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当下所有已知的霉菌毒素中分布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毒素,具有强毒性、致癌性和致畸性。常见的饲料原料极易受到AFB1污染,严重危害动物健康,不仅给养殖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还会残留于动物产品中威胁人类健康。AFB1的毒性机制包括抑制动物生长发育、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内质网应激、免疫毒性、细胞凋亡及脂质代谢紊乱等方面。文章对AFB1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毒性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AF)是一种霉菌毒素,是全世界饲料污染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之一,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目前已经发现的黄曲霉毒素有20多种,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是毒性最强的一种,其在畜禽的代谢过程中可通过引起肝脏氧化损伤,诱导肝细胞凋亡和自噬,从而导致畜禽肝脏损伤,严重的还会造成死亡。论文针对AFB1的危害及其引发畜禽肝损伤的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和治疗AFB1中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威胁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牛采食被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的日粮后,被机体吸收的AFB1能在肝脏中代谢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AFM1),再转运和分泌到牛奶中。众所周知,AFM1为强致癌物,严重影响乳品质量安全,威胁人类健康。文章从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黄曲霉毒素对反刍动物的危害,及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技术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采取切实可行的毒素消减措施,及保障人类食品安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霉菌毒素(mycotoxins)中,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是在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有毒物质之一,而黄曲霉毒素B1(AFB1)又是其中毒性最大的一种。20世纪60年代,发现摄食饲料中含AFB1的虹鳟会导致肝病(肿瘤)等暴发性流行病。但整体而言,黄曲霉毒素在水产养殖动物中的代谢机理和毒理学研究尚不完整,目前也仅涉及少数品种。黄曲霉毒素对水产养殖的危害较大,会导致高死亡率,降低养殖动物品质。基于上述问题,本综述主要阐述了以下3方面问题:1整理目前国内外对AF/AFB1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对不同养殖水产动物的致毒机理;2比较分析了AFB1在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中的代谢机制;3提出黄曲霉毒素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1奶牛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其毒性1.1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具有强毒性的、诱导机体突变和致癌的混合物。分泌到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B1)可形成黄曲霉毒素M1(AFM1),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规定:在泌乳期奶牛饲料和牛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分别不得  相似文献   

6.
霉菌 ( Molds)是一些丝状真菌的俗称。在自然界中 ,霉菌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大多数霉菌在一定条件下快速生长 ,分泌代谢产物——霉菌毒素 ( Mycotoxins) ,造成饲料变质 ,为动物拒食 ;同时霉菌毒素能直接危害畜禽健康 ,严重时导致死亡。1 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黄曲霉毒素 ( Afatoxins)是饲料中最常见的一种霉菌毒素 ,包括黄曲霉素 B1( Afatoxin B1 ,AFB1 )、B2 、G1 、G2 ,其中以黄曲霉素 B1 毒性最大 ,可引起动物的采食量、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下降。Bryden( 1 993)研究了 AFB1 对家禽的影响 ,发现单一剂量 ( mg/kg体重 ) AFB1 的…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B1,AFB1)是已知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性质。动物摄入AFB1会干扰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动物生产性能的降低。而硒作为一种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必需微量元素,通过影响AFB1在体内代谢的关键酶,如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tochrome P450,CYP450...  相似文献   

8.
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甚为严重,极易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人类健康。在各种常见霉菌毒素中,黄曲霉毒素危害最大,尤其是AFB1具有强致畸、致突变作用犤1犦。还有研究者发现,AFB1是一种强致癌物,与肝癌的发生率有很大关系。长期食用被AFB1污染食品的人群,其肝癌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犤2-5犦。因此,全球范围内都在通过立法机构来限制食品与动物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尤其是AFB1。为此,特进行此次花生粕霉菌发酵试验,同时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花生粕培养基中AFB1的含量犤7犦,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9.
