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近海主捕经济渔业资源的衰退,低质鱼的马面鲀已上升为主捕鱼品种,全国产量由七十年代初的几万吨上升到1982年的30多万吨。马面鲀资源虽然较好,但是由于近几年捕捞船只增多,船长年轻多等原因,想取得理想的捕捞成果也很困难。为了帮助渔捞生产者解决一些生产中会遇到的难题,现根据自己多年捕马面鲀的实践和总结本公司部分船长这方面的生产经验,对马面鲀生产底  相似文献   

2.
赵营  殷小亚  李翔  刘皓  贾磊 《科学养鱼》2022,(10):61-62
<正>绿鳍马面鲀俗称马面鱼、橡皮鱼、面包鱼、烧烧鱼、扒皮鱼,隶属单角鲀科、马面鲀属,是温水性底栖洄游鱼。20世纪90年代前,绿鳍马面鲀在我国捕捞量和渔获量仅次于带鱼。过度捕捞等导致近30年来绿鳍马面鲀产量锐减,为恢复渔业资源开展绿鳍马面鲀的育苗技术研究以及增殖放流意义重大。笔者于2022年进行了绿鳍马面鲀工厂化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逐步向深海发展,自1973年开始调查探捕后,至1976年东海区马面鲀的产量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海洋捕捞中很有发展前途的新鱼种。由于马面鲀生产汛期集中和鱼体结构特  相似文献   

4.
绿鳍马面鲀资源评析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依据1984年1—4月对1255尾绿鳍马面鲀的年龄观察资料,得到各年龄的平均体长和相应的平均体重,求得生长参数,并根据最高年龄求得其自然死亡系数,还根据该种群的生长参数和自然死亡系数,用Ricker模式进行评析,估算出绿鳍马面鲀渔业的最佳捕捞水平和最佳开捕年龄。同时,根据1977—1985年的渔业统计资料,以机轮拖网投网次数为标准捕捞努力量单位,运用Schaefer模式,对绿鳍马面鲀渔业进行评析,求得其最大持续产量MSY和其相应的捕捞努力量水平ASY。据此估测,作者认为目前绿鳍马面鲀的利用已达较充分的程度,近两年有捕捞过度的趋势。为此,作者提出应降低目前的捕捞水平和推迟开捕年龄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前言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Günther)(以下简称马面鲀)为暖温性近底层鱼类,隶属于鲀形目革纯科马面鲀属,广泛分布于渤、黄、东海、朝鲜及日本沿海,而以东海的数量为多。1974年开始成为我国海洋渔业的捕捞对象,1987年产量为34万  相似文献   

6.
绿鳍马面鲀隶属于辐鳍鱼纲、鲀形目、单角鲀科、马面鲀属,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是大洋洄游性外海近底层鱼,因营养价值高,味道鲜而不腻,常用炖、烤、煎、火锅等方法加工后食用,是市场上的高档水产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绿鳍马面鲀的捕捞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最高年产量达33万吨,由于过度捕捞导致了绿鳍马面鲀种质资源遭到破坏,现年产量仅几千吨。  相似文献   

7.
<正> 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e(Cope)1992年春汛总产量高达5万吨,目前已成为东海新的主要捕捞对象。东海黄鳍马面鲀的开发利用是东海水产研究所于1981年在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深海渔业资源调查研究中发现的新资源。在80年代绿鳍马面鲀资源比较丰富的时期,它仅作为主捕绿鳍马面鲀的兼捕对象,年产量甚低,兼捕多  相似文献   

8.
绿鳍马面鲀曾经是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海区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最高年产量达33万t。但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其种群资源锐减,现已不能形成渔讯,活鱼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本文对黄海野生绿鳍马面鲀的人工驯养和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绿鳍马面鲀苗种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90年代初以来,东海区马面鲀渔业由黄鳍马面鲀取代了绿鳍马面鲀,并在近几年来已成为群众渔业主要捕捞鱼种之一。因此,了解黄鳍马面纯的资源状况变动,对渔业生产、管理都具现实意义。本文依据有关资料,从若干方面简述分析了黄鳍马面纯的资源动态,结果为:由于近几年连续高强度的捕捞,其资源群体数量已开始衰退,2000年其可能渔获量属偏低年份,其产量为3.3万t。合理利用初步看法是:减少越冬期的渔获量。  相似文献   

10.
李祥秀 《海洋渔业》1988,10(1):20-22
<正> 南海马面鲀自70年代起已成为两广渔捞产量主要的捕捞对象。据南海水产研究所报道:从1972~1982年期间,马面鲀的年收购量为4128~218865吨(两广收购量)、占两广海洋渔业总产的0.78~28.14%,丰产年的产量约占两广海洋渔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十几年来,在马面鲀旺发时,渔轮高度集中,无论仔龟还是成鱼都在捕捞之中,这种捕捞办法是不合理的,如果我们能有效地避开仔鱼  相似文献   

