部的治村绩效需要制度保证、氛围营造、自身修炼。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实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发展是乡村"产业兴旺"的体现,更是"生活富裕"的保障.在边远落后的山地丘陵区,民宿产业作为乡村发展新业态,是农户可持续性生计发展的重要产业模式.本文结合农户可持续性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基于乡村民宿的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市6个典型民宿村在发展乡村民宿前后的农户生计资本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农户的生计资本明显增加,但总量不高,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农户的生计方式由以外出务工为主向以经营民宿为主转变,农户生活水平显著提高;(3)家庭劳动力数量、房屋结构、获得外来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对民宿村农户生计资本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其中房屋结构改善对生计资本增加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了解民宿开发对乡村聚落空间产生的什么影响。【方法】基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原地区一个典型民宿的案例分析,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点作为民宿的空间生产问题。【结果】研究发现,民宿开发的本质是资本主导下的新消费空间营造。资本和权力共同主导着民宿的开发进程,将传统乡村聚落空间转变为了可供游客使用的消费空间,并引发了巨大的空间变化:一方面改变了乡村聚落的物理空间,即村庄的空间布局、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改变了村庄的社会空间,引起村民生计的转型和日常生活的变化,培育了村民们竞争性的社会关系,给农村社会造成了阶层分化、利益冲突等多重问题。民宿开发还产生了一定的空间效应和社会反应,即伴随着主体边缘化、空间剥夺、空间排斥、发展不平衡等空间非正义问题。资本驱动下的乡村空间生产是一把双刃剑。【结论】为此,必须平衡好资本增值与村民利益的关系,匡正空间价值异化等负面效应,积极探索基于空间正义原则的民宿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之下,作为乡村旅游发展新业态的民宿,以其强大的市场吸纳能力和产业的联动性,已成为农户可持续性生计发展的重要产业模式。本文在分析乡村民宿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了基于乡村民宿的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而后以桂林龙胜地区为例,对其发展乡村民宿产业前后的农户生计资本变化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民宿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转变的带动与促进效用显著,农户生计资本总体得到改善,物质资本储量提升,生计策略多样性增加,且表现出明显的代替效应。研究以期为增强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促进乡村民宿产业与所在地社区的共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协同资本下乡参与乡村建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在乡村地区掀起了绅士化浪潮。以乡村旅游绅士化与乡村空间重构关系互动为核心研究议题,基于村域尺度,以旺山村为例,对乡村旅游绅士化进程及空间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依据旅游建设历程及绅士化机制,可将旺山村乡村旅游绅士化分为政府主导的准备期、政府主导+资本参与的发展期以及文化导向+社会互动的成熟期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空间重构呈现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8.
农村环境治理要充分发挥农村居民的主体作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研究分析了村域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现代农村社会原始性村域社会资本流失严重,新型村域社会资本尚不成熟;村域社会资本3个基本内涵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社会规范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其中社会信任促使形成多元主体的合作机制,社会网络助推搭建主体利益表达与沟通机制,社会规范推动形成环境规范约束机制.因此,建议发掘并重塑原始性村域社会资本、培育业缘为基础的新型村域社会资本,以建设现代村域社会资本、提高农村居民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乡村精英是农村社区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国农村问题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分析了家族关系网络、信任关系网络、上层领导关系网络和经济资本等因素对乡村政治精英地位确立的影响,阐述了社会资本在政治精英确立过程中的作用,着重论述乡村政治精英在农村社区发展中整合社区内部资源网络、维护乡村社会道德规范、提升社区信任和连接外界的社会关系网络和资源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政治精英与社会资本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界定、特点、成因及其解决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以及如何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与风险预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