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现已知道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通过污染饲料或食品,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造血组织等,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危害.其中黄曲霉毒素(AF)和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N)是在饲料和食品中检出率最高、毒性较强的两大霉菌毒素.肝脏是AF和ZEA的主要靶器官,如何消除或控制AF和ZEN对人和动物肝脏的危害是目前饲料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笔者就黄曲霉毒素B(AFB)和ZEN对动物肝脏氧化损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高毒性次级代谢产物,目前自然界存在400多种已知的霉菌毒素。许多霉菌毒素可对动物健康造成危害,对家禽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AFB1)、T-2毒素、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OTA)和烟曲霉毒素(FUM)和伏马毒素(FB1)。按照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可分为仓储毒素和田间毒素;顾名思义,仓储毒素是农作物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田间毒素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AFs)是一类来自于霉菌中的剧毒物质, 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的毒性最强、危害性最大。AFB1是一种具有强致癌性及剧烈毒性的双呋喃环类毒素, 广泛分布于霉变的玉米、花生、大米和大豆等粮油作物中, 由AFB1引发的人与动物中毒事件给当前食品安全和畜禽养殖等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AFB1已被证明能够引起机体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焦亡、基因突变及免疫系统损伤。作者阐述了AFB1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破坏机体免疫耐受性的免疫毒性作用; 介绍了AFB1促进活性氧生成、激活Nrf2-ARE通路、诱导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进而造成器官损伤的器官毒性作用; 分析了AFB1利用细胞死亡相关受体调控外源性细胞凋亡作用, 以及通过一系列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诱导内源性细胞凋亡作用, 还可利用肝细胞经典焦亡途径引发炎症反应, 继而引发非正常死亡的细胞毒性作用; 回顾了近年来关于AFB1基因毒性与其去毒措施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本综述有望为针对AFB1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相关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并为发霉粮油作物的去毒措施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究富硒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对鸡小肠上皮细胞(CSIEC)凋亡的影响。将体外培养的CSIEC细胞分为对照组(C)、AFB1(300 μmol/L AFB1)、AFB1+0.01 Se(300 μmol/L AFB1+0.01 μmol/L富硒乳酸菌,以Se计)、AFB1+0.05 Se和AFB1+0.1 Se组,待细胞长至60%~70%汇合时,AFB1+0.01 Se、AFB1+0.05 Se和AFB1+0.1 Se组培养液更换为含对应Se浓度的培养液,对照组和AFB1组更换为正常培养液,8 h后向含AFB1组加入300 μmol/L AFB1,继续培养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通路和内质网通路相关蛋白Bcl-2、Bax、PERK、ATF4、CHOP、GRP78、p53和p21的表达。细胞存活率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CSIEC存活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与AFB1组相比,加硒各组存活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LDH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LDH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AFB1组相比,加硒各组LDH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TUNEL阳性细胞数极显著升高(P<0.01),且与加硒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Bcl-2/Bax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Bcl-2/Bax极显著降低(P<0.01),AFB1+0.05 Se组显著升高(P<0.05)。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PERK、CHOP、GRP78和p53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AFB1组相比,加硒各组PERK、GRP78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AFB1+0.05 Se和AFB1+0.1 Se组CHOP和p53的表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因此,富硒乳酸菌能够缓解AFB1诱导的CSIEC凋亡。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真菌和寄生曲真菌产生的一类高毒性次级真菌代谢物质,世界范围内大部分的粮食和动物饲料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对动物健康与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众多霉菌毒素中常见且毒性较强的一种,过量摄入AFB1具有致癌、致畸、免疫抑制等毒性效应。大量研究证实AFB1可对肉鸡的生长、免疫功能、器官发育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威胁家禽业的健康发展。