11.
<正> 19193年春汛马面鲀生产由于十多年的醋渔滥捕,至使资源衰竭,已不成渔汛。全国沿海近20个国有海洋捕捞企业今年第一季度马面鲀仅有几千吨产量。因马面鲀减产而造成经济效益下降,亏损企业面达60%,渔捞生产的不利困境迫使部分企业渔轮停产、转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9-2014年在南海北部生产的183艘渔船的渔捞日志,分析了南海北部海域马面鲀渔获率随作业方式、年际分布与季节分布间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渔获马面鲀主要作业类型为双拖、单拖、桁杆拖虾、围网、定置张网和刺网6种,其中单拖、双拖网作业渔获率较高;2009-2014年,南海北部马面鲀渔获率低于南海南部,整体渔获率呈逐年递减趋势,仅2011年渔获率突增,2014年马面鲀渔获率降为最低。马面鲀常年主要分布于珠江口、粤西、海南岛沿岸及北部湾海域,粤东海域偶有分布。海南岛沿岸、粤西及珠江口海域渔获率密度较大,北部湾和粤东海域渔获率密度相对较小。各区域渔获率季节变化明显,渔获率最大值常在夏季出现,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引起渔获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为自然条件与捕捞压力。本文通过对马面鲀渔获率变化及原因分析,为南海北部马面鲀合理捕捞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祖国各地     
马面鲀营养卫生学术报告会在上海市举行 1977年4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市科学会堂由浙江省水产局、上海市水产局和上海市科学技术交流站联合举办了“绿鳍马面鲀营养卫生报告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上海市食品卫生领导小组、几个兄弟省市的卫生防疫站、上海市药品检验所、承担马面鲀毒性试验的浙江医科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以及两个省市的部分渔业公司、鱼品加工厂、供销部门和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等43个单位,共100多人。随着我国海洋渔业生产的发展,马面鲀渔业资源得到积极开发,目前,已成为我国海洋捕捞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为了对人民健康负责,给马面鲀作出科学的评价,上海一医、上海市药品检验所、上海市水产  相似文献   

14.
马面鲀是当今主要经济鱼类衰退情况下新堀起的一大鱼种。70年代初具生产规模,80年代被广泛开发利用,成为目前渔业生产的一大主要支柱。本文试图就马面鲀的生态习性、捕捞技术方面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与同行共同探讨之。  相似文献   

15.
沈惠民  倪勇 《海洋渔业》1983,5(5):195-199
东海外海的底鱼资源调查始于1973年初,当时在“东海区鱼类资源调查组”领导下,由东海水产研究所与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协作,组织了3对底拖网渔轮进行为期2年的冬春季调查,目的为寻找新渔场及新资源。调查开始后的第2年即开发利用了东海南部绿鳍马面鲀资源,当年产量即达4.5万吨,从而为底拖网渔业打开了一条出路,渔轮由此跨出了80米等深线进行作业。以后,随着捕捞强度的逐年增加,马面鲀产量也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6.
我国黄鳍马面鲀的资源评估与可持续利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1977—2001年黄鳍马面鲀产量及粤、闽、浙、桂四省区捕捞努力量等统计资料,运用剩余产量模型分析,结果如下:(1)Schaefer模型:Y=8.06028f-1.0394E-5f^2,MSY=15.63万吨;(2)Fox模型:Y/f=9.4387e^-2.60B-7f,MSY=13.37万吨。我国目前对黄鳍马面鲀的捕捞产量偏高,其产量应控制在16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7.
<正> 前言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黄海和朝鲜、日本的暖水性近底层鱼类。我国自1973年开发以来,马面鲀已成为仅次于带鱼的主要海洋捕捞对象之一。从渔业生产作业范围所反映的情况表明,东、黄海的绿鳍马面鲀在生态习性上有着地理性的差异,这主要指越冬、产卵的时间和地点显示出不一致性。因此,  相似文献   

18.
<正>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 Günther),属鲀形目,革鲀科,马面鲀属。属于温水底层鱼类,食性杂,喜欢集群,游泳能力较弱。它以肉质鲜嫩、肝脏价值高而著称,鱼皮和卵巢也可以进行加工利用,倍受市场青睐。近几年来,随着捕捞产量的大幅度下降,其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已经具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自1974年开发利用东海绿鳍马面鲀资源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近几年作业渔场又扩展到东海外海及对马海峡海域,年产量从4千余吨逐年增长到20~25万吨,成为海洋捕捞仅次于带鱼的第二大鱼种,亦是我国机轮拖网冬春汛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现全国主要的国营企业已将马面鲀生产的丰歉,直接作为考核全年渔捞产量和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重要标志。现将青渔公司历年马面纯产量在全年渔获量中所占比重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雪渡 《海洋渔业》1986,8(2):66-67
从1974年以来对开发东海绿鳍马面鲀资源后,渔获量从4千余吨逐年增长到20-25万吨,是我国冬、春汛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由于东海绿鳍马面鲀越冬、索饵、产卵渔场处在东海暖流水系范围内,暖流水系的强、弱对渔场的位置及渔获量的变动关系密切,本文根据1977—1983年2月暖流水系的强、弱和渔获量之间的关系,明显看出其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