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系统分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开设水土保持执法与监督课程社会背景、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水土保持执法与监督课程的教学重点及要求,提出了通过案例教学等完善教学手段,突出本门课程特点,优化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具体改进措施和设想。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分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所开设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课程社会需求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积极参与方案编制实践等改革措施来进一步突出本课程的特点,以期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需要的技术性人才。  相似文献   

3.
针对原"水土保持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新"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课程是根据我国目前生产实际的需求,在原"水土保持规划"课程基础上整合形成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骨干课程。新"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教学实践环节体系设计了"规划整体"和"典型流域治理措施设计"2个方向共8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既可反映整体水土保持规划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要求,又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同时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越来越多,项目投资越来越大,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课程在众多理论课程中异军突起,目前已成为面向社会实际应用的一门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社会发展输送合格人才,在课程教学实践基础上,对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见解,对其教学改革开展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巴蜀渝东中学位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地带,近几年已遭遇了数次小型的滑坡险情,开展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势在必行。在"水保进校园"的大背景下,为了配合目前正在推广并处于实践阶段的中学教育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学校筹资修建了校园"水土保持教育示范基地",开展了水保教育与学校教育课程资源整合研究,以期在课程资源开发和环保教育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在基地建设和水保课题研究期间,学校组织师生参与水土保持实践及理论探究,编写了《水土保持教育》校本教材,增设了水土保持教育课程,成功申报了水土保持教育课题。通过研究,拓展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资源与空间,培养了师生的水保、环保意识,促进了学校周边水土保持与学校教学课程的整合运用,为三峡库区乃至长江流域的校园水土保持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土保持专业高等教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土保持专业高等教育存在专业教育反映不出中国水土保持的特色 ,专业教学没有支持自身学科的理论知识 ,生物类课程与工程类课程难以有机地结合等问题。解决的途径是扶正水土保持人才专业市场 ,专业名称改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 ,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指导等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资助下,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水土保持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水土保持工程技术作为水土保持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知识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主干课程。在建设过程中,课程组成员准确定位、更新理念、创新思路,开展了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实践,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从课程目标确定、课程结构设计、课程内容选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通过座谈、问卷等调查形式,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实践内容及学生实际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较合理,基本能满足社会实践需要,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但实际工作适应能力还有待提高;根据调查意见构建的新的课程体系,压缩了6门课程,增加了主要课程学时设置,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水土保持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保证了水土保持专业的教学质量,体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从《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课程定位、课程能力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理念、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实践教学设计、课程内容选取、课程内容组织与实施等方面,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课程设计思路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新农科背景下进行水土保持实习实训类课程教学改革是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势所趋。根据新农科建设特点,指出目前个别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提炼了实习实训类课程改革创新制度设计,总结了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构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体系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具体改革举措,以提升水土保持实习实训类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台湾水土保持研究的历史沿革、水土保持局的业务职掌及组织架构、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系所师资与课程分配;同时整合相关之专业领域与产业合作 ,进而提供产、管、学实质效益及更深广之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关于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系统分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开设的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设置的社会背景、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教学中缺乏专用教材、课程体系不全面与重点不突出、先导实践课程滞后与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水土保持特点,以设计报告为实践教学主线,"精讲、多练、自学、讨论"的教学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大量服务于水土保持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水土保持高等职业教育。水土保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和高智能的技能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主线。按技术领域需求设置专业并结合学生去向进行专门培养,是一种较好的专业设置方法。应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增加技能训练课程,建设专兼职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4.
南平市青少年水土保持教育行动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平市在水土保持宣传、普及教育中,注重从"娃娃水保教育"抓起,通过编写教材、教学研讨、创办报刊、举办竞赛等途径,采取课程知识渗透、活动周等系列活动、营造环境熏陶和行为养成促进等方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水土保持普及教育活动,已有约30万学生接受了水土保持普及教育,收到了好的效果。介绍了具体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确保将水土保持教育落实到课程,巴蜀渝东中学特开设每周一节的"水土保持教育"选修课,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上课。学校对典型优质课程进行同城直播,组织学生在基地实地观测,了解水上流失现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另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实践,通过开设"快乐苗圃,开心农场",开展劳动、作文竞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黑板报宣传、绘画与摄影比赛、创意设计、综合应用竞赛等活动,将学校水土保持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以来,巴蜀渝东中学开展水土保持教育实践与研究取得预期成果,基地教育价值普遍认同,教职员工的水土保持意识得到增强,学生的水土保持知识明显增多。同时,基地的水土保持价值日渐显现,学校现在已经消除水土流失及滑坡隐患;基地综合利用高效多元,各学科课程整合实践活动与社团活动首选基地作为平台;基地经济效益初步显现,柚子、石榴、桃、无花果等已挂果。另外,基地也可供其他兄弟学校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也为社区和家长提供了生动的学习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土保持》2020,(3):F0003-F0003
福建省建瓯市依托基点学校,积极开展青少年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成果丰硕,成效卓著。2002年,建瓯二中、建安中心小学被批准为首批福建省水土保持教育基点学校。建瓯市建立了中小学的水土保持户外实践基地,在建瓶一中建成市青少年水土保持宣教区4000多m^2。基点学校通过“参与一感化、体验一强化、感悟一深化、激励一固化、养成一内化”五化模式,做到科普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普及常识与提高意识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基地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青少年水土保持特色宣教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生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必定在不久的将来担负起社会各行各业建设的重任。在中小学课本中加入水土保持基本知识,具有操作方便、费用节省、效益宏大等特点,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将会使水土保持基本知识成为每一个人的基本常识,这种通过在课本中加入水土保持基本知识的宣传是一种提高全民水保意识、加快生态建设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在中小学课本中加入水土保持基本知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课程设置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硕士生培养环境和培养阶段,认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硕士生创新型培养模式应坚持创新型、多元化培养理念和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培养途径,坚持科学研究型、工程技术型分类培养的理念,分别从研究型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科研活动、职业发展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高素质的创新型科学研究人才、工程技术人才、行业管理人才培养,最终实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建瓯一中《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与实施为例,从课程构建基础与理由、课程目录与学分、课程实施机制与适用、课程构建与实施凸显"五化"四方面阐述了基于水土保持宣教园的课程构建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