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对黄曲霉毒素的性质、毒性进行概述,从肠道功能障碍、免疫抑制、器官损伤和遗传毒性四个方面阐述AFB1对肉鸡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阐明黄曲霉毒素对肉鸡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同时为减轻黄曲霉毒素对肉鸡养殖造成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AFB1)容易超标,检出率达80%~100%,毒性大,具强致癌性,可抑制生猪免疫机能,降低动物生产性能,引起动物继发感染,还会在动物产品中残留而威胁人类健康,给生猪养殖带来经济损失,降低猪肉食品安全性。本文通过使用先进固体发酵系统设备和益生菌发酵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中试优化,获得发酵降解猪饲料AFB1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硒浓度0.3 mg/kg,发酵时间12 h,量子波强度30 Hz,益生菌菌种组合CGMCC NO.17328混合CGMCC NO.15611。该工艺将猪饲料AFB1量从63.41μg/kg降解到2.98μg/kg,降解率达到95.30%,AFB1含量达到国家饲料安全标准。生产工艺适合养猪场低成本快速生产AFB1达标猪饲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的菌株,并对其降解活性及残留毒性进行检测,以期为黄曲霉毒素B1(alflatoxin B1,AFB1)污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耗牛、绵羊等草食性动物粪便和养殖场霉变饲料,以AFB1的结构类似物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筛选降解AFB1效率最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取AFB1与适量筛选菌株的发酵液混合,使AFB1的浓度为1 μg/mL,37℃、150 r/min培养,测定培养不同时间AFB1降解率;应用差速离心法分别制取上清液、菌悬液和菌体,将菌体超声裂解后制得胞内液,测定不同组分对AFB1的降解率;对上清液分别进行蛋白酶K、蛋白酶K+SDS和热处理,检测处理后上清液AFB1降解率;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饱和硫酸铵沉淀处理上清液,检测AFB1降解率;应用7 ku透析袋对上清液进行浓缩,检测AFB1降解率,从而判断菌株活性成分的性质和分布。将鸡肝细胞分为AFB1组、AFB1-菌株组、菌株组和空白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鸡肝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i factor alpha,TNF-α)和Bcl-2-associated X蛋白(Ba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经初筛和复筛,从编号为S1的绵羊粪便样品中分离出1株菌株,其降解AFB1的活性最高,降解率可达60.36%。菌株S1在LB固体培养基上培养12 h,可观察到淡黄色不透明菌落,表面光滑,有隆起,镜检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杆状。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并进一步测序分析,其序列与LC55966.1的同源性为100%。综合16 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结果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发酵液与AFB1(1 μg/mL)反应4、12、24、48和72 h,降解率分别达到10.98%、25.36%、46.24%和52.65%和80.84%。上清液AFB1降解率显著高于菌悬液和胞内液(P<0.05)。热处理后,上清液的AFB1降解活性降低,而经蛋白酶K和SDS处理后降解活性基本丧失。用不同浓度饱和硫酸铵处理的上清液AFB1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经透析浓缩后的上清液AFB1降解率显著高于硫酸铵处理的上清液沉淀蛋白(P<0.05)。在鸡胚胎肝脏原代细胞上,与AFB1组相比,AFB1经枯草芽孢杆菌S1降解后诱导IL-6、TNF-α以及Bax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筛选到1株枯草芽孢杆菌S1,其具有较高的降解AFB1的活性,其降解活性主要来自于培养液上清中的蛋白质;AFB1经降解后其毒素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菌体预处理、不同浓度菌体、不同作用时间、不同pH环境对布拉酵母菌脱除黄曲霉毒素B1(AFB1)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布拉酵母菌脱除AFB1的主要机理是吸附作用;与2 mol/L HCl 121 ℃处理30 min相比,100 ℃处理30 min更有利于布拉酵母菌对AFB1的脱毒;强酸性和偏碱性的环境也利于布拉酵母菌对AFB1的脱毒。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含有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肉鸡日粮中添加AFB1降解剂,测定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代谢及AFB1在血液、肝脏及肌肉中残留的影响。试验选择42日龄健康AA肉鸡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5个重复。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D和E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00、200、400和800 μg/kg AFB1。B组为负对照组,C、D和E组分别添加0.15% AFB1降解剂,试验期为30 d。试验结束时,测定肉鸡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代谢率、体内AFB1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AFB1含量相同的B组相比,D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末重分别提高了32.45%、42.46%(P < 0.05);与B组相比,其余各组的有机物、粗蛋白质、钙和磷的代谢率均有显著提高(P < 0.05),D组的有机物和粗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提高了9.50%和178.75%(P < 0.05)。