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管氏硬皮肿腿蜂的寄生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管氏硬皮肿腿蜂对3种天牛和虫源较为丰富、取材较为容易的黄粉虫、家蚕、蜜蜂、松阿扁蜂、粘虫的寄生选择性,在不同寄主上的寄生特性以及寄主不同处理、寄主大小对其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管氏硬皮肿腿蜂对不同供试昆虫的麻痹率和寄生率不同;在不同寄主上,管氏硬皮肿腿蜂的发育和繁殖特性不同。该蜂除偏爱寄生天牛幼虫和蛹外,对黄粉虫幼虫和蛹的寄生产卵率也较高,分别为80%、50%,可作为寄主繁蜂;对松阿扁叶蜂幼虫的麻痹率和寄生率均达65%以上,作为繁蜂替代寄主具有一定的潜力。用氯仿:酒精为1 :10混合液处理桑虎天牛幼虫2h对肿腿蜂寄生率、单雌产卵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寄主体重增加,可延长肿腿蜂雌蜂的产卵前期,增加单雌产卵量,提高子代蜂性比,但对各虫态发育历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管氏肿腿蜂的人工繁育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较系统地论述了肿腿蜂科昆虫的种类与分布,重点阐述了管氏肿腿蜂的人工繁殖技术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现存的问题和亟需开展的研究方面,以期促进管氏肿腿蜂的研究及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是我国重大的森林害虫,对我国造林绿化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其为蛀干害虫,隐蔽性生活,难以防治。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是控制天牛的重要措施,作者研究探讨了利用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测定了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1~3龄幼虫的室内控制作用,研究了林间防治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管氏肿腿蜂由于是抑性外寄生性,其产卵之前的刺蛰可造成天牛幼虫直接死亡,对1、2、3龄幼虫的平均致死率分别为100%、92.10%和87.29%;可寄生3龄天牛幼虫。在管氏肿腿蜂防治光肩星天牛小幼虫的林间试验中,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小幼虫的致死率为27.79%~37.87%,平均为32.51%,放蜂比例以蜂虫比8~10:1的寄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桑天牛是重要的蛀干害虫,管氏肿腿蜂是天牛科、小蠹科等钻蛀性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本文以桑天牛幼虫为寄主,分别接1、2、3头雌蜂,观察寄生过程、发育历期、寄生率、产卵量、羽化率和后代性比及室内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发育一代约31 d。管氏肿腿蜂接蜂后5 d,雌蜂开始在寄主体表产卵,5 d后卵孵化为幼虫,5~7 d后开始化蛹,14~16 d后羽化成虫。蜂虫比对管氏肿腿蜂的寄生过程及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寄生率、产卵量、羽化率和后代性比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当蜂虫比为1:1、2:1、3:1时,随着蜂虫比增大,管氏肿腿蜂的寄生率提高,分别为66.67%、83.33%、83.33%;产卵量亦增多,分别为16粒、16.57粒、22.71粒;羽化率逐渐降低,分别为83.55%、80.30%、60.90%;后代性比均呈现出雌蜂数量明显高于雄蜂的状态。管氏肿腿蜂对桑天牛幼虫有较高的寄生率,在室内和田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71.43%和67.78%。  相似文献   

5.
管氏肿腿蜂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是多种天牛幼虫及蛹的体外寄生蜂,张连芹等(1991)认为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种天敌昆虫资源,我们对该蜂进行了离体培养的研究。寄生昆虫在生物防治上的重要作用激起了人们对寄生昆虫人工培养的极大兴趣,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均有不少的报道。在外寄生昆虫方面,Thompson(1975)用全纯饲料成功地将壮腰姬蜂Exeristes roborator从卵培养至成蜂;谢中能等(1989)用实用饲料成功地培养了紫胶白虫茧蜂Bracon greeni和麦蛾茧蜂Bracon hebetor。本文报道用实用饲料培养管氏肿腿蜂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管氏硬皮肿腿蜂防治广西罗汉果愈斑瓜天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管氏硬皮肿腿蜂防治罗汉果愈斑瓜天牛研究结果表明:愈斑瓜天牛适合管氏硬皮肿腿蜂寄生;肿腿蜂喜欢在老熟的天牛幼虫上产卵、羽化成蜂;按照蜂虫比为2:1在田间放蜂防治天牛,10月份防效好于9月份,防治效果可达到65.3%;肿腿蜂在桂南、桂北田间均可寄生该天牛幼虫。  相似文献   

7.
应用管氏肿腿蜂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粗鞘双条杉天牛是为害杉树的主要蛀干性害虫,在广东化州市杉林应用管氏肿腿蜂对其进行防治,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放蜂量在2500头/hm^2,一个月后天牛幼虫寄生主可达62%以上,但放蜂量超过3000头/hm^2时,寄生率反而下降,在放蜂后的1 ̄3年间,杉树受害率从对照的39%下降到1.7% ̄2.1%,天牛幼虫密度从3.7头/下降到0.02头/株。持续防治效果可达3年以上。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梨眼天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释放管氏肿腿蜂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1994年6月下旬于深圳林场等7个放蜂区,23个试验上,释放50万头管氏肿腿蜂,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松墨天牛。在面积18hm^2的林地上,当代寄生率为25.6%-42.9%,平均35.2%。  相似文献   