血液、组织中AFB1的测定结果表明,停喂AFB1前,C组肝脏中AFB1含量显著低于B组(P < 0.05),停喂AFB124 h后,A和C组胸肌中AFB1含量显著低于B、D和E组(P < 0.05),停喂AFB148 h后,C、D组胸肌中AFB1含量恢复到与对照组相同的水平。与B组相比,添加0.15% AFB1降解剂的C、D和E组,血清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提高(P < 0.05)。由此可见,在含有AFB1的日粮中添加AFB1降解剂,可缓解AFB1对生长的抑制,提高养分消化率,加速AFB1在肉鸡体内的代谢,减少AFB1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赭曲霉毒素A(OTA)和玉米赤霉烯酮(ZEN)联合对奶山羊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体况相近的健康崂山奶山羊20头,分为5组,每组4头,A组为对照组,饲喂不添加毒素的基础日粮;B、C、D、E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50 μg/kg AFB1+500 μg/kg ZEN、50 μg/kg AFB1+100 μg/kg OTA、50 μg/kg AFB1及50 μg/kg AFB1+100 μg/kg OTA+500 μg/kg ZEN。预试期7 d,正试期14 d。在试验期第11天采集粪便样品,利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粪便总DNA,对总DNA进行16S rRNA扩增,构建奶山羊肠道微生物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经稀释曲线和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单一AFB1或与其他毒素联合处理后奶山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奶山羊肠道菌群总数在AFB1与其他毒素的联合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对获得的OTUs代表序列进行物种注释后发现,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为山羊肠道中主要的细菌类群;经LEfSe分析显示,AFB1、OTA和ZEN 3种毒素的联合作用可显著增加琥珀酸弧菌科(Succinivibrionaceae)、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和气单胞菌科(Aeromonadales)丰度。而未处理组的霍尔德曼氏菌(Holdemania)和BF311拟杆菌的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AFB1、ZEN和OTA联合能影响山羊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构,且影响程度依次为:AFB1+OTA+ZEN > AFB1+OTA > AFB1+ZEN > AFB1。  相似文献   

19.
张振宇  王勇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7):2820-2830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霉菌产生的毒性极强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乳与乳制品和霉变谷物中。目前研究较多的黄曲霉毒素有黄曲霉毒素B1(AFB1)、AFB2、AFG1、AFG2、AFM1和AFM2,黄曲霉毒素物理与化学性质稳定,加热处理很难将其破坏,是目前公认的毒性最强的致癌物之一。黄曲霉毒素不仅会造成动物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进入人体后还会对人体的肝脏造成极大的损害,而且原料乳中黄曲霉毒素的存在会对整个乳制品产业链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建立简便的、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综述了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进展,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质谱法、电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试纸条法等方法在检测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应用,总结以上各种方法在检测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中的优势与其面临的挑战,并对今后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设计新的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B_1与M_1(AFB_1与AFM_1)对小鼠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的4周龄ICR(CD-1)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小鼠,其中AFB_1组小鼠每只每天灌胃0.3mg/kg体重AFB_1,AFM_1组小鼠每只每天灌胃3.0mg/kg体重AFM_1,AFB_1+AFM_1组每只每天灌胃AFB_1与AFM_1的混合溶液,其中AFB_1终浓度0.3mg/kg体重,AFM_1终浓度3.0mg/kg体重,以上3组毒素溶剂均为1.0%二甲基亚砜水溶液。对照组小鼠每只每天灌胃1.0%二甲基亚砜水溶液。每只灌胃剂量均为200μL,每天09∶00灌胃一次,连续灌胃28d。灌胃结束后,处死并解剖小鼠,收集结肠内容物,采用16SrRNA测序的方法对肠内容物细菌多样性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在细菌群落的门水平、科水平及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3个毒素处理组小鼠肠道内容物细菌优势菌群均未发生明显排序变化(P>0.05),但不同的毒素处理仍造成了不同分类水平下细菌菌群丰度的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AFB_1组及联合灌胃组小鼠肠内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如Facklamia、Staphylococcus、Corynebacterium属细菌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AFM_1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综合试验结果,AFB_1单独作用或与AFM_1联合作用可诱导小鼠肠道内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细菌增殖,改变肠道健康微生物区系,损伤肠道微生物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