10.
用玉米螟作寄生繁殖管氏肿腿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1.
不同虫蜂量对管氏肿腿蜂繁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均单管出蜂量、子代蜂的平均千头重和平均体长是评价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人工繁育效果的三项重要指标。试验测定并分析了利用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幼虫作为中间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时,在不同虫蜂量条件下对这三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接蜂时选用的种蜂与寄主的量对繁蜂效果存在不同影响,种蜂量对出蜂量无显著影响,对子代雌蜂千头重和体长均存在显著影响;寄主量对出蜂量、子代雌蜂千头重和体长影响显著。繁蜂生产中,采用规格为12mm×50mm指形管繁蜂时,多选用5只青杨天牛幼虫和4~5头种蜂。也可以根据防治实际中目标害虫的虫口密度及单株放蜂数量来确定每管的接入寄主数和种蜂数。  相似文献   

12.
大袋蛾繁殖管氏肿腿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大袋蛾的雄性幼虫繁殖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类害虫,每雄虫可繁蜂30~39头,蜂的寿命较长,寄生习性不变,比用天牛繁蜂省工省钱,林间放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1981~1985年甘肃省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果树主要蛀于害虫梨眼天牛的结果。用梨眼天牛幼虫或初蛹为寄主,在试管内繁殖管氏肿腿蜂,在室温22~28℃、相对湿度65~80%条件下,35天左右出蜂,在苹果园按每1活天牛虫孔放蜂2.9~4.4头,平均寄生率可达55.5~60.8%,放蜂量减少,寄生率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4.
15.
对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 Xiao(Hymenoptera:bethylidae Sclerderma)染色体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川硬皮肿腿蜂雌成虫卵巢为材料,经0.01%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10min,蒸馏水低渗5min,用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固定15min, Giemsa染液染色30min,可以获得形态良好、分散适中、着色清晰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温度(50℃、60℃、70℃、80℃、90℃、100℃)的热水处理刚羽化的替代寄主蛹,再分别接两种不同的肿腿蜂(子蜂和抱卵蜂),发现川硬皮肿腿蜂Sc/erodermas/chuanensis Xiao子蜂只能取食50℃-70℃热水处理过的蛹并在其上产卵;其抱卵蜂能够取食并产卵于50℃~100℃热水处理过的蛹,并且取食率和产卵率有随热水温度降低而增强的总趋势。观察发现,50℃热水处理过的蛹体晾干后即会苏醒,表明替代寄主蛹没有被烫死,60℃及以上的温度处理过的蛹不会苏醒且都不同程度地变黑(白)、干扁或长出霉菌,证明60℃及以上的温度都能使替代寄主死亡。实验结果发现,肿腿蜂子蜂能否被取食和产卵主要是看寄主是否变硬,而不是它的死活;而肿腿蜂抱卵蜂能够在死亡寄主上产卵,证明寄主体壁的性质是刺激肿腿蜂在寄主上产卵的最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7.
用玉米螟作寄主繁殖管氏肿腿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繁殖和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结果,试验在北京和山东平邑进行。用11种害虫作寄主繁蜂,以玉米螟为最合适。玉米螟可以用人工饲料大量饲养,用控制温湿度和光照时间,人工诱导进入滞育的玉米螟作寄主,寄生率达69.1%以上,繁蜂所需时间30天左右,每头幼虫繁蜂数为35.7头。在5、10、15℃中贮存肿腿蜂,以5℃中的死亡率为最低,贮存1、4、6个月死亡率分别为8.8%、41.2%、67.6%。在10℃中贮存1~6个月不影响寄生率,但出蜂数和雌性比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长期连续用玉米螟繁蜂,肿腿蜂生活力减退,用红缘天牛复壮,取得良好结果。1983~1984年在100余亩面积上释放肿腿蜂防治咖啡虎天牛和菊花天牛,寄生率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川硬皮肿腿蜂离体培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天牛血淋巴、鸡蛋黄和牛奶液配制成7种不同梯度的混合营养液,再分别用ParaIilm膜封装成人工幼虫,离体培养川硬皮肿腿蜂Sderoderma sichuuanensis xiao(Hymenopter-a:bethylidae)。结果表明,该蜂不能在人工寄主上产卵,人工转接的蜂卵和初孵蜂幼虫在血淋巴含量为30%以下的人工幼虫上成活率很低;而在血淋巴含量为40%以上的人工寄主上成活率较高,但发育成熟的蜂幼虫绝大部分不能从人工寄主上脱离,导致最终的成蜂率很低。  相似文献   

19.
分别在19、22、25、28和31℃条件下,观察不同温度对野蚕黑卵蜂Telenomus theophilae Wu et Chen(Hymenoptera:Scelionidae)雌蜂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28℃之间,雌蜂卵巢生长,基端卵子生长和卵巢中卵子发生的速度随温度上升而逐步加快。在31℃下,羽化1d后雌蜂卵巢长宽显著短于25℃和28℃下同日龄的的雌蜂,卵巢中成熟卵也显著减少,但从羽化后第2d开始,各项指标均与25℃和28℃下的接近。这说明该蜂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19~31℃之间,虽然野蚕黑卵蜂的卵巢发育速度不同,但所能达到的最大卵量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这5个温度对于该蜂的卵子